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在淝水之戰後,很快內部陷入了分裂的態勢,作為十六國時期,最愛復國的慕容氏,趁前秦虛弱之機,慕容泓建立西燕,強盛之時割據今山西河南一帶,慕容垂建立後燕,而慕容泓和慕容垂都是以燕國正統自居,也和導致了雙方必然爆發一次決戰,公元393年,慕容垂率7萬餘眾西進,攻滅了西燕,完成燕國一統,後燕也在慕容垂時期成為了北方最為強大的政權。
要看歷史上西燕的話,可以說西燕是在前秦虛弱之時狠狠地在揣上一腳的角色,西燕大軍曾攻破長安,速了前秦的滅亡,為何在最後和後燕的交手中,5萬主力西燕軍被後燕擊潰,被斬殺8000餘人,西燕國君慕容永只能退守都城,最後身死國滅呢?
首先要說的是,西燕和後燕兩國政權建立後,完全向著兩個不同方向發展,也註定了不同的結局。
西燕和後燕立國都是在384年,也就是淝水之戰前秦戰敗後不久,苻堅還不足以穩定國內各部,慕容垂於洛陽起事,之後率部北上,攻打鄴城,意圖恢復前燕的疆域,而慕容泓則是華陰(陝西省渭南市),集結鮮卑族人起兵徵討前秦。
而也就主動了慕容泓所開創的西燕於慕容垂所建立的後燕國運的不同,前秦能夠崛起,就是立足於關中,所以關中之地是前秦的根基,西燕初期在關中和前秦死磕,並沒有得到什麼可以依賴的根據地。
《晉書.苻堅載記》堅至五將山,姚萇遣將軍吳忠圍之。堅眾奔散,獨侍御十數人而已。神色自若,坐而待之,召宰人進食。俄而忠至,執堅以歸新平,幽之於別室。
所以結果也能看到,西燕在關中折騰數年,圍攻長安,讓一代雄主苻堅逃出了長安,最後身死,即便如此,西燕在關中佔到什麼便宜了嗎?答案顯然是沒有,因為西燕軍將士大多是鮮卑族人,急於東歸,所以西燕初期在關中打的如火如荼,但是並獲得立足的根據地,之所以割據今山西一帶,也是在東歸途中的停留。
相比之下,慕容垂所建立的後燕則是一直試圖去恢復前燕疆域的,而且其第一個重要的軍事目標就是鄴城,那是前燕曾經的國都,加之前秦最後的主要兵力集中在關中一線,慕容垂也就是在打鄴城時費點勁,其他各地並未遭遇強烈的抵抗。
最主要的是,慕容垂率部打下的地盤都是可以當作自己根據地去經營的,在這一點上,後燕要比前燕擁有優勢。
第二點,在擴張的關鍵時期,西燕政權內部極其混亂,而後燕則相對穩定。
在亂世時期,一個勢力集團想要實現快速擴張,必須有一個強勢的君主,以及穩定的內部結構,可是西燕完全沒有。
慕容垂從開創後燕一直到他離世,執掌後燕12年,他後期已經開始和北魏爭雄了,加上慕容垂在慕容氏中地位是無人可及的,在前燕時期,正是慕容垂在枋頭之戰中擊敗了桓溫,才令前燕免於亡國,但最後慕容垂還是被排擠,只能投奔前秦。
再者慕容垂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的第五子,在血統和法理上要比西燕那幾位君主要更具有優勢。
後燕初期慕容垂在位局勢穩定,反觀西燕就尷尬了,西燕國祚僅有10年,但是卻有7未皇帝,其建立者慕容泓因為聲望不如慕容衝,且執法嚴苛,所以被部將高蓋等人所殺,慕容衝被眾人扶立,而後慕容衝不願意東歸,再度被殺,之後段隨、慕容、慕容瑤、慕容忠先後被扶立,但都無一例外被殺,一直到慕容永時期,才逐漸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慕容衝、段隨、慕容、慕容瑤、慕容忠這五人都是在同一年,也就是386年被殺的,國內局勢如此,談何於亂世稱霸呢?不過有意思的是,後燕同樣有7位君主,在慕容垂死後,後燕局勢也會蠻混亂的。
第三點,慕容永在兩次重要的擴張戰爭中失敗了。
慕容永繼位後,深知西燕後燕必然有一戰,為了擴充西燕的國力,僅僅佔據山西一帶的西燕是不足以和後燕相抗的。
所以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快速擴張,以求獲得能夠得到和後燕相抗的國力,所以說西燕在暫且不與後燕開戰的情況下,只有兩個方向可以擴張,也就是向西和向南。
《晉書.姚載記》登馮翊太守蘭犢與苻師奴離貳,慕容永攻之,犢遣使請救......慕容永徵西將軍王宣率眾降萇。
《晉書.朱序傳》其後慕容永率眾向洛陽,序自河陰北濟,與永偽將王次等相遇,乃戰於沁水,次改走,斬其支將勿支首。
慕容永先後率部攻打前秦的蘭犢,以及東晉的洛陽,但是西燕的軍事計劃完全落敗,蘭犢求援於後秦,慕容永的大軍被姚擊敗,大將王宣直接投降後秦了,可見此次西燕軍折損是很嚴重的。
除此之外,慕容永曾南下攻取洛陽,可是被東晉將領朱序所擊敗,兩次志在必得的擴張行動都失敗了,這兩次戰事分別發生在387年和390年,所以說並不是慕容永窮兵黷武式的擴張戰爭,而是做了充分準備的。
只是兩次戰爭失利,令慕容永趁後燕尚未對西燕開刀之時趁機擴張的計劃破產,而後燕則是處於國力上升期。
第四點,在西燕後燕國運臨界點,慕容垂抓住了機會,慕容永則錯失良機。
簡單來說就是翟遼在黃河南岸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建立了翟魏,成為加在東晉、後燕、西燕三國之間的勢力集團,可以說翟魏雖然弱小,但是足以成為多方制衡局面的關鍵。
慕容垂則是抓住翟遼去世,其子翟釗繼位之時,發動南下軍事行動,意欲消滅翟魏,此時翟釗向西燕慕容永求援。
《北史.僭偽附庸傳》垂攻丁零翟釗於滑臺,釗敗降永。
《資治通鑑.晉紀三十》翟釗求救於西燕,西燕主永謀於群臣,尚書渤海鮑遵曰:「使兩寇相弊,吾承其後,此卞莊子之策也。」中書侍郎太原張騰曰:「垂強釗弱,何弊之承!不如速救之,以成鼎足之勢。今我引兵趨中山,晝多疑兵,夜多火炬,垂必懼而自救。我衝其前,釗躡其後,此天授之機,不可失也。」永不從。
在是否救援翟魏這件事情上,西燕內部是有兩種聲音的,一種是坐山觀虎鬥,一種是救援翟魏,以獲得多方制衡後燕的局面,可是慕容永沒有採納張騰的建議。
可以想像得到,慕容永想的是,坐視後燕和翟魏死磕,自己從中牟利,可是前提是,翟魏有資格成為後燕難啃的「骨頭」,問題是翟魏沒有那個實力,快速被慕容垂擊敗。
後燕在實現滅翟魏後,外部環境相對穩定,畢竟翟魏當初不時襲擾後燕邊境,的確成為後燕徵討西燕必須考量的一方勢力,可是西燕坐視翟魏滅亡,無異於幫了後燕一個大忙。
在這4點的影響下,後燕積蓄了西燕沒有的優勢,393年,後燕對西燕發動了大規模徵討,並一戰平定西燕。
《晉書.慕容垂載記》於是議徵長子。諸將鹹諫,以慕容永未有釁,連歲徵役,士卒疲怠,請俟他年......乃發步騎七萬,遣其丹陽王慕容贊、龍驤張崇攻永弟支於晉陽。永遣其將刁雲、慕容鍾率眾五萬屯潞川。
長子(今山西長子縣)即西燕國都,在攻滅翟魏後,慕容垂想要徵討西燕的軍事行動,眾人是不支持的,理由也很充分,也就是後燕需要時間休整,而西燕也沒有過挑釁的行為,師出無名啊,不過最終慕容垂在慕容德的建議下,還是選擇大舉西進,徵集7萬餘眾,對西燕發動了滅國戰爭。
慕容永見慕容垂大軍來襲,率主力部隊5萬餘眾應戰,並將糧草集中在臺壁(今山西黎城縣西南),顯然慕容永甚至,這是後燕軍西進的主要通道之一,所以在此集中糧草,以圖和後燕軍長期對峙。
但是慕容垂是個老狐狸啊,露了一手心靈戰,直接動搖了西燕的戰略部署。
《晉書.慕容垂載記》垂頓於鄴之西南,月餘不進。永謂垂詭道伐之,乃攝諸軍還杜太行關。
也就是說慕容垂率部並未急於向西開進,而是循序不前,這令慕容永心裡起意,畢竟後燕國勢更強,選擇也更多,他猜測慕容垂會從其他險道偷襲自己的大後方,所以率主力部隊南下去駐防關(今河南濟源市西北十五裡)。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來,臺壁和關一北一南,如果遭遇戰事,兩方無法相互照應,而慕容永率主力部隊南下,臺壁西燕軍就成為了孤軍,這也是慕容垂想要的效果。慕容垂率部突襲臺壁,臺壁危在旦夕,慕容永只能倉皇回防。
《晉書.慕容垂載記》垂引軍偽退,永追奔數裡,國發伏兵馳斷其後,楷、農夾擊之,永師大敗,斬首八千餘級,永奔還長子。
面對慕容永率部回防,慕容垂布下陷阱,假意敗退,慕容永率部追擊,在追擊途中,西燕軍必然出現陣型鬆散,將士大意的情況,結果一頭撞進了後燕的包圍中,慕容國等人率軍合圍,西燕軍大敗,一戰被斬首8000餘級,部眾四散,慕容永只能逃回長子,坐等滅亡了。
西燕軍主力潰敗,後燕得以相對容易攻佔西燕各地,並最終圍困長子,長子城破後,慕容永被殺,西燕滅亡。
總的來說,西燕和後燕雖然大致在同時立國,但是在不同的擴張方向上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而且西燕在最需要穩定的時期,卻陷入了無休止的內亂中,後燕則在慕容垂的治理下逐漸走向巔峰,並在最後一戰中,在戰略上戲耍了慕容永,西燕因為立國之短,也沒有進入十六國之列。
後燕在滅西燕後,國力一度達到鼎盛,成為最強勢的國家,但是奈何慕容垂年老,無力繼續將後燕推向實現一統之路,在和北魏的戰爭中,後燕逐漸落敗,北魏成為北方勢力中笑到最後的政權。
參考資料《晉書.朱序傳》《晉書.姚萇載記》《晉書.慕容垂載記》《晉書.苻堅載記》《北史.僭偽附庸傳》《資治通鑑.晉紀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