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首次詳細概述人體CD4+T細胞對新冠病毒的反應

2020-12-23 騰訊網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隨著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開發出拯救生命的COVID-19疫苗和藥物,許多人仍然想知道究竟為什麼這種疾病在一些人身上是致命的,而在另一些人身上是輕微的。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們需要深入了解人體多種類型的免疫細胞如何應對SARS-CoV-2,即導致COVID-19疾病的冠狀病毒。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英國利物浦大學和南安普頓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詳細概述了人體的CD4+ T細胞如何應對SARS-CoV-2病毒。除此之外,他們的研究還表明,在患病早期,住院的重症COVID-19患者會產生一種有可能殺死B細胞和減少抗體產生的新型T細胞亞群。

這些發現為進一步的詳細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並展示了一種稱為單細胞RNA測序(RNA-seq)的前沿技術的力量。相關研究結果於發表在近期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mbalance of regulatory and cytotoxic SARS-CoV-2-reactive CD4+ T cells in COVID-19」。

掃描電鏡圖顯示SARS-CoV-2(藍色的圓形物體)從實驗室培養的細胞表面上顯現出來,圖片來自NIAID。

聚焦單個細胞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副教授Pandurangan Vijayanand博士說,「這項研究利用單細胞RNA-seq分析了CD4+ T細胞表達的特異性地識別SARS-CoV-2的RNA分子。這讓我們第一次展示了這些對這種病毒感染作出反應的細胞的完整性質。」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利物浦大學教授Christian H Ottensmeier博士說,「這只是個開始。我們需要有可回頭查閱的參考數據以開展進一步的研究。這項新的研究是新穎的、及時的、詳細的、創新的和開放的。」

Vijayanand和他在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的同事們開創性地在免疫學中使用單細胞RNA-seq。RNA-seq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新的窗口來了解讓每個人對病毒感染作出的不同免疫反應的基因表達模式。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CD4+ T細胞上,這些細胞在對抗感染方面發揮著許多關鍵作用。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Benjamin Meckiff博士說,「CD4+ T細胞在協調免疫反應中起著核心作用。它們是一個異質性的免疫細胞群體,執行廣泛的功能,我們能夠專門分析它們對SARS-CoV-2作出的反應。」

Vijayanand和Ottensmeier曾計劃利用單細胞RNA-seq分析今年因流感住院患者的CD4+ T細胞。當COVID-19疫情來臨時,這些研究人員在今年3月初也申請批准使用COVID-19患者的樣本來開展研究。Vijayanand說,「我們在這次疫情早期就在收集合適的樣本。」

這些研究人員將來自40名COVID-19患者的樣本分為兩組進行研究。住院組包括22名患者(其中9名在ICU治療)。非住院組有18名患者,他們經歷了較輕的COVID-19症狀。

他們利用單細胞RNA-seq分析了這些患者中對SARS-CoV-2有反應的CD4+ T細胞的類型。每種類型的T細胞都在對抗病毒中起著作用:一些T細胞(輔助性CD4+ T細胞)提醒身體注意感染,並招募其他免疫細胞,而另一些T細胞(濾泡輔助性T細胞,簡稱TFH細胞)則向B細胞發出信號以製造抗體。最後,還有一些T細胞(調節性T細胞,簡稱Treg細胞)發揮著抑制其他T細胞的作用,使得免疫系統不會破壞人體自身組織。Vijayanand說,「有多種不同類型的T細胞對這種病毒做出反應。」

這些研究人員提醒道,人類研究只能給出相關性的結論,卻不能斷定某些T細胞群體是導致疾病嚴重性的原因。他們認為,一些發現值得進一步研究。

例如,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住院患者的「細胞毒性(cytotoxic)」TFH細胞水平較高,這有可能使得這種病毒感染惡化。在這項研究中觀察到的細胞毒性TFH細胞並沒有起到幫助B細胞產生抗體的作用,而是與之前的研究中發現的殺死B細胞的細胞非常相似。他們隨後檢查了患者體內SARS-CoV-2特異性抗體的濃度。那些TFH細胞功能失調的患者也具有較少的抗體。

Meckiff說,「住院患者的TFH細胞顯示的基因表達特徵表明它們出現功能失調,並沒有給B細胞提供我們期望的幫助。」

為未來的研究奠定基礎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為科學界探索CD4+ T細胞對SARS-CoV-2的反應提供了一個起點,並且也為比較不同時間或不同疾病嚴重程度的人作出的反應建立了基線。為了支持這些努力,這些研究人員在這個項目開始僅兩個月後就立即在網上公布了他們的數據。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生物信息學專家Ciro Ramírez-Suástegui說,「我們必須快速公布。讓每個人都能獲得這些數據是至關重要的。」

論文共同作者、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生物科研究技術員Vicente Fajardo說,「當然還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事實上,這些數據和研究方法可能不僅僅對傳染病研究很重要。Ottensmeier解釋說,更好地了解身體對病毒作出的反應,還可以指導未來對癌症免疫療法的研究。

Ottensmeier說,「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利用了我們長期以來的合作,解決一個新的人類健康難題。接下來,我們可以將對血液中對新出現病毒的反應的理解擴展到理解當我們的免疫系統應對癌症時組織中發生了什麼。」

Ottensmeier和Vijayanand正致力於對COVID-19患者開展進一步分析,還計劃擴大與利物浦大學的更廣泛合作。

參考資料:

1.Benjamin J. Meckiff et al. Imbalance of regulatory and cytotoxic SARS-CoV-2-reactive CD4+ T cells in COVID-19. 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10.001.

2.Every COVID-19 case seems different; these scientists want to know why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0-covid-case-scientists.html

相關焦點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Cell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第6期)
    1.Cell:從輕度新冠中恢復的人體可維持新冠病毒特異性的免疫記憶至少3個月doi:10.1016/j.cell.2020.11.029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對從輕度COVID-19中恢復的個體進行了縱向評估,以確定他們是否產生和維持多方位的SARS-CoV-2特異性免疫記憶。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細胞?專家最新成果揭曉答案
    此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要想侵入人體細胞,必須藉助它表面的S蛋白抓住人體細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並與之結合,才能進入人體細胞為非作歹。那麼,S蛋白是如何抓住ACE2蛋白的?ACE2蛋白長的什麼樣?兩者結合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 免疫細胞為什麼是治療新冠的好方法?《Cell》:免疫記憶是關鍵
    而同樣是具有「免疫記憶」功能的最強「殺手」T細胞,其對抗新冠病毒的機制卻遲遲未被挖掘,然而好事多磨,T細胞對抗新冠病毒的意義終於被等到!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對新冠病毒免疫反應進行了首次分析,並公開了T細胞在對抗新冠肺炎上的重要作用,埋藏在恢復期血漿療法之下的「神秘殺手」——T細胞,終於浮出水面。T細胞的「免疫記憶」功能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 新冠病毒對人體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新型冠狀病毒 那新冠病毒對人體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如果治療不及時,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如同溺水一般,呼吸困難,直到死亡。 第二、免疫系統 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的大致路徑:鼻腔-口腔-咽喉部-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肺泡。在感染過程中,免疫系統的免疫細胞在各個環節對病毒進行防禦,阻止病毒入侵。
  • Cell: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截至目前(9月15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925萬例,死亡人數達93萬。
  • 新冠病毒與細胞因子風暴有緊密聯繫?
    新冠病毒導致了很多嚴重的結果,尤其是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傷害,近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專家也在努力研究細胞因子與新冠病毒的聯繫,希望能夠對控制新冠病毒有所幫助。來自希臘細胞的細胞因子和運動的kinos在對抗病毒感染方面很重要。但它們會使同樣的感染惡化到極致,這一現象證明對老年COVID-19患者是致命的。「免疫系統是一把雙刃劍,」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醫學教授安德烈·考克斯說它在抗病毒反應中起著關鍵作用。但它也可能是一種病理性的促炎症。就像是想用錘子殺死一隻蟲子。你可以在牆上打個洞,而你正想把蟲子弄髒。」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都市快報訊 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相關研究內容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
  •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首次揭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具有保護性的中和...
    2020-12-24 06:09:33來源:FX168 【新研究:感染新冠後免疫力至少維持8個月】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導,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首次揭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至少能在人體內留存8個月,可以防止其再次感染。
  • 西湖大學宣布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空間結構
    2月19日凌晨,西湖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刊發文章稱,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該文章稱,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也是通過識別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的,ACE2是「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研究發現,在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過程中,ACE2就像是「門把手」,病毒抓住它,從而打開了進入細胞的大門。
  • Cell:對伊波拉病毒進行單細胞研究,揭示了這種病毒的致命策略
    2020年11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伊波拉病毒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原體之一。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布羅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伊波拉病毒在感染過程中如何改變宿主免疫反應以有利於自己的新細節。
  • Cell:巴瑞替尼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恆河猴中的炎症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埃默裡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巴瑞替尼在SARS-CoV-2感染的恆河猴模型中的免疫學和病毒學療效。這種恆河猴模型模擬了在COVID-19患者中觀察到的炎症特徵。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11.007。從鼻腔拭子、咽喉拭子、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和組織中測得的病毒脫落並沒有因為使用巴瑞替尼而減少。不過,巴瑞替尼可抑制肺部巨噬細胞中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I型IFN抗病毒反應和SARS-CoV-2特異性T細胞反應在兩組接受巴瑞替尼治療的恆河猴中保持相似。
  • 首張新冠病毒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
    國際戰「疫」行動  科技日報訊 (記者馮衛東)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肺細胞造成損害的?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張人肺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的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
  • 訓練免疫:降低新冠病毒感染易感性和嚴重性的工具
    訓練免疫:降低新冠病毒感染易感性和嚴重性的工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 11:00:55 荷蘭拉德堡德大學Mihai G.
  • 中國首繪新冠逝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含肝、睪丸等多器官
    研究報告了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有助於較深入認識新冠致死機理,及對患者進行精準的幹預治療。這是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從蛋白質分子水平上,對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多個關鍵器官做出的響應進行了詳細和系統的分析,為臨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制定治療方案、開發新的藥物及治療方法提供了線索和依據。
  • 新冠病毒已經有自己的漫畫了,大使館製作肺炎版《工作細胞》
    最近大家的生活應該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影響,對於製造疾病的病毒是深惡痛絕,但是你有沒有仔細了解過新冠病毒到底是怎麼在人體內製造疾病的呢?對於普通人來說,疾病相關的知識都有點難理解,即使看到科普也不懂其中的原理。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布新冠病毒入侵人體時的高清寫真
    近日,發表在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一張令人震撼的圖片顯示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呼吸道細胞時的特寫。該圖片是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Marsico肺部研究所的助理教授Camille Ehre捕捉到的。
  • 新冠病毒殺死腫瘤細胞!這波「神操作」能複製嗎?
    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體內的腫瘤在未給予激素治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情況下,居然大面積消失。在文中唯一的附圖中,間隔四個月的腫瘤PET-CT造影顯示,示意腫瘤的黑色斑塊絕大多數消失。在驚嘆這波「神操作」之餘,更多的追問隨之而來:新冠病毒為什麼能擊退腫瘤細胞?這一個案有沒有可能的普適性價值呢?癌症患者能不能因此就有了治癒的新路徑?
  • 記憶B細胞或有助於新冠倖存者產生更持久的免疫力
    據外媒BGR報導,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仍然是一個謎,目前研究人員就其能持續多久仍然無法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疫苗研發人員還解釋說,疫苗能引起強效的免疫反應,與COVID-19倖存者的免疫反應相匹配甚至超過。他們不能說的是,接種後新冠免疫力能持續多久--但現在有一項新的新冠病毒研究在這方面帶來了好消息。  來自蒙納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個月前以預審稿的形式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他們研究了25名COVID-19倖存者的樣本,發現志願者在感染後產生了持久的免疫力。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此項研究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細胞組織的變化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新冠逝者體內有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大量臨床診療和研究顯示,新冠病人的肺部等器官產生了損傷。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到底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