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團隊首次對人體15個器官測序,共繪製了252種細胞

2020-12-22 中國生物技術網

作為器官組織的核心單位,各種類型的細胞發揮其和諧的節奏,以維持人體的體內平衡。確定人體器官細胞及其調控網絡的特徵對於理解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生物學機制至關重要。但是,缺少正常成年人的多個器官之間的系統且全面的單細胞轉錄譜。

2020年12月7日,中山大學郭志勇,何曉順及貝錦新共同通訊在Genome Biology 在線發表題為「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of an adult human cell atlas of 15 major organ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執行來自一個成年供體的15個組織器官的84,363個細胞的單細胞轉錄組,並生成一個成年人類細胞圖集。

成年人類細胞圖譜描繪了252種亞型的細胞,包括主要的細胞類型,例如T,B,髓樣,上皮和基質細胞,以及新型COCH +成纖維細胞和FibSmo細胞,每種細胞均具有多種標記基因和轉錄功能資料。這些共同促進了主要人體器官的異質性。此外,T細胞和B細胞受體庫的比較和軌跡分析揭示了在不同組織之間具有不同發育狀態的T細胞和B細胞的直接克隆共享。此外,新的細胞標誌物,轉錄因子和配體-受體對在維持組織中人類細胞的體內平衡方面具有潛在的功能調控

總之,該研究的成年人類細胞圖譜揭示了細胞特徵的器官間和器官內異質性,並為揭示人類疾病發展過程中細胞和器官異質性的關鍵事件提供了有用的資源。

人體由多個器官組成,其中多種類型的細胞是結構和功能的核心單元。就像交響樂團中不同的樂器一樣,細胞和器官也會演奏其和諧的節奏來維持人體的體內平衡。然而,穩態中的擾動導致各種病理狀況。因此,識別人體器官細胞及其調控網絡的特徵對於理解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生物學機制至關重要。

使用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進行轉錄譜分析的最新技術創新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策略,可以同時在成千上萬的單個細胞中全基因組水平地定量基因表達。這擴展了細胞異質性和網絡的知識,以及在單細胞解析度下對人體組織和器官發育的理解。先前的研究已經證明了許多人類和小鼠組織的細胞組成,包括大腦,腎臟,肺和皮膚。

該策略還可以識別新細胞類型。在人和小鼠的肺中發現了以囊性纖維化跨膜電導調節劑(CFTR)為標記的細胞,它們能夠調節與囊性纖維化的發病機理有關的腔內pH。非遺傳細胞異質性已在造血祖細胞和角質形成細胞中發現,它們分別在維持造血功能和分隔人表皮的關鍵分子活性中起重要作用。對於人類胚胎的發育,從早孕胎盤中約70,000個單細胞與匹配的母體血液和蛻膜細胞進行轉錄組分析,揭示了蛻膜和胎盤的細胞組織,以及蛻膜自然殺傷(NK)細胞的獨特免疫調節和趨化因子譜。此外,已經報導了小鼠胚胎和成年器官的單細胞轉錄譜,揭示了器官發生的態勢和器官中的細胞異質性。

最近一項關於使用來自不同供體的多個器官的主要人類細胞類型的研究揭示了胎兒到成人細胞類型轉變的遺傳調控和哺乳動物細胞的遺傳保守性。但是,來自正常成人的多個器官的系統的和全面的單細胞轉錄概況一直在等待中。先前在人類樣品上使用scRNA-seq進行的研究大多限於某些具有疾病狀況的特定器官,並且它們並未嘗試表徵同一個人中多個器官之間的異質性和聯繫。

在這裡,該研究旨在探索單細胞解析度水平下成年人類器官中細胞的轉錄異質性和相互作用。使用scRNA-seq,該研究分析了來自一位供體的15個器官的84,000多個細胞的轉錄組。對不同細胞類型進行了組織內和跨組織的全面比較,以揭示基因概況,活性轉錄因子和潛在的生物學功能以及潛在的細胞間連接的細胞間複雜性。由此產生的高解析度成人人類細胞圖譜(AHCA)提供了人體中各種細胞種群和聯繫的全局視圖,也是研究正常人類細胞的生物學以及影響不同器官的疾病發展的有用資源。

參考消息:

https://genomebi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9-020-02210-0

來源:iNature

相關焦點

  • 重磅| 協和朱蘭團隊繪製女性陰道前壁脫垂細胞圖譜
    重磅 | 協和朱蘭團隊繪製女性陰道前壁脫垂細胞圖譜 2021-01-07 2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首次實現人體器官透明化!這詭異的圖譜,其實有一個偉大的使命
    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使完整的人體器官透明化。他們利用顯微成像技術,揭示了細胞水平上透明器官的複雜底層結構。由此生成的器官圖可用作3D生物列印技術的模板。由此一來,CHAPS允許其他的解決方案深入數釐米厚的人體器官,並將其轉換為透明結構。完整的透明人眼球影像在使人體器官透明化後,該團隊開始著手對器官成像得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
  • 中國構建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基本框架 80後浙大學者領銜
    其團隊對小鼠近50種器官組織的40餘萬個單細胞進行了系統性的單細胞轉錄組分析,構建了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該圖譜中涵蓋了哺乳動物體內的各種主要細胞類型,並對每一種器官內的組織細胞亞型,基質細胞亞型,血管內皮細胞亞型,和免疫細胞亞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這項成果當時在細胞圖譜研究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也讓曾一度有先發優勢的歐美科研機構意外。
  • 【科技前沿】謝曉亮/湯富酬/喬傑/高歌等繪製人類中期妊娠胎兒組織...
    基於非標記的FACS分選後,研究人員採用了高精度單細胞RNA-seq方法(MALBAC-DT)【3】進行文庫製備和cDNA測序,從而產生了轉錄組圖譜。為了探索每個器官的細胞組成,研究人員處理了單細胞數據並獲得了228個細胞簇,每個簇都根據文獻中的著名標記基因進行了注釋,然後將所有細胞聚集在一起以構成全局轉錄組圖譜。
  • 單細胞測序揭示前列腺管腔細胞的再生潛能
    單細胞測序揭示前列腺管腔細胞的再生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3 14:31:00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Charles L.
  • Nature揭示人體結構細胞在免疫調控中的「大作用」
    它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塑造組織和器官的結構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上皮細胞構成皮膚表面,同時還將組織和器官彼此分開;內皮細胞包裹所有血管;成纖維細胞提供結締組織,使組織和器官保持形狀。結構細胞一直很「低調」,被認為是人體的簡單且無趣的組成部分。但是不能小瞧它,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和炎症性腸病)和癌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上萬個女性眼瞼細胞「吐露」衰老的秘密
    11月25日,我國科學家在《發育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用目前精度最高的生物技術對這個關鍵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我們對35678個眼瞼皮膚細胞進行了單細胞測序,獲得了大約530個GB的數據。」
  • 科學家發現新器官 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數個器官之一
    3月29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個研究團隊已識別出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器官,它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數個器官之一。他們發現,曾被認為遍布全身的密集結締組織實際上是充滿流體的間質(interstitium)網絡,並發揮著「減震器」的作用。
  • 幹細胞,人體的保鮮劑
    電影中,有一個通過人體細胞,可以再生、修復人體自身的「再生搖籃」。再生搖籃是什麼?我們通過電影中這位韓裔女遺傳學家的對白,感受一下:再生搖籃,可以說是一種再生、自生、自製造技術。以我們自體的組織細胞為基礎,融合基因技術、納米技術、智能技術綜合應用在醫療領域。可以修復創傷、再造組織器官、乃至再造人體。
  • 國際團隊首次繪製霍亂遷徙地圖:全球性暴發的源頭是亞洲菌株
    當外界普遍認為這一傳染病是通過空氣傳播時,時年41歲的約翰•斯諾(John Snow)通過繪製死亡地圖發現,大多數病例的住所都圍繞Broad Street水泵附近,並建議移除水泵來阻止病情通過水源傳播。這成為了流行病學研究史上最著名的案例。
  • 中山大學陶軍教授團隊可視化納米基因轉染幹細胞修復血管內皮損傷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高血壓血管病科陶軍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Bimodal Imaging-visible Nanomedicine Integrating CXCR4 and VEGFa Genes Directs Synergistic Reendothelialization
  • 人體免疫細胞原來是這樣追殺腫瘤細胞的!
    它能從自身的細胞或組織辨識出非自體物質(小從病毒,大至寄生蟲)。所有植物與動物都具有先天免疫系統。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是人體抵禦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衛系統。這個系統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臟、淋巴結、扁桃體、小腸集合淋巴結、闌尾等)、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單核吞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補體、免疫球蛋白、幹擾素、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等)組成。免疫系統是機體防衛病原體入侵最有效的武器。
  • 人體內有多少個器官?美媒:取決於問誰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導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11日發表題為《人體內有多少個器官?》一文,作者為丹尼·萊維斯。全文摘編如下:自古以來,人類一直試圖了解自己的內臟。幾千年後,我們知道人體內有多少器官嗎?
  • 腦科學日報:DNA「條形碼」測序;男人的存在,會讓女人老得更快
    來源:小柯生命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WanJun Chen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發現表明,細胞因子TGF-β誘導真皮樹突狀細胞表達白介素31,從而激活感覺神經元並刺激傷口瘙癢。研究成果於2020年7月15日在線發表在《免疫》雜誌上。
  •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36:33 美國紐約大學Itai Yanai團隊利用基於微陣列的空間轉錄組學和單細胞RNA測序
  • 新知|人體器官移植有望靠豬 異種器官移植 能否「救人一命」?
    四個方向目前,各國科學家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將豬的心臟、腎臟、肝臟、胰島移植給人類,希望將來能滿足心臟疾病、尿毒症、急性肝炎和糖尿病患者的器官移植需求。目前在肝臟、肺方面,異種移植的研究步伐相對要慢很多,「因為肝臟、肺的結構非常複雜,這使得異種器官移植的技術門檻更高。」三個問題基因編輯的發展速度之快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
  •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3:54:15 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 Cell:首次詳細概述人體CD4+T細胞對新冠病毒的反應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們需要深入了解人體多種類型的免疫細胞如何應對SARS-CoV-2,即導致COVID-19疾病的冠狀病毒。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英國利物浦大學和南安普頓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詳細概述了人體的CD4+ T細胞如何應對SARS-CoV-2病毒。
  • 首次從尿中提取誘導多能幹細胞 可延長壽命
    (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韓青海、李潔蔚、朱丹萍)一滴尿液,本來是何其微不足道,可是,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科研專家近日從中成功提取了誘導多能幹細胞,在世界上尚屬首次。該院科研專家正利用該技術,製作腎病患者的體外試藥模型。
  • 人體有多少器官?每顆牙齒都算一個器官嗎?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副教授麗莎·李(Lisa M.J。 Lee)解釋稱,器官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協同工作的人體組織集合體,每個器官都為人類的表現或者生存提供相應的功能。但並不是每個器官都是生存所必需的,只有5個器官——大腦、心臟、肝臟、腎(至少1個)和肺(至少1個)是生存絕對必要的。失去其中任何一個重要器官的功能都意味著面臨死亡。值得注意的是,人體可以在沒有其他一些器官的情況下存活,或者使用醫療設備代替一個沒有功能的器官。至少計算人體器官的具體數量,這取決於你向誰提問,以及你如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