狼來了!上海知青下鄉第一夜,就被狼群包圍在北大荒的知青點

2021-01-18 傅二爺講故事

作者王天祥授權發表

此圖版權歸於網絡。東北的雪原狼來了。

「狼來了」,是中國民間流傳廣泛並久遠的故事。天南地北祖祖輩輩的許多人,都喜歡用狼故事嚇唬那些不聽話的淘氣孩子。但是,無論城市農村,除了江南林區、北方草原、黑龍江北大荒,吉林長白山等地的人外,有什麼人真正見過野狼,並與狼有過交集呢?

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城市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潮,讓好多大中城市的知識青年走進了東北的長白山、興安嶺、北大荒,並生平第一次與狼邂逅,以致生發出許多狼故事來。然而在知青們出生的城市中,他們只是在公園中見過耷拉著尾巴垂頭喪氣的狼,總覺得公園中這打眼一看像老狗的狼,沒有野性,沒有鬥志,實在沒啥可怕的。即便那些聽來的千奇百怪的狼故事,也畢竟是瞎話,大概連女生都不會真正害怕。可是,自從走進東北的山村後,狼卻成了知青們心頭的魔鬼。下邊,僅舉一例。

此圖版權歸於網絡。狼來了。而且是東北的雪原狼。

★城市知青下鄉的第一課——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十幾位上海下鄉知青,剛剛入住北大荒某村屯的第一個晚上,就遭遇了狼群的包圍。究竟是何原因呢?

那天,這些上海知青從縣城乘坐山村接知青的馬車,第一次踏入北大荒,第一次看到了地廣人稀的北大荒農村寥寥落落的土房茅屋,第一次看到了蒼茫的山林和遼闊的草甸,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把「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口號,真正和命運聯繫到了一起。

這是個位於北大荒邊緣的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屯子,知青點砌著對面火炕的三間大屋子建築在村頭。那天,屯子裡幾乎所有的男男女女都聚集在這裡忙活著,為知青們做好了第一頓午餐。那些淳樸的鄉親把知青當親人對待,這讓知青們人人感動。按照生產隊的安排,鄉親們下午要當著知識青年們的面兒,為他們殺第一頭豬,做第一鍋豆腐。但是,這些知青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願望十分強烈,他們堅決要求除了做大豆腐這個技術活兒之外,所有與生活有關的事情,必須由他們自己動手,而且從晚飯開始。於是,他們堅決地謝絕了所有鄉親們的幫助指導,開始了完全的獨立生活。

月夜孤狼嗥。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生產隊裡送來的大肥豬捆綁在門前的院子裡,鄉親們送來的雞鴨鵝也紛紛綁縛著腿和翅膀擺放在門前。等鄉親們全部離開後,知青點的戶長當即點名分工:所有知青男女立刻分頭殺豬、殺雞、宰鵝。肥豬被幾名男知青費了好大勁兒才亂刀捅死。宰殺過程中肥豬一邊掙扎一邊嚎叫,飛竄的豬血噴濺了知青滿身、滿地。雞鴨鵝則被他們一隻只地按到地上剁掉了腦袋,但剁掉腦袋的無頭公雞還在地上飛騰,剁掉腦袋的大鵝,竟然還能在地上東跑西撞……

這些知青很能幹,在沒有任何人的指導下,他們竟然在傍晚時分就把肥豬剝乾淨了皮,把雞鴨鵝拔乾淨了羽毛,然後又把這些宰殺的牲畜家禽開膛破肚,把肉弄回了屋子,開始烹煮。

孤狼夜嚎,招引群狼匯聚。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情況嚴重。下鄉的第一晚,狼群包圍了知青點

晚餐時,男女知青豪情滿懷。他們第一次遠離父母獨立生活,決定大碗酒大塊肉地舉酒慶賀,慶賀他們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北大荒後自力更生的第一頓飯。吃喝時,大家把老隊長講的「北大荒真荒涼,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的民謠,津津樂道地當著笑話講述著,然後紛紛感興趣地議論著:不知這北大荒邊兒上,是不是真的有狼……

北大荒的夜晚格外寧靜,悽厲的狼嚎從深山密林中悠悠傳來,偶爾有幾聲狺狺犬吠響起。夜深人靜時,遊蕩在村屯周圍的野狼開始到村邊覓食。時而有狼嚎聲近距離響起,開始一聲,兩聲,接著此起彼伏。知青們聞之毛骨悚然。開始的狼嚎聲比較遙遠,漸漸地越來越近。屯落中的狗叫聲也此起彼伏,聲聲急驟。知青點院中強烈的血腥和牲口腸肚的氣味,引誘著周圍的野狼一邊嚎叫一邊快速向這裡匯聚。它們試試探探地竄進了知青點的院子,不久就肆無忌憚地相互兇惡地撕咬著,爭奪起地上的食物來。

雪原狼對天嚎叫。

★被狼堵在屋子裡的知青,只好把菜盆當便盆

正在酣睡的知青們全都被野狼的撕咬聲驚醒。有膽大者幾人結夥拿起手電剛剛推門出屋一看:手電光下,幾十對綠色的眼睛閃著寒光,兇惡地注視著他們。每隻狼都張著血淋淋的大嘴,呲著白森森的尖牙利齒,朝著它們低聲地吼叫。知青們大驚失色,呼啦啦迅速退回房子,牢牢地拴好門,然後人人手執菜刀、木柴,嚴陣以待。沒有武器的就舉著自己的皮鞋。知青戶長倒有大將風度,臨危不亂地指揮他們分兵把守——三名男生守護房門,其餘男生分別帶領女生守護著屋子的所有窗戶。若是野狼敢於衝破門窗,便來一個打一個!

院子中,吃飽的野狼剛剛遁去,又一批野狼聞味而至。最後趕來的野狼什麼也沒有吃到,但憑著靈敏的嗅覺,探得美味都在房屋中。於是,它們雙腿搭在窗臺上,向屋中窺探,長嘴頂在玻璃上向屋內嚎叫。幸虧窗外還釘著防獸的粗木窗欞子,否則它們說不定會撞破玻璃鑽進來。有的野狼居然用尖牙利爪「咔嚓咔嚓」地啃撓著外屋的木門,讓守門的知青恐懼得瑟瑟發抖。就這樣一直鬧騰到天亮,狼們才戀戀不捨地陸續退進山林。

這一夜,知青們誰也沒敢出屋上廁所,有幾人當場就嚇尿了褲子。男女生越是緊張就越是想上廁所。知青戶長只好下令:男女生各拿一個菜盆回臥室做尿盆。天亮後,再到供銷社去買盆……

★狼群包圍知青點,引來了調查組

此事驚動了公社、縣領導部門,也驚動軍墾部隊團部。第二天下午,聯合調查組就匆匆來到了知青點。在那個重視階級鬥爭的年代,領導們第一個調查矛頭就對準了假想的敵人。是地富反壞右們把狼引來的吧?可是老支書和老隊長說,這個屯子以及附近的幾個屯子都是早年闖關東的山東人,祖祖輩輩貧下中農,家家苦大仇深,人人根紅苗正。難道是「蘇修」特務想破壞中國的上山下鄉,故意設計把野狼引來的嗎?然而,這裡雖然號稱北大荒,但並非北大荒的縱深地帶,而且遠離中蘇邊境,既無軍事設施和工廠礦山,也非軍墾部隊下鄉知青的聚集區,不可能是「蘇修」特務的關注重點對象。最後,還是老支書和老隊長的分析,獲得了調查組的認可。

正在示威的野狼。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原來,這裡的山雖然不高,林雖然不密,但荒草甸子連片,野雞兔子獐子狍子很多,自古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之說。所以這裡自古狼多,有「北大荒真荒涼,又有兔子又有狼」的民謠。白天人們去山林幹活,不小心就會遭遇狼。夜晚,睡在炕上,常常會聽到野狼在村頭村尾悽厲地嚎叫。但是習慣了,沒人拿這當回事兒,因為畢竟沒有發生過野狼害人的事件。昨晚狼群突然包圍知青點兒,恐怕不是為了迫害知青來的,更不是因為知青是大城市來的孩子才成為攻擊對象的。狼來了,大概和知青們昨天下午宰殺牲畜有關。

經過詢問方知,知青們亂刀捅死肥豬時,血流滿地,沒有把豬血收起來。豬皮、豬腸等五臟六腑,還有雞鴨鵝的腦袋、羽毛、內臟,也被隨便扔棄得滿地皆是。連洗涮肉的水都隨意地潑灑在門前的地上。這些東西散發的濃厚的血腥氣,引來了一隻只本來是散兵遊勇似的狼,於是它們彼此呼號,召朋引伴,越聚越多,不斷匯聚到知青點的院落中,爭先恐後地搶吃那些豬皮、豬血、豬砸碎以及雞鴨鵝的腦袋、下水。後來的狼一無所獲,只能舔食地上的血水。不能飽腹過癮咋辦?它們憑藉著靈敏的鼻子嗅到,屋子中還有肉。於是,才會出現野狼咬門、扒窗等異常現象。

群狼夜嚎。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真相大白,原來如此

知青戶長坦言,他們宰殺牲畜時,千方百計地把所有貧下中農全部勸回了,除了技術含量很高的大豆腐需要貧下中農製作,但也是派知青到屯子中的豆腐坊取回來的。他們的目的就是從第一頓晚飯起,一切自力更生,自己動手。但是,他們不知道這些牲畜的血、五臟六腑都是好吃的東西。即便是剝下的豬皮,也帶著很多的肉,因為他們根本不會剝獸皮。他們準備第二天早晨,再把院子裡的牲畜砸碎和羽毛等垃圾挖坑埋掉。但是沒想到,卻由此引來了狼群的圍攻。

……二十年前,我在上海的一家名曰「北大荒知青飯店」裡,邂逅了十幾名年近花甲的北大荒老知青,聽他們講述了這段年輕時遠赴東北邊陲的「上山下鄉」的真實經歷。他們下鄉時是老三屆,1967年來到北大荒。幾位男知青講述此事時個個慷慨悲壯,而幾名女知青則淚流滿面,感慨萬千。他們說,他們剛剛集體赴東北探望那個知青點的老鄉們回來,可惜屯子裡當年的老書記和老隊長以及許多老人已經去世了。和他們年紀相仿的貧下中農社員也已寥寥無幾。那裡的年輕人對他們的這段經歷只是偶爾當瞎話聽人說過。二十多年,歲月滄桑哪……

狼群來了。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我說,這個故事很生動,但從未聽說過。那些上海老知青感慨地告訴我:那一夜,狼群雖然鬧得很兇,但是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事故。為了避免引起其他地方的知青恐慌,調查組諄諄告誡我們不要對此事進行傳播,強調「這是紀律,不得違犯」。上級政府以及軍墾兵團也沒有對下級通報這件事情,只是強調各知青點的知青,無事不得單獨外出,若要進山勞動,必須集體出動等等……(作者簡介:王天祥,山東青島人,高級記者、作家,出版長篇小說、旅遊文學、報告文學、歷史文化、旅遊文化、詩詞賞析、企業管理、市場分析、成功學、人才學等各種專著42部,撰寫電視劇200多集,創作歷史、文化、風光、紀實等專題電視片數十部,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數百篇,發表網絡文章千餘篇。)

群狼匯聚,窺伺前方。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滿族文化網

相關焦點

  • 北大荒的知青歲月
    文 | 王慧潔我是1969 年從溫州奔赴北大荒,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團二十二連當知青戰士,那年我十七歲。四年後又到山東威海北觀村當了一名山村赤腳醫生。在北大荒知青歲月中,我經歷了風風雨雨,其中三件事使我終生難忘。
  • 北大荒知青《真情》
    文中主人:   一個冬夜,兵團41團—855(現金沙農場)上海知青王槐松住的屋子著火了,他穿著短褲逃出來,所有的鋪蓋卷、棉衣都被燒了個精光。當地的老鄉劉媽媽殺了自家的鴨、鵝,用羽毛做了褥子給王槐松,還改了一件自己的棉襖給他,就這樣幫助他度過了難熬冬天。王槐松回到上海後,每個月都給劉媽媽寄生活費,一寄就是三十年。獲悉劉媽媽得了重病,王槐松還把她接到上海治病,為她養老送終。
  • 歸根——天津知青一家重回北大荒
    她是19689月17日隨天津第一批98個知青來到5師52團的。當時她不在動員之列,最後她自己強烈要求,還寫了血書:「堅決上山下鄉!」革命的激情把她燒到了北大荒。當她第一次面對那一眼望不到邊的黑土地時,激情滿懷。然而意想不到的困難接踵而至。剛到連隊的那一天,宿舍還沒建好,屋頂可以看到星星,火炕還冒著熱氣。她和同伴們在炕沿上坐了一宿,第二天就投入了「早晨二點半,晚上看不見,地裡三頓飯」的秋收大戰。北大
  • 關於知青下鄉年代的電視劇有哪些
    該劇是高滿堂根據自己年輕時下鄉的真實感受創作,講述七十年代知青的真實生活,以二十多載的命運跨度,以笑淚交融的獨特講述方式,閆妮在劇中扮演了憨厚樸實的大隊長牛鮮花,她愛上了由夏雨飾演的知青帥子,兩人由此開展了一段跨越20年的姐弟情緣。
  • 一名北京69屆知青的《北大荒回憶錄》下
    當年知青上山下鄉,都是抱著在廣闊天地錘鍊自己的一顆紅心,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努力爭取進步,爭取在政治上早日成熟,早日加入黨團組織的美好願望,奔赴了祖國各地,紅土地(雲南)、黃土地(山西)、黑土地(北大荒),灑下了青春的汗水和熱血。那時看一個青年進步與否,改造世界觀是否徹底,政治第一,就是衡量的唯一標準。
  • 北大荒的歌聲——知青年代最愛唱的歌曲20首
    在全國1700多萬下鄉知青中,北大荒知青是唯一一個在廣大農村地區創造了生氣勃勃影響深遠的知青文化的群體。北大荒知青文化在教育、文藝、體育、衛生等諸多方面對邊疆農村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藝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方面。我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不止一個老職工和他們的子女們講過,這幾十年間,「最有意思」的生活就是知青在的那幾年。
  • 靈異故事:知青守林場,半夜響起了詭異的敲門聲
    六七十年代,有幾個知青下鄉,被分到了東北大興安嶺山區看守森林。有一年冬天過年的時候,那年知青隊裡的知青大部分都回家過春節了。整個知青點只有兩個人留了下來,一個叫王五,還有個是家住老遠的一個外地人。 那天半夜,王五正睡的香,突然傳來一陣很急促的敲門聲。
  • 知青親述:這一天,我上山下鄉了!
    我,還有一個名字叫「知青」。和你差不多大的時候, 我們就離開學校,告別家鄉。嗨!姑娘,別光叫我「奶奶」。 我,還有一個名字叫「知青」。你和差不多大的時候, 我們就下田插秧,收莊稼忙!47年過去,彈指一揮間!47年前,一個剛過17生日的知識青年,背著被褥,手提洗漱用具,由父親和舅舅一同送行。
  • 《我們的青春1977》上海將播 沙溢演繹知青歲月
    網易娛樂7月7日報導 由江海洋執導,沙溢、王媛可、楊子姍、寧曉志等人主演的知青題材電視劇《我們的青春1977》將於7月7日登陸上海電視劇頻道。該劇以1977年恢復高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北大荒某農場一群來自北京、上海的知青排除萬難參加高考,並渴望通過高考來改變命運的故事。
  • 極度恐慌:北大荒的狼
    到北大荒的第一個早晨,房東劉爺爺便告訴我們:「昨夜來狼了。」呀,這也太恐怖了!腦海裡立刻浮現出在《兒童畫報》中看到的大灰狼兇殘形象,不禁打了一個寒戰。出門去看,果然在我們窗戶下的地面上有狼糞。想那大灰狼大模大樣地在我家窗下「出恭」,我們卻渾然不覺,簡直是「下馬威」。劉爺爺告訴我狼糞與狗糞的區別:「狼吃活物,連皮吃下去,狼糞裡面便有動物的毛。」而狗是家養的,吃熟食,狗糞也就沒有毛。
  • 燦爛的笑容——把右手「奉獻」給北大荒的知青
    你一定還記得當年知青的偶像曲雅娟的名字吧。當年北大荒那些因公傷殘的女知青們,她們都像斷臂的維納斯一樣美麗,她們的笑容比蒙娜麗莎的笑容更有長久的魅力。——賈宏圖她是我們那一代知青的偶像,按著現在的說法,幾乎兵團的每一個知青都是她的「粉絲」。
  • 仲夏夜之夢——知青愛情悲劇
    他來找我,說看了「知青的故事」,想起了他們連隊的故事。他說,別說我的名字,故事中的人都別用真名,別讓死去的人蒙羞,也不能讓活著的人難堪。那樣,我的心就更難受了。我尊從了他的意見——夏夜人約黃昏後陳阿根是我們連最帥的小夥兒。身材挺拔,眉目清秀。他愛穿灰色滌卡中山裝,是從上海帶來的。
  • 攝影家翁乃強:北大荒知青難以忘懷的歲月
    1968年,北大荒知青正在乘船到達定居點。 1968年,北大荒知青用拖拉機和船,往新知青定居點運送物資。1968年,北大荒知青在放馬。1968年,北大荒知青割茅草。1968年,北大荒知青在趕牛車。
  • 睹物思情北大荒
    劉瑛1998.12這是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七日,五十一團三連下鄉知青,在天津紀念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三十周年時我寫的 北國情 。現場講話時我激動的舉起來的!天津九十中首批下鄉到兵團的學生名單。王亞明七年北大荒知青生涯的見證。1968.9——1974.12。返城時的全部生活用品。雙山發至山西臨汾。
  • 重讀知青文學,這是阿城梁曉聲等人的青春
    儘管與「知青」有關的文學作品至今不絕,但文學史上「知青文學」的所知卻遠為狹窄:一般認為「知青文學」的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作品的內容,主要是有關「知青」的遭遇,也包括他們返城後的人生道路。
  • 知青憶北大荒生子:我們母子曾險成狼群的早餐
    我被安排在炕頭的第一鋪,身下是燒炕的灶膛。為了炕梢兒的人不涼,每天這個灶膛必須添燒幾大抱豆稈。熊熊大火直燒得炕頭的炕席煳了、褥子煳了。那時我就和我肚子裡的孩子睡在這樣的鋪位上,夜裡常常熱得難以入睡,不得不捲起行李,靠著行李卷坐著。早晨起來口乾舌燥,兩眼發乾。  過了一陣子,有人鋸了兩塊厚厚的跳板,放在炕頭的蓆子下面,這樣,我就結束了與寶寶一起每夜被烘烤的難耐日子。
  • 難忘的青春歲月——知青下鄉珍藏影像回放
    春天,初到農村的女知青學習在水田裡耕地          夏鋤季節,為了躲避中午炎炎的烈日,知青們天不亮就出工了     冰天雪地中,這種車叫「尤特茲」,開起來「蹦蹦蹦蹦」,疲憊了一天,收工的時候,如果能坐上這樣的車回連隊,那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相信所有北大荒知青都坐過
  • 軍嫂重生:她重生七零參加高考,化身下鄉女知青,給軍長當媳婦!
    軍嫂重生:她重生七零參加高考,化身下鄉女知青,給軍長當媳婦!小編最近迷上了軍嫂重生文,今天就給大家先推薦三本軍嫂重生:她重生七零參加高考,化身下鄉女知青,給軍長當媳婦!都是小編看過的,內容有些記不清了,但肯定是爽文。喜歡的朋友就一起往下看吧!
  • 知青點裡的帶頭人劉敏英
    (知青點裡的兩位女生,左起:孫惠敏 劉敏英)劉敏英是我們青年點的帶頭人,不僅僅因為是我們知青點的女生點長,也因為她的年齡是我們的老大
  • 聶衛平:北大荒青春的懷念
    我下鄉的地方,原來是個勞改農場,勞改犯轉移到了內地去了,換來的是知青。但一些農場的幹部仍沿著習慣的方式管我們,呼來喝去,態度生硬。文革中我父母成了黑幫,我自然受到了歧視,再者我有先天性的心臟病,幹活不如人家。人家割豆子能割一萬米,我到了九百米就是極限了,一步也走不動,於是又說我藏奸耍滑。當年我與農場是不歡而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