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對自小生長的鄭州大西郊有著無限的熱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以合記燴麵正式誕生為紀元開始的這不足50年的燴麵歷史中,堂皇大西郊最起碼在早期,飾演的一直卻是配角的地位。即便後來西郊出現了四廠、「殺人館」、黎記、盧記等著名燴麵品牌,但是和二七、管城的合記、蕭記、818、西三、李記比起來,燴麵江湖的資歷上明顯欠缺了一些。這也讓平素性格直率的我,每每在飯桌上和市留二七路解放路一二馬路上長大的那批丟們辯論起來燴麵這個話題的時候,氣勢上似乎總是感覺低了那麼一頭。
現在回首思想,鄭州的幾個老字號之所以最早都出現在火車站附近。想必,還是和鄭州這個新興的城市,骨子裡是和「火車拉過來的城市」有著緊密的關聯。記得小時候,跑德化街上的二七紀念堂看電影,進門就是長期展覽的鄭州二七大罷工的種種英雄事跡。林祥謙烈士、施洋大律師大義凜然的英雄形象和反動軍閥吳佩孚瘋狂殺戮大罷工烈士的醜惡嘴臉在自己腦海中的記憶清晰深刻。以至於後來了解到曾經登上過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吳大帥在解甲歸田隱居北平之後,面對佔領北平的日本侵略者請求其出山擔任華北偽政府元首的邀請,毫不猶豫的斷然拒絕,最終僅因為區區牙疼的小毛病,竟然被日本醫生治死時。內心深處感到了巨大的反差和震撼。因為,在被日本法西斯佔領的恐怖氛圍中,能夠保持住民族氣節,勇於向兇殘的日本憲兵說不,是需要堅定赴死的凜然氣概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曾經主政鄭州多年,口碑良好、受人尊重、至今仍然讓我們敬仰緬懷的王輝司令,為紀念二七大罷工而拍板重新修建了二七紀念塔。以它為中心點,鄭州市著名的合記燴麵、蔡記蒸餃、伊府麵、蕭記燴麵、西三燴麵、李記燴麵、水上餐廳等老鄭州記憶中熟悉的飲食味道,都在距離二七塔附近不到一公裡的路程內。這和西郊大型廠礦千人食堂的浩浩蕩蕩熱鬧非常價格低廉的餐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廠礦的職工和子弟,享受著那個年代國有企業所有的各種福利和補貼。幾分錢一份的素菜、一兩毛錢一份的葷菜,價格便宜菜品足量,這使得我們即便面對著合記燴麵初始記憶中四毛多4兩糧票一碗的定價,還是感覺到了自己囊中的羞澀。合記,一個月能夠品嘗一次,在當時就算是過上了相當不錯的品質生活了。
鄭州燴麵真正走向興盛的時代,應該是糧票正式取消的上世紀九十年初了。印象中,那個時候騎著自行車從金星啤酒廠所在的老新鄭路北頭鄭州捲菸廠大門往西走,走到汽車客運南站,隴海路南北兩側的燴麵館子多達數十家。儘管其中質量水平參差不齊,但是,每到夏天的傍晚,家家燴麵館子都把桌子擺將出來,把馬路旁的人行道佔的嚴嚴實實。散裝金星、鄭州、奧克啤酒、光肚睢州、光肚仰韶,五香螺絲、煮花生、煮毛豆、烤羊肉串、烤板筋、烤瓦腰.,划拳猜令、香氣四溢、烏煙瘴氣,把夏日鄭州的夜晚裝扮的庸俗不堪嘈雜喧鬧親切迷人。這也是自己並不太熟悉了解的舊日老城南關地界留給我的最真實深刻的記憶。
因為那個年代,沒有當下龐大威武的城管陣容(文明的城管是我們基本生活秩序的維護者,也是我們生活中需要的執法力量。如今,東明路與鑫苑路早晨自發形成的混亂菜市,就已經把剛剛通車時寬敞整潔的雙向四車道擁堵的水洩不通,麻煩城管大哥來管管唄,吉米,阿加!)、沒有數百萬輛機動車排出的汙染有害尾氣、沒有那麼多從天南地北湧進鄭州的優秀人才辛勤建設者低俗老閘皮、沒有那麼多動則萬元平方米起步的房貸帶來的沉重壓力.
我隱隱感覺,看到這裡你會撇撇嘴說,昨日鄭州,真有那麼的美好嗎?你願意回去嗎?
是啊,昨日即便親切溫馨,我們崔誰也不願意回去了。歷史的車輪浩浩蕩蕩、滾滾向前,豈能後退?今天,我們的生活是那麼的美好旖旎多姿多彩。即便是我們背負了更多的壓力,也請您不要發愁、不要嘆息,更不要哭泣。好吧丟們,去吃碗熱氣騰騰的燴麵吧,要盤素雞,再懟上二兩。讓香噴噴的燴麵、勁辣的白酒撫平你惆悵、寂寞、失落、擋寶失利後的貝桑,因為,你吃下的可是鄭州飲食文化的魂魄。人嘛,只要魂魄還在,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可以從頭再來的。
火車站附近的西三燴麵,因為最早在西三街開店而得名。儘管西三名氣很大,但是,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我去吃過的次數非常有限。因為在我內心深處,一直有個根深蒂固的固執觀念。全國任何地方的火車站,在治安方面基本上是雜亂無序藏垢納汙、住宿餐飲上貨不對版口感糟心的所在。我曾經在天府之國美食薈萃成都的火車北站吃過連鎖的陳麻婆,因為菜品難吃到碉堡,所以直到今天,我仍然堅定的認為這家陳麻婆是個麻皮山寨版。
西三燴麵,之所以能夠在鄭州火車站這個人流湧動混亂不堪的惡劣環境中一路走來,噴香絢爛。這是得益於他家對於飲食傳統的堅持。傳統燴麵碗中的食材:羊肉、粉條、海帶、千張絲,配方多年未變,沒有雪白可疑的濃湯,沒有枸杞、沙參的誇張。普通羊肉燴麵15元一大碗,把碗裡表面上的芫荽輕輕一攪,吃上幾口原味的燴麵、再喝上幾口原味的熱湯後,加上一勺辣椒,原本平淡無奇的燴麵碗裡,頓時呈現出紅彤彤的誘人色彩、散發出令人陶醉的迷人芬芳。
西三燴麵後來搬遷至火車站南側的一馬路,始創人為了平衡家中子女的商業利益。讓另外一個兒子在南關街上南關街小學斜對面開了分店,還默許了出嫁的女兒在一馬路西三老店旁邊開辦了李記燴麵。因為都是西三家培養出來的燴麵師傅,西三和李記在燴麵的口感上非常接近。
一馬路開始轟轟烈烈的修建連接隴海高架路的引橋了,原來的西三燴麵老店只好無奈消失。李記未雨綢繆,找到了合適的位置,搬遷至距原址不遠,火車站正對著的大同路敦睦路福壽街的交叉口,並且改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扯淡名字,叫做豫揚燴麵。老闆似乎擔心一眾老食客摸不清楚豫揚燴麵的底細,又在門頭顯著位置打上李記燴麵旗艦店的名號,雖然很搞笑,但好在總算把自家身世和江湖地位解釋清楚了。
李記燴麵雖然門頭不大,門口嘈雜。但是,店內寬敞明亮乾淨整潔,相比原來老店,在環境上取得了質的飛躍提升。受到燴麵擁躉們的追捧,生意一直火爆。我們去吃燴麵,經常可以看到他家的男老闆,西三家的長臉女婿志得意滿的站在店裡招呼巡視。
南關街的西三燴麵,因為十幾年沒有挪地方,環境自然無法和姐姐家的李記比較。經常遇到初次去吃燴麵的食客詢問服務員廁所位置,只可惜,寬敞的店面根本木有廁所。您想方便,出門左拐向東30米,有公廁供您救急,好在是免費的。
南關街西三燴麵的面煮的比較硬。喜歡的,覺得燴麵筋道耐嚼。不喜歡的覺得比起李記的軟硬適中,好像缺了一把火。不過,西三家的糖蒜比較地道,3元一小碟,外觀晶瑩、甜脆可口,與許多燴麵家糖蒜的稀軟暗淡、口感無味相比,如果您沒有吃罷燴麵就趕去約會的急迫,建議可以品嘗一下。糖蒜搭配燴麵,佐之解膩,實屬膳食之絕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