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救我」女兒剛回校就出事,一位媽媽哭訴:如果能重來,打死我...

2020-12-25 騰訊網

◆ ◆

作者 | 席席老師

這幾天,一則男子毆打男童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眾怒。

「你女兒在我手上,半小時內給我50萬!」

「我沒那麼多錢,只有3萬3。」

「也行吧!」

勒索50萬,秒變3萬3?打劫也能講價嗎?

浙江金華的劉女士,偏偏就遇到了這樣的奇事。

那天,劉女士接到女兒被綁架的電話,對方開口就是50萬。

一番周旋,劉女士竟然很順利地砍價到3萬3,她不禁起疑:還有這樣的好事?

她試探性地問:你知道我現在在哪嗎?我女兒總告訴你了吧?

對方突然支支吾吾:你女兒一直在哭……你,你不是在江西嗎?

這下劉女士心裡有了底:

雖然她祖籍江西,但早已在浙江多年,劫匪很可能是竊取個人信息後,以綁架之名敲詐勒索!

於是,她裝暈穩住劫匪,想辦法與女兒聯繫,確認她安全後,拿著錄音就報警了。

不得不說劉女士太機智了,及時發現疑點,大飆演技,將劫匪打了個措手不及。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心理素質和好運,更不用說如今犯罪手段層出不窮:

聲音合成、圖像ps,許多父母救子心切,散盡家財,若是孩子被騙,更是不堪一擊。

如果你覺得安全教育還早,罪犯只會慶幸你的孩子什麼都不知道。

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要早點擰緊安全教育這根弦。

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有一個人的朋友圈,就幾乎能掌握TA全部的生活。

不少父母喜歡在朋友圈曬娃,吃什麼、玩什麼、學什麼,恨不得睡覺洗澡都直播一遍。

然而這些看似平常行為的背後,卻在為犯罪提供溫床。

貴州一位媽媽小娟,就差點因此被敲詐300萬。

小娟朋友圈裡一片歲月靜好,前男友鄭某看到了,便想和她借錢,不料卻被拉黑了。

鄭某一氣之下,根據朋友圈的照片順藤摸瓜,綁架了小娟7歲的兒子,勒索幾百萬。

直到次日凌晨,警察才在廢棄的危樓內,救出瑟瑟抖的孩子。

可以想像,如果孩子因為這張照片遭遇不測,小娟一生都要在內疚中度過。

當你沉浸於曬娃的樂趣,不知多少別有居心者正躲在暗處,摩拳擦掌。

中新網曾發布一項調查稱,兒童受侵害事件中,近六成為熟人作案,無論男孩女孩都面臨著受害風險。

圖源:中新網

別低估社交平臺上所謂「好友」的惡,當私人信息淪為兇器,第一個受傷的就是孩子。

某節目曾做過一次利用朋友圈信息欺騙兒童的測試。

甜品店裡,騙子伺機和獨自等媽媽的小女孩搭話。

一開始,小女孩十分謹慎,眼睛裡寫滿了防備。

然而騙子早就做好了功課,從朋友圈知道了女孩和媽媽的名字,親熱地和孩子攀談。

隨後還掏出手機,把在朋友圈找到的合照給孩子看。

層層圍攻之下,小女孩徹底瓦解了疑慮,跟著騙子走了。

而此時後臺的母親早已淚流不止,她做夢也想不到,曬娃竟成了傷害孩子的罪魁禍首。

有調查顯示,50%戀童癖網站的照片都來自各種社媒體

這些照片或用以盈利,或被用作虛假新聞,甚至網上欺凌。

這些常人眼中再普通不過的兒童照片,在變態眼裡就像獵物一樣誘人。

不敢想像,孩子若落到這幫人手裡,會遭受怎樣的欺辱和折磨。

英國第三大銀行巴克萊,根據統計發出警告:

「曬娃」將在十年後讓三分之二的年輕人面臨身份欺詐,造成每年6.67億英鎊損失,到2030年,每年將產生740萬起身份欺詐事件。

每一次炫耀和分享,每一次收穫點讚的滿足,可能都會給孩子埋下地雷。

別輕易將孩子暴露在充滿風險的網際網路,別等到現實給了我們一耳光,才認清人性之惡。

別總以為孩子小、不懂事,才會被騙,有些接近成年的孩子,面對騙局也無法逃脫。

BBC等外媒報導,2020年上半年,澳大利亞雪梨發生了8起中國留學生綁架案,總贖金折合人民幣1600萬元。

然而,有些綁架案不過是詐騙犯自導自演的「雲綁架」。

上海姚先生曾報警稱,在英國留學的兒子被人綁架,索要贖金150萬。

綁匪用兒子的微信不斷進行威脅、催款,甚至發來兒子裸體被綁著的照片,以及求救語音:

而當警方最終找到孩子時,他卻安然無恙地呆在酒店裡,根本沒有被綁架。

這到底怎麼回事?原來這種「綁架案」的套路是:

詐騙者冒充公檢法人員,騙孩子涉嫌洗錢罪,如果不配合調查,就會面臨牢獄之災。

由於詐騙者事先竊取了個人信息,還能炮製像模像樣的《國際刑警通緝令》,孩子通常會信以為真。

接著,詐騙者又會以「案件涉及密」為由,警告孩子絕對保密,還要接受24小時監控,否則就會「依法治罪」。

等到孩子住進酒店與外界斷聯,詐騙者就會用合成的圖片和聲音,猛敲其父母一筆。

其實,冒充身份以配合調查為由詐騙,是老掉牙的套路了。

可偏偏還是有這麼多孩子,輕易被唬住、被操縱,言聽計從。

這首先是因為劫匪狡猾,利用個人信息編造極其逼真的謊言。

但也是由於留學生普遍低齡、孤立、無助又單純,一旦騙子借著權威身份,言之鑿鑿,孩子就瞬間失去判斷分析能力。

有句話說得好:

無論什麼年齡什麼學歷,只要還有輕信他人的思維習慣,那就是死穴。

說到底,孩子被洩露的隱私,脆弱的心智,以及對侵害的無知,都在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父母花巨資供孩子出國讀書,就是為了搏個好學歷、好前程。

但比分數更重要的是,

充分利用獨立生活的機會,培養明辨是非的判斷力,冷靜客觀的思考力,高度警覺的防範力。

精神的獨立和身體的安全,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關心孩子學習技能發展之外,千萬不能忽略安全教育和思考能力的底層設計。

尼採說: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

身處網絡世界,我們同樣要以凝視深淵的警惕,保護、教育孩子。

1、警惕常見的詐騙手段

知道明星為什麼總把孩子護得嚴嚴實實的嗎?

不隨意發孩子正面照、個人信息和生活習慣,就是這個時代最好的保護。

同時,父母也有義務讓孩子隨時對無法證實身份的人保持警覺,尤其遠離以下幾種人:

自稱警察、銀行人員、快遞員的人;

自稱父母朋友、同事的人;

尋求幫助等搭話的陌生人;

莫名其妙讓你保守秘密的人。

哪怕是孕婦、老人、小孩這類弱勢群體也不能輕信,他們很可能是罪犯的「誘餌」。

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當然重要,但是在孩子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又沒有家長監護的情況下,

我寧願告訴孩子:

你不必那麼善良,因為你是孩子,為了自保拒絕他人,也不會有人怪你。

你的善心,不該成為被人利用的把柄。

2、教會孩子正視「人性陷阱」

很多時候並非騙子高明,只是抓住了人性的弱點,讓人變「傻」。

不貪小便宜,不湊熱鬧,不隨便好奇,是繞開詐騙陷阱的根源。

國內外無數實驗都在說明,想要拐走一個孩子,一點零食玩具,甚至一條小狗就夠了。

如今,網絡上針對孩子的騙局層出不窮:

免費皮膚裝備,充值紅包返現,誘導裸拍,就連網課平臺都滲透了不良信息。

但最可怕的不是四處陷阱,而是陷阱就在眼前,卻渾然不覺。

我們總是不願給孩子宣揚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

但事實是,我們無法將孩子永遠保護在玻璃罩裡,也無法時刻幫他們去偽存真,保駕護航。

孩子們唯有早日正視人性中的貪婪、虛榮、嫉妒和恐懼,才能學會用智慧和勇氣,照亮隱秘的角落。

3、多溝通交流,及時發現問題

疫情期間,一位一線護士的10歲兒子,3天遊戲充值10萬元,幾乎花光家中積蓄。

原以為這是個熊孩子,但看了他和爸爸的聊天記錄,我卻不禁心疼他。

孩子催錢,爸爸轉帳,除了簡短的交流和數字,一句「廢話」都沒有。

父母不在身邊,也沒有任何詢問和關心,孩子若是遭遇不測,危及生命安全,該如何是好?

這段時間,發生了不少青少年自殺的悲劇,有人說現在孩子心理太脆弱。

殊不知,我們只看到了自殺的果,卻無視了背後的因。

心理學家說:

行為問題的背後,幾乎都是關係問題。

關係就好比管道,關係管道通暢了,什麼都沒關係。關係管道不通暢,什麼都有關係。

內心通暢,樂於交流的孩子,哪怕犯了錯誤、遇到困難,也不容易偏激。

而如果心有鬱結,則任何小事都會引發地震。

多關心,多交流,多溝通,很可能就拯救了孩子的一命。

都說大數據時代無隱私,技術提供了便利,也帶來無可避免的風險。

其實我們要防的並非網絡本身,而是要和孩子一起辨識人性,不要輕易跌入圈套;

同時為自己敲響警鐘,不要被戳中死穴,在人性陰暗的沼澤中不可自拔。

世間最美好的一個詞,莫過於「虛驚一場」。

願所有孩子,都能在真正見識社會險惡、江湖兇險之前,學習好自我保護這門課,闖人生路時,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相關焦點

  • 一位媽媽的泣血自白:我的女兒,由發燒開始,與死亡擦肩而過...
    聽到搶救這兩個字,我徹底蒙了,搶救?!搶救,似乎離我很遠的詞語,從來沒想過會發生到我女兒身上!我還沒反應過來,醫生說很多搶救內容需要監護人允許,趕緊籤字,趕緊籤字。然後說了下費用至少10萬準備好,還不一定能不能救活!我老公拿著筆突然寫不出字了,我一回神,搶過筆,寫上了我的名字。
  • 楊紫《許願》哭訴催人淚下:媽媽,你對我的愛,應該是愛你自己
    或者說,很多人從小雨身上,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被媽媽偷看日記;比如,媽媽一邊對我們破口大罵,一邊說「我都是為你好」;比如,讀書時媽媽不讓談戀愛,畢業後媽媽又恨不得你立刻談戀愛、結婚、生孩子。
  • 「臭媽媽,我要打死你」當孩子說髒話時,你能聽懂ta的言外之意嗎?
    我倆旁邊正好坐著一對母女,小女孩看上去3、4歲的樣子,長得肉嘟嘟很可愛。誰知道一開口我就震驚了,只見她指著我們桌上剛上來的咖喱說:「媽媽,這個飯好像屎啊!」呃……我和朋友大眼瞪小眼(我眼小),胃口頓時小了一大半。她媽媽也不好意思地看著我們,當時,空氣中都是尷尬的味道。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小朋友為什麼會突然說髒話呢?對這種行為,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 「爸爸出軌了,但我更恨媽媽!」
    當時朋友剛放學,在家門口看到媽媽和小三扭打成一團,互相扯著頭髮,很是混亂。當時她氣得衝上去幫媽媽一起打壞人,也弄得鼻青臉腫。那天媽媽在家裡大哭大鬧,嘴上卻嚷嚷著「打死也不會離婚」。爸爸不勝其煩,憤怒地摔門離家。在那之後,爸爸在家的時候越來越少,父母之間要麼沉默、要麼吵架,但就是沒有離婚。
  • 一個媽媽的深度反思:如果能重來一次,我絕對不會再犯這些錯……
    而我,很遺憾,經歷了一路的摸爬滾打、焦慮迷茫,卻依然沒能修煉成我期待中媽媽的模樣。我時常犯錯,又在事過後自責悔恨。我時常焦躁,又在冷靜後遺憾不已。對於他,我好像總是無比的愛著,卻又在不經意間傷害著。看著他逐漸內斂的動作和神情,我常常反思:如果能重新養育一次,我再也不會犯以下這些同樣的錯。
  • 10歲男孩用剪刀腳將媽媽壓地上猛打,媽媽「我就給你打死吧!」
    前不久,一名10歲的男孩在馬路邊發了脾氣,對身邊的媽媽打了起來。一開始只是拳腳打,後來發現媽媽沒有什麼反應,就將媽媽打在地上。只見男孩用剪刀腳鎖住媽媽的頭,壓在了地上,媽媽動彈不得,就這樣男孩用拳頭不斷的打媽媽的頭,手臂。一邊打一邊嘴裡罵著。
  • 5歲男孩:「臭媽媽,我要打死你」,媽媽的回答讓兒子瞬間後悔
    孩子的童言無忌不僅能逗樂大家,有時候不少父母甚至也會被孩子的童言無忌氣到,這時如何「接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5歲男孩:「臭媽媽,我要打死你」,媽媽的回答讓兒子瞬間後悔劉女士5歲的兒子上幼兒園後學到了很多東西。
  • 《媽媽》西班牙恐怖片,沒能保護好我的孩子,我很遺憾
    西班牙恐怖片《媽媽》,由安德斯.穆斯切蒂導演,美國環球影業發行,於2013年1月18日在北美上映。一經上映,好評如潮,深受觀眾歡迎。小編看過各種類型恐怖片,能給小編留下深刻映像的恐怖片卻不多,有的恐怖片以血腥吸引觀眾,有的以懸疑反轉給人以驚喜,有的靠恐怖情節和音效嚇唬觀眾。
  • 「臭媽媽,我打死你!」當孩子說狠話時,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白領媽媽芳芳忙著用電腦修改方案,時間已經很晚了,也耗費了芳芳很多的精力。就在快要完成的時候,女兒茜茜跑了過來,一下子就裝進了媽媽懷裡。這沒有分寸的一撞,把書桌上的一杯水給撞翻了,水全灑到了電腦上。
  • 「希望她下輩子是我的女兒」,譚松韻和媽媽的故事,又讓我淚奔了
    這本來是一個非常溫暖的故事對不對,但有些網民的發言讓我覺得一口老血在口腔裡徘徊。評論裡,有這樣的揣測—— 「別的情況下我可能會感動,但綜藝都是有劇本的,所以,還是算了。」這種評論起碼也算可以理解,任何綜藝任何明星都註定活在網友的審視中,有疑問也正常。但下面這類評論就恕我實在不太能理解了——「母親去世她都能買熱搜,這是有多不善良。」
  • 譚松韻:如果有來生,我想讓媽媽做我的女兒
    經歷了20多天與死神搏鬥的譚媽媽最終仍告不治。當方小葉見到已被蓋上白布的譚媽媽的遺體時都內心崩潰難以自持,作為相親相愛的女兒又怎能接受這殘酷現實呢?,低調不喜張揚的她卻總是樂於向粉絲分享她的快樂童年事:小時候我媽監督我背誦課文,她拿著書我站在她後面,每當我想不起來就會偷看她拿著的語文課本,然後一篇下來媽媽籤上了字——已背!
  • 遺言:如果我有事,我希望你不用救我
    此文我是認真的,也當給自己的人生來段完整的遺言,失去我並不是誰的錯,人總有天會離去的,只是年輕與否,無人可言,如果在你無法保全自己的時候,那我請求你不要來救我,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否則別救,因為孩子更需要你,而我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母親,沒有了我,他們仍然會擁有父愛,生活才會無憂,如果沒有了你,或許我連自己都養不好,我會壓抑,我會砸碎所有,我害怕這樣的自己,所以我希望你要比我好好的活著!
  • 兒子落水媽媽施救溺亡,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媽媽,我知道錯了!
    媽媽,我錯了!媽媽,我錯了!看到這一幕真挺心痛的,把目光轉向河南,有位媽媽帶著兩個兒子在河邊去抓魚,家長帶著去的,其中一個孩子不慎就落水了,孩子媽媽肯定著急,肯定下水救孩子去,結果為了救孩子也滑入河中了。看看隨後的情況,真是意想不到啊。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媽媽
    媽媽病重,年幼的姐妹倆要幫爸爸救媽媽4歲小芸萌給媽媽端飯。7歲,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齡、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不斷探索的年齡,應該在父母呵護中,快樂成長的年齡,可面對突然病倒的媽媽,小俊竹一下懂事了,「我要和爸爸一起救媽媽!」
  • 15歲男孩被人活活打死,媽媽曝光QQ聊天記錄,背後真相令人心痛
    以前小盛跟著媽媽在武漢打工,因為中考必須要回到戶籍所在地,2019年9月,小盛轉學回了老家。剛開學不久,小盛就開始厭學,媽媽以為是小盛不適應老家的教學教材,也沒有多問。悲劇發生後,媽媽才意識到,小盛可能遇到了校園霸凌,曾有一位社會大哥跟小盛「借」了500元,但一直沒有還。
  • 「假如可以重來,我寧願順產」,剖腹產媽媽遭罪後,多半都後悔了
    一刀下去孩子就能順利降生,這種「簡便」的方法開始被很多人追捧,但是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剖腹產真的能完美解決,順產帶來的疼痛問題嗎?「假如可以重來,我寧願順產」,剖腹產媽媽遭罪後,多半都後悔了朋友麗麗剛生完寶寶,閨蜜來看望她,看到麗麗臉色不是很好,就詢問她最近身體怎麼樣,是不是產後營養沒跟上,恢復得不太好。
  • 鳳城一位患癌母親:女兒,媽媽真想堅持到你也成為媽媽的那一天...
    如果我走了,我的女兒便失去了整個世界... 我是一位媽媽,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年輕的我曾經認為死亡與我遠隔萬裡,每天累並快樂的照顧我的女兒,然而在乳腺癌報告單拿到手的那一刻,我的平凡生活戛然截止了。我不想哭,可是我聽到她說她以後要當媽媽,我就止不住的傷心,媽媽真的想堅持到那一天,看到你也成為一位媽媽,看你眼睛裡充滿著母親的慈愛,看著你的生命得到延續,我能不能幸運的等到那一天?經過幾個月化療,我的病情有所好轉能下床了,我歡心鼓舞的迎接重新開始的生活。
  • 凌晨2點,一位媽媽哽咽自白:忽視這件小事,我差點毀了女兒一生
    下面是一位媽媽的自白,她用自己和孩子的真實經歷,希望能給所有父母提個醒。女兒雖小,但她也已經懂得察言觀色,我不想也不能讓孩子看出我的脆弱和無助。作為母親,我必須堅強。我一遍又一遍對她說:「寶貝,媽媽愛你。」她用軟軟的小手摸著我的臉,在我臉上親一口:「媽媽,我也很愛很愛你呀!」
  • 「我忘了,女兒才7歲!」一位媽媽的深夜懺悔
    「媽媽,我累了,可以休息一下嗎?」「不行!就這十幾個單詞,你來來回回都寫了多少遍了,怎麼就記不下來。」女兒哇得一聲,哭出來。「哭也沒用,默寫不好,今天晚上別睡了。」Sara不理會,把練習本甩到書桌上,女兒乖乖地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繼續寫。
  • 夢想的原點:媽媽的餃子
    我每次都會跟他們講我人生轉折點的故事:媽媽的餃子。那是發生在2006年6月4日,我女兒的生日,我和媽媽、女兒生活在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城市裡,過著十分開心的生活,孩子的生日也按照美國的規矩過得轟轟烈烈,在城市的自然博物館裡舉行了一個盛大的生日派對,來了不同國家和膚色的朋友,度過了十分難忘的一天,一切都是那麼完美,我們開開心心回到家已經是傍晚時分,媽媽準備準備晚餐,我和女兒拆禮物,一家人開心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