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賢相房玄齡:輔佐李世民坐上帝位,貞觀之治大顯身手

2020-12-27 文史風情

謀士,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有著常人不可比及的智慧、見微知著的長遠目光。他們並沒有稱王稱霸的雄心,只想尋得一個可以讓自己充分發揮才能的主公,跟隨其建功立業。大家熟知的有姜太公輔佐文王姬昌和武王姬發兩代君主滅了商紂,建立了大周天下。武侯諸葛亮輔佐劉備雄踞蜀漢,稱雄一處。劉伯溫輔佐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江山,等等諸多的例子。而我們今天所講述的房玄齡,就是這樣一位善於謀略的人才。

房玄齡畫像

一、輔佐李世民創業之旅

房玄齡出身比較優越,屬於富四代、官四代。老爹又是個學問大家,從小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氛圍都相當的好。因此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通曉天文地理。成年之後,在當時隋朝政府擔任官職,但是眼瞅著隋王朝就要完蛋。熟知歷史的房玄齡,自然知曉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的道理。因此他就觀察全國各地起義的造反派頭頭,看來看去都不是很滿意,一個個都是早死的相。在知道李淵在晉陽起義,房玄齡一看,這老李家還行,尤其是那二兒子李世民,很好,我就跟著他了。因此房玄齡就在李世民手下開始了為期數十載的職業生涯。

唐太宗畫像

在李世民為父親李淵四處創業的階段,由於手下有像房玄齡這種謀士以及李靖這種能徵善戰的將領,很快的就攻佔下不少的地盤。而房玄齡的眼光長遠在此時就看出來了,每當李世民攻下一個地方後,房玄齡就好比漢朝的蕭何,不去尋找金銀財寶美人窩,而是收集該地的文獻史料、收攏當地的人才。這為李世民未來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以及數據資料,比如和房玄齡齊名的杜如晦、薛收等人,都是房玄齡向李世民推薦後得到重用的人才。這也李世民為什麼那麼重用信任房玄齡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人一心一意為我辦事,不徇私,並且不嫉妒別人的地位會超過他,這種人我很喜歡。

李建成畫像

公元626年,太子李建成將房玄齡杜如晦等李世民身邊的一乾重臣藉故調走,用來削弱李世民的力量。這時候還在身邊的長孫無忌、侯君集這些人老革命分子著急,天天對李世民說,你哥要弄死你,你得抓緊先動手啊,咱老哥幾個絕對能玩死那小子。李世民也是害怕老哥會整自己,同時也對皇位心動。但是還是沒把握,就把房玄齡、杜如晦偷偷叫回身邊詢問,房玄齡就給李世民制定了詳細的刺殺革命計劃,比如在哪動手,帶多少人,殺完之後的善後工作等等。這老小子弄死像王世充、竇建德這種多少個反革命分子,想整死李建成個小娃娃還不簡單嗎。於是李世民成功的在那一年當上了皇帝,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恭和侯君集這五個帶頭造反的老傢伙被封為一等功。

李世民藝術劇照

二、「房謀杜斷」貞觀之治大顯身手

貞觀年間,房玄齡被任命為當朝宰相,負責諸多事務。在這其中,房玄齡最重視當屬吏治和禮制。由於自隋末以來,官員的冗亂、不作為十分嚴重,並且戰爭剛剛過去,百姓們需要安定平穩的休養生息。因此房玄齡在學習貫徹李世民重要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大力的精簡朝廷組織和行政機構,裁減官員,把官員數量控制到了六百四十位,極大地降低了冗官冗費的現象。並且官吏的精簡使得官員明確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在哪,不會出現數個部門負責同一個工作,互相推諉最後導致工作完成度低的情況,為當時百姓的休養生息提供了條件。此外,長期以來,宮廷內的禮制很是缺乏,雖然有周禮在前,但是對於亭臺樓閣的建設、律法律令、宮廷樂禮等方面還是有很大的欠缺。因此房玄齡和杜如晦哥倆一起研究了一套完整的大唐禮制百科全書,包括了朝廷從上到下的諸多方面,為中國古代皇家禮儀制度以及法律制度做出了重要貢獻。

房玄齡藝術劇照

三、「吃醋」的創始人

在房玄齡兢兢業業地為大唐集團工作的同時,房玄齡的私人生活也是相當的簡單。房玄齡一生沒有納過妾,對自己的結髮妻子盧氏是相當的寵愛,並且也是格外的懼內。我們現在都知道有一個詞叫做「吃醋」,這個詞就是出自房玄齡的老婆。據說有一次李世民和房玄齡、李勣、程咬金這些老哥們湊在一起喝酒,大家都知道堂堂大唐宰相房玄齡很怕老婆,喝多了之後都調侃咱們老房。那這玩意能忍嗎,雖然我怕,但是話不能慫,借著酒勁就吹牛皮說我不怕老婆,我老婆看見我就像小貓一樣溫順。李世民一看,好啊,你這老小子還吹牛。

房玄齡藝術劇照

於是就使壞賜給房玄齡倆美女,這可把老房急死了,皇帝賞賜不能不要啊,只能硬著頭皮帶回家。老婆一看好啊,你領小老婆回家了,還領了倆,看我不打死你。房玄齡就一路逃到了李世民跟前向他哭訴要說法,李世民一看哭笑不得,只能把他老婆叫來,勸勸吧。就對她說,皇命不可違,我已經賞賜了不能收回了,你要麼就接受回家,要麼你看身邊那罈子毒酒了嗎,喝了一了百了。沒想到盧氏也當真貞烈,寧願喝下毒酒也不接受小老婆,咕嘟咕嘟喝下肚,咂摸咂摸怎麼這麼酸啊。李世民和旁邊的大臣們大笑,李世民無奈地說,你喝的是醋不是毒酒,但是既然如此我也就不為難你們了,這兩倆美女我就收回了。於是後世就流傳下了「吃醋」之一說法。

房玄齡畫像

生活中的房玄齡是十分的顧家、顧妻子,事業上也是非常的盡心盡力的工作,因而被後世稱為「良臣賢相」。在貞觀十七年李世民繪製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時,將房玄齡放在第五位以表示對他功勞的認同和表彰。公元648年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病逝,享年七十歲,在一眾開國功臣中,房玄齡算得上是活得比較長的一位了。

相關焦點

  • 一代賢相房玄齡,貞觀之治的最大功臣
    唐代「貞觀之治」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亦是後世史學家們讚不絕口的研究話題。那麼究竟誰是成就「貞觀之治」的最大功臣?我認為賢相房玄齡居功甚偉。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賢相。房玄齡,名喬,字玄齡。其中,才能最突出的就是杜如晦了,房玄齡善於謀劃,而杜如晦則善於判斷,兩人配合無間,有「房謀杜斷」之說,他們都成了李世民打天下和治天下不可或缺的重臣。李世民曾說:「漢光武帝因為有了鄧禹,他手下的人才互相親密團結,如今我得到了房玄齡,就好像是漢光武帝得到了鄧禹一樣啊!」
  • 房玄齡:唐代的第一賢相,輔佐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的明君,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從而開創了大唐盛世,史稱「貞觀之治」。但實際上,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番偉大的成就,離不開一位賢相的輔佐,他就是房玄齡。
  • 房謀杜斷,意指房玄齡好謀無斷?貞觀前後他的表現為何判若兩人
    房玄齡先對長孫無忌說:「我們和太子的矛盾已經公開化了,存亡之機,就在今日,不若勸王行周公之事。」長孫無忌讚許點頭:「我也想到了,就是不敢說,既然你說到這裡了,我們一同去和秦王說。」長孫無忌先進去見了李世民,之後再出來招呼房玄齡進去。
  • 誰才是唐太宗「貞觀之治」的最大功臣
    ——雨果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因唐太宗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唐代「貞觀之治」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亦是後世史學家們讚不絕口的研究話題。那麼誰是成就「貞觀之治」的最大功臣?
  • 唐太宗李世民,實現休養生息,開創「貞觀之治」
    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葬於昭陵。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 被誇大的貞觀之治摻水的仁義透視光環背後李世民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原創 張秀玉 嶽麓書社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以明君形象而深入人心的皇帝之一。雖然唐朝開國皇帝是高祖李淵,但開國之初平定天下以及之後迅速恢復生產,實現「貞觀之治」,則主要是太宗的功勞。自武德元年至武德五年,李世民先後戰勝了薛舉與薛仁杲父子、劉武周與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勢力,基本完成對內的武力收服。武德九年(626)六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八月,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次年改元,年號貞觀。李世民的一生充滿了矛盾。
  • 許平:貞觀之治,盛世之最!
    貞觀之治,盛世之最!排得上號的,也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明太祖之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之治(又稱康乾盛世)等少數幾個所謂的「治世」,其中貞觀之治為最,可謂封建盛世之極。 對於貞觀年間的唐朝經濟和社會情況,《貞觀政要》有如下記載: 「官吏多自清謹。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欺侵細民。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尚空。
  • 一代賢相房玄齡,為何能受到李世民如此倚重?
    當時的李淵有四個兒子,房玄齡被派去輔佐李世民。房玄齡傾盡全力輔佐李世民,為他出謀劃策,推薦有才能的人才志士,採訪隱居的名人智者。如此一來,李世民的手中多了一批能人上將,年紀輕輕的李世民正式由於房玄齡的幫助讓自己的軍隊如虎添翼。房玄齡的文韜武略,李世民的謙卑恭敬,如此的君臣,才能成就唐朝的盛世繁華。
  • 貞觀之治,為什麼不叫貞觀盛世,但李世民仍是盛唐的奠基者
    李唐最優秀的騎兵部隊玄甲軍,就是李世民一手組建並且親自訓練出來的,玄甲軍在軍事史上是冷兵器時代濃墨重彩的一筆。初唐名將輩出,李世民、李靖、李績、尉遲恭,程知節、秦瓊、侯君集、裴行儉,還有蘇定方、張公瑾、屈突通、柴紹等等。 李世民統治時期叫「貞觀之治」,這裡要糾正一個誤區,不叫「貞觀盛世」。
  • 大唐,長安與《貞觀之治》
    李世民回憶起了九年前李淵登基前的那個晚上,真到了他自己坐在那個位置上時,他有些茫然。幸運的是,他的思路很快就從打天下變成了治天下。 ——這是《貞觀之治》劇本裡描述李世民登基前那個晚上的相關文字。 《貞觀之治》是十多年前一部展現貞觀朝風貌的國產影視劇,向來為歷史愛好者所推崇,趁著《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這部劇也再一次被大家提及。
  • 「貞觀之治」離不開三個男人的友誼
    就像房玄齡,杜如晦是李世民,的老部下一樣,李世民起初並不重視他。當唐高祖和李淵為了削弱李世民,而從秦王府驅逐一群人時,房玄齡站出來阻止杜如晦離開。他對李世民:說:「雖然秦王府有很多人才,但他們離開並不可憐。
  • 李世民手下的十大文臣、十大武將應該如何排名?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兒子,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年號貞觀。 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
  • 關於「長安」,我們還有《貞觀之治》
    李世民回憶起了九年前李淵登基前的那個晚上,真到了他自己坐在那個位置上時,他有些茫然。幸運的是,他的思路很快就從打天下變成了治天下。  ——這是《貞觀之治》劇本裡描述李世民登基前那個晚上的相關文字。  馬躍扮演的李世民足夠清瘦、英氣,聲若洪鐘,最重要的是那對眉眼不怒自威,是天然的帝王相,自然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愛,但這種喜愛不是編劇寫得好,而是服化道扮得好,演員演得好,攝影拍得好。  馬躍往那一坐,就是帝王氣,這是誰也掩蓋不了的,貞觀皇帝的模樣就此定格,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人的貞觀能比得上他,但這個角色是靜態的,是沒有變化的。  一部戲最重要的是什麼?
  • 李世民帶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終是什麼下場?
    唐太宗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代明君,其開創的「貞觀之治」至今為人所樂道。但是,關於唐太宗,卻一直有著一個避不開的話題,那就是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兩個兄弟,最終奪得天下。而唐太宗之所以能夠發動玄武門之變,並取得勝利,是和他手下那一幹心腹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十位主要人物。
  • 關於「長安」,我們還有部《貞觀之治》
    李世民回憶起了九年前李淵登基前的那個晚上,真到了他自己坐在那個位置上時,他有些茫然。幸運的是,他的思路很快就從打天下變成了治天下。——這是《貞觀之治》劇本裡描述李世民登基前那個晚上的相關文字。馬躍扮演的李世民足夠清瘦、英氣,聲若洪鐘,最重要的是那對眉眼不怒自威,是天然的帝王相,自然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愛,但這種喜愛不是編劇寫得好,而是服化道扮得好,演員演得好,攝影拍得好。馬躍往那一坐,就是帝王氣,這是誰也掩蓋不了的,貞觀皇帝的模樣就此定格,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人的貞觀能比得上他,但這個角色是靜態的,是沒有變化的。一部戲最重要的是什麼?
  • 李世民為何能夠開創貞觀之治,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
    ,在位期間創造了很多豐功偉績,讓原本非常破敗的國家擁有了繁榮的景象,那麼李世民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把國家治理得那麼好,受到後世如此積極的評價呢?兩個月之後,李淵退位,李世民成為新一任皇帝,開始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 重用人才 當時的唐王朝百廢待興,李世民眼前的景象既然如同一片廢墟,對於李世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組建一個核心領導團體,讓唐朝儘快恢復繁榮的景象。
  • 「貞觀之治」到底有沒有摻水
    「貞觀之治」應該說是中國古代治世中名號最響的一個,後世的帝王往往以此為準繩,來衡量自己的治國理政水平。李世民作為最直接的參與者,不僅身兼導演、編劇、策劃,而且還時不時客串一把,讓不少花錢僱來的大腕顯得無所適從。唐朝建立伊始,問題很多,高祖李淵在統治後期,寵妃怠政,做了不少糊塗事,比如在武德二年(619),就因聽信裴寂讒言而錯殺元功謀臣劉文靜。
  • 唐太宗重用四大賢相,開創貞觀之治,唐玄宗重用兩大奸相,唐朝由盛轉衰
    貞觀二年(628),唐太宗李世民有些不高興地問右僕射封德彝:」近來讓你推薦人才,你怎麼還沒有推薦呢?」 封德彝一臉委屈,說:「陛下命微臣舉薦賢良之士,臣一直很努力地在尋找,但確實沒找到有才幹的人啊。」
  • 李世民廢掉太子李承乾後,曾想立一位庶子為太子,被長孫無忌阻止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代帝王,李治在位初期,在「貞觀之治」的基礎上,創造了「永徽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唐朝人口最多300萬戶,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曾一度增長到380萬戶。因此,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如此評價: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 經典大作《貞觀之治》主演
    經典大作《貞觀之治》主演《貞觀之治》根據《唐書》、反映唐太宗貞觀之治編劇的歷史劇。「貞觀」為唐太宗李世民年號,出自《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