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玉人:從佛道之韻到世俗美感的發展與變遷

2020-12-23 收藏家雜誌

早期社會玉石獲取不易,並較一般石材更為美觀,因此玉石本身被神秘化、神聖化,被認為可以溝通天地,承載人們的信仰。故此,從史前到秦,人形玉器造型詭譎,充滿神秘感,人的形象被局部誇張或融入動物元素,塑造出人們心目中神的形象。隨著古代社會的向前發展,中國古代「玉人」經歷了由人至神再到由神至人的過程。尤其漢代以後,隨著新疆玉石的大量開採,物質材料的充沛促使玉人被賦予的神性逐步消失,並開始向世俗化的方向發展。

圖1 西漢 人形玉佩 鹹陽博物館藏

漢代是我國玉器發展史上的一大高峰,體現在人形玉雕方面,表現為玉人的題材更為豐富,玉雕工藝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這一時期的玉人更具形式美感。其包括翁仲、立人、坐人、俑人等多種形制,男性、女性都有,表現對象愈加多元化,人物形象也趨於世俗化,即使是表現虛擬的神人、羽人,其造型也十分接近世俗人物。如陝西省鹹陽市周陵鄉新莊村出土的人形玉佩,其為圓雕玉人頭像,以細陰線刻畫人物眉毛、眼睛及鬍鬚,細長眼,薄嘴唇,鼻梁較低,有西北人的面貌特點,刻畫寫實,工藝精湛(圖1)。江蘇省揚州市廣陵王劉荊墓出土的翁仲形玉佩,為圓雕翁仲人物形象,全器以較深的陰刻線條啄出玉人的五官,其頭戴冠,右衽衣領,長袍曳地,腰間一橫穿孔,可供佩戴。此玉人系仿銅翁仲、石翁仲而來,漢代人認為佩戴此物有驅邪闢疫的功效。

圖2 西漢 玉舞人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藏

其中漢代最常見、藝術成就最高的人形玉雕題材是「玉舞人」。漢代玉舞人存世數量十分可觀,其工藝水平差異較大,雕刻方式多樣,不一而足。但玉舞人樣式卻多有相似,其舞姿多呈翹袖折腰式,一臂甩袖上揚過頭頂,一臂下垂或上舉。這種樣式的佩飾最早出現於戰國,在西漢時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如河南省洛陽市金村東周王室墓出土的戰國早期組玉佩,佩飾中包含一件雙舞人佩,透雕而成,兩舞女對稱相連,皆做翹袖折腰之姿。漢代的玉舞人仍多作佩飾使用,因佩戴者身份的不同而工藝、品質有優劣之分。如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南越王墓出土的西漢玉舞人,為西漢玉舞人中的傑出之作(圖2)。舞人頭部右側綰螺髻,身穿右衽長袖連衫裙,袖口和裙擺處刻有雲紋花邊。舞女扭腰並彎膝成跪姿,一臂上揚,一臂下甩,姿態優美,口微張,似在邊歌邊舞,且此為圓雕舞女形象,較為少見。江蘇省揚州市「妾莫書」墓出土的玉舞人則是常見的透雕,這件舞人姿態優美,陰線淺刻人面和衣紋細部,雕刻格外精緻。上下均有穿孔,應為佩飾。

漢代玉舞人大量出現和使用,主要原因在於漢代長袖舞的高度流行。舞蹈是從祭祀等宗教儀式中誕生的,基於此,祭祀舞蹈在漢代也頗為重要。「翹袖折腰」的玉舞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漢代道家、黃老神仙思想以及追求飛升長生的影響。這時期的玉舞人形象姿態優美,似翩翩欲飛。它不再像原始玉人那樣具有神秘、獰厲的美感,似要請神靈來威嚇、支配人間,漢代玉舞人更多的是要到天上去參與和分享神的快樂。

陝西省鹹陽市新莊漢元帝渭陵出土西漢玉羽人奔馬,這件圓雕玉人也體現著漢代對於神仙世界的嚮往,其由和田羊脂玉雕琢而成,作羽人騎奔馬狀,馬背上的羽人高鼻長臉,雙耳過項,肩臂部生翼,左手握韁繩,右手持靈芝草;玉馬腹部兩側雕有雙翼,馬尾高揚,右前蹄懸空,四蹄錯落,作奔馳狀。仿佛仙人騎馬遨遊於仙界之中。羽人是中國古代中的仙人,所謂「羽化而登仙」,也源自於道教的修煉升仙的思想。而且,在漢代的神仙觀念裡,仙人以玉為食,漢代銅鏡常有類似「上大山,見神人,食玉英。」的銘文。同時民間也流傳有服食玉屑可以長生不老的說法。這反映了漢代人民在新的宗教文化因素影響下,對於神仙世界和長生不老的嚮往。信仰此時已不再產生於對自然的恐懼,對生存的掙扎,其更多的來源於人更進一步的欲望,對神仙世界的嚮往源自人們對現世物質享受和幸福快樂的追求,而長生不老的祈願則幾乎是人類好生惡死的共同情感。

圖3 唐 青玉飛天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隋唐之後,佛教對人形玉雕的影響更勝於道家。隋代時便已出現玉雕佛像,如西安碑林博物館藏的一尊由藍田玉雕成的隋代彌勒佛像。唐代之後,佛教在內地的發展達到一個高潮,玉雕佛造像的題材和數量都豐富起來,造像包括佛、菩薩、羅漢、飛天等各種形制,玉飛天在唐代相對更為常見,藝術成就也更為突出。如故宮博物院藏唐代青玉飛天,扁平狀,鏤雕陰刻啄制出飛天形象,造型寫實,體態婀娜,豐腴圓潤,身著長裙,肩披飄帶,下託祥雲,整體造型輕盈流暢,有較強的飄動感(圖3)。這一時期,玉雕工藝的發展更進一步,佛像開臉,肉髻螺發,瓔珞臂釧等細節部分都可以進行較為細緻雕刻。佛教在唐代的興盛於玉雕上也可見一斑。唐代表現道教題材的玉人有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的青玉執翎扇人鉈尾,這件玉雕為長方形片狀,正面浮雕並細線刻一站立的長衫道人,右手持翎扇,腳旁立鹿。但這類刻畫道士的玉人在唐代十分少見。

圖4 唐 玉人鹿圖佩 無錫市博物館藏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宗教題材的玉人,唐代表現世俗人物的玉人更為常見,文士、武將、仕女等人物形象十分豐富。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青玉立人,圓雕,目平視,頭頂方巾,穿交領長袍,腰際懸一帶,袖合於腹前,雙手隱於長袖之後,表現的應為文士形象(圖4)。同時,世俗人物題材的玉人開始愈發具有生活化的氣息,其人物動勢、形象更加貼近現實的社會生活。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青玉人騎象,作品雕刻一跪式象,上有一人,身著窄袖束腰長袍,足蹬長筒馬靴,雙腿盤姿,側坐於象背,左手放在膝上,右手舉置腦後,形象自然生動,極富生活氣息。在民族交流、融合的背景之下,唐代還出現了許多表現胡人形象的玉雕,但其少有圓雕玉人,大部分是以浮雕形式呈現於帶板、帶銙、鉈尾等腰帶裝飾部件上(圖5)。

圖5 唐 白玉胡人帶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隋唐時期,人的主體意識存在感逐漸強化,這一方面緣於隋唐統治階級的身份構成是脫離了漢族體系的胡漢混血,另一方面更得益於兼容並收的開放意識。這反映在同時期的玉人上,就表現為人形玉雕的題材、形象都已開始進入世俗化的階段。首先,體現在玉佛像之上,唐代的佛教造像有「菩薩如宮娃」的說法,這說明唐代的佛造像是以現實人物為摹本創作出來的,玉佛像也不例外,同樣具有世俗化的特點。它不像先秦時期的玉人,以某個身體部位的誇張,或與動物合體來表達人們的某種崇拜和訴求。這時期的玉佛像更追求世俗的美感。其次,世俗人物題材的玉人開始大量出現,且帶板等實用品上也開始裝飾人物紋飾,這意味著玉器開始從禮器向實用器轉化,玉器所承載的獨特宗教意涵被大大削弱。

文章來源:《收藏家》202001期《中國古代「玉人」發展及其背後的信仰變遷——以漢唐至明清時期為例》作者:陳南

相關焦點

  • 佛道爭雄:西遊記背後的諸神之戰
    總之,有佛道之爭的意味。最典型的故事便是——車遲國國王崇道滅僧。車遲國的三位法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雖說是三個妖道,但是,口誦「三清爺爺」的時候極虔誠,屬於道教裡極其罕見的原教旨主義者。除了迫害和尚之外,似乎別無惡行,對吃唐僧肉也不感興趣。與悟空鬥法,只是為本門爭一口氣。最後是連連落敗,實力懸殊得連「昏亂」的車遲國國王都看得明白!但他們就是絕不罷休,死磕到底,卒以身殉。
  • 【書院精選 • 雅樂】漢唐樂府《豔歌行》
    第一幕「豔歌行」,在音樂《八展舞》中舞者以傳統梨園戲小旦婀娜嬌俏的科步身段,描述俏麗佳人踏青嬉春的萬種風情,三位舞者仿佛從古畫中走來,輕盈的步態、優美的手勢讓觀眾看到了了古代少女俏麗,溫婉的可愛。第二幕「簪花記」,在音樂《梅花操》中舞者以梨園戲大旦文雅端正的科步身段描述靚麗女子春鎖深閨的落寞悽清;兩位舞者的表演讓人對古時想愛不敢愛的女子深表同情。
  • 《大唐雙龍傳》的佛道之爭你了解嗎?他們的原型你萬萬想不到
    在書中佛道之爭伴隨到小說結尾,最終看上去似乎是佛家取得了勝利,那麼在真正的歷史中,佛道勢力在唐朝初期(這裡僅指李淵、李世民時期)又是如何演化的呢?這正是本文想和大家討論的核心主題。二、歷史上的一場唐朝朝野的佛、道大討論不過唐朝初期在確定佛道兩家的具體發展策略時,朝野上下是經歷過一番大討論的,在述說策略前有必要先介紹下這場至關重要的佛道論戰。
  • 七絕《玉指輕彈曲韻長》平水韻
    七絕《玉指輕彈曲韻長》平水韻 七絕《玉指輕彈曲韻長》平水韻 玉指輕彈曲韻長, 樓臺相伴舞裙妝。
  • 漢唐精英薈 | 趙普 承君子之風,傳漢唐之韻
    他就是趙普——我們熟知的央視主持人,在播報汶川地震時聲音哽咽的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心懷溫情與敬意的人,朋友口中「從古代穿越過來的人」。從2015年離開央視,投身創業,到2017年,短短時間內,趙普完成了從央視主持人到創業者到投資人的身份轉變。這兩年,他積極籌辦中國匠人大會與世界匠人大會,並擔任中國匠人大學校長。
  • 藏玉之人的古玉之路
    《投資者報》記者 肖妤倩  「水深且渾」,藏玉人王敬之如是評價著這個市場。  俄羅斯料、青海料、韓料已在一個國標的框架下被統歸到和田玉門下,這被認為是糟糕的。而8200多年的玉文化還在延續,如今,墨西哥人、印第安人甚或澳大利亞人已卷進了玉器的粉絲團。
  • 海南周刊 | 《匠韻瓊藝》:數年砥礪磨一劍
    、技藝變遷以及人與物所承載的歷史,多視角呈現。  產學研用相結合  用影像講述50多位匠人的傳承故事  拍攝昌江玉石雕手藝人楊偉勇。  在《匠韻瓊藝》中,50多位民間匠人的傳承故事、技藝的變遷以及人與物所承載的歷史故事,被多元化、多視角、真實系統地呈現在受眾面前。
  • 漢唐樂府《豔歌行》(完整版)
    此外,漢唐樂府專屬表演勾欄舞臺約六公尺見方,保存了傳統凋欄圍砌的舞臺演出特色,堪稱全國僅見僅存,也是最具歷史、學術價值與美感的表演形式。此種形式不是較諸其它劇種「鏡框」舞臺之平面視覺更顯古樸典雅生動近人,此種形式也是演藝者情韻內斂、風華纖巧、外發極致的最高藝術表現。
  • 《漢唐禮儀》漢唐婚禮記——阿福篇
    漢唐婚禮以周禮為藍本,以典雅、尊貴、莊敬為氣韻,追本溯源,是真正體現華夏經典文化傳統的民族婚禮。在華夏民族的傳統中,漢唐婚禮被視為禮樂文明的根本所在,被視為人倫關係和社會秩序的起點,被視為人與自然陰陽相和諧而化生萬物的本源。只有這樣的婚禮,才足以同新人之間堅貞、深沉的情感相般配,才能同我們自身的民族身份和文化傳統相般配。漢唐婚禮是漢民族的傳統婚禮,在婚禮進行時應當穿著形制正確的漢服。
  • 「愛家鄉、看變遷、促發展「!2020年湛江人遊湛江「活動啟動
    12月12日,主題為「愛家鄉、看變遷、促發展」的2020年湛江人遊湛江活動在湛江國際會展中心啟動。活動邀請該市獲得國家、省表彰的抗疫先進人物和抗疫工作一線崗位的工作者代表約120人參加了啟動首發團。此次「愛家鄉、看變遷、促發展——2020年湛江人遊湛江活動」由湛江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市防疫指揮部辦公室、霞山區人民政府、徐聞縣人民政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商務局、湛江海關、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
  • 湖南藍山五裡坪漢唐墓葬
    漢唐墓葬發掘區航拍 M370出土玉璧 M387墓底及器物 藍山五裡坪漢唐墓葬位於塔峰鎮五裡坪村五裡小學東北300米的一處低矮山崗上,東南與五裡坪古墓群中心區相距800米,與南平古城相距約
  • 近二十年漢唐藥物學史研究述評
    而在中國藥物學史中,漢唐藥物學史在其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根據日本學者岡西為人對中國本草歷史的分期,漢唐傳統藥物學史(本草學史)恰處於創始期到隆盛期這一階段。中國臺灣學者林富士亦言:「醫經、經方和本草為中國醫學著作最主要的三大類型,而其經典作品……都是在戰國、秦漢至隋唐期間成書,因此,討論中國醫學,勢必要以這個時期為重。」
  • 【漢唐文化】好萊塢電影視頻套餐!讓你變身電影明星,走進漢唐文化,用影像記錄生活之美,秀出中國年!
    給老師,給同學,給閨蜜,給粉絲,給陪伴你的人帶給你歡樂的人都帶去一句問候,帶去一句祝福。用影像記錄生活之美,不管是個人MV,娛樂短視頻,兒童微電影,婚紗微電影,企業宣傳片都可以來漢唐文化~走進漢唐文化,就像置身古代,從裝潢到擺件,古韻十足,清新雅致的氛圍,讓其在一眾影樓中脫穎而出。
  • 【古風新韻●116期】上刊作者:39人
    詠深秋紫薇(新韻)紫薇結籽卸紅妝,曾是花開日最長。正氣而今存體內,來年好扮夏秋光。 中秋夜(新韻)見月東升大又圓,中秋思緒到天邊。新疆叔嬸人丁旺,應正齊圍二老歡。法儒佛道詩書禮,堯舜兒郎志長青。  ▲文/侯根厚 秋景存盡春之韻西風嬉戲柳枝頻,玉露楓林染絳唇。旅雁南飛歸舊地,遊仙北上覓芳鄰。寒衣未著針先主,暖氣遲燒灶後因。
  • 茶道,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品賞茶的美感之道。通過沏、賞、聞、飲、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唐史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關於茶道的最早記載,也表明了自唐朝起,茶道被廣泛地推行,風靡一時,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茶聖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
  • 萬博商家玉韻唯魂|古玉鑑賞 次生結晶
    有緣國寶級的人就更少,也就是說一般人不易見到的。但機會總是會留給有眼光的人,這種故事以前、現在和將來都會發生。可是,面對充斥著古玉仿製品的市場,我們普通的古玉愛好者多因缺乏鑑別常識屢屢上當,有些古玉高仿品也會令經驗老到的古玉收藏者誤收而連呼走眼,因為便宜,所以貨與價還是比較相配的。告賣家行騙的理由不是十分充分,只能是交「學費」了。那麼怎樣辨別真假古玉呢?
  • 淡雅猶如高士隱,清新更似玉人來;七首詠梅詩,嫣然一笑冷香開
    詠梅詩大都以梅喻人,借梅抒情。身世飄零之感,故國鄉關之愁,時序變遷之嘆,都以梅為媒得以盡情渲洩。淡雅猶如高士隱,清新更似玉人來。冬漸深,雪已來,嫣然一笑冷香開。傾心樹下三更月,寄意枝頭幾許春。梅花三弄,識得冰魂最是真。歡迎詩友們留下您的詠梅詩,在暗香疏影裡,感受古典文學中,梅的媚與美!
  • 新聞:重回漢唐成為首屆傳統文化發展論壇唯一服裝贊助商
    重回漢唐成為首屆傳統文化發展論壇唯一服裝贊助商
  • 絕地天通之後的佛道之爭,道教正式開始創立
    首先是「治療」,在《黃帝內經》中記載的「氣血」一項就是形容的治療,也就是能夠讓一些受傷的人儘快回復,類似於治療術一樣,第二個能力叫做靈慧,靈慧可能理解起來比較複雜,簡單點來說就是可以控制自然,比如說在上古時期的求雨、問事一類的,第三個能力叫做預思,可以理解為是預感,能夠預感一些災害,或者是預測一些事物的發展情況,最後一種叫做攝魂,他們掌握著能夠讓人起死回生的秘術,這也是最正宗的上古巫術。
  • 佩戴「玉飾品」一定要知道的常識,玉是有「生命」的,什麼是養玉
    中國的玉文化史綿延近萬年,玉器被明確的賦予神聖的地位,是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個時期,人們對玉還是「美石為玉」的廣義概念。玉器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這個時期人們,以玉為禮,以玉為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