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大的日本工作室Nendo為紐約的Friedman Benda畫廊設計了50把好玩的椅子。這套名為「50把漫畫椅」的作品是一場純風格化的嘗試,所謂的「漫畫椅」並不是出現在漫畫故事中的椅子,而是集合了日本漫畫獨特表現元素的跨界作品。面對這些生動的椅子,專屬於漫畫的獨特動感和音效撲面而來,如同一腳跨進了精彩離奇的二次元世界。
全套椅子將在2016年米蘭設計周展出
基於黑白新聞紙印刷的日本漫畫有著獨具一格的作畫方式,材料的屬性限制使得它的風格與全彩套印的歐美漫畫截然不同。日本漫畫家對線條和灰度的表現力掌控得爐火純青,自創了許多符號化語言,可以說,日本漫畫的藝術王國是一個喧囂而微妙的黑白世界。
速度椅
線條是日本漫畫最醒目的特徵,從上世紀手塚治虫等鼻祖級大神開始,日本漫畫家就開啟了對線條表達力的究極探索。即使最簡單的平行直線,日本漫畫家也能通過對方向和間隔的調整,表達出速度感、壓抑感、緊張感和莫名的違和感等等微妙的畫面氣氛。
在這兩張椅子上,不同方向的平行線讓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氣氛:向上的平行線傳遞出墜落感並稍稍感到壓抑,而向右的線條則讓人產生了仿佛瞬間移動的錯覺。
「颯颯颯颯咻咻咻咻」
靈光一閃椅
這座椅子上的「*」是放射狀線條的簡化,經常出現在日本漫畫人物的頭頂,用來表現人物的驚訝或者「靈光一閃」的心情。
表情符號是日本漫畫天才般的創造。無論是「腦門上一滴汗水」表達出的緊張和尷尬,還是「眼瞼上的黑線」表現出的窘迫,日本漫畫突破了「表情=肌肉動作」的定義,讓表情成為一種不需要固定發音的新型語言。
對話框椅
由於日文的豎向書寫,日本漫畫的對話框也自成一體。連續拋物線的對話框會佔到畫面很大的面積,因此對白表現力是日本漫畫作者和編輯們的重要關注對象。
特效椅
進入70、80年代後,日本漫畫和經濟一起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時代,畫面表現出現了許多劃時代的突破。比如對分鏡畫框的解構,敘事從單純依靠人物動作來表達到利用畫面構圖體現故事氛圍。
比如這兩把/四把椅子,不同的比例放在同一個分鏡(單元)裡,呈現出虛實兩種境界。
信號不良椅
網點是日本漫畫又一標誌性的元素。因為印刷技術的限制,黑白漫畫的灰度只能通過點陣來體現,所以日本漫畫業將網點這一技術運用到了極致。點陣與線條結合足以完全改變畫面的氣氛,就像這兩張椅子一樣,你甚至不敢確定它們是不是還存在於這個次元。
扭扭椅
另一種線條曲線也是日漫一大特色。日本漫畫家習慣用工具輔助繪製規整的曲線,不管是用來表達動態還是單純的刻畫物體,比如頭髮。這種對幾何構圖的執著源於浮世繪的技法,事實上,對行雲流水的追求幾乎是整個東亞文化基因。
這50把椅子幾乎完整融入了日本漫畫的獨特技法,冷冽的不鏽鋼色調完美詮釋了日漫的黑白世界。以這個領域為主題居然可以做出50把椅子來,似乎也是在炫耀日漫技巧的豐富多變。
為什麼是椅子呢?也許,每個人都想要一張可以讓人像漫畫一樣奇想天外的好椅子吧。
✍
撰文→二三 編輯→Ta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