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我國成功追索68件流失英國文物

2020-12-26 騰訊網

我國成功追索68件流失英國文物

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近期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

10月16日,英國倫敦,工作人員協助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清點文物。

這是從英國回歸的部分文物。

這是從英國回歸的國家二級文物——元明時期石雕馬。

這是從英國回歸的國家二級文物——唐三彩七星盤。

10月16日,英國倫敦,代表中國國家文物局的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一秘於果(右)和代表英國大都會警察局的探員蘇菲·海斯籤署文物接收確認書。

德國藝術家在廣場上安置裹滿紅白絲帶的人體模型 以紀念新冠疫情

11月18日,德國慕尼黑,當地藝術家Dennis Josef Meseg在瑪麗亞廣場上安置了裹著紅白色絲帶的人體模型,以此紀念在新冠疫情中逝去的人們。

法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200萬例

11月17日,法國當天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200萬例。法國衛生部長韋朗表示,法國病毒傳播已經開始減緩,但全國醫療系統仍面臨沉重負擔。

11月18日,在法國巴黎,一家關門餐廳的老闆向外張望。

以色列探索新冠病毒預警系統

以色列衛生部和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開展檢測全國14個社區汙水樣本項目,以探測新冠病毒蹤跡,進一步探索和建立新冠病毒預警系統。

11月17日,工作人員從以色列內斯齊約納的一口水井中提取汙水樣本。

斯裡蘭卡:為避免感染新冠 囚犯站屋頂抗議要求提前釋放

11月18日,為避免感染新冠,斯裡蘭卡首都科倫坡Welikada監獄的囚犯在屋頂抗議,要求提前釋放。

義大利衛生部長表示該國疫情曲線趨於穩定

11月16日,意衛生部長斯佩蘭扎說,義大利疫情曲線趨於穩定,最近一系列管控措施收到成效。義大利媒體報導,這波疫情中義大利病亡率約為1%,而春季第一波疫情時則一度超過10%,這一次醫療系統準備更充分,也積累了一定治療經驗。

11月17日,在義大利佛羅倫斯拍攝的空曠的廣場。

疫情中的摩爾多瓦

11月17日,在摩爾多瓦首都基希訥烏,一名戴口罩的行人拿著一束鮮花走在街頭。

颱風重創菲律賓 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11月18日,菲律賓聖馬特奧市,受災民眾無家可歸在籃球場生活。

颶風「約塔」已致9人死亡

11月17日,颶風「約塔」繼續給尼加拉瓜、宏都拉斯等國帶來強風、暴雨和洪水,目前已致9人死亡。

11月17日,在尼加拉瓜卡貝薩斯港,一隻狗坐在颶風過後留下的殘骸前。

美國內華達遭遇山火

美國內華達州裡諾遭遇山火侵襲,幾十戶人家被迫撤離。

11月17日,在美國內華達州裡諾拍攝的一座被山火侵襲的房子。

英國擬2030年起禁售汽柴油車

11月18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定宣布「綠色產業革命」10項計劃,包括2030年起禁止汽油車、柴油車銷售以及其他減排措施。英國政府將向清潔能源、公共運輸、自然與創新科技等領域投資120億英鎊(約合1043億元人民幣),將創造並支持25萬個就業崗位。

這是11月18日在英國倫敦拍攝的一輛正在充電的電動汽車。

新疆天山北麓發現古代公共浴場遺址

這是新疆唐朝墩古城浴場遺址。

新疆唐朝墩古城浴場遺址出土的陶器。

英國:工作人員細心清潔約克大教堂布道壇平臺 一百年保養一次

11月18日,英國約克,工作人員小心翼翼清掃約克大教堂布道壇平臺,又名15位英王雕像。約克大教堂的「百年清理大計」也即將告一段落。

埃及博物館迎來118周年館慶

11月17日,埃及博物館舉行活動慶祝建館118年。埃及博物館位於埃及首都開羅市中心解放廣場,珍藏著自古埃及法老時代至公元6世紀的歷史文物共10萬多件。

11月17日,人們在位於埃及開羅的埃及博物館內參觀。

荷蘭將展出倫勃朗油畫《亞伯拉罕招待天使》

11月18日,荷蘭阿姆斯特丹,荷蘭將展出荷蘭畫家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的油畫作品《 亞伯拉罕招待天使們》。

相關焦點

  • 25年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句號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回國
    部分回歸文物 國家文物局供圖「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 致敬持續25年的追索!68件流失英國文物順利歸國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這批文物的回歸,為我國政府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回國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國家文物局供圖  「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  品相好精品多  經國家文物局組織鑑定,68件文物中,暫定二級文物3組13件、三級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質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地域分布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陝西、河北、貴州等。
  • 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力度不斷加大 看看這些年都有哪些文物回家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過去五年,我國持續加大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力度,大量流失海外的文物藝術品得以回歸祖國。據統計,十三五期間,美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共計向我國返還1200餘件套流失文物。2018「虎鎣」是西周晚期青銅器,原為清宮舊藏,具有重要歷史價值,1860年被英國軍官從圓明園劫掠,2018年由境外買家無償捐贈給中國政府。2019涉及石器、玉器、青銅器、陶器、錢幣等多個門類,這是中美籤署政府間諒解備忘錄以來,兩國間最大規模的中國流失文物返還。
  • 記者暗訪拍賣行:竟稱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是英國軍隊「合法」報酬
    (被劫文物),這個公約對被劫文物是有約束作用的,我個人認為,我跟倫敦的熟悉國際貿易和法律的律師也諮詢過,他們認為追索這件東西可能性不大。文物追索資深律師 克裡斯多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約的約束範圍是有限的,沒有辦法以它為法律依據去追索這件文物,但是故事不是說到這裡就完了,如果中國政府成功追索怎麼辦,他們能做很多事
  • 名人堂·文旅大事件|馬首回歸,海外164萬件珍寶如何回家?法律追索...
    根據官方統計,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遍布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巴黎羅浮宮等等舉世聞名的博物館,至於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海外私人藏家手中的中國文物有多少,更是一個無法統計的缺口,令人遺憾。
  • 法國奢侈品大亨無償歸還中國四件周朝文物(組圖)
    此後,他將這四件文物捐贈給了專門收藏亞洲藝術品的巴黎吉美博物館。  但2006年時,法國諷刺周刊《鴨鳴報》指出,這些文物是1992年中國甘肅省周朝貴族墓葬遭盜挖時流失的文物。但時任吉美博物館館長雅瑞吉否認了這一說法,並斥責報導「荒謬可笑」。
  • 蟬冠菩薩像亮相國家博物館:出土於山東濱州 曾流失海外
    今天,濱州博物館派出兩位講解員來到國家博物館,現場為觀眾講解講述這件珍貴的流失文物背後的故事。縣文物部門聞訊趕到出土地點時,很多佛像已經被村民當作石料挪作他用。經過幾年的辛苦努力,文物工作者完成了對這批佛像的搶救、徵集、修復等工作,最終獲得造像、座等殘件73件。「蟬冠菩薩像」就是其中一件,被發現時就已斷為三截,當地文物工作者李少南前後用了三年的時間分三次從三位村民家中找到,終於拼接成一尊較為完整的菩薩像。
  • 國寶歸來,甘肅禮縣文物亮相央視春晚!
    在《從古文字看先民的美意識與圖騰崇拜》一文中,我們可以得知:「百鳥之王少昊,名鷙,是一隻鷙鳥……」正因如此,專家們將這件金飾片取名為「鷙鳥形金飾片」。「秦鷙鳥形金飾片」並不是一件簡單的裝飾品,它甚至是破解秦國圖騰之謎的「金」鑰匙。
  • 北京文博丨全國文物局長會議召開,部署2021八大重點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我國考古工作取得的成就,極大提升了文物工作社會地位,極大鼓舞了全國文物工作者幹事創業精氣神。加強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推進內蒙古武安州遼塔、福建閩侯古厝、山西應縣木塔等保護工作,狠抓整改、健全機制,強化文物保護工程監管。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管理突出重點亮點,「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等申遺工作有序推進。
  • 日本準備拍賣從中國掠奪的文物,中國人不幹了!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這些文物是20世紀初,一位日本寺院的法主從中國西北地區盜走,當時被盜走的文物數以十萬計。在獲悉日本公司上述拍賣信息後,中國國家文物局迅速行動,以阻止此次拍賣,但這次我們成功了嗎?國家文物局要求該拍賣公司遵守相關國際公約精神,尊重中國人民的感情,停止拍賣這些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並將對有關文物保留追索權利。
  • 要點亮文物漫漫回家路 先借科技飽眼福
    闊別160載,馬首回家,不僅成為「十二生肖銅獸」中第一個回歸圓明園的獸首,還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銅獸首的流浪之路,註定坎坷崎嶇;銅獸首的回家之路,同樣艱辛漫長。但只要是中國非法流失的文物,無論路途多遠、時間多久,我們都不會放棄追回的努力。就在前不久,25年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句號,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回國。
  • 五年來我國文物國際合作漸成規模 30家文博機構實施40餘項聯合考古
    光明網訊(記者 李政葳)記者近日從國家文物局了解到,五年來,我國文物國際合作漸成規模,交流互鑑科學文明觀拓展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主動作為,加強聯合考古和跨國申遺,30家文博機構赴24國實施40餘項聯合考古;推進援外歷史古蹟保護修復,合作項目增至6國11處。
  • 2020年度文物好新聞推介作品揭曉 見證年度文物輿論焦點
    推介作品來自28家媒體43個媒體平臺,覆蓋報、網、臺、端、微等多種媒體形式,基本涵蓋文物保護、考古發現、文物安全與執法督察、革命文物、博物館、民間收藏文物、流失文物返還、世界文化遺產管理、文物對外交流合作、機構隊伍建設、文物保護法修訂等文物工作。推介作品作者分布較為均衡,記者單篇均只有1篇,另有4名記者除單篇外,亦有與他人合作系列報導作品1至2篇。
  • 我國東海打撈4艘英國沉船,全是圓明園文物,英國卻厚著臉皮討要
    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樁樁件件拿出來那都是價值連城,並且有價無市。
  • 海外博物館中國文物丟失引質疑,故意抹黑這鍋我們不背
    電影《十二生肖》2012年成龍飾演傑克從文物盜竊賊轉變為文物保護者事實真是這樣嗎?中國追索海外文物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安娜·布列塔尼達勒姆大學,世界百強名校,英國老牌名校。杜倫大學是一所位於英國東北部小城達勒姆的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學,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同為傳統學院制的英國聯邦制大學,這三所學校是英格蘭地區最古老的古典大學。
  • 中國南海發現英國沉船,滿載清朝皇家文物,英國喊話:它屬於我們
    在世界海洋史中,發生過很多件沉船的事故,其1545年英國軍艦瑪麗·羅斯號沉沒事件、 1982年阿根廷戰艦貝爾格拉諾號沉沒事件、1941年德國戰艦俾斯麥號沉沒事件、 1915年英國郵輪路西塔尼亞號沉沒事件、 1912年遊輪鐵達尼號沉沒事件,這五大沉船事故最為知名,史稱世界五大著名沉船事件。
  • 跨國大案——追索英人文物走私案記事
    201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眾多的展覽中,尤以「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引人注目。而在此次展覽中,歷時三年多時間、經過艱苦曲折鬥爭從英國追索回來的3000餘件走私文物,是一大看點。這是中國「運用法律手段,輔之以外交交涉,迫使犯罪團夥就範而成功索回大批走私文物的首例」(我駐英使館語)。不少觀眾對此案的追索細節很關心,希望有所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