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團體,或是任何一種事業的發起,一定要有一兩位女子做發起人。任何會議場上,一定要牽扯上一兩個女子來填補空位。有時社會上為裝飾男女平等招牌起見,不問一個女子的才能究竟如何,確要在團體上機關上給女子一個不相稱的職位。在男子一方面,覺得這樣的做法,是打破了輕視女子的陳腐觀念。」這是1932年12月《益世報·婦女周刊》中的一段評論,署名為王康壘。
提起中國上世紀30年代婦女解放運動,不能忽略《益世報·婦女周刊》,而提起《益世報·婦女周刊》,就不能忽略王康壘,她接手蘇雪林主編該刊兩年半,撰稿百餘篇。
王康壘本名王右家,曾與羅隆基高調同居,被稱為「通天教主」,並與名作家曹禺、章靳以傳出「四角戀愛」緋聞,中年嫁給阮玲玉昔日情人唐季珊,曹禺曾撰文承認:王右家乃《日出》中陳白露的原型。
王右家晚年落魄,逝於平民醫院,親友掏出身上所有錢,竟不夠殯儀館的喪葬費。
在輪船上遇到了羅隆基
王右家生於1908年,據她「從拖鼻涕時代——小學一年級就同學,以致中學、大學都同校」的呂孝信所記,二人考入北平女子師範大學後,曾約定一起去美國讀書,但王右家先去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
1931年,在美3年的王右家沒拿到文憑便回國了,據她自己說,在輪船上遇到了羅隆基。
羅隆基也曾在威斯康星大學讀書,後入哥倫比亞大學,繼而投到英國著名學者拉斯基(費邊主義者,王造時、杭立武、錢昌照、徐志摩、陳源、蔣廷黻、金嶽霖等人都聽過他的課,亦是儲安平的老師)門下,拿到博士文憑。
1926年,作為中英庚子賠款委員會的委員,胡適去英國開會,遇到羅隆基,一番交談,胡「聽了很高興。與他談甚久」。
在英國讀書期間,羅隆基娶了新加坡富豪張永福的女兒張舜琴。1928年,二人居住在上海,張舜琴掛牌當律師,可她不會漢語,業務蕭條。
羅隆基回國後,與胡適主導的新月派往來密切,羅竟愛上徐志摩前妻張幼儀,為接近她,還加入張幼儀哥哥張君勱建立的國家社會黨,但未能追到張幼儀。
羅隆基與張舜琴婚後關係緊張,據羅的學生說,夫妻二人常請假,幾天後羅便面帶紗布來上課。他們育有一子,張舜琴認為中國保姆不懂育兒科學,決定自己按英國的科學方法撫育,每天給嬰兒洗冷水澡,結果一個多月就把孩子給折騰死了。
據羅隆基的弟弟羅兆麟回憶,張舜琴長得不算漂亮,且不會做飯。
兩人各有所求
王右家一下子便迷住了年長她12歲的羅隆基。
據呂孝信(後來也成了羅隆基的秘密情人)說:「右家那時不過二十出頭,美得像一朵花,見到她的男人,無人不為之傾倒,正是要風得風,要雨有雨的時候,她無論想嫁誰,都是別人求之不得的事。」
王右家「不太上照,照片中她的美麗,不及她本人十分之一」,因此不愛照相,但據孫喦回憶,王右家與孫的大姨鄒鈞有不少合影,皆毀於「文革」。
羅隆基想和張舜琴離婚,張不同意。1931年5月,羅隆基給胡適寫信說:「舜琴已於昨日離滬返新加坡,彼此同意暫分6個月。國家的個人自由沒有爭到,家庭的自由爭來6個月,未始非易事。」
張舜琴退出,王右家便和羅公開同居,王出國前父母已為她定親,二人此舉引起輿論譁然,王父是北洋政府舊官僚,宣布斷絕父女關係,直到他1944年去世,亦未原諒女兒。
王右家選擇羅隆基,據當時南開大學校花鹿篤桐說:「王小姐長得漂亮,沒文化,但舉止卻落落大方。她和羅隆基在一起,是慕其名而已。」「王的父親有點錢,母親是個姨太太。她想亂出風頭,有點墮落。」鹿篤桐的二姐和王右家是同學。
王右家父親較保守,使她一直很壓抑,養成反叛的性格,羅隆基「九載清華,三驅校長」,一直是學生領袖。在清華時,羅隆基為練習演講,常獨自在曠野上大聲演說,並對鏡打磨神態,贏得過清華年度演講第一名,打動王右家自不是難事。
靠羅隆基當上「通天教主」
羅隆基此時兼三份差,作為《益世報》和北平《晨報》主筆,兩家每月各給他開500銀元,此外羅還在南開大學任教,月入300銀元。羅晚年自己說,當時他有兩所房子、兩部汽車,在「北京、天津兩地住來住去」。
收入高,羅卻卡得緊,據羅兆麟說,他常吵著要錢,羅隆基卻說:「多給你十元錢在我不算什麼,但是你大手大腳用慣了,就不好了。」
羅隆基在《益世報》上常批評時政,引起當局不滿,1933年,國民黨天津黨部對《益世報》社施壓,要求開除羅隆基,但《益世報》董事長是比利時傳教士雷明遠(後入中國籍),不肯就範。
為除掉羅隆基,1933年7月,戴笠派4名特務到天津,特務們先和天津黑社會老大潘子欣打招呼,潘因兒子和羅隆基是同學,便將消息透露給羅,讓他暫避。一周後,特務冒充學生給羅隆基打電話,問他第二天是否還去南開上課,羅覺得蹊蹺,第二天乘汽車前往南開時,果然遭遇襲擊,車身中十餘彈,羅隆基在槍響瞬間趴在座位上,司機左右躲避,終於脫險。
經此一劫,羅隆基只好辭去《益世報》的工作, 1934年夏,國家社會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天津召開,羅隆基被選為總務委員兼宣傳部長,同年秋,蔣介石在峨眉山召見羅,聊得極為投機。蔣還請羅講課,羅在《益世報》的工作也恢復了。
羅隆基與高層建立了聯繫,王右家也因此被稱為「通天教主」。
一不小心創出「羅隆基花生米」
羅隆基與王右家同居後感情較好,王右家有婦女病,兩次懷孕均流產,僅急救便花了1000多美金。二人居住房間雖大,卻無家具,滿屋擺放著王右家的高跟鞋,羅亦不以為忤。胡適曾到二人寓所過,梁實秋夫婦還住過一段時間。
羅隆基是「愛情多元主義者」,據他自己記錄,曾和史良、劉王立明、浦熙修、羅儀鳳(康有為外孫女)、邵慈雲、梁文茜(羅隆基的乾女兒)、梁實秋的女兒、段恭瑞、陳波兒、路曦、楊薇、陶佩雙、黃依樂、吳樹琴、周宗瓊、周慧明等有過感情牽扯。
抗戰期間,羅隆基在昆明圓通街尾隨一少婦,直追到小食品鋪中糾纏,被告到法院,小食品鋪因此成名,還專門推出「羅隆基花生米」。羅在西南聯大執教期間,稍有姿色女生幾乎都被他追求過,章伯鈞曾說:「努生(羅隆基的字)一遇女性即獻殷勤。」
王右家對羅隆基一直很包容,直到羅隆基勾引「籌安六君子」楊度的女兒楊雲慧(楊的先生郭有守也是新月派的作者),兩人私下通了100多封信,楊怕事情敗露,竟找王右家要回,王出於好奇,讀了其中幾封,1943年6月28日,王右家離家出走,結束了雙方13年的感情。
王右家從重慶到了成都,羅隆基亦追至,王又逃到昆明,羅亦追到昆明,王乾脆經印度前往英國,羅隆基在《無家可歸》中寫道:「她是坐飛機走的。如今我望著天空就害怕,運財行中仿佛有無量數的她在望著我似的。」
報紙說她是王又嫁
王右家在英國待了3年後回到北平,聽說有個盲人算命準,便和呂孝信去試,盲人斷定王右家是部長夫人的命。呂問:「如果羅隆基當了部長,又要你回去,你不成了部長夫人嗎?」王右家說:「我不會回去,更不會因他當了部長而回去。」
王右家給羅隆基去了一封信,附詩一首:「但願得國泰民安,/和平早見,/這一切,還得你多多努力!/公事來了早些來,/讓我們再做一次最後的重聚!」
可羅隆基反應冷淡,在日記中寫道:「三日前傅孟真(即傅斯年)見面亦談到北平遇見王右家的事。我的態度已決定,絕口不談這個問題。」此時他正和浦熙修熱戀。
羅常培曾寫信給胡適說:「一多、光旦、昭掄極力拉我入夥。我因甚鄙努生(指羅隆基)的為人,沒有被他們勸動。」
1947年2月6日,胡適在給傅斯年的信中寫道:「外國人對我國的觀察也有未可一概抹煞之處。例如老兄不喜歡馬帥(即馬歇爾),但我曾聽一個美國朋友說,馬帥對中國人士向不下明白坦率的判語,惟對於羅隆基,則曾坦白地說此人一無可取,且不可靠。此可見馬帥不是瞎眼人也。」
在羅隆基介紹下,王右家曾主編《益世報·婦女周刊》,抗戰期間還寫過歷史劇《勾踐復國》,但未公演。
1948年,王右家嫁給「茶葉大王」唐季珊,唐曾和阮玲玉同居,對阮的死負有責任,對於「老大嫁作商人婦」,王右家的解釋是難覓佳偶,唐和羅隆基不是一個圈的,她能接受。當時報紙起標題稱《王右家成了王又嫁》。
以死無葬身之地結束人生
1949年後,王右家和唐季珊逃到臺灣,唐公館一度門庭若市,唐縱、張道藩、王寵惠等人是常客,1958年,王右家編導的歷史劇《龍女寺》公演,反響不錯。不久,唐季珊為一酒吧女另築別室,1959年,王右家帶著兒子去香港創業,滿盤皆輸。
王右家名聲遠播,因曹禺將她寫進話劇《日出》中,不過曹禺自己說:「觸發寫陳白露的還有當時的艾霞、阮玲玉的自殺事件……這一切都匯集起來了,才有了陳白露的形象。」可導演黃佐臨卻說:「曹禺跟這個王小姐是有交往的,相當熟悉的,他自己就是方達生了……在重慶時,曹禺常提起這個王小姐,他還陶醉那段生活。」
黃的這段話,為「四角戀愛」提供了「佐證」。但事實上,曹禺當時正和鄭秀戀愛,且方達生的原型並非「自己」,而是作家章靳以,章並未與王右家發生過戀情,他初戀情人姓陳,嚮往商業,二人最終分手,曹禺見章太痛苦,曾找陳小姐挽回,但沒成功。
曹禺的父親和王右家的父親曾是同僚,兩人母親曾結拜,顯然,陳白露是綜合的產物,王右家不過是「一下子把我寫陳白露形象點燃起來了」。
唐季珊晚年經營失敗,只好「每天抱著一包茶葉到處零賣以混過日子」。
1965年12月7日,羅隆基因心臟病去世。
1967年,王右家病逝,因錢不夠,朋友只好找殯儀館,希望打個折,辦事人說:從沒見過死人減價的,後館主人允諾分文不取。
火化前,唐季珊突然跪在王右家屍體前,痛哭道:「你我都錯了!我們當初如果不來這裡,就不致於死無葬身之地吧……」
延伸閱讀
民國交際花徐來:舊上海第一位拍裸照的豪放女星
昨夜星辰之孫景璐
雲想衣裳花想容的「一代影后」陳雲裳
童星影后陳娟娟
李麗華:早期影壇長青樹
中國最早的影歌兩棲明星龔秋霞
「冬皇」終也未能盡善盡美
異常低調的國泰電影花旦白露明
一代佳人傾城傾國 香港「赫本」夏夢雜誌封面精選
一代歌后周璇「封」採依舊秀甜美
旗袍的美,
在於懂得欣賞。
關注旗霓嘉影,
做一個懂得欣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