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羅mandala繪畫最早由分析心理學學派創始人榮格發明。榮格認為,曼陀羅繪畫具有整合心理分裂,增強心理和諧與人格完整的功能。他認為曼陀羅的創作過程是一種自我治療的表達,個體通過創作曼陀羅可以使心靈保持寧靜並使繪畫者自己得到成長。
榮格說過:「我所畫的輪圓似乎每天都能與我當時的心境相呼應;後來,我逐漸發現原來輪圓正象徵著我們內在的本質我與性格的全部。如果輪圓俱足,我們的生命則呈現調和之象。創作曼陀羅不僅能釋放情緒,跳脫舊的思考模式,還可以協助你歸於中心、靜心冥想,看到內心的豐富多彩。」
經由榮格提倡,曼陀羅繪畫成為表達性藝術治療的重要形式。
曼陀羅繪畫作為繪畫治療的其中一種方式,具有與繪畫治療一脈相承的理論基礎。「人類先創造出圖畫再創造出文字,學齡前的小孩子也是先會在紙上塗塗畫畫而不是直接學習文字」。
2007年,英國藝術治療協會(BAAT)對繪畫療法下了定義:
「繪畫療法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它以美術媒介為主要的交流工具。接受繪畫治療的來訪者不需要事先具備美術經驗和技能,治療師並不是對來訪者所做的形象進行審美評價或者診斷評估,其目的是為來訪者提供一個相對安全和有幫助的環境,並在這種環境下通過美術材料的使用取得人格層面上的變化和成長」。
投射在心理學上是指個人把自己的思想、態度、願望、情緒、性格等個性特徵,不自覺地反映於外界事物的一種心理作用。榮格經常鼓勵病人用繪畫的形式,將自己的心象和夢記錄下來,以此來分析其人格」。投射作為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在分析心理學中,被認為是一種無意識的主動表現自身的活動。個體通過投射來保持內在人格結構的平衡和減輕壓力焦慮水平。繪畫的過程是一個天然的投射過程,它可以使我們接觸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並使其具體化。學生通過繪畫曼陀羅,內心世界以曼陀羅為載體,找到情感釋放與表達的出口。
有研究表表明,「當被試處在一個紅色牆壁的房間時,人會變得焦躁不安;而當被試處在一個藍色牆壁的房間時,人的情緒會比較平靜」,因而顏色對人們情緒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同的顏色會呈現出不同的情緒狀態:藍色代表著冷靜、平和、放鬆,綠色代表著成長、新生、充滿希望,黃色代表著溫暖、陽光、有生命力,紫色代表高貴、富足,紅色代表喜慶、也有攻擊,白色代表純潔、光明等,黑色則代表壓抑、黑暗、死亡等。
JulietJue等通過實驗表明,「在精神病人的畫作中,紅色和黑色是主色調,而正常人的繪畫中顏色使用平均」----顏色可以揭示有關情緒的信息。
關於色彩和情緒之間關係的研究結果主要有:(1)繪畫創作中使用的最顯著的顏色是情緒狀況的重要指示;(2)使用的顏色和顏色的搭配可以揭示繪畫者的情緒狀態;(3)分析其意義有助於繪畫者調控自己的情緒。
著名的「割裂腦」實驗揭示了大腦的兩個半球存在著明顯的不對稱功能,即優勢分工理論。左半球主管言語、推理,而右半球則主管直覺、感知、空間知覺。大腦右半球主要是圖像性的,主管音樂、繪畫、情緒等。
有時語言是蒼白無力的,有些內心感覺很難用語言來描述,運用繪畫療法可以很好地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架起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橋梁,繪畫療法可以降低學生的心理防禦,幫助學生更好地呈現內心真實的狀態,有助於更深入地分析學生心理,從而解決一些用語言無法解決的情緒問題。
曼陀羅繪畫是一種藝術性的表達,在繪畫過程中,投射內心想法和感受,學生在給曼陀羅輪廓塗色時,可以藉此表達自己的情緒。依著自己的內心感受,拿起不同顏色的畫筆,自由塗色。筆尖在紙上塗抹的時刻,內心的焦慮緊張感受會隨著筆尖自由流淌出來。
不管學生塗色的美觀程度如何,當學生完成塗色後,心情會有一種舒暢感,有些情緒可以得到有效釋放。學生通過曼陀羅繪畫可以快速表達潛意識中壓抑的情緒,從畫面的著色搭配和線條的規整程度可以從中發現需要輔導的學生。
學生有時比較浮躁,心緒不定。當邀請學生給曼陀羅塗色,並伴有輕柔的曼陀羅音樂時,學生在音樂聲中,慢慢與曼陀羅繪畫在一起,心緒得到安定,心也慢慢靜下來。曼陀羅繪畫可以提供學生靜心的通道,幫助學生凝心聚神,心神專注於一筆一畫中,長期以往,學生的專注力也會有所提升。
當學生進行曼陀羅繪畫時,心流專注於此時此刻,心神專注於畫筆時,學生能感受到當下的力量,此刻沒有過去的煩惱,也沒有未來的期待。當學生觸摸到此刻的美好,會更願意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什麼也不想,只是專心做此時此刻的事。
曼陀羅繪畫包括規則對稱的圖形,對於內心有衝突的學生,暗示學生塗色時注意規則和對稱性,規則對稱的圖形可以給學生穩定感和安全感。在塗有規則和對稱的圖形時,學生內心的衝突和意識的混亂得到調和和梳理。多次練習曼陀羅繪畫,學生可以更好地自我整合,找回統一感和穩定感,從而顯露出真實的自己。
從初階給曼陀羅輪廓著色,再到學生自主畫出屬於自己內心的曼陀羅圖案。在這過程中,學生探索真實的內心,用曼陀羅圖案表達出來,從隱形到顯性,學生會更加貼近本真的自己,明晰自己真正的內心渴望,了解自己的生命潛能所在。當內心世界經由曼陀羅圖案呈現時,學生會更多地了解自己,這是一個探索內心的過程,也是遇到真實的自己的過程。
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是基本很少涉及曼陀羅繪畫的運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曼陀羅繪畫不但可以豐富課堂形式,還可以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以藝術的表達方法,自我成長,自我療愈,最終自我實現。
繪畫作為人類最原始的表達方式之一,畫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是內心的一個投射。想要學習繪畫心理,了解孩子的世界麼?
整合藝術療愈是孟沛欣博士在十多年藝術療愈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是指以不同門類藝術為介質,為療愈心理、理解人性並幫助個體充分地開發潛能和自我超越提供有效的途徑,是非常好的統合東方智慧與西方現代心理學的整合心理療愈技術。
相關課程:
2019年6.7-9 京師博仁整合藝術療愈研修班(初級) 24課時 孟沛欣
小編想說,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課程信息:
★ 您可以在後臺留下您的「姓名+電話+整合藝術」等待您的留言喲~~~
★ 您也可以聯繫小編:13439065164(電話同微信)發送您的「姓名+電話+整合藝術」
小編想說:今天的文章有沒有收穫呢,歡迎給小編留言哦!
50本心理學書籍,帶你領略心理學的奧秘,一起來聽書學心理!!!
(《轉載聲明》:本號贊成並遵循微信公眾平臺關於保護原創的各項舉措。本號部分推送文章、圖片可能未能事先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無法查證真實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留言聯繫我們。經核實後,我們會及時刪除或者註明原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