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胎明明是女人的噩夢,卻被別有用心地稱為「平凡尋常」

2021-02-12 Vista看天下

1、「打胎再正常不過了」……嗎?

薛之謙的三角狗血鬧劇裡,當事人已經逐漸沉默,事件卻沒有停止繼續發酵。

光是當事兩個女主一人打了一次胎這個細節,就足以讓薛之謙成了眾矢之的。所以,他個別粉絲的這種觀點會被大肆討伐,也不足為奇——


「打胎對普通人來說是在正常不過的事兒了。」

打胎是普通人的戀愛必經之路?早在前幾年,社會就已經有很多聲音批評電影裡「無墮胎,不青春」的套路了,就是因為這種拿懷孕和墮胎當兒戲的價值觀太讓普通人反感。

可是,現在依然有人拿自己的女性親屬都打過胎來論證,「打胎是這個社會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並以此來論證李雨桐因為打胎而向薛之謙要賠償的不合理性)

而女性廣泛打胎的原因,在這位博主看來也很正常——

長輩因為年代問題,避孕措施不完善,打胎很正常;

身為同齡人的表姐,因為第三胎想要男孩而打掉了女孩,也很正常。

這裡,我們無意去攻擊一個發表觀點的個體,只想談談這種觀點暗藏著的一種價值觀:

打胎嘛,大家都這樣,有什麼大不了的?打就打了,值得大驚小怪嗎?

看似在闡述一個客觀存在的、無法迴避的社會現象,背後對墮胎這種行為的滿不在乎和麻木卻讓人膽戰心驚。

如果這樣社會上普遍存在這樣的價值觀叫「正常」,那才是最大的不正常吧。

2、墮胎的痛,誰有資格無所謂?

可悲的是,關於中國女性墮胎的數據卻告訴我們,有多少人的痛在支撐這個所謂的「正常」現象。

2014年的媒體公開報導顯示,中國每年人工流產至少1300萬例,位居世界第一。這其中還不包括1000萬藥物流產,和在民營醫院所做人流的數字。

中國育齡婦女的流產率(流產數/育齡婦女人數)高達62%,西歐的數字是平均11%,美國在20%到30%之間波動。

中國女性的重複流產率為55.9%,其中3次以上頻繁流產比例為13.5%,45%重複流產的時間間隔為0.5-1.5年。

流產的確廣泛存在,可我們不能因此漠視了女性要為它遭受多大的痛苦。

使用藥物流產,完全流產率僅90%左右,出血量多,持續時間長(要等到第三天胎盤才脫落),容易引發進一步感染。

通過手術流產,胚胎較小時可以先用吸管在宮腔裡吸掉胚胎,再用刮匙刮宮;如果胚胎已經形成部分骨骼,就要用鉗刮先把大塊組織鉗夾出來,再進行刮宮。

反覆吸取宮腔內容物可能造成宮腔及子宮頸管粘連;多次人流後導致子宮內膜的基底層反覆損傷,可能造成閉經或不孕。

下圖是23周胎兒被手術流產示意圖,可能引起不適

在知乎問題「墮胎是一種什麼感受」之下,你更是能看到無數個心碎的匿名女性,身體和心理都因流產受到了巨大的痛苦。她們的經歷讀來已經讓人觸目驚心,但她們受到的影響,旁觀者也許終究也無法切身體會到萬分之一。

像有一顆巨石在心裡壓著。冰冷的器械進入你的身體,會痛,會哭,會後悔,會想媽媽在身邊。你似乎會看見你的孩子,他在夢裡問你媽媽為什麼不要我。

我被渣男害得萬劫不復。我永遠沒法原諒我自己,我的孩子就死在我手中。

雖然用了麻藥,我仍然能感受到某個東西在身體內部攪動,每一次攪動都讓我希望時間可以走的快一些,再快一些,想要快點結束這場噩夢般的經歷。

等等,等等。

可是,漠視了這些傷害和痛苦的,不止是只強調輕鬆、迴避副作用的人流廣告,更有那些不拿流產當回事兒的態度。

他們只拿流產當一個在現代醫學的幫助下很容易得到的結果,卻不曾想到這可能是一個女性一連串痛苦和折磨的開端。

所以,沒有人有資格,替那些受到切膚之痛的女性無所謂。

3、有時,墮胎是一塊本末倒置的遮羞布

當然,選擇去做人流手術有很多不同的情景,無法一概而論。

當女性被強迫發生性行為而懷孕,當胎兒被篩查出有先天疾病,當繼續懷孕將危害到產婦的生命安全,當避孕措施失敗帶來了計劃外的生命……不少情況下,流產與否像一個博弈的天秤,是一個足夠成熟和理智的決

可是我們現在不成熟的生育環境又是怎樣對待墮胎的呢?——避孕極不到位,用墮胎為不避孕的惡果亡羊補牢。

未婚青少年群體裡,根據「中國兒童和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狀況監測項目」,有13%的受訪女性和48%的受訪男性青少年報告懷孕過/使他人懷孕過。

數據來源:央視《新聞1+1》

可怕的不是年輕人完全不懂性知識,而是對性知識一知半解,抱著僥倖心理不做避孕措施。

對性態度很開放,必要的舉措卻很草率,這也是一種無知。到頭來,懷孕這個結果,無論是他們年輕的人生還是社會的輿論非議都容不得,最終的後果還要自己承受。

龐大的婚內流產的人群也離不開對避孕措施的無知。在全國婦聯最近的一次調查中,20-40歲的已婚人士裡有74%的人存在對避孕的誤解

體外射精避孕,選安全期避孕,經期性行為絕對不會懷孕……五花八門的避孕方法他們都相信並踐行,就是不肯用安全係數最高的安全套和短效口服避孕藥

為什麼?不是懶,就是蠢,並且對生育這件事沒有一點基本的責任心。

如果生活中不能承受一個孩子的到來,從趨利避害的角度來講,流產本應是最後萬不得已的手段。可是在太多人眼中,流產就算是避孕了,這豈不本末倒置?

說白了,在自以為是地忽視了避孕的前提下,看似放棄一個計劃外的孩子是對孩子和大人的人生負責,其實它依然不過是無知的遮羞布罷了。

而女性寶貴的生育自主權,不該是這樣的慌張兒戲。

4、誰在「教」人墮胎?

我們的社會對胎兒生與死的認知之所以不夠成熟,背後的原因也不能視而不見。

性教育和生育知識科普的匱乏,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對它的呼籲依然一天都不能停下。如果知識和警惕性跟不上性開放的速度,那麼只會有更多的少男少女重蹈覆轍。

對懷孕這件事的道德判斷似乎也是一個因素。有分析認為,婚內流產比婚外流產更稀鬆平常,因為懷孕和流產在已婚人士眼中是一件沒有任何道德成本的事情。

婚前懷孕能讓年輕人遭到非議和白眼,婚後的懷孕卻再天經地義不過。於是,婚內流產在缺乏相關知識的人們的意識裡,就像拔牙一樣普通,因而助長了人們忽視避孕、選擇墮胎的勇氣。

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反思,人們那麼輕易地用墮胎買單,是不是也和大環境裡的生育觀有關?

不得不承認,在從前的政策的影響下,幾十年以來的幾代人都不免帶著極強的目的性,去看待生還是不生這件事。

在曾經的壓力中,墮胎就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是結果超出預期後必須指望的救命稻草。因為那時在普通人的觀念裡,比起其他,流產一個不能出生的孩子是你的人生能遭受的最小損失。

在更長久的時間裡,出於重男輕女的觀念,農村落後地區隨意地扼殺女嬰,很多人想盡辦法用各種渠道提前得知胎兒性別,然後把不想要的直接抹殺掉。

近兩年的一些事實已經證明,決定流產掉哪個孩子的可能不是性別,而是ta給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粗暴的節育,和隨需求扼殺嬰兒的糟粕觀念,也許至今都在默默地荼毒著很多人的思維:孩子這種生物,如果不符合/超出預期,帶來不想要的結果,直接抹掉就好了。

這樣一個綿延許久的生育觀裡,沒有對女性身體的尊重,沒有對生命的尊重。無知且懶惰的人卻樂於坐享其成,習慣了用這個殘忍的方式去為自己買單。

這些共同的原因造就了今天我們的社會對墮胎「習以為常」,可是這樣的現狀就健康嗎?

當我們的社會對生命的——無論是大人的還是小孩的——尊重遠遠沒有成熟,當泛濫的墮胎背後反映出令人心痛的無知,應當自欺欺人地被表象麻痺,還是對它保持警醒?

我想,答案不言自明。

而我們的願景,也不過是希望女性的自主生育權能在成熟和理智的主導下被行使,而不是被綁架成愚昧的幫兇,帶來的只有無法衡量的傷害。

點擊關鍵詞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當媽不易 | 爛片炒作 | 炫耀低俗 | 窮怎麼了

高校戰爭 | 自戀是病 | 垮掉一代 | 單身困境

相關焦點

  • 全球每年墮胎人數高達5000萬!從佛法角度來看墮胎果報之可怕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保守評估,全球每天約有15萬人墮胎,每年墮胎人數約有5000萬人之巨,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二戰死亡人數的5倍多!胎兒發育圖墮胎,已被某些社會觀察家們稱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社會公正問題」。因為,根據數據來看,墮胎問題相當尖銳和嚴重。
  • 別有用心
    法利賽人明明知道耶穌有治病的能力,會憐憫個體的需要,卻罔顧病人的痛苦問耶穌「安息日治病合不合法」;律法師謹慎按要求遵行律法,自認可得永生的賞賜,卻故意問耶穌「我該作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法利賽人假意恭維耶穌是誠實的,不徇情面的,卻以「可不可以納稅給凱撒」的兩難問題試探祂;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行淫的婦人到耶穌面前,只為用摩西的律法來責難祂。
  • 四次墮胎,兩次離婚,被孫紅雷拋棄:女人出軌,足以毀人生
    丁嘉麗不堪回首的情史,外人看來是「咎由自取」,她自己回憶起來更是一場 「噩夢」。 不過,她的教訓值得給全世界的女人上一課。丁嘉麗狼狽不堪地躺在手術臺上,頭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做羞恥。 第一次墮胎以後,丁嘉麗很快好了傷疤忘了疼,仍然不知悔改。她看色情片不過癮,還天天搜集黃段子,滿腦子都是些低級下流的東西。 1984年丁嘉麗畢業後,分配到國家話劇院。1986年,29歲的丁嘉麗首次觸電,憑處女作《山林中的頭一個女人》,一舉拿下金雞獎最佳女配獎。
  • 女人對你動了真情,會在微信上做出這兩種「別有用心」,別不懂
    特別是女人真正喜歡上一個男人的時候是不可能直截了當地找到男人把自己的心思說出來,她最開始都會默默的關注這個男人,她也會把自己的心思藏得很深,但是她會在微信上做出這兩種別有用心,男人們可千萬不要不知道,早一點發現女人的心思,你或許可以早一點收穫自己的愛情。
  • 平凡又自信的男人,與被稱為悍婦的女人
    今天的主角是她,有財有貌的白凱莉,被稱為悍婦。白凱莉:如果一個女人一開始就不知道反抗的話,那她一輩子都會被男人踩在腳底下!婚禮上,裴楚橋的黑暗面激發了兩性平權的矛盾,如同下面這句臺詞,並非單一的控制、攻擊,在喜歡的人眼裡看起來是充滿保護欲的霸道總裁,不喜歡的就是一段充斥著男權的沙文主義。
  • 《平凡的謊言 第一季》尋常謊言
    每一集呈現一種中年危機:工作壓力大、生育問題、忘年戀、家暴、賭博、拜金、sex……一個個尋常的謊言描繪出現實的生活。馬蒂因工作壓力大,酗酒熬夜,作息混亂,面臨遲到被辭退的危機謊稱妻子去世。這麼大的謊自然很快就被戳穿,善良的妻子選擇與他一起承擔。這個故事中有一段令人沉思,馬蒂發現女同事喜歡他後,心情愉悅,作息恢復,工作狀態飽滿,對妻子更加關愛。
  • 見字如面(十四) ——讓平凡的日子,不尋常! 作者:後來|誦讀:職繼紅
    見字如面(十四)——讓平凡的日子,不尋常!作者:後來|誦讀:職繼紅「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曾經十分羨慕那位女教師給校長留下的辭職信,也豔羨過朋友圈裡友人行走各地曬著旅行的風景照。可是,我知道,不管你情不情願,樂不樂意,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每個中年人都會或多或少地丟失了心中的理想抱負,取而代之的是一頭栽進了生活的萬千瑣碎中去。 但是一番掙扎和換個環境後,就能真正改變我們平淡的生活嗎?想想不是的,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我們既要操持好手中的柴米油鹽,又要保護好心中的詩和遠方,讓每一個平凡的日子不尋常。
  • 當大陸在拍1%的墮胎少女的時候,臺灣為99%的平凡少女完成了心願
    因為掌柜的也被激發了一點點的少女心,所以今天粉紅一點。我發現片子當中的一個有意思的細節,他們幾乎沒牽過手,幾次的牽手畫面都是抓著手腕而不是手掌。不知道現在的00後中學生們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是不是這個樣子,我們80後就是這樣的純情哦!
  • 電影:反墮胎電影:《計劃外》
    反墮胎電影:《計劃外》由於全球每天墮胎的數量巨大,中國又是墮胎最嚴重的國家、世界華語微電影比賽組委會希望讓全球那些沒有任何渠道了解墮胎是對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 反墮胎電影《一念》慈悲開演!
    一念(傅衝老師主演的反墮胎公益微電影)墮胎,不論對女性還是胎兒來說,都極度殘忍!美國的安東尼(Anthony Levatino)醫生執行了超過1200起的墮胎手術,而他卻在1980年代終止這項業務,並在最近以動畫影片揭發了4種墮胎手術的恐怖真相,勸大家不要再輕易去墮胎了…
  • 性、墮胎,一部好的禁忌電影並不羞恥
    當然,相比於口碑獎項,我更在意它的主題內核:未成年墮胎。現如今,在很多國家,墮胎並不是一件易事,很多女性意外懷孕後根本不能,也不敢墮胎,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觸及法律。哪怕是未成年,也有種種條約束縛,最終逼迫女性生下孩子。
  • 反墮胎微電影《無聲的哭泣》-讓良知覺醒
    墮胎這件事到底有多可怕美國醫生Anthony Levatino,從1980年開始做墮胎手術,5年時間他做了1200例墮胎手術,終於他忍受不了,決定停手。以下一系列影片為大家介紹了4種目前最普遍的墮胎手術。仔細看完這些過程後,你大概就能理解為什麼他再也受不了做這些手術了.
  • 副乳,女人的噩夢!
    副乳對女人而言簡直是個噩夢,有些女性朋友誤以為副乳是因為自己太胖了,是腋下贅肉惹的禍,其實不然,副乳與肥胖並沒有直接的關聯!而且,副乳不僅影響美觀,對女性健康更是一種潛在的威脅!下面為大家解開副乳的神秘面紗!顧名思義,就是多出來的「乳房」。
  • 墮胎為佛家最重罪業,等同五逆重罪,報應很重!
    在佛教中,將墮胎與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五逆重罪等同。懷孕七七四十九天以下的,墮胎的話會犯中下品殺罪,懷孕四十九天以上的話,則犯上品殺罪,受五戒或菩薩戒者,算是破根本戒,這是很嚴重的的殺業。為什麼墮胎是如此重罪?
  • 走好平凡之路,過好尋常日子,就是最大的幸福!
    若是喜緣,無須費盡心力地去追尋;若是孽緣,也不必想方設法地去躲避。緣分到了,隨緣就好;緣分走了,不必強求,隨它去吧。走遍千山萬水,歷經千辛萬苦,誰不想遇見最好的緣分,誰不想遇見最適合的人呢?遇見了,就是最大的幸運;能相知相惜,就是最大的福報;能彼此守護,就是莫大的幸福。花開再豔,也會有花謝的時候;容顏再美,也終有老去的一天。
  • 他是好萊塢的一個神話,也是女人們的噩夢
    在觀眾眼中,他是天才、偶像、無數女人的夢中情人,可現實生活中,他簡直就是女人的噩夢,可以說誰碰上他誰倒黴。他對母親很依戀,為了讓她多關注自己,他全力地討好她,母親去世後,他一度精神崩潰可能正是因為她的這種純樸氣質吸引了他,他開始對她糾纏不已,各種強勢高壓耍賴,為了取得她的信任,他和她和衣而眠6個月而不碰她,這讓她很感動,終於愛上了他,誰能拒絕得了馬龍·白蘭度啊,從此,開啟了噩夢般的一生。
  • 求求女權主義反烏託邦小說別再虐待女性了 | 文學、血淚與噩夢
    「這個世界給女性帶來的噩夢已經夠多了,似乎已經沒有必要再在小說中構建出一個更可怕的世界了。」 在「界面文化」微信公眾號今天(22日)刊登的一篇譯自《衛報》的文章中,作者認為,現實中女性遭遇的苦難已經足夠折磨人,但隨著《使女的故事》第二季播出再掀「女權主義」狂潮,女權主義反烏託邦作品並沒有任何休戰之意,而出版商們也十分樂意推動這波浪潮。
  • 「為了能墮胎,含淚忍受醫生對我qiang奸」
    接下來就是奧蒂莉亞匆忙地奔波,去購買香皂、箭牌口香糖、以及走私過來的香菸。接下來國家頒布法令,節育和墮胎都屬違法,不能受孕的女性要交納稅金,打胎者將受到判刑和囚禁,婦女月經要受到嚴格地檢查與盤問。但地下流產與墮胎的服務也隨之出現,這時候懷孕婦女的死亡率不斷上升。3.「地下墮胎」奧蒂莉亞和嘉碧塔為了躲避處罰,找到了一個叫畢比的「地下醫生」偷偷墮胎,一場噩夢就此開始。醫生也並不是那麼容易請的,畢比提出了兩個條件:獨自一人前來見面;定好指定地方賓館的房間。
  • 我墮胎後的遭遇,萬萬不能墮胎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看到爸爸隨手放在家裡的色情小說,裡面有對女子和男子性交的詳細文字描寫,刻畫的極為細緻,我偷偷把那本書藏了起來,一有時間,我就偷偷地一個人躲起來看,看的邪思連連。在後來的十幾年中,經常看小說就會查找這種描寫色情的細節來看。
  • 《平凡的世界》:有這三個想法的女人,婚姻喜多愁少錯不了!
    《平凡的世界》裡描述的愛情,多數是不隨人願的,婚姻也是有苦有甜的。這才符合現實的人生,才符合社會的現實。只是生活要有規劃,人生要有目標,婚姻才會有滋有味的。其實,《平凡的世界》:生活中有這樣三個想法的女人,婚姻裡喜多愁少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