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那些老字號

2021-02-13 青島故事

以前,青島人最時髦的是「頭頂盛錫福,身穿謙詳益,腳蹬新盛泰,手戴亨得利,看戲上中和,吃飯春和樓,有病宏仁堂。」這些老字號曾風靡一時,老青島人印象至深。

 

盛錫福

 

劉錫三,掖縣沙河鎮人,十四、五歲來「闖青島」。一開始給人家當夥計,後進入一家洋行當業務員,常到農村收購麥秸運往國外,在國外加工成草帽再運回中國,售價很高。1912年,他去天津與親戚合開了一家帽子店,叫「盛錫福」。

 

1919年,自己收購麥秸,挑選、加工、生產帽子,產銷兩旺,又去周村、南京、瀋陽、武漢、北京、天津、上海等處開分店。1946年在青島中山路,141號籌建分號,所以說「盛錫福」創建於天津,卻孕育於青島,初期生產草帽,後發展到各種帽子,他做的帽子四平:帽頂平、帽身平、帽簷平、帽箍平。又從男帽發展到女帽,是舊中國第一品牌,曾獲獎15次.

 

有說「盛錫福」三字為大軍閥吳佩孚所題,(而吳1939年死於日本牙醫之手,是否提前所題無法考證),又說:「總統」曹錕或誰曾為之題詞,「國貨之光」,當時市長秦德純為之題詞「冠冕群倫」,歷史過往說法不一。

  

而「盛錫福」三字:「盛」寓意買賣興盛,「錫」、「福」取自劉錫三的大號和乳名。解放後,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出國訪問戴得帽子都是盛錫福的產品,有一個時期,帽子只有一種「軍便帽」,盛錫福十分蕭條,改革開放後,盛錫福再現光彩,現在的中山路141號煌煌然已是盛錫福實業有限公司。

 

謙祥益

 

電視劇《中國大商孟洛川》是講孟氏家族故事。清末民初,山東章丘舊軍鎮,有個中國北方最大資本家族,那就是孟氏家族,他們的商店大多帶一個「祥」字,稱「祥字號」,遍布北方各大中城市。北京有「八大祥」,青島有「三祥」。

  

泉祥茶莊公私合營時已合併,瑞蚨祥在拓寬膠州路時,折去一半,謙祥益老樓尚在,已人去樓空,物是人非,。

 

北京路東頭的9號,謙祥益創建於1911年,用資3萬兩白銀,是當時青島最大的綢緞布匹店,當時建有三層大樓,內設金櫃,還經營金銀首飾,謙祥益分號近20處:周村、鄭州、北京、天津、上海、蘇州、武漢、濟南、煙臺等,合計投資白銀400萬餘萬兩。青島謙祥益店內外有牌匾、楹聯顯示中國商店的風格。據說門頭字是清朝翰林,法部廊王序所書寫。謙祥益對顧客區別對待。老顧客可三節結帳,不必付現款,對老百姓以「信」為本,講究「言不三價」,「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抗日戰爭時期,時品三任經理還兼任青島綢布同業公會理事長及青島市商會會長,把布匹送往南山遊擊隊,被日本人知道了,謙祥益斥巨資贖出了時品三。

 

1955年公私合營中保留了這個「老字號」,「文革」中店名一度改為「東風綢布店」,後恢復原店名,經營綢布、呢絨,以時裝為主,1987年又與全國200多個廠家聯合發起成立全國紡(針)織品,「祥」字老字號聯合會,北京路9號的店2010年左右遷至遼寧路對面桓臺路65號,喜食來小鮑島民俗城內,現在已有了謙祥益商廈,還是讓人有點惝然若失的感覺。

 

新盛泰

  

新盛泰是胡秀章1911年創立的,經營皮鞋,原料上乘,工藝精細,式樣新穎,1935年在華北鐵路展覽會上,鷹牌皮鞋獲金獎。1934年至1935年在濟南、徐州開了分號,成立了青島華豐麵粉廠,參股青島陽本印染廠。

  

上世紀20年代中共山東省委內出了叛徒,周恩來派來身邊警衛張英前來青島除奸。張英武功高強,攜王科仁一起來到青島海泊路新盛泰店,張英在外望風,王科仁扮成顧客連開三槍解決了叛徒王復元,從此海泊路新盛泰店名聲大噪。「解放後」,「工商北改造」、「公私合營」,時新盛泰就不復存在了,讓人頓覺杳杳然。

 

亨得利

  

王光祖。浙江裁縫,日子不好過,去上海謀生,身穿一件軍衣,身前、背後都以文字和圖案繪著「大羅馬」,每天不停地在街上走,這是他在一家鐘錶店為瑞士手錶作活動廣告,由此,也知道了一些鐘錶的知識。

 

1914年,他聯合幾個友人在鎮江開了一家經銷和修理鐘錶的商店叫亨得利,幾年下來,起有盈利。1919年王光祖回到上海開店,不料惹上了一場官司。法國人霍普,開了一家霍普兄弟公司,又開了一家鐘錶店,叫「亨達利」,「達」與「得」音近,在上海話中根本分不清,霍普告訴王光祖侵權,官司在上海引起轟動,幾次庭審,雙方律師唇槍舌劍,結果法國人敗訴,「亨得利」仍可用作店名。

  

新一輪競爭開始,亨得利與亨達利爭相在外地開設分店,也都來青島,都在中山路上。亨得利分店在英記酒樓旁邊,英記酒樓是青島一家著名粵菜館。解放以後,公私合營,兩家並作一家,叫法不一,有的城市叫亨得利,有的城市叫亨達利,也有的城市兩個店名並存。

  

1956年,青島亨得利、亨達利、長城、金龍、金星、三山城6家鐘錶、眼鏡店合併,叫亨得利鐘錶眼鏡店。其中三山城原在即墨路,以嶗山特戶水晶生產「水晶眼鏡」聞名全國。亨得利設兩個門市部,即原來的亨達利和亨得利,原英記酒樓遷至高密路稱廣州食堂,舊址與亨得利舊址打通,成了新的亨得利,現在中山路的亨得利是144號,遠看店內煜煜然。

 

中和戲院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中山路北端建有一中型戲院,一開始不演大戲,只演茂腔、柳腔小戲。後來幾移其名,再後來改名中和戲院才演大戲(京劇),抗戰勝利後,改名「華東大戲院」,1953年,「華東大戲院」年久失修被拆除,在原址處建起了「工藝美術」大樓,大戲院就悄然而失。

 

春和樓

 

1891年建設年份刻在春和樓的門樓上。「春和樓」的來歷說法有二:1、胡家館子,1892年,一對小夫妻在北京經營鍋貼鋪,1897年,在現在的天津路3號開「春和飯莊」這就是春和樓的前身,2、1922年《青島概要》:青島商會第一董事也是成通木廠經理的天津商人朱子興,建了當時最好的旅館東華旅社,後又經營春和樓。

 

20年代春和樓是青島最大飯店:面積800多平方,員工27人。新任經理田之魁(1933年)與其他幾個人出資合夥經營,1939年2月,他們重新辦理了工商登記,店名「春和樓利記」。

  

菜品有《山東魯菜》油爆海螺,清湯燕窩,香面禾雞,蝦仁蒸餃、九轉大腸、爆炒腰花。1957年,毛主席老師徐特立帶家人光顧吃香酥雞讚不絕口。比較超前,30年代,開始了訂餐服務,80年代,啟用迎賓小姐。

 

宏仁堂

  

清康熙八年(1609年),樂尊育的兒子樂梧崗在北京鬧市的前門外大柵欄開了一家中藥店,稱「樂家老鋪同仁堂」,他們為宮中供藥,聲名鵲起。明代京城有一位走方郎中姓樂,搖著串玲走街過巷,為人看病,兼賣中草藥,到了清代他的後人樂尊是名醫,進宮當了太醫。

  

清朝末年,樂氏四大支,即樂孟繁、樂仲繁、樂叔繁、樂季繁兄弟四人,商定分家,除財產公分以外,對這家店鋪,決定四支都叫「樂家老鋪」下再設店名,老大孟繁店名宏仁堂,老二仲繁店名頤齡堂,老三叔繁店名宏濟堂,老四季繁店名達仁堂。

 

同仁堂作為總店,宏濟堂在濟南設分店,宏仁堂1931年落戶青島,1935年在中山路開業,名曰「樂家老鋪宏仁堂」,堂中懸著塗金的匾額,開設在中山路198號,宏仁堂公私合營後保留老字號,仍古色古香,顯示老店風採,宏仁堂的祖訓:「古以養身,可以濟者,唯醫為最」服務宗旨,「藥知醫用,醫知藥情,工匠精神源於傳承,貴在創新」。

  

老藥工團隊:鑑別真偽中藥材,審核藥方,抓方配藥,泡製藥材,製作傳統丸散曹丹樣樣精通,特點:「真材實料,加工精良,配方獨特,童叟無欺。古訓:炮製為繁,必不敢省人,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青島宏仁堂在遼陽東路、宜昌路、同樂三路、書院路等設分店。

  

宏仁堂這個幾百年的老字號正浩浩然延續,這正是:歷史已恍然,當下淘淘然,我們欣欣然,「老字號」仍依然。

 

(作者:郝守傑 系青島市當代文學創作研究會會員)

   

相關焦點

  • 青島:那些年一起追過的老字號
    時間是最好的篩選器,它把一些擁有年代傳承的商店、產品,根據誠信、技藝、服務等,劃分出了具有良好口碑的優秀品牌,老字號便誕生了。           「身穿謙祥益、頭戴盛錫福、吃飯春和樓、看戲去中和、看病宏仁堂」,這是上世紀30年代,老青島人之間流傳的民謠。五句話五個老字號,而每個老字號又不僅僅是這個行業的代表。
  • 那些年藏在臺東的「老字號」,你還記得嗎
    對於青島人來說,臺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在正式踏上臺東的街道之前,今我們先穿越臺東120年的歷史,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見證了臺東一代代繁榮的「老字號」。但不管其走勢如何,那些曾經的「老字號」均曾參與過、見證過臺東曾經的繁華。新中國成立之前,青島城市商貿的50%都來自臺東,那時的道路也多以商號的常用詞命名。聚福樓、大陸茶莊、利群百貨等是那個時代的標誌,豐盛路、德勝路、慶祥路等曾是老臺東人腳下一步步走過的路。
  • 青島這幾家老字號美食店,食物雖質樸,但百吃不厭!
    青島不僅是大家喜愛的旅遊城市,這裡的美食文化也吸引了不少人,來到這裡一定要去當地最有特色,最高人氣的飯店品嘗一下美食。今天將為大家整理幾家青島的老字號飯店,一起去看看吧!春和樓飯店春和樓創立於清朝光緒十七年(1891年),是青島市一家餐飲百年老字號,也是山東省歷史比較悠久的著名魯菜餐館。是青島連續被國內貿易部和商務部共同命名的中華老字號餐飲企業,主要經營正宗魯菜和海鮮特色菜。
  • 「疫」散花開 我在臺東的「老字號」等你
    對於青島人來說,臺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在正式踏上臺東的街道之前,今天,我們先穿越臺東120年的歷史,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見證了臺東一代代繁榮的「老字號」。但不管其走勢如何,那些曾經的「老字號」均曾參與過、見證過臺東曾經的繁華。新中國成立之前,青島城市商貿的50%都來自臺東,那時的道路也多以商號的常用詞命名。聚福樓、大陸茶莊、利群百貨等是那個時代的標誌,豐盛路、德勝路、慶祥路等曾是老臺東人腳下一步步走過的路。
  • 待「疫」散花開,我在臺東的「老字號」等你
    對於青島人來說,臺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在正式踏上臺東的街道之前,今天,我們先穿越臺東120年的歷史,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見證了臺東一代代繁榮的「老字號」。但不管其走勢如何,那些曾經的「老字號」均曾參與過、見證過臺東曾經的繁華。新中國成立之前,青島城市商貿的50%都來自臺東,那時的道路也多以商號的常用詞命名。
  • 中華老字號 | 青島春和樓:透過魯菜味道 感悟青島變遷
    那麼,誕生了香酥雞的春和樓就是一個見證者,好似記錄島城中山路興衰的一部「歷史書」,記載著青島中山路以及西部的發展與滄桑,見證著青島這座海濱城市的美麗變遷。▲上世紀30年代《青島指南》上的春和樓廣告同一時期,創造性地將青島風景與魯菜相結合,推出「青島十大風景菜」。上世紀90年代,明確大眾化飯店定位,推出低價菜、大眾宴席。
  • 「疫」散花開,我在臺東的「老字號」等你
    對於青島人來說,臺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在正式踏上臺東的街道之前,今天,我們先穿越臺東120年的歷史,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見證了臺東一代代繁榮的「老字號」。而今,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城市的發展,臺東舊貌正在從人們的視線中一絲一絲地抹去,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老字號」們經過一輪輪升級與變遷,綿延至今。回首望去,那些「老字號」留下的痕跡,穿過時空依舊呈現在我們眼前,從現在臺東的繁華與沉澱中,我們依然能從中充分領略到老臺東的文化風情和生活百態……
  • 青島有哪些不到10塊的老字號美食?記憶滿滿,便宜實惠健康美味
    每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的美食記憶,青島也不例外。一碗豆腐腦、一塊燒餅都有可能成為一代人的記憶,這些人幾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地為廣大勞動人民提供好吃的飯菜,延續著他們年輕時的堅守,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訪一下,這些老字號小吃!
  • ...桓臺縣|鮮奇滋|德州|濟南|中華老字號|奇美|臺東|淄博|山東|周村
    提起最信賴的品牌,「中華老字號」絕對是當仁不讓。同仁堂的中藥、瑞蚨祥的綢緞、全聚德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這些經過歷史千錘百鍊的「老字號」,已經成為人們美好記憶和情感的寄託。目前,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歷史,主要為食品藥品和餐飲業,合計佔比60%以上。
  • 臺東與青島人的故事:那些年,逛東鎮成時尚
    ——《青島素描》王統照多次擴建,老樓留蹤1934年,作家王統照和友人遊覽青島時,記錄下了一路的所見所聞,相較於歐人區的繁華,東鎮給王統照的印象是貧困雜亂的。1900年,臺東鎮商業街初見端倪,臺東商圈以臺東三路為主線向四周輻射。德國人把上下青島村和大鮑島被拆遷的那些村民、小商販、勞工全部遷居此處。
  • 青島老字號麵包店,附近居民都是從小吃到大,價格從五毛吃到四塊
    說到青島的老字號麵包店人氣最旺的除了中山路附近那個,那就是順興路上的順興麵包了。順興麵包在這條路上真的開了好多好多年,不僅附近很多人是他家的老顧客,就連其他區域的都很喜歡他家的糕點。他家糕點的種類其實蠻多的,但賣得最好的是油酥麵包。
  • 德州:創新讓老字號越「活」越年輕
    「我們是『山東老字號』企業,採取實體店和電商銷售相結合的方式,線上線下創建市場,在往返濟南和青島的列車上設置了熟食銷售點。」公司董事長左恩喜表示,目前聖喜醬牛肉遍布全國的銷售終端已達1000餘家,老字號的招牌越擦越亮。  老字號是數百年商業和手工業競爭中留下的極品,在消費者心中,老字號三個字就是一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 那些被新冠肺炎打垮的香港老字號.
    其中,還包括在香港屹立幾十年、連非典都扛住的老字號.(圖源:香港01)然而,就是這樣一家老字號,也抵不過疫情的衝擊。所以,如果有想去這家老字號品嘗蛇羹的朋友,可要抓緊了,但為了安全,建議最好打包回家吃。(並沒有鼓動大家出門的意思,勿噴)順帶說一句,「蛇王二」不僅是蛇羹專家,他家的燒味、腊味飯也做得相當出色。來,大晚上的,飽個眼福:
  • 百餘中華老字號企業代表聚山東 共研品牌創新發展路徑
    中華老字號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資源,不能讓老字號在當代人手上丟掉,老字號企業應該既傳承老字號的風骨,又在體制、觀念、管理、技術、營銷等方面進行創新,讓老字號企業成為中國經濟的樣板和頂梁柱,促進老字號企業重新走向輝煌。
  • 張健:尊重歷史傳承 保護老字號商標權
    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張健發表了題為《尊重歷史傳承 保護老字號商標權》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一、現存老字號發展概況目前,我國經商務部認定的「老字號」有1128家,平均「年齡」160歲。在各地方政府和協會組織的支持指導下,老字號企業轉變觀念,開闊思路,真抓實幹,繼續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 逛臺東帶你穿越百年 涵蓋青島人生活全部內容
    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那些喜歡當街叫賣的蔬菜、水果和賣酒的商販,也為這條冷清的商業街帶來幾分熱鬧的氣息。    進入上世紀30年代,東鎮成為外鄉人在青島居住最密集的地帶之一。由此,以臺東三路為核心,與人和路、長興路相接,形成「十」字形狀的街面上,聚集了40多家大小商鋪,商業街從此初具規模。
  • 去青島旅遊,必去的4家青島老店,乾貨滿滿的小吃攻略
    來青島遊玩如果想要品味最地道的青島美食,那就得找當地的老字號店鋪。安利四家青島本地人都愛吃的小吃,你確定不去嘗嘗嗎,女生不容錯過!青島金麥園快餐糧油食品地址:安徽路18號甲推薦理由:這家店可以說是幾代人的記憶,麵包大多是老式麵包,不加多餘的添加劑,口味純粹,排隊的大爺大媽都是好幾袋的往家提。最推薦的是紫薯麵包,紫薯餡特別飽滿,價格只需要1.6元,便宜又好吃!
  • 【媒看GO】青島日報:一座百年老店何以青春不老 解密春和樓的「舌尖密碼」
    老字號承載著獨特的技藝和精深的文化,是青島珍貴的自主品牌,也是識別度極高的文化符號。本報深入探訪青島老字號,剖析老字號企業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境界,挖掘老字號企業執著堅守、傳承技藝、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感人故事,探尋老字號基業長青的秘密。今日起,本報將陸續推出《尋訪青島老字號》欄目,敬請關注。   諸禮始於飲食,飲食傳承諸禮。餐飲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縮影。
  • 2020青島·臺東步行街商業創新周啟幕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2日訊 12月11日晚,2020青島·臺東步行街商業創新周正式啟幕。此次2020青島·臺東步行街商業創新周為期17天,橫跨「雙12購物節」,預熱跨年、元旦等多個年終大促重要節點,以「商業創新賦能場景」為理念,聯合本土優質品牌,齊聚紮根青島創新、嘗試、付出的優秀品牌及創業青年共同打造集展示、交流、合作及場景體驗為一體的商業創新平臺,以文化、場景、流量、科技多維賦能商業創新,為臺東步行街再續百年「頂流傳奇」。
  • 半島都市報 -A16版:人文青島-2020年0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