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電影引發資本市場躁動,低估值電影板塊是否值得抄底?

2021-03-01 艾維電影

疫情之下,中國內地電影院長達半年的時間處於全面停業狀態,許多影院不堪現金流的重壓而紛紛倒下。從1月23日春節檔影片宣布撤檔,到隨後的情人節檔和暑期檔無法正常上映,電影行業錯過了以往創造營收的高峰期,整體損失慘重。

2020年7月16日,國家電影局終於發布《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允許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護措施有效實施的前提下,可於7月20日恢復營業。但是,通知發布之後,相關影視公司的股價反而先升後降,資本市場似乎對於電影院復工的消息表現地不是很樂觀。

直至2020年8月2日,重磅電影《八佰》確定檔期,資本市場再度躁動,隔天上市公司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紛紛漲停,橫店影視大漲6.43%,萬達電影上漲5.01%。投資者對電影板塊的復甦預期再次升高。

然而,我國電影行業長期以來面臨的收入結構單一、優質內容稀缺、渠道競爭加劇、其他娛樂產品代替性增強等挑戰,短期並沒有改變,此次疫情能否加速行業變局,仍有待觀察。

近十多年來,在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宏觀背景下,我國文化消費綜合指數呈現穩步上市趨勢,而文娛產業的電影板塊也在不斷壯大。2019年,中國電影票總房收入為642.66億元,在全球開放型市場中位於第三。從需求端來說,2019年中國院線觀影人次達到17.27億,同比增長0.6%,增速下降5.6%。從供給端來說,2019年中國電影院數量達到了12408家,同比增長14.52%,增速下降0.55%。由此可見,短期內,我國電影行業發展速度變緩,市場趨於飽和。

圖片來源:艾維電影圖庫,圖文無關

但是,長期來看,中國電影市場仍然擁有較大的上升空間。2019年中國人均觀影次數為1.23次,僅為北美人均觀影次數的35.96%、韓國的27.7%;人均票價為37.21元,為北美人均票價的57.4%、韓國的75%。根據中信證券研究所的測算,未來10年中國人均觀影次數有望達到2-3次,人均票價將達到50-60元區間,電影市場票房規模達到1400-2520億元,較當前提升118%-292.5%。

然而,過去2-3年,中國電影產業鏈上市公司的ROE普遍較低。比如上遊的製作公司光線傳媒、中遊的發行公司中國電影,下遊的院線及影院萬達電影,這三家公司最近幾年的ROE都為10%左右。電影行業看上去很火熱,但是為什麼電影產業鏈上的公司盈利能力並不強呢?有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原因有二:優秀IP資源供給不穩定問題、利潤漏損問題。

首先,電影優秀IP資源供給不足。其背後的原因有兩方面:第一,大量的金融資本進入導致投機現象泛濫,第二,中國電影人才流失、供應不足。過去幾年,金融資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強度進入電影行業,造成了行業過熱的現象。各種建立在電影版權基礎上的金融衍生產品應運而生,而這些現象的背後是投機、賺快錢的訴求,這與需要精耕內容的電影產業的發展是矛盾的。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曾表示:「有的資本介入並不是希望通過電影本身賺錢,而是希望通過複雜的金融衍生品去掙金融背後的錢來補貼電影。」這無疑對電影內容造成顯著的傷害。

電影行業人才的流失也對電影質量產生負面影響。根據脈脈數據研究院2017年的數據,文娛人才整體呈現出從傳統公司向網際網路流動的趨勢。在調查中,人才流向前三的傳統文娛公司有66%的人員選擇了網際網路公司。報告顯示,人才流動的原因除了網際網路薪資的普遍偏高,更在於網際網路帶給影視行業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想像空間。在此次疫情之下,許多電影人更是被迫轉型、尋找新的出路,短期內電影人才流失加劇。未來,傳統電影行業是否能夠留住人才,將會對院線電影的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然而觀眾的觀影品味在不斷提升,對好作品的訴求自然越來越強,導致電影頭部效應增加。根據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上映551部影片,TOP10的電影票房佔了總票房的41.8%;相反,整個市場虧損的影片超過了60%。當年票房第一、賣出50.02億元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是豆瓣年度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另外,票房收入第二、三的電影在豆瓣評分也達到了8.5分和7.7分的高分。所以,現在的中國電影需要用更優質的作品才能吸引觀眾為電影票房買單。

除了優秀IP資源供給不穩定的問題之外,電影的盈利能力還受到利益漏損的影響。從成本來講,演員片酬過高、房地產進入電影市場帶來的銀幕供過於求。根據2017《南華早報》的中國演員片酬排行榜,排名並列第一的成龍、周潤發的平均電影片酬達到了8000萬,第2到13名的演員平均片酬也達到了3000萬。導演徐崢認為:「大家都在搶明星,而不是在內容上好好發揮,導致成本中演員的片酬超過了電影製作本身。」

此外,房地產企業如萬達集團進軍電影行業,很大程度上是將影院作為促進購物中心發展的引流工具。電影院花費了高額的建設、維護成本以及日常租金,而其本身的經營卻並不能帶來多少盈利,其存在的意義卻是給商場的其他商業引流、進而帶動商場和周邊房地產的升值。這樣的經營理念也造成了影院的不合理擴張、競爭加劇,造成了單銀幕盈利能力下降。

在電影產業鏈上市公司普遍面臨低ROE的背景下,近年來政策端和競爭端的變化更是對傳統電影公司盈利能力產生進一步的衝擊。一方面,在線購票平臺票補政策的退出使得票房市場的泡沫破裂,另一方面,傳統電影行業面臨網際網路放映渠道和新興娛樂方式的激烈競爭。

2015年,各在線票務平臺展開了激烈的價格戰,給予了電影市場約40億元-50億元的票房補貼,約總票房的10%。「9.9元電影票」吸引了眾多觀眾走進電影院,也點燃了下沉市場的觀影熱度,該年全國總票房增速達到了48.7%。2016年,票補總量下降為15億元,全國票房增速也下降為3.7%。2018年,隨著票務平臺的競爭格局穩定,票補政策退出,觀眾觀影熱情下降,2016-2019年單熒幕產出持續下降。

除了票補政策的影響之外,其他觀影方式給院線電影帶來的衝擊巨大。線上觀影平臺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視頻加快自製內容的輸出。根據《2019年網絡電影行業報告》,全年網絡電影上線達789部,超過了同年上映的院線電影數量。另外,新競爭者如短視頻平臺:快手、抖音也加入了電影賽道。今年大年初一,西瓜視頻聯合歡喜傳媒免費播出《囧媽》,這一舉動雖然獲得了觀眾的好評,卻遭到了電影業內人士的強烈不滿。原因是《囧媽》的線上播出破壞了窗口期,使院線、影院的優勢受到威脅。這一現象也顯示出市場競爭中影院的劣勢地位。

此外,傳統電影行業不僅面臨新興渠道的競爭,還面臨其他可替代性娛樂的競爭。短視頻、直播、電子遊戲等娛樂活動佔據了人們更多的時間,電影產業面臨的跨賽道競爭加強。Quest Mobile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用戶平均每天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時間近6小時,其中短視頻的使用時間超6成;另外,遊戲直播、手機遊戲MAU的月使用時長分別為8.6小時、20.3小時。在這樣的娛樂環境中,抽出2-3小時去電影院變成了一件奢侈。

一位機構投資者向新浪財經表示,電影行業看似商業模式清晰,競爭格局穩定,但無論是行業的哪個環節,都看不出這是一門好生意。「拍電影依賴名演員,收入又受到各類新娛樂產業的衝擊,行業的競爭格局太惡劣了」,該人士認為。

受疫情影響,2020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電影產業鏈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進一步受挫,公司股價相應地大幅下跌。從今年年初到5月初,文化傳媒板塊整體跌幅12.1%。僅僅在1月底至2月初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傳統電影行業龍頭萬達影院股價從19.73元降至14.8元,回調幅度近25%。直至7月初,萬達影院的股價也僅15.62元,遠低於疫情前的股價水平。

那麼,對於股價正處於歷史低位的電影股,又是否值得抄底呢?

電影行業作為資產密集型行業,資產對公司經營影響較大,故將市淨率PB值作為重要的估值指標。中信證券表示:「考慮疫情對淨資產消耗的影響,當前主要影視資產估值依然處於低位。」根據測算,截至2020年7月1日,電影行業的主要上市公司,如:萬達電影、光線傳媒、中國電影等,其當前PB值均低於上市以來平均PB值。

其中,影院受到的衝擊最大。以萬達電影為例,當前PB值為2.52,而上市以來平均PB為8.04值。中信證券表示:「萬達電影當前資產商譽風險大幅下降,資產質量顯著提升,公司內容製作優勢與影院渠道的龍頭地位繼續強化,估值水平有修復空間。」

另外,作為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的光線傳媒,當前 PB值為3.74,上市以來平均PB值為5.04。有賣方研究員表示:「雖然電影行業受到疫情衝擊,但是優質公司的長期邏輯並未改變。」光線傳媒的動畫電產業的護城河已經形成,同時公司現有10餘部未播放影片已達到上映要求,其豐富儲備的影片資源將使得盈利空間在疫情後逐步釋放。

一位私募投資經理這樣告訴新浪財經:「從中短期博弈的角度,當前電影板塊是一個具有性價比,值得博弈的主題投資機會,盈虧比是十分合適的;從更長期的角度,也還是比較看好行業龍頭公司,但如果將當前的估值與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相比,則目前很多公司仍不夠便宜」。

圖片來源:艾維電影圖庫,圖文無關

疫情期間電影行業重新洗牌,大量中腰部影視公司註銷、吊銷。後疫情時代,行業格局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首先,影投公司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目前,中國的影院較為分散,2019年CR5影投公司票房市佔率不足30%,CR15票房市佔率也僅為42%。相比而言,美國電影市場的頭部院線和影院的集中度更高,CR3市佔率約50%。疫情之下,頭部影投公司的強大的現金流、抗風險能力優勢愈加明顯,橫向兼併的現象也會增強。萬達電影就在今年4月公布了43.5億元的定增計劃,將30.45億元用於新建影院項目的擴張。可見,後疫情時代,影院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同時,網際網路平臺的觀影模式將產生持續的影響。

一方面,網際網路公司從平臺向產業鏈上遊擴張,深根電影內容端。比如,在疫情的催化下全球訂閱人數近兩億的Netflix,從最初的平臺成功向內容製作者轉型。這也歸功於近年來多位大師級導演紛紛由大熒幕轉戰Netflix,比如馬丁·斯科塞斯、伍迪·艾倫、阿方索·卡隆等,幫助Netflix創作了諸如《愛爾蘭人》《羅馬》等優質影片。

另一方面,電影製作公司開始自建網際網路平臺,並通過其自身豐富而強大的電影內容構建核心競爭力。如,迪士尼在2019年收購21世紀福克斯後,推出了自己的流媒體平臺Disney+,並聯合旗下的Hulu、ESPN推出了聯合會員制。在與其他流媒體的角逐中佔,迪士尼的核心競爭力來源於強大的影片資源庫和IP矩陣。其實,自2005年羅伯特.艾格出任迪士尼總裁以來,迪士尼將打造優質內容視為最重要的戰略,先後收購了皮克斯、漫威、盧卡斯等,現擁有眾多超級IP,如:鋼鐵俠、美隊、金剛狼、萬磁王、星球大戰、神奇四俠等。Disney+的內容優勢是新興網際網路公司望塵莫及的。

儘管像Netflix這樣流媒體擁有了巨大的用戶流量,其盈利水平卻不及預期。影視作品的製作成本高、製作周期長、內容受歡迎的不確定性大,且行業內競爭激烈,這些因素都加大了流平臺盈利的難度。

一位行業內人士告訴新浪財經,無論是院線電影還是網絡電影,亦或者是遊戲等其他替代娛樂方式,內容都是最關鍵最重要的。「得IP者得天下,這是這個行業的長期投資密碼」,該人士簡單概括到。

愛奇藝電影中心總經理宋佳則認為:「10-15部網絡電影都不一定能抵得上一部《流浪地球》這樣水平的院線大片帶給平臺的收益。」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電影行業的發展需要減量提質,專注打造優質內容的電影,才能降低風險,實現長期、穩定的盈利。

(來源:新浪財經 文/林春蕾 黃妙)

商務合作 | 微信群 | 請聯繫微信:dgh1525298392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煤炭、銀行股領銜 低估值板塊逆勢崛起!哪些基金值得關注?
    摘要 【煤炭、銀行股領銜 低估值板塊逆勢崛起!哪些基金值得關注?】10月16日,A股三大指數衝高回落,煤炭、銀行、環保、鋼鐵、保險等低估值板塊發力走強。
  • 2021躁動嗎?復盤十年春季躁動 市場還將延續2020成長風格?
    順周期板塊連續調整之後,行業方面多數下跌,食品飲料、休閒服務、電氣設備呈現結構性行情,市場的賺錢效應較弱。臨近年底,期待市場重振雄風的「美好願望」和市場情緒低迷、板塊節奏快速輪換的現實激烈碰撞。「春躁」話題再次被開啟。
  • 《八佰》票房破二十億 傳媒板塊遊戲、廣告、影視哪個更值得投?
    隨著影院逐步復工,傳媒股逐步受到資本市場關注。8月31日,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顯示,電影《八佰》正式上映第11天,票房突破20億大關,成為2020年度全球首部單地區20億影片,同時也正式進入內地票房榜前二十。與此同時,《姜子牙》《奪冠》以及《我和我們的家鄉》等重磅影片相繼宣布定於國慶檔上映。受復工和定檔消息提振,近日以影視公司為代表的傳媒股股價頻頻異動。
  • 「研報掘金」環保板塊景氣度和估值有望提升 關注低估值龍頭公司
    機構指出,伴隨著環保行業有望重回景氣周期的預期逐漸充分,環保板塊中低估值優質公司的彈性將開始顯現,繼續推薦板塊低估值龍頭公司。核心邏輯1、國家綠色基金成立,環保投資將加速落地,或將推動環保行業重回景氣周期。
  • 上次春季躁動行情持續42天,這次會怎樣?
    廣發證券統計數據顯示,過去10年的春季躁動行情每年都會出現,2020年市場的春季躁動行情則由成長風格主導,持續了將近42天,大致從2019年12月2日延續到2020年1月13日。對於今年的2021年的春季躁動行情,超七成私募認為會如約而至,新能源、半導體等板塊有望成為春躁主角。
  • A股走出倒N字形態 把握短線抄底機會
    滬深股市早盤殺跌午後反攻,尾市受外圍市場跳水的打擊而回落,令全天走出了「倒N字」形態。證券人士表示,外盤大跌不會導致A股重挫,短期反而存在抄底的機會值得把握。走勢:先跌後漲尾盤走軟周四上證指數低開7個點,隨即在藍籌股的殺跌聲中單邊下行。
  • 四種令人深思的電影,這些電影引發了多少人對「值不值得」的思考
    人生而為人,難得在世界上走一遭,有時候自己做的決定或堅守的東西旁人不能理解,甚至會問一句「值得不值得」,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本期小編來盤點一下影史上有幾種關於「值不值得」的問題。一,犧牲一群人拯救一個人,到底值不值得?
  • 盤後機構策略:市場調整有望結束 建議逢低配置低估值品種持股待漲
    具體配置上,關注兩大主線:一、受疫苗利好消息的影響,疫苗研發企業及其生產運輸等相關行業受益;二、經濟復甦受益的順周期板塊,基本面改善疊加較低估值,股息率較高且行業基本面向好的部分周期龍頭公司。容維證券指出,技術上滬指在箱體上沿附近震蕩,均線仍處於多頭趨勢中,10日均線有較好支撐力度,量能明顯萎縮,多空分歧減小。
  • 國信策略:為什麼市場如此關注「春季躁動」?春季何時「躁動」?
    春季躁動行情中中建材、有色、化工等上遊周期性板塊以及汽車、紡服、商貿等消費板塊上漲概率大幅居前。並且一般板塊表現發生輪動的概率較大,而出現延續以及反轉的概率相對較小。即前一年底表現最好的板塊在來年春季行情中表現繼續居前或者表現出現大幅反轉墊底的概率相對都不大,大概率上是會出現行情在別的板塊輪動進行。
  • 世誠投資陳家琳:行情處於什麼階段 掘金低估值還是追漲科技消費?
    摘要 【世誠投資陳家琳:行情處於什麼階段 掘金低估值還是追漲科技消費?】七月初以來,在流動性驅動下,一些資金開始押寶下半年的經濟復甦,低估值周期股呈現出回歸和修復。那麼,接下來的投資主線,是掘金低估值板塊還是繼續追漲景氣度高的科技和大消費行業?
  • 重磅會議定調!十大券商:A股市場將更上一層樓
    西南證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奠定市場上行基調平穩連續的政策定調奠定了市場上行的基礎,周期與成長皆有機會。從此次會議精神來看,對於市場有三個方面的啟示。其一,當前經濟仍然處於良好復甦階段,順周期板塊依然有機會。從順周期行業看,我們看好航運、有色、汽車、家電、金融的領軍企業。
  • 大金融板塊:戀戀不忘,必有迴響
    導讀:野百合也有春天近期市場整體縮量調整,在風格大分化的背景下,投資者整體態度表現謹慎。但有時候,行情就在觀望中不知不覺到來。比如2012年底、2014年底的大金融行情,在短短一個月時間漲幅可觀。那麼今年是否會複製當年的行情?
  • 這個板塊能抄底了嗎?
    這個板塊能抄底了嗎?】遊戲龍頭公司中,完美世界、三七互娛、吉比特下半年股價紛紛不振,多隻重倉遊戲股的文體娛樂主題基金也業績平平。然而,就是這樣被資金「冷落」的板塊,四季度卻迎來了不少頭部基金公司的調研。那麼,投資者能否抄底了呢?
  • 低估值新能源龍頭剖析,三年連續增長率均超40%
    又一高增長、低估值新能源龍頭被盯上,過去三年營收、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均超40%,明年估值還不到20倍; 複製今年分眾傳媒行情?這家高槓桿困境反轉公司已到經營拐點,分析師上看50%空間。
  • 2021年銀行板塊開局大跌,市場三傻該何去何從
    1.什麼叫市場三傻銀行、地產和金融被稱為市場三傻,這幾天,銀行股再度出現猛烈回調的態勢。銀行股盤繼續延續低迷,低開低走,某一天在不到半個小時,銀行指數跌超2%以上。臨近午盤收盤,跌幅略有收窄。2.銀行板塊下跌情況截至收盤,銀行指數跌超1.2%,超23家銀行股指數悉數下跌,板塊內,鄭州銀行、興業銀行跌超4%以上;成都銀行、杭州銀行、廈門銀行跌超3%以上。而這也是銀行股連續兩天出現的下跌態勢。數據統計顯示,新年開市第一天,銀行股已經出現了大跌態勢。連續兩天,超9萬億市值的銀行股已經跌近3%,市值蒸發超2800億元。
  • 低估值如何衡量、如何避免估值陷阱?這位14年投研大咖這樣說
    問: 隨著部分消費電子股的調整,有部分企業的市盈率只有20倍左右,是否也可以看做是低估值板塊?另外前段時間熱門的生物疫苗,體外檢測行業近段時間也大幅下跌,估值下降是否也值得考慮配置?姜誠:買入一隻股票的理由可以有很多,唯獨不能以已經回調很多為理由。
  • 高瓴資本2020的高紅與躁動 「時間朋友」不割韭菜!
    而時隔兩年,高瓴資本就將嘉和生物帶入了資本市場。2020年10月7日,嘉和生物登陸港交所發行價24港元,當日股價最高達到32.2港元,市值158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海澤潤「賤賣」風波,高瓴資本的身影同樣若隱若現。上海澤潤的擬「接盤方」-淄博韻澤、永修觀由,均與高瓴資本投資的泰格醫藥關係密切。
  • 哪些板塊值得投資?30家頭部券商觀點來了!
    興業證券認為四點因素助推A股「長牛」:一是制度因素,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全面註冊制即將實施,退市制度有望出臺;二是監管因素,資本市場進入嚴監管時代;三是公司因素,優質龍頭核心資產已經勝出,且越來越多好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 東方基金王然:未來一個季度低估值順周期板塊大概率佔優
    年底至2021年一季度,基本面繼續修復,且信用並未見到明確拐點,疊加價值板塊估值優勢,未來一個季度低估值順周期板塊大概率繼續佔優。隨著疫苗的持續推出以及各國政策正常化,引發估值下移壓力,EPS提升的持續性是對抗估值收縮的關鍵,緊跟業績改善的方向布局。
  • 四維度透視本輪躁動 機構回應市場三大關切
    原標題:四維度透視本輪躁動 機構回應市場三大關切 摘要 【四維度透視本輪躁動 機構回應市場三大關切】回想2019年11月底時,市場對A股後市難言樂觀,有頭部券商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