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點裡的兩位女生,左起:孫惠敏 劉敏英)
劉敏英是我們青年點的帶頭人,不僅僅因為是我們知青點的女生點長,也因為她的年齡是我們的老大,讓她操心的事情很多。
記得上學時,我們初中好幾個班的同學第一次到農村體驗生活,晚上各班表演節目,三三班的班幹部劉敏英有聲有色地講了一個西瓜皮的故事,逗得大家忍笑不止,從此,我們男生班對她有了很深的印象,沒有記住她姓名的男生乾脆送給她了一個「西瓜皮」的綽號,這也是對她才華出眾表現的一種敬意之稱。
劉敏英在我們青年點可說的上是足智多謀的點長。初到農村的頭兩年,青年點裡生活上的困難太多了,點裡快要斷糧了,她主動找到生產隊長要車去公社拉。青年點實行輪流做飯,這對我們沒做過飯的男生是天大的困難,做出來的飯菜常常讓大家無法下咽,她的詼諧幽默,讓大家將怨氣變成了生活中的玩笑,在她的協調下,生產隊派來了專門為我們做飯的社員。
在知青點,大家常常為了維持正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不得不帶著一天疲倦的困意開會到很晚,而我是最不能堅持的,常常是隨聲附和地支應到最後有了決定。劉敏英是精神頭最足的,一個主意不行再說一個主意,直到大家都滿意為止,我真佩服她的精神頭,也佩服她的金點子。
她身體力行也樂於助人。我在我們中間年齡是最小的,先天的體質就很單薄,也很瘦弱。夏天跟著社員們鏟地,幾裡地的長壠,沒多久,鏟地的幾十號人就分成了三大陣營,最前邊的是打頭的整勞力們,第二陣營是能幹的婦女們和部分半勞力,第三陣營就是我這樣的連半勞力都不如的極少數,劉敏英一般在第二陣營打拼。有很多次到中間休息時,她都帶著其他幾個先到的知青接應我,這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我這個人全憑著勞動態度好才有了這樣的人緣。
洗衣服是我們男生的弱項,卻是女生的強項,我們到村邊的音河洗衣服時,劉敏英有好幾次從我笨拙的手中搶到她的手中,三下五除二之後又將洗好的衣服扔到我的盆裡,她的好意和幾句半開玩笑的諷刺,讓我心理甘敗下風,當然也很開心。
她有理想,更充滿了正義感。1969年公社也和全內蒙一樣挖起了「內人黨」,搞起了擴大化,受到牽連的大隊黨支部書記被安排到我們青年點一起吃住。包括劉敏英在內的我們所有知青都感到大隊書記是個好人,對他倍加保護,直到他被平反,這位大隊書記直到後來都對我們很是感激。
劉敏英的正義感讓當時極左思想衝昏了頭的個別公社領導很是不滿,這也讓她失去了多次回津上學的機會。1970年旗裡選派了幾名優秀的知青參加了張勇事跡報告團,她與務大哈氣公社知青張秀珍等一起參加了張勇事跡報告團。巡迴報告之後,她被安排到了黑龍江省博物館工作。不久,在她的強烈要求下又重新回到了久別的青年點,一幹就又是六七年,直到大部分知青離開後她才再一次有了上學的機會。
劉敏英是我們知青中的佼佼者,也是值得我尊敬和學習的知青榜樣。四十多年後的2010年春節,我們終於有了再次相聚的機會。正月初三,我從石家莊回天津探親,住在南開大學附近的漢庭快捷酒店,那天上午,她與她的愛人——我們知青點的一位男知青康金柱,一起來到我的駐地,我們敘談了許久,談知青點的難忘生活,談分別後的坎坷經歷,談現在的幸福生活,談的十分開心,直到中午十分。
分別之前,請我愛人為我們留下了一張合影。那時的生活雖然十分艱苦,但我們充滿了火一樣的激情;那時知青點的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個性,但我們充滿了純真的團結和友愛。衷心地祝願他們永遠年輕!衷心地祝願他們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