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號發了文章河蟹了,不知道為啥
哎呀,可不是對金老先生有啥不敬,我也是金庸粉絲,雖然年紀漸長後就不太看武俠小說了,但每每想到黑木崖,想到文成武德一統江湖,想到神龍教,一誦教主寶訓全身是勁,就覺得金老真是個妙人,黑木崖神龍教還真是生生不息呢。
昨天聽到金庸先生死訊,不知怎麼的就想到他的本姓查,然後由姓查想到他是江南查姓大族,然後想到他的祖上既遭受過文字獄迫害,又害過別人的往事,最後想到滿清這種蠻族統御華夏的方式,腦洞比較大,就隨便聊聊吧。
先說查家害過人的祖先查繼佐。
說滿清搞定天下後,江南不少讀書人世家呢,還沒回過味,沒搞清滿清的底色,以為這就跟前明差不多。有一個大戶人家姓莊,家有良田也是讀書人,跟當地官府關係搞的不錯。從前明丞相後人手裡買了一部明史,然後自己加了點崇禎朝的內容,當然裡面對大清多有不敬,就打算以自己當做作者來刊刻,文人好名之風可見一斑。
這種事在明朝根本不算事,而且莊家在當地也算望族,總之沒人把這個當回事。不少人還附名其上,有官員,也有當地鄉紳,查繼佐也名在其中。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歸安知縣吳之榮被罷官,為了重新被起用,他策劃著告發莊廷鉍以將功贖罪,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將軍松魁。 松魁又用文書轉告給巡撫朱昌作,朱昌作又告訴了督學胡尚衡,莊廷鑨以巨額錢財賄賂這三人,保住了性命。
為了安全起見,莊廷鑨把指責清朝的語句稍作修改後重新發行。吳之榮見這個計劃失敗,就專門買了這本書的第一版,告上了法司。事情傳到朝廷,朝廷派侍郎出面審查。當時莊莊廷鑨雖然已經死了,但他的屍體也沒被放過,弟弟受到連累也被斬首。原禮部侍郎李令暫曾經為這本書寫過序也被處死,他的四個兒子也受到牽連。
書序中提到的舊史中的朱氏,本來提的是朱國禎,因為吳之榮平時和南潯富人朱佑明有摩擦,結下了仇怨,於是就趁機嫁禍給他,並指出他的姓名作為證據,致使朱佑明連同五個兒子都被處死。松魁和他的幕客程維藩被押解到京城,按照對八種特殊身份的規定,經過商議,只免去松魁的官職,程維藩被斬首。
想想看,連滿人將軍都差點被斬,掛名其上的查繼佐怎麼可能沒事?原來,他在第一次吳之榮舉發未果後就感覺不妙,趕在吳之榮第二次舉發前,告發了莊家。
按《查東山先生年譜》: 「陸子圻,告先生曰:『南潯有莊鑨者作《明史紀略》,參閱姓氏首列東山(東山就是查繼佐),次範子文,次及某,共十八人。作序者李霜回也。』先生殊駭,所謂大警者定以此矣。擬牒當事,從刀筆家稱此書不工。先生曰:『吾三人不工,此書是仇莊,非善。』因投牒督學,手著四六體,中一聯:『倘或犯於所忌,間有非所宜言。』併入範、陸名於牒,範、陸不知也。率此一聯,生三家三百餘口。」
不過查繼佐和吳之榮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吳之榮主要是為了謀功升官用別人的鮮血染紅頂戴,査繼佐則主要是為了撇清關係,檢舉之後,未受理,他也沒有死追不放。所以只算自保,也算情有可原。在金庸的小說鹿鼎記裡記述了這一段,但只說了吳之榮的醜事,略過祖上查繼佐的事,也算為長者諱吧。我們喝口水,看看下面這個繼續聊。
躲過一劫的查家在雍正朝,終於還是沒躲過去。做為江南大族,查家在滿清朝廷裡為官的很多,查嗣庭由隆科多薦舉,授內閣學士,又受蔡珽薦舉,兼禮部侍郎銜。雍正四年任江西鄉試正考官,考題第一題是「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第二題「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第三題「其旨遠其辭文」;第四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試題中先有「正」,後有「止」字,如同汪景祺《歷代年號論》「一止之象」的說法。民間傳說他以「維民所止」為題,此句出自《詩經·商頌·玄鳥》:「邦畿千裡, 維民所止。」,卻被人劾告「維止」二字系雍正去頭,但此說法僅為民間謠傳,查案單純只是文字獄的案例而已,與隆科多也無牽連;又查其筆札詩鈔,認為「語多悖逆」,遂以「諷刺時事,心懷怨望」等罪,逮獄。雍正五年五月戊午自殺謝罪死於獄中,仍被戮屍梟示。其子十六歲以上判斬刑,十五歲以下流放,其妻與二兒媳被定發配邊疆為奴,怕受辱雙雙自殺;因汪景祺、查嗣庭都是浙江人,停止浙江鄉試、會試三年,後浙江巡撫李衛上書才得恢復,史稱「查嗣庭試題案」。
這是繼順治間莊廷鑨《明史稿》案、康熙間戴名世《南山集》案和雍正三年汪景祺《西徵隨筆》案之後的又一大文字獄,那麼滿清怎麼那麼多文字獄呢?
原來滿清跟明朝不同,這是許多漢人經過血淚的教訓才明白的。明代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按照中國傳統家國一體,與士大夫其實是共治天下。看明代的事就知道,士大夫地位之高世所罕見,站在朝廷罵萬曆,萬曆氣的要死也沒啥辦法,廷杖?人家等著呢。特別東南大族,有人在朝廷為高官,家裡有錢有勢,同氣連枝。說壞處是朝廷沒法從他們身上收到稅,講好處是文人氣節能保持,家國情懷他們確實有。世上的事哪有那麼多黑白兩分的,所以不好說東南文人就不好什麼的p話。
滿清來了,他們沒太當回事,不就是改朝換代,見的多了,但滿清跟所有的前朝都不同,滿清是部落統治,家國非一體,滿清非中華。滿人皇帝其實是依靠滿人部落的力量,奴役上億漢人,他們也很害怕如果家國成一體,滿人的特權會消失,所以無論怎麼嘴上喊滿漢一家,內心都是充滿了恐懼和警惕。
所以對漢人表現出一點獨立性,都會當成軍國大事來辦,修明史?污衊誹謗?殺殺殺。殺到沒有任何異樣的心思,殺到這些讀書人明白自己就是奴才,奴才不需要任何獨立想法,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同族皇帝會對自己的大臣說出像乾隆對紀曉嵐講出的話::「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意思就是你們這些漢臣就是娼妓,我蓄養的玩玩,居然跟我談軍國大事?
到了晚清末期滿清部落統治實際上已經完蛋的時候,皇族還是這個德性搞出個什麼皇族內閣,漢人督撫士紳徹底寒心,就控制不住局勢了,最後武昌一首義,各地就紛紛獨立了。
最後ps,看到現在這些鋪天蓋地的辮子戲,我有點無語啊。
最後悼念下陪伴我少年時代的金老先生
14部小說不是看了一遍,而是N遍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