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一窮二白,錢學森如何造出「東風一號」?

2020-12-22 湖北衛視大揭秘

1955年,錢學森放棄美國優越的科研條件,毅然回國,並著手開始飛彈的研製工作。可是在剛剛建立的新中國,對飛彈的研究幾乎為零。僅憑一己之力,錢學森如何能讓飛彈飛上天呢?

錢學森在工作中

錢學森定下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籌建隊伍。首先,他決定向「哈軍工」等技術院校徵集專家。然後,他計劃從當年的大學畢業生中甄選優秀的年輕人。1956年,錢學森組織起中國第一個專門的飛彈研究機構,培養起了新中國的第一批飛彈人才。

據時任國防部五院飛彈專業教員朱正回憶,那時候從各地來的一百多個大學生,沒有一個是學飛彈的,因為當時國內根本沒有飛彈這個專業。

於是錢學森決定幫大家從頭學起,他專門開了《飛彈概論》這門課,親自撰寫教材,還親自給大家講課。每個看到的人都感嘆,已經是航天領域領軍人物的錢學森,居然還會給剛畢業的大學生講課。

錢學森在給學生授課

不過,光是解決了機構和人才的問題,這僅僅只是萬裡長徵走完了第一步,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當時中國根本沒有發射基地,更沒有生產飛彈所需的最基本的材料。怎麼辦?

一年後,事情有了轉機。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震驚了世界。而把這枚衛星送上天的,正是蘇聯此前研製的洲際彈道飛彈。當時中國和蘇聯正處於「蜜月期」,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談判,蘇聯方面最終同意,給中國提供飛彈樣品和專家協助,還幫助中國建立試驗基地。就這樣,新中國第一枚飛彈的研製工作,終於提上了議事日程。

由於在這之前中國沒有製造飛彈的經驗,所以,錢學森決定,中國的第一枚飛彈就從仿製開始。在飛彈仿製的過程中,錢學森提出一種叫做「反設計」的思維。什麼叫做「反設計」呢?就是錢學森要求大家在仿製的時候,不僅要按模子做出來,更重要的是要學習蘇聯飛彈的設計思維,為自行研製打下基礎。

錢學森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飛彈仿製進入關鍵階段。可就在這時,由於種種原因,前來援助的專家全部撤離了中國。沒有專家指導,也沒有圖紙,製造飛彈的工作完全進行不下去了。

就在大家灰心喪氣的時候,錢學森站了出來。原來,蘇聯的這枚飛彈,是仿製德國的V2型飛彈製造的。錢學森早先在美國研究飛彈的時候,對這個型號的飛彈就有所了解。這一次,錢學森直接挑起了指導飛彈製作的大梁。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錢學森終於帶領大家,突破了最關鍵的核心技術。

「東風一號」飛彈

這就是新中國研製的第一枚飛彈,「東風一號」,它的名字來源於毛主席那句著名的話: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1960年11月5日,這枚飛彈的原形,長17米多,直徑1米多的「東風一號」就靜靜地矗立在酒泉發射基地,做好了發射前的一切準備。

「東風一號」飛彈豎起準備

「東風一號」發射

1960年11月5日,是東風一號發射的日子。負責國防工作的聶榮臻元帥在錢學森的陪同下,親自到發射現場,給我國的第一枚飛彈剪彩。隨著指揮員的號令,東風一號噴出濃烈的火焰,飛向藍天。在飛行了7分37秒之後,準確打中了554公裡外的目標,這個記錄,比它所仿製的飛彈還要遠。

聶榮臻元帥在「東風一號」發射現場

當觀測員把發射成功的消息傳回發射場時,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聶榮臻元帥激動得和大夥抱成了一團。此時此刻,中國人終於能自豪的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終於有自己的飛彈了!

明天請繼續關注:「兩彈結合」美國用時13年,錢學森卻僅用時2年!

相關焦點

  • 中國女版錢學森:攻克世界級難題,讓東風飛彈實現「打水漂」
    當年錢學森先生回國幫助我國完成飛彈的發射,到如今我國的飛彈技術不斷發展,出現了一名女版的錢學森,解決了錢學森留下來的世界難題,讓我國的飛彈技術領先了美國十年,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女版的錢學森。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立馬收拾行囊準備歸國,結果受到了美國的強制扣留,經過5年的談判,他終於回來了。歸國後,他立馬和另外"兩錢"建立了中國第1個火箭、飛彈的研究所,之後抓緊時間研製了我國的飛彈、人造地球衛星等先進科技,直接讓我國的相關研究減少了20年,被稱為我國的飛彈和航天之父。除了作出貢獻外,他還提出了著名的錢學森彈道,70多年過去了,都沒有人能解決這個難題。
  • 中國當代「錢學森」,解開一世界級難題,美國:東風飛彈無可攔截
    自新中國成立至今,華夏熱土上湧現出了無數全球科技頂尖戰將,而錢學森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位。當年,錢學森和自己的導師共同開創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卡門錢學森公式,不僅為空氣動力學奠定了非凡基礎,甚至至今都是世界各國設計高超音速飛機氣動布局的重要理論依據。
  • 我國女神院士讓其成真,堪稱女版錢學森
    作為一名科學家,她致力於鑽研東風飛彈,最後解決了飛彈的世界難題,讓我國的國防事業發展更近一步。她因此也被譽為女版 的「錢學森」。  製造飛彈的女神  祝學軍院士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她是完全我國培養起來的專家。在他二十五歲的時候,就在某型的飛彈電氣系統工作。
  •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否再出錢學森?
    他是航天之父,飛彈之父,航天、飛彈等名詞均是他發明的; 他是兩彈一星元勳,帶領團隊發射了中國第一枚飛彈、第一枚火箭、第一枚核飛彈,讓新中國挺直了腰杆; 他提出的「錢學森之問」,至今無解。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 面對陳賡將軍的質疑,錢學森說:中國一定能造出原子彈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當時的錢學森知道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看,就急切的希望能夠從大洋彼岸回到祖國,參與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於此同時美國方面也知道錢學森意味著什麼,始終不願意讓錢學森回國。錢學森回到祖國後,受到了總理的熱情接待,兩人之間進行了密切的交流,尤其是國防事業方面,後來錢學森受到中科院副院長的要求來到哈爾濱,此時的錢學森希望能夠見見哈工大的兩位好友,於是立即聯繫陳賡將軍,表達了錢學森的想法。
  • 錢學森回國前收到神秘電報:沿途不要下岸,發報人用心良苦
    錢學森是一塊會發光的金子,走到哪裡都會發出自己的光芒。也正因他的優秀耀眼,才有後面美國極力阻止錢學森回國一事。出國容易回國難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這一喜訊傳到了錢學森的耳邊。他和妻子蔣英決定結束手上的工作後回國效力。當時他的朋友金貝爾得知他要回國時,趕忙打了電話通報美國政府。
  • 錢學森回國,主席問:你有什麼特長?錢學森的回答,讓人心生敬佩
    錢學森回國,主席問:你有什麼特長?錢學森的回答,讓人心生敬佩今天能給大家講一講錢學森的學成歸國的故事,錢學森回國,主席問:你有什麼特長?錢學森的回答,讓人心生敬佩。小編感到很榮幸,因為錢學森一直是小編最最敬重的科學家之一。
  • 文周周 | 錢學森:不屈之魂與大國工匠
    錢學森的事跡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電影《錢學森》就是為了紀念他的光榮事跡而拍攝播出的。  《錢學森》是一部人物傳紀電影,以歷史為藍本勾勒出那一段令人動容的回憶,也輕而易舉地與當今的主旋律合轍押韻。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一切百廢待興之際,錢學森受到祖國誠摯邀請,而他本身也立志回國參與新中國建設。但他的回國之路卻受到了美國當局的重重阻撓。歷經波折,在中國政府及其朋友的艱辛努力下,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是兩碼事。」而說出這句話的錢學森一直在用實際行動為中國鑄造這把捍衛主權的利劍。
  • 錢學森:吾國與吾學 - 南風窗網
    他內心希望兒子學成便歸來,多造飛機,不要繼續花時間學習理論,但得知錢學森的抱負,「只有掌握航空理論,才有可能實現超越」之後,錢父變得釋然。   第二封信寫在1949年,新中國誕生之前。   錢學森的歸旅還沒結束。每一天都被新中國美好的前景所鼓舞,但20年闊別,他還在摸索。
  • 「錢學森彈道」有多厲害?它是無法攔截的航母殺手!
    在這個漫長的研究過程中,錢學森還提出了一個彈道理論。但由於當時沒有現在這般如此發達的研究條件,導致該理論被擱置在一旁,後人稱其為錢學森彈道,錢學森彈道到底有多厲害?
  • 美蘇想掌握的錢學森彈道多牛?助力中國造出全球首款高超音速飛彈
    因此, 如何對航母進行反擊是每一個國家都頭疼的事情。目前來說,高超音速武器是反擊航母的最強武器, 因為航空母艦也有其弱點。而中國能夠研發成功高超音速飛彈,則多虧了錢學森提出的錢學森彈道。
  • 錢學森不僅是「火箭之王」,還在大山深處給我國留下一黑科技
    說起偉大科學家錢學森,他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而且在全球都享有盛譽。年輕時候,錢學森赴美求學,並展現出巨大才華,隨後被美國視為頂尖人才。但在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歸國效力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可為了阻止錢學森回到中國,美國海軍高官甚至放言「錢學森一個人就能頂5個師,我寧願槍斃了他也不放他走。」
  • 錢學森:飛彈研製是集體的功勞,非一人之功,切莫稱我為飛彈之父
    1949年,新中國在無數人民的期盼下終於成立。當這消息傳到國外後,無數心繫祖國的華人科學家們紛紛選擇歸國,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而這其中,作為中國的飛彈之父,被美國人稱為「一人可抵五個師」的錢學森無疑是最知名的幾人之一。
  • 我國女版錢學森,攻克世界級難題,讓東風飛彈也能「打水漂」
    就在這個時候毅然回國的錢學森,在遠程洲際飛彈這一國防科技的核心領域,起到了無可爭議的奠基性的作用,使得我國至少快進了20年。但即使強如錢學森,精力也是有限的,也有一些問題不能馬上攻克下來,其中一個著名的問題就是「錢學森彈道」問題。
  • 錢學森侄子入美籍,獲諾獎後激動地說:我不是中國人,是美國人
    除去這些,這一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錢學森的孫子錢永健摘得,但是讓人震驚的是他的獲獎感言中有這樣一句:我不是中國人,是美國人。大家看到這個名字,肯定都會很陌生,但錢學森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其乃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第一批支援我國科學建設的愛國科學家。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兩彈一星」。而錢永健,正是前學生的侄子。
  • 「東風」飛彈的原理居然是錢學森奠基,多年後又成為中國一大利器
    後來我國科學家錢學森又以此為基礎提出新的理論,即助推-滑翔式彈道。該理論是將飛航式飛彈和彈道式飛彈結合起來,各自發揮優勢達到靈活的破防能力,飛航式飛彈主要依靠空氣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和彈翼的氣動升力來保持靈活性。不過受當時的科技條件限制該理論始終沒有得到重視,而冷戰結束後彈道飛彈又成為主流方向,直到反導技術的日漸發展,超高速滑翔武器才漸漸重新回歸。
  • 錢學森歸國路上收到神秘電報:中途切勿下船,幾十年後才知發報人
    錢學森大學畢業的時候,國內依舊是動蕩不堪,看著滿目瘡痍的祖國以及無比強大的西方國家,錢學森感到痛心不已。想要建設一個更強大的祖國,就必須要掌握先進技術,抱著這樣的想法,錢學森成了一名海外留學生,踏上了求學之路。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決定回國,但是美國政府卻不願意放他走,甚至將他污衊為間諜,逼問他:「你效忠於誰?」錢老斬釘截鐵的回答:「我是中國人!當然是效忠於中國人民!」
  • 大漠起東風!央視將播出紀錄片紀念東風一號飛彈發射60周年
    這是我國第一發自己製造的飛彈 是中國的「爭氣彈」 1960年11月5日 我國第一發國產地地飛彈 東風一號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一雙子女現今如何?兒子:不沾父親的「光」
    在新中國成立之時,錢學森當時正任職於美國的一所大學,擔當教授的職位,但是當他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時,但是美國知道在這個時候放錢學森回去對於中國的幫助就太大了,因此美國並不願意放錢學森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