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夢奇談之《金剛川》管虎需要一座什麼樣的人橋

2020-11-04 子夢奇談


先說說豆瓣評分

工作原因並沒有趕上電影的首映。

我接觸這部電影的時候,已經公映了幾天了。和此前的《八百》一樣,由於被指責"夾帶私貨",所以,評分並不高。

5萬多人給《金剛川》打了6.7的低分,再加上此前的《八百》的高開低走,僅有7.7分。口碑上,管虎似乎輸了。

但是票房上,管虎已經贏到了炸裂。

和所有拍的不算失敗的主旋律電影一樣,注意,我用的不是成功,僅僅是"不算是失敗",電影結束的瞬間,全場掌聲雷動,這是主旋律電影經常有的一幕。並不陌生,也不突兀,這是主旋律電影的共同特色——共鳴。但是,掌聲很短,並沒有想像中那種群情激憤。

這說明一個問題,觀眾已經清醒意識到,本質上,這是一部商業片。


速度與激情

《金剛川》剪輯手法堪稱一流,我覺得從技術層面,一點問題沒有。

可不嘛!三月份立項,八月份開拍,搶在一個所有人都知道的重要節點上線,ok,這種熟練的工藝手法,說明了中國電影人和中國電影行業,越來越成熟,雖然聽上去有點反智,但評心而論,商業上,無可厚非。

因為院線電影,特別是商業院線電影,不僅要和同檔"產品"搶檔期,還要和上不了院線的網大一起搶觀眾。電影越拍越快,成本越來越可控,有可能,會成為商業電影的一個趨勢。

畢竟,投資的資本也許不會關注這部電影,到底有沒有掌聲,有沒有觀眾和喝彩和共鳴,甚至於根本不關心,它會不會得獎,但是,他們關心一個問題,票房和成本。

說到這裡,我開始理解了為什麼那麼多明星都頂禮膜拜"爛片之父"王晶,因為沒有《金剛川》,那些年,王晶拍爛片養活了整個香港的明星,這件聽上去足以比肩超級英雄的壯舉,離我們是如此遙遠。

故事的敘事手法,在國產主旋律影片中,也堪稱一奇。

在我們腦中的刻板印象,主旋律電影,往往場面恢弘,氣勢磅礴,全景式地展現一個重要的歷史時間,但,我們也知道,那樣做,成本會燒成什麼樣。

所以,影片師法國外先進的同行,用一群普通人的眼光,去審視一天的時間線。

聚焦一天。

但這種聚焦,繞得我雲裡霧裡的,但是《敦刻爾克》卻沒有。

這算不算照貓畫虎了?然而問題,不止於此。

缺陷,管虎的屁股又一次被質疑

影片中,有很多細節非常出彩,但有些細節,非常弱智。

好的方面,如吳京的臉的特色,這張堅毅的老兵的臉,是一張鬍子拉碴的臉,清晰的傷疤告訴我們,之前的戰鬥是如何的殘酷,如果這個人,是個志願兵,我覺得一點問題沒有。

但是,這個人,是個連長,是個幹部,還是個技術兵種幹部!

這個問題就值得商榷了。不論是志願軍,還是其他的武裝,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這麼一個美式英雄,他的黨性在哪裡?

從頭到尾,一直到吳京亮劍而死,勇則勇矣,但是主角的任何行為,都沒有和黨組織匯報,也沒有重視過集體意見,這真是志願軍?

這是加裡森敢死隊!

影片的戰鬥刻畫的很有特色,從作為背景的美軍榴彈,到燃燒彈、演示炸彈,全景和藝術得展示了那場戰鬥的殘酷,最後,張譯渾身散發著金屬光澤,仿佛肢體不全的他,化身為一個神,演員的演技沒得說,戰鬥的刻畫的角度,也足夠震撼。

但是結局卻讓人大跌眼鏡。

美軍飛行員與我高炮將士,仿佛牛仔復仇的決鬥;工兵指戰員在統一調度下,不畏艱險的美軍的槍炮搶時間,爭勝敗,最後以血肉之軀架起來一道人橋,卻因為美軍飛行員"已經阻止不了,放棄了"一句話而告終?

美軍飛機看著志願軍過人橋,連個鞭炮都沒有,揚長而去。

這是什麼意思?

是說美軍裡不光存在快意恩仇的牛仔,還存在反戰的"好人",還是說美軍吝惜彈藥?那之前的狂轟濫炸,乃至喪心病狂的延時炸彈,都不是美軍丟的?

本來一場可以拍成在槍林彈雨的急行軍,和子彈搶時間的大戲,結果卻以一種奇怪的角度而告終。

這讓我想起了《八百》裡最後的急行軍。這是歷史上一場悄悄摸摸地撤退,到了管虎手裡,變成了槍林彈雨的洗禮。但是真該這麼拔高的時候,卻沒有這種鏡頭!

這是魔咒嗎?每到拍撤退,管虎導演,你都要逼著觀眾反智麼?

尊重事實,我覺得,這兩場電影,都能被拯救。

還有管虎導演,我覺得,你有必要,真的到人橋上,站一下。

相關焦點

  • 從《八佰》到《金剛川》,管虎只是想拍好那座「橋」
    管虎表示:他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夠跨越時空,在精神內核上與70年前抗美援朝的先輩們進行交流。我們需要一種能夠跨越時空的介質,或者說意象,來感受歷史的觸感。他選擇了一座在戰場上必須守住的生命之橋。中國人曾無數次用像這樣的堅守,奪回了我們的國土。我們在屈辱中奮進,我們在奮進中團結,最後我們因團結而勝利。從小的入口,去打開一個大的世界。
  • 《金剛川》特輯揭秘「人橋」幕後 血肉之軀搭建「英雄之橋」
    片中那座永遠炸不毀、衝不垮的人橋,更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縮影,感動了每一位觀眾。影片日前曝光人橋特輯,從幕後製作的角度還原了人橋的拍攝故事。圍繞這座人橋,片中志願軍戰士們和幕後工作人員都以堅強的意志,詮釋了「血肉之軀築起中國長城」的精神內核,也使得人橋成為中國精神傳承與對話的橋梁。
  • 《金剛川》凝聚電影人敬意 七炸七建再現一座橋鋼鐵意志
    《金剛川》以1953年戰爭最終階段金城戰役為背景,以戰地小人物的視角,呈現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景象,講述為向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戰士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修補金剛川上木橋的事跡。近日,錢江晚報記者採訪了《金剛川》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和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聽他們聊了聊電影艱辛的創作經歷。
  • 管虎這座信念之橋,來得恰逢其時
    其實相比於單論戰爭片執導手法,我更願意把《八佰》和《金剛川》定義為管氏修橋史。《八佰》的橋連接的是四行倉庫和對岸租界,講述的是八百壯士的悲慘命運和不屈戰意的傳承,算得上是一座生命之橋。《金剛川》的橋,是頂著美軍一次次轟炸,承載著決勝意志和軍魂的存在,不僅是三位導演向歷史遞出的一份致敬,還是一座建立在生命之上,以信念和意志為藍圖構建的複合式鐵血橋梁。
  • 《金剛川》「人橋」幕後,是血肉之軀搭建的英雄橋
    圍繞這座人橋,片中志願軍戰士們和幕後工作人員都以堅強的意志,詮釋了「血肉之軀築起中國長城」的精神內核,也使得人橋成為中國精神傳承與對話的橋梁。《金剛川》發人橋特輯 戲裡戲外共克時艱合力搭橋日前,正在熱映中的電影《金剛川》發布人橋特輯,直擊感人至深的人橋場面幕後艱辛。
  • 管虎《金剛川》,講抗美援朝修工兵橋的戰爭奇蹟
    8月7日,在國家電影局的2020年3月備案立項公示中,管虎編劇的《金剛川》同意拍攝。其中披露了電影的梗概: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在《戰狼2》上映時,管虎被人發現去給吳京捧場,看完電影,他還發文大讚:「吳京真不容易、這是用生命在做電影!這樣濃烈的家國情懷在今天是稀缺的、也是國人最為渴望的……」家國情懷,用生命做電影,這樣的兩位聚首,《金剛川》值得高度期待!
  • 管虎新片《金剛川》: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一時間,管虎的名字和《八佰》一起沸騰起來,讚美之聲不絕於耳,人們感嘆中國出了一個偉大的導演,將戰爭片拍得如此壯懷激烈,留下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8月28日,電影《金剛川》開設了官微,並發布了首款概念海報,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 《八佰》裡的橋和《金剛川》裡的橋有什麼不同
    這兩部影片裡都有一座橋,但它們的作用和意義卻不同,我們來解讀一下。:《八佰》裡的橋是境內之橋、撤退之橋、生命之橋、希望之橋;《金剛川》裡的橋是境外之橋、前進之橋、勝利之橋、光明之橋。是中國軍隊在境內被迫進行的自衛抗爭,雖英勇壯烈卻挽回不了失敗的命運;《金剛川》裡的橋則是中國革命勝利後主動進行的境外作戰,是名副其實的立國之戰。此戰打破了當時國內的恐美病,使世界真切地感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高喊的那句「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 管虎又出新作,《金剛川》勢必大火,張譯、吳京、魏晨讓人期待
    管虎也被推到了話題前沿,因為有他,我們才得以了解到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金剛川》即將強勢來襲。除了管虎以外,其他兩位導演郭帆、路陽同樣特別優秀。前者執導的《流浪地球》,被譽為是國產科幻電影的跨時代之作,後者執導的《繡春刀》,是口碑爆棚的武俠片。三人強強聯手,《金剛川》的爆款席位,應該是沒得跑了。
  • 時代需要《金剛川》
    國慶檔過後,《金剛川》上映所承載的產業意義實際上要遠遠高出其市場表現的好壞。首先,恰逢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金剛川》從一個什麼樣的切入點表達這一題材,對於此後同類題材選取視角來說非常關鍵;其次,集結了管虎、郭帆、路陽三大導演,吳京、張譯、鄧超三大「百億演員」的《金剛川》,能否呈現出大眾所期待的「頂配大片」對於國產戰爭大片未來同樣非常重要。
  • 管虎《金剛川》定檔,趕工之作卻意義非凡,抗美援朝值得大書特書
    張譯簡單的給大家解釋一下《金剛川》這段歷史事件:金剛川是金城前線的一條河,河上本來有一座大橋和一座人行橋,金城戰役打響後,志願軍部隊後勤物資必須經過這裡運抵前線,沒有了橋,就等於切斷了前線部隊的生命線。
  • 管虎郭帆路陽合拍《金剛川》他們是如何「三合一」的
    《金剛川》的英文名是「犧牲」,這也正是電影的主題,導演管虎說電影力圖讓觀眾看到戰爭的殘酷,向先輩致敬,告慰烈士英靈。 導演路陽說《金剛川》是一部探討希望和信念的電影,而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心懷一種信仰和信念。
  • 管虎、郭帆、路陽默契協作,共建《金剛川》獨一無二的電影架構
    》的製作還需要精確把控好拍攝時間、拍攝進度和作品質量之間的關係。當時的大洪水把搭的橋都衝塌了,最後只保留下了一座橋。在這樣的困境之下,管虎導演主動承擔了更多的責任,是他在保證最優質量的情況下把所有關於橋的戲份拍完。管虎組這種強悍的戰鬥力頗具當年志願軍之風啊!
  • 《金剛川》| 炸不毀的希望之橋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摧毀美國資本主義入侵朝鮮以破中國的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義無反顧赴朝支援戰事,而到了戰事的最後階段,志願軍為趕往前線支援不得不通過一所大橋,但這所大橋遭到了美軍的數次炸毀,志願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修補這座大橋,最終以血肉之軀鑄成一座
  • 《金剛川》:歷史在人與橋中再現
    電影《金剛川》的故事由老兵的回憶展開。影片與以往戰爭片表現那些著名戰疫的殘酷廝殺不同,《金剛川》瞄準了抗美援朝戰爭金城戰役關鍵一戰——金剛川,著重刻畫了護橋之戰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金剛川是通往金城的一條大河,是志願軍輸戰略物資、增援士兵並經之地。金剛川河面最寬處達60米,加之夏日水流湍急,沒有橋梁根本無法通行,因此這座大橋就是志願軍的生命之橋,敵我雙方都意識到大橋關乎整個金城戰役的成敗。
  • 管虎郭帆路陽的《金剛川》有多燃?問他就夠了
    這個問題或許上映前就能得到解答——近日,該片編劇葛瑞接受了《中國電影報導》採訪,為我們講述了《金剛川》拍攝背後的三重秘密。一座橋梁!最後一戰《金剛川》迎面而來第一個問題是,何為《金剛川》?金剛川,是朝鮮境內的一個地名,這裡是一座很大的山谷,裡面有一條又深又寬的江,江上有一座橋,這座橋是通往金城前線的必經之路,而金城戰役又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整個故事就圍繞這麼一座橋來展開的,換言之,志願軍戰士們通過金剛川來到了抗美援朝的「最終戰場」,完成具有決戰意義的金城反擊戰。
  • 新片速評 |《金剛川》:一群可愛的人,一座堅固的橋
    》由管虎、郭帆、路陽,三大導演攜手,用不同角度同時講一個故事:抗美援朝志願軍用僅有的兩架高射炮,對抗美軍如鬼魅般的戰鬥機,最後用血肉之軀築成了一條生命之橋,為前線戰士不斷「輸血」的悲壯畫面……戰爭片敘事結構的新突破——這是一部從中國視角出發的「抗美援朝」
  • 無論怎樣評價《金剛川》,「人橋」都是悲壯的一幕,值得細細品味
    就是這些犧牲築起了一座座走向勝利的「人橋」。「人橋」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人橋」精神在抗日戰爭中表現的最為強烈。抗日戰爭如抗美援朝戰爭一樣,也是一場敵我力量極為懸殊的較量。之所以能取得以弱勝強的結局,就因為有無數民族壯士用自己的身軀搭起的一座座通向勝利之橋。1933年,佔領東北的日軍侵犯長城喜峰口,企圖向我華北挺進,中國守軍宋哲元部英勇抗擊。
  • 細讀《金剛川》,什麼樣的戰爭片才能稱為「好片」?
    從豆瓣評分來看,和同樣是管虎導演的《八佰》比較,《金剛川》足足低了1分。管虎表示:「大家在拍攝前有嚴密的分工,會分也會合,最後大家就像合體為一個人,自然默契完成了任務。」上映前,我們期待名導們能強強聯合,為《金剛川》搭個精彩絕倫的框架。
  • 電影《金剛川》首映破億,導演管虎卻被罵得狗血淋頭
    大戰前夕,志願軍奉命穿過金剛川與對岸的聯合軍決一死戰,但首要解決的是在金剛川巖裡渡口上架起一座可以通過的橋,並且保證它的暢通,這令人想起了前面抗日戰爭時期飛奪瀘定橋一戰的景象。這裡是一群和我們一樣的普通小人物,會有莫名情愫、會吵嘴鬥氣、會悲傷、會憤怒、會迷茫,也會奮不顧身衝向最前線,明知傷之痛苦、死之可怕,卻依然為了保護他人挺身而出,視死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