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原姓查,聊聊這個大家族在滿清時代的往事

2021-02-20 聖諦

大號發了文章河蟹了,不知道為啥

哎呀,可不是對金老先生有啥不敬,我也是金庸粉絲,雖然年紀漸長後就不太看武俠小說了,但每每想到黑木崖,想到文成武德一統江湖,想到神龍教,一誦教主寶訓全身是勁,就覺得金老真是個妙人,黑木崖神龍教還真是生生不息呢。

昨天聽到金庸先生死訊,不知怎麼的就想到他的本姓查,然後由姓查想到他是江南查姓大族,然後想到他的祖上既遭受過文字獄迫害,又害過別人的往事,最後想到滿清這種蠻族統御華夏的方式,腦洞比較大,就隨便聊聊吧。

先說查家害過人的祖先查繼佐。

說滿清搞定天下後,江南不少讀書人世家呢,還沒回過味,沒搞清滿清的底色,以為這就跟前明差不多。有一個大戶人家姓莊,家有良田也是讀書人,跟當地官府關係搞的不錯。從前明丞相後人手裡買了一部明史,然後自己加了點崇禎朝的內容,當然裡面對大清多有不敬,就打算以自己當做作者來刊刻,文人好名之風可見一斑。

這種事在明朝根本不算事,而且莊家在當地也算望族,總之沒人把這個當回事。不少人還附名其上,有官員,也有當地鄉紳,查繼佐也名在其中。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歸安知縣吳之榮被罷官,為了重新被起用,他策劃著告發莊廷鉍以將功贖罪,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將軍松魁。 松魁又用文書轉告給巡撫朱昌作,朱昌作又告訴了督學胡尚衡,莊廷鑨以巨額錢財賄賂這三人,保住了性命。

為了安全起見,莊廷鑨把指責清朝的語句稍作修改後重新發行。吳之榮見這個計劃失敗,就專門買了這本書的第一版,告上了法司。事情傳到朝廷,朝廷派侍郎出面審查。當時莊莊廷鑨雖然已經死了,但他的屍體也沒被放過,弟弟受到連累也被斬首。原禮部侍郎李令暫曾經為這本書寫過序也被處死,他的四個兒子也受到牽連。

書序中提到的舊史中的朱氏,本來提的是朱國禎,因為吳之榮平時和南潯富人朱佑明有摩擦,結下了仇怨,於是就趁機嫁禍給他,並指出他的姓名作為證據,致使朱佑明連同五個兒子都被處死。松魁和他的幕客程維藩被押解到京城,按照對八種特殊身份的規定,經過商議,只免去松魁的官職,程維藩被斬首。

想想看,連滿人將軍都差點被斬,掛名其上的查繼佐怎麼可能沒事?原來,他在第一次吳之榮舉發未果後就感覺不妙,趕在吳之榮第二次舉發前,告發了莊家。

按《查東山先生年譜》: 「陸子圻,告先生曰:『南潯有莊鑨者作《明史紀略》,參閱姓氏首列東山(東山就是查繼佐),次範子文,次及某,共十八人。作序者李霜回也。』先生殊駭,所謂大警者定以此矣。擬牒當事,從刀筆家稱此書不工。先生曰:『吾三人不工,此書是仇莊,非善。』因投牒督學,手著四六體,中一聯:『倘或犯於所忌,間有非所宜言。』併入範、陸名於牒,範、陸不知也。率此一聯,生三家三百餘口。」

不過查繼佐和吳之榮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吳之榮主要是為了謀功升官用別人的鮮血染紅頂戴,査繼佐則主要是為了撇清關係,檢舉之後,未受理,他也沒有死追不放。所以只算自保,也算情有可原。在金庸的小說鹿鼎記裡記述了這一段,但只說了吳之榮的醜事,略過祖上查繼佐的事,也算為長者諱吧。我們喝口水,看看下面這個繼續聊。

躲過一劫的查家在雍正朝,終於還是沒躲過去。做為江南大族,查家在滿清朝廷裡為官的很多,查嗣庭由隆科多薦舉,授內閣學士,又受蔡珽薦舉,兼禮部侍郎銜。雍正四年任江西鄉試正考官,考題第一題是「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第二題「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第三題「其旨遠其辭文」;第四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試題中先有「正」,後有「止」字,如同汪景祺《歷代年號論》「一止之象」的說法。民間傳說他以「維民所止」為題,此句出自《詩經·商頌·玄鳥》:「邦畿千裡, 維民所止。」,卻被人劾告「維止」二字系雍正去頭,但此說法僅為民間謠傳,查案單純只是文字獄的案例而已,與隆科多也無牽連;又查其筆札詩鈔,認為「語多悖逆」,遂以「諷刺時事,心懷怨望」等罪,逮獄。雍正五年五月戊午自殺謝罪死於獄中,仍被戮屍梟示。其子十六歲以上判斬刑,十五歲以下流放,其妻與二兒媳被定發配邊疆為奴,怕受辱雙雙自殺;因汪景祺、查嗣庭都是浙江人,停止浙江鄉試、會試三年,後浙江巡撫李衛上書才得恢復,史稱「查嗣庭試題案」。

這是繼順治間莊廷鑨《明史稿》案、康熙間戴名世《南山集》案和雍正三年汪景祺《西徵隨筆》案之後的又一大文字獄,那麼滿清怎麼那麼多文字獄呢?

原來滿清跟明朝不同,這是許多漢人經過血淚的教訓才明白的。明代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按照中國傳統家國一體,與士大夫其實是共治天下。看明代的事就知道,士大夫地位之高世所罕見,站在朝廷罵萬曆,萬曆氣的要死也沒啥辦法,廷杖?人家等著呢。特別東南大族,有人在朝廷為高官,家裡有錢有勢,同氣連枝。說壞處是朝廷沒法從他們身上收到稅,講好處是文人氣節能保持,家國情懷他們確實有。世上的事哪有那麼多黑白兩分的,所以不好說東南文人就不好什麼的p話。

滿清來了,他們沒太當回事,不就是改朝換代,見的多了,但滿清跟所有的前朝都不同,滿清是部落統治,家國非一體,滿清非中華。滿人皇帝其實是依靠滿人部落的力量,奴役上億漢人,他們也很害怕如果家國成一體,滿人的特權會消失,所以無論怎麼嘴上喊滿漢一家,內心都是充滿了恐懼和警惕。

所以對漢人表現出一點獨立性,都會當成軍國大事來辦,修明史?污衊誹謗?殺殺殺。殺到沒有任何異樣的心思,殺到這些讀書人明白自己就是奴才,奴才不需要任何獨立想法,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同族皇帝會對自己的大臣說出像乾隆對紀曉嵐講出的話::「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意思就是你們這些漢臣就是娼妓,我蓄養的玩玩,居然跟我談軍國大事?

到了晚清末期滿清部落統治實際上已經完蛋的時候,皇族還是這個德性搞出個什麼皇族內閣,漢人督撫士紳徹底寒心,就控制不住局勢了,最後武昌一首義,各地就紛紛獨立了。

最後ps,看到現在這些鋪天蓋地的辮子戲,我有點無語啊。

最後悼念下陪伴我少年時代的金老先生

14部小說不是看了一遍,而是N遍啊!

(完)

相關焦點

  • 金庸•查慎行•高陽
    ……『臣本煙波一釣徒』,為康熙朝查初白(慎行)《謝賜魚紀恩詩》末句。」實則,王國維之「鄉賢」絕非高陽所指上虞羅振玉,而是陳詩中提到的「敬業」,也就是金庸的先祖、王國維的同鄉,海寧查慎行。上虞與海寧相距數百裡,稱為「鄉賢」,太牽強。     高陽只怕誤解「敬業」為單純的「愛崗敬業」之意,謬矣。
  • 《金庸往事》披露金大俠三段婚姻:他在酒吧邂逅摯愛「小龍女」
    在一代大俠金庸去世半年後,一本由金庸的粉絲、摯友沈西城撰寫的《金庸往事》日前問世。6月8日,沈西城與導演吳思遠、節目主持人曹可凡一起在光的空間•新華書店展開了一場「金庸密友談《金庸往事》」的讀者交流會。
  • 《金庸往事》:這本金庸傳記,可能是當下最好的一本
    「有關金庸傳記,前輩沈西城的《金庸往事》是我看過最好的一本。」——求叔(李逾求,黑江湖主編,《今古傳奇·武俠版》前任社長·主編,東宋世界創造者)來得早,高鐵站候車室的座位都難覓,最好的消閒方式就是逛車站內的書店,雖然書價不打折,但想想進入高鐵站賣場的商品,都是沒辦法打折的,商家獲利才能持續經營。
  • 金庸先生走了,後金庸時代來了,武俠死了
    作為遊戲號,我今天主要從遊戲的角度來聊聊我對金庸作品的情感吧。九老師玩的第一個電腦遊戲,也是至今最喜歡的電腦遊戲,叫《金庸群俠傳》,來自臺灣河洛:大網遊時代結束後大手遊時代來了,而這個時代,可忙壞了金庸先生。2013年八月,金庸同上面咱提到的兩家授權遊戲公司開始了對侵權遊戲進行維權行動,半年就下架了一百餘款侵權手遊。
  • 從遭人唾罵到享譽國際,讀金庸大俠的坎坷宗師路,為何說他萬幸
    喜歡他的人曾經為他申請諾貝爾獎,而討厭他的人罵他是滿清餘孽、胡言亂語、誤人子弟。作者搞不明白,那些整天在網上張口罵人的人,他們腦子裡有沒有理性思辨的邏輯?以及他所生活的家庭環境是什麼樣?他出身名門望族,家族有「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之美譽。他家族因對朝廷做出過巨大貢獻而全族被皇家抬籍,有「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之說。
  • 金庸小說就是爽文?這個時代始終低估了它
    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看過金庸小說,也不知道多少中國人被金庸小說影響過,但我們知道金庸小說曾成為現象級的文化潮流,在一個特定時代中如此廣泛地進入了許多中國人的生活。/ 阿朱與喬峰02這個時代始終低估了金庸小說的力量在一檔網絡節目中,六神磊磊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所在初中的金迷們有一次曾經被老師堵門,每個同學帶到學校的金庸小說都被收走,同時,要他的同學蓋血手印發誓再不看金庸小說。
  • 滿清姓氏也分貴賤,有8姓最顯赫,一聽姓就知道其人身份地位
    都知道滿清的隊伍俗稱八旗兵,而清朝子弟中有不少是地位非常崇高的,一般來說只要知道他的名字就能推斷出一個人的地位究竟是怎樣的,並且這幾個姓氏隨著時代的更替有的繼續保存下來,有的則早已改變。最為尊貴的八個姓氏分別是,郎、佟、那、富、齊、索、馬、關這幾個姓氏,下面我們一起慢慢分析這幾個姓氏究竟是如何尊貴的。
  • 武俠痴呆金庸
    查姓根據上海復旦某位教授:說姓查的人85%都是居住在安徽、雲南的少數民族,剩下的15%則是滿族正白旗姓沙拉的一批滿人改成的漢姓。主要居住在浙江以北的幾個省份。知道明史案的人,都知道這個告密者是查繼佐。 莊廷鑨慕杭州舉人查繼佐(號:伊璜)之名,將其列入《明史》的參訂名單,查伊璜得知後嚇得心膽俱裂,為求自保,趕忙向學道檢舉告發,但學道並未在意此事。七月,歸安知縣吳之榮再次告發,此書終引起清廷關注,遂大興文字獄,相關人等被捕殺殆盡。此案最終有七十二人被處死,其中十八人被凌遲,數百人充軍,之後江南人人自危,文壇、史壇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
  • 金庸的網際網路江湖往事
    2018年10月30日晚,香港養和醫院——「一個時代結束」的地方——查良鏞在這裡遠去。01網際網路圈裡,最愛金庸的當數「風清揚」馬雲。2016年,在金庸先生的92歲壽辰當天,馬雲在微博上向金庸拍片祝壽,直言:「金庸武俠精神對自己及阿里企業文化影響深刻,男人一定要看金庸小說。」
  • 鹿晗的關曉彤與馬雲的金庸 | 顧子明
    但是在金庸的筆下,卻成為了反清復明的大英雄。這並非沒有原因,金庸的祖上查伊璜就是吳六奇的政治道路的舉薦人。所以,在金庸筆下,借著明史案打擊查家的鰲拜,就成了大壞人(康熙自己都給鰲拜平反了),而查家的政治朋友吳六奇就成了大好人。甚至大力提拔查家的康熙,也成了韋小寶嘴裡的「鳥生魚湯」(堯舜禹湯)。
  • 金庸各部小說之間有什麼聯繫?他們所處時代的先後順序是什麼?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192期金庸各部小說之間有什麼聯繫?他們所處時代的先後順序是什麼?第一《越女劍》春秋末期,吳越爭霸時期,公元前448年左右。主角是西施和範蠡,認定小說的年代沒有難度。這是金庸小說中年代最早的。
  • 金庸為何被叫「查包衣」?
    喜歡看清宮戲的,對包衣奴才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康熙、乾隆、雍正嘴裡都冒出過這個詞,一些王爺貝勒也經常被這個詞掛在嘴上,甚至和珅等很多高官還以作為包衣奴才為榮。到現在,包衣奴才這個詞也沒被忘記,在網上金庸就被一些人送了個外號叫「査包衣」。奴才,主子,這是清宮戲裡最不可少的兩個身份。
  • 滿清十大酷刑有哪幾種?滿清十大酷刑完整版
    滿清十大酷刑之縊首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嶽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滿清十大酷刑之烹煮用一個大甕,四周堆滿燒紅的炭火,再把犯人放進去。再頑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這個滋味。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逝世 傳奇生平令人敬佩……
    一個時代的結束!據港媒報導,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歲。金庸先生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著有《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感恩他為我們留下一個江湖!金庸先生祖父查文清,是金庸極為敬重的長輩,查老先生是光緒朝的進士。
  • 張一山版《鹿鼎記》口碑低迷 金庸劇不再吃香?
    有影評人評價道,韋小寶是一個出身卑微的底層小人物,有著普通人的優點和缺點,這個角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俠」,但也絕不是一個耍寶搞怪的「小丑」;其滿嘴謊話、油嘴滑舌的表象,固然是出身和性格決定的,然而那些外在行為,出發點都是為了在嚴酷環境中生存和自我保護,而不是為了好玩而刻意搞笑。
  • 大俠金庸:江南望族的「豪門風雲」
    只是作為金庸的同族兄弟,查良錚(穆旦)和金庸其實……也沒怎麼見過面。但家族大而分枝以後,往往就是如此。這個最初翻譯了雪萊、濟慈和普希金,為中國新詩構築了重要範式的詩人和翻譯家被一部分學者稱為「新詩第一人」,也確實是「空穴來風」了。
  • 百度百科輸入『金庸』已是一片灰色,一個時代結束了,一路走好
    輸入"金庸"。已是一片灰色。單田芳老師去世了,李詠老師去世了,金庸老師也走了,今年到底是怎麼了,躲在被窩裡壓低檯燈的日子仿佛還沒過去多久,書中的江湖恩仇兒女情長仿佛也還在延續,但那位最厲害的大俠怎麼就謝幕離開了呢?再見了,舊時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也成了絕唱......金庸老先生可能是最懂女性的男性作家了!
  • 可能是金庸,也可能是古龍,聊聊人生第一回看的武俠小說
    對我來說,這也是一個很有記憶的、很親切很熟悉的詞,現在聽到這個詞的頻率很低了。現在叫武打小說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過,只有在零落的還在存活的舊書店裡聽到一些舊書店的老闆還說武打小說這個詞。現在更多的人都是稱武俠小說,也顯得更正式些。
  •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真的要結束了吧
    在這個童話的王國裡,金庸,無疑是成年人的安徒生。當美麗的公主變成了小龍女,白馬王子變成了神鵰大俠,邪惡的女巫變成了李莫愁,哥德式的古堡變成了雕梁畫棟的襄陽,匪夷所思的魔法變成了出神入化的武功,屬於成年人的幻想,便有了充滿古典色彩的精神王國。
  • 金庸朋友圈有多強?徐志摩是表哥,瓊瑤是後輩,錢學森也與他有關
    民國時期還繼承了中國古代的一個習俗,大家族依舊喜歡用聯姻作為一種拉攏同盟的政治手段。 估計沒有少有人會想到,民國著名「渣男」,大詩人徐志摩竟然會是金庸的表哥。金庸的母親徐祿,乃是徐志摩的堂姑媽,從金庸這邊來算的話徐志摩就是他的表哥,只不過關係稍微饒了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