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不再親近,這是為啥?背後的原因很扎心!

2021-01-08 咱們農村的事

在過去,一個家庭生的孩子都比較多,尤其是農村,有六七個兄弟姐妹都很平常。因為在過去,農村家庭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的就是田地,幹農活又是個力氣活,所以生多個男孩對於很多農村父母來說很重要,這樣家裡的勞動力多了,幹的活也多,家裡人也能吃飽飯了。

在很多地方都流傳著一句老話「雙親在,家在;雙親去,家也就散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父母過世後,兄弟姐妹之間都不再親近,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幾面,甚至變成了陌生人。相信這種情況在很多地方都能見到,那為什麼父母過世後就會變成這樣呢?老農說出了幾點原因。

第一點是父母是維繫子女關係的一條紐帶,當這條紐帶斷了,子女自然也就不聯繫了。如今很多人會主動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會常回老家看望父母,尤其是在過年或者節日的時候,兄弟姐妹雖然平時都很忙,但也會為了父母,回家看看,所以大家也會經常見面,聚在一起聊聊天。而父母不在了以後,這條紐帶也就斷了,兄弟姐妹沒有再「按照慣例」聚在一起,也就各回各家,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去了,所以聯繫也就變少了,感情自然也變淺了。

第二點是父母過世後,缺少維繫感情的重要人物。在父母過世後,很多家庭都會在大哥或是大嫂的帶領下,經常舉行小聚會,這樣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也會得到維持。但家庭裡沒有這樣的人起到帶頭作用,關係自然也就不好了。

第三點是有貧富差距,當兄弟姐妹都還沒成家時,大家都是平等的,也就沒什麼感覺。但是成家後,各自開始發展自己的事業、家庭,肯定會有發展得好的,發展得差的,貧富差距自然也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可能就會導致,條件好的看不起條件差的,條件差的不想巴結條件好的,最後互相不搭理,感情也就遠了。

第四點是父母的原因,教育子女時存在偏愛問題。有的父母可能在無意中特殊照顧了一下條件差的子女,這種情況可能就會造成兄弟姐妹之間的隔閡。在父母還在世時會顧及父母,但是父母過世後就該怎樣是怎樣了。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是很重要的,子女之間的關係親不親,與父母的教育也有很大的關係。

相關焦點

  • 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老農說出扎心的原因
    文/玉濁清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老農說出扎心的原因在長輩的那個年代,他們的兄弟姐妹都比較多,特別是在農村裡,如果一大家子到齊,可能需要做一兩桌才能坐下,不過卻很熱鬧也十分開心,沒有那麼多的勾心鬥角。
  • 「父母走後,兄弟姐妹就散了」!彼此間不來往的背後原因,很現實
    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見,父母一旦離開,那麼也帶走了家庭中的親情。其實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父母離開帶來骨肉疏遠的真相 1) 父母是家庭的紐帶 當父母在世時,所有的兄弟姐妹在他們面前都是孩子,父母作為家庭的主導者,是維繫孩子感情的紐帶,孩子們自然會覺得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
  • 為什麼父母去世後,有的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老農說的原因扎心
    老一輩兄弟姐妹都比較多,尤其是在農村裡,有些家庭兄弟姐妹比較多,在那樣的年代,兄弟姐妹七八個也是正常的。因為在過去,農村裡沒什麼收入來源,誰家的勞動力多,幹活的人就多,這樣家裡人就更容易吃飽飯。可是,很多的兄弟姐妹之間,當隨著父母雙雙去世之後,之前關係緊密的一家人,也會逐漸來往少了。
  • 為啥父母離世後,再親密的手足關係也會疏遠?真相很扎心
    彼此都長大了,年少時的回憶卻被放置在腦海最深處,當父母都離我們而去時,曾經最為親密的手足,漸行漸遠變得愈加陌生。親密無間的兄弟姐妹,在父母相繼離世後,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同事李姐是個70後,家有好幾個兄弟姐妹,儘管大家都已經各自成家立業,兄弟姐妹們每年都要回到家中聚一聚。
  • 「父母離去,兄弟姐妹也散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因,很扎心
    伴隨著二胎時代的到來,很多父母也有了生二胎的打算,這樣大寶、二寶在一起很是熱鬧,家庭中和睦歡樂,兩個孩子之間也能相互扶持,長大後也會成為彼此的依靠,有事情後總有人在後面頂著。只是隨著父母的離去,兄弟姐妹之間也就散了。
  • 為啥很多兄弟姐妹長大後變得疏遠?離不開仨原因,和父母有關
    文|文兒按理說,一個家庭的兄弟姐妹,他們出生在同一個家庭裡,有著共同的父母,相似的成長環境,長大以後應該會很親近。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那些老死不相往來、鬧得對簿公堂的兄弟姐妹,其實並不在少數。如果孩子跟自己的兄弟姐妹反目,他在生活上會缺少親人的幫助,父母也會因為孩子們的糾紛,陷入兩難的境地。所以,如何避家裡孩子反目,應該成為父母的必修課。為啥很多兄弟姐妹長大後變得疏遠?離不開仨原因,和父母有關。
  • 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是怎樣失去的,這幾個原因太扎心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一家人之間因為血肉相連,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都是最為親近的,兄弟姐妹之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在外人的眼中就是令人羨慕的一家人,別人也不敢欺負。兄弟同心,黃土變金,若想有好的親情,就需要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忍讓和退步,就需要有的人做出犧牲,父子兒女兄弟姐妹之間,若想始終保持親密團結的關係,一定是因為有人「裝聾作啞」當傻子,如果兄弟姐妹之間,太精明,太計較,彼此之間誰也怕自己吃了虧,是不會有團結的,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和關係的惡化,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要想一家人團結親密,就要學會維護親人之間的關係。
  • 為什麼父母過世了,兄弟姐妹就不來往了,這3個女人說出了大實話
    可是,父母過世後,兄弟姐妹就仿佛沒了「主心骨」,鮮有來往,很少互相聯繫,如果不是逢年過節,都不見得會打個電話,這是為啥?但是,劉女士嫁的是上門女婿,房子賣掉後,她和老公去哪裡住?所以,三姐妹僵持不下,撕破臉皮,各自決定這件事解決後,再也不聯繫。父母過世後,兄弟姐妹不聯繫?可能也跟這點因素有關父母過世了,兄弟姐妹關係就斷了?這並不意外。
  • 父母過世後,為什麼有些兄弟姐妹們不來往了?看後忍不住落淚
    雖然現在兩個孩子都還很小,但小姨總和他們說:「兄弟姐妹之間一定要好好相處啊,父母陪不了你們一輩子,你們才是最親近的人,一定要多聯繫多走動,互相幫助,不要將這份親情拋在腦後。」的確,兄弟姐妹的那份情感無人可以代替,哪怕是父母真的過世了,還能總在一起聚會、聊天,但是有的家庭父母在世還好,一旦父母離開了,老死不相往來,甚至反目成「仇人」,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往下看。
  • 「父母走後,兄弟姐妹就都散了?」過來人的心酸體會:確實如此
    如今的父母,多是80、90後,他們選擇生二胎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將來自己走了,來兩個孩子還能互相照應,相互扶持,將來是個伴兒。」這些父母有的是獨生子女,有的是二胎家庭,他們往往會覺得,生二胎以後,兩個孩子的就一定會互相照顧的,理想很美好,但是現實真的能如願嗎?
  • 「斷親」越來越普遍,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之間為何都不願聯繫?
    尤其是親兄弟姐妹之間,一直都流傳這樣一句話:父母在世,家就還在,父母不在了,就是一門親罷了。其實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全靠父母在世維繫著。瀟瀟初中輟學後,就出去打工,在外面辛苦這麼多年,也攢下了一些錢。她還有一個哥哥,哥哥是大學畢業,後來要在城市裡買房子,自己的錢不夠就找瀟瀟借了十多萬。當時瀟瀟二話沒說,就借給了她哥哥,她哥哥大概是過了5年才算還完。
  • 一個中年女人的自述: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連親戚也做不成
    所有孩子的父母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孩子們團結一心。而他們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是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以後我不在了,只有你們兄弟姐妹了。」事實上並非如此有些家庭的兄弟姐妹,並不如自己父母所說的那樣會在他們去世之後,相親相愛、團結互助。父母都離世之後,各自成家的兄弟姐妹聯繫也就越來越少了;甚至有些兄弟姐妹為了一些蠅頭小利,雙方翻臉,變得老死不相往來。
  • 5個兄弟姐妹,我家最窮,父母去世後,我如父親的願,退出家人群
    我認識一個阿姨,她家有5個兄弟姐妹,她家裡是最窮的,並且因為這種窮,她的心裡很自卑。 她這種自卑的來源,其實也是源於她的父母,因為我聽這個阿姨講得最多的事,就是她的父母針對有錢和沒錢之間的孩子,各種區別對待。
  •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兄弟姐妹連親戚也做不成了
    當父母還在人世的時候,子女雖也成家,可能關係也不是很親近。但是,子女都會看在父母的面子上,不過多計較,會顧及親情和責任,大家一起坐下來,和父母商量家中的大小事情。所以說,父母在,家就還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真的連親戚也做不成了。
  • 「父母去世後,姐姐再也不管我了!」90後弟弟感慨,現實很殘酷!
    生育下降的原因,還不是因為經濟水平的問題。當然,還是有很多夫妻願意生二胎的;對於父母們到底為啥生二胎的問題?其實,大部分家長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著想,等自己老了之後,兄弟姐妹之間能夠有個伴。但是,孩子們真的能夠相親相愛嗎?
  • 父母去世了,為什麼有些兄弟姐妹不來往了?3個過來人說出了實話
    對於大部分獨生子女,可能永遠都體會不到兄弟姐妹多的那份情感,即使是父母走了以後,在這個世上,至少還有兄弟姐妹能夠陪伴自己,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都有所依靠。當時父母退休以後,在照顧父母的問題上,基本上大哥負責的比較多,兩個妹妹和我基本上沒有操太多的心,因為他家的各方麵條件比較好,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但是因為父親生重病住院打破了這樣的生活,那一次父親把我們幾個人叫到身邊,對我們說:家裡面有一套房,以後沒人住了,就賣了吧,錢你們兄弟姐妹之間一起分了。
  • 費玉清3姐弟反目成仇真相曝光: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去兄弟...
    可回頭我便從父母口中得知一個消息: 手足間早就因為宅基地的事情暗生嫌隙,平時沒少在背地裡抱怨彼此。 老人剛剛下葬,那邊兄弟姐妹幾人便因為家產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 這世上哪有什麼風水,無外乎人心。
  • 父母愛情:都是同胞兄弟姊妹,為啥獨獨他的人生與眾不同?
    文/杏花疏影看過《父母愛情》的觀眾都知道,江家五個子女,三個當兵提了幹,一個女兒嫁給了軍官成了首長夫人,只有三兒子江衛民,在父母的幫助下開了一間茶樓為生。通過亞菲斥責為民兩口子的話語中我們知道,其實當初江衛民是有機會留在部隊的,可是他嫌當兵苦,正趕上上山下鄉,於是就主動要求去老家下鄉,然後招工進了城,娶了媳婦之後又趕上工人下崗,最後只能跑到父母這裡,過起了啃老的生活。這些話,想必毫無一絲誇大的事實,因為在亞菲說的時候,為民夫妻倆沒有說出一個字的反駁。那麼他們夫妻倆為啥還總覺得家裡欠了他們的呢?
  • 結婚後,夫妻關係和兄弟姐妹,哪個更親近?過來人的經歷告訴你
    在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都有自己親近的人,這些或許是你的愛人,也或許是你的兄弟姐妹。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尤其是結過婚以後,我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我們的家庭關係也變得更加的複雜。那麼對於夫妻關係,和兄弟姐妹關係,對你們來說,哪一個更加親近一點呢?每一個人對這個問題都有自己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認為兄弟姐妹的關係更加的重要,畢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感情已經血濃於水。而有的人則認為夫妻關係更加的重要,畢竟以後的時光,能夠陪在你身邊的只有你的另一半。那麼對於這樣的問題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散了」,是真的嗎?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散了」,是真的嗎?父母不在了,家裡的老大是最關鍵的,如果老大沒有擔當,斤斤計較視,兄弟姐妹之間就會相見如仇,老大要像父親一樣多關心下邊的弟弟,妹妹這才沒有距離,姊妹相處要做到多包容,不計較恩怨,處處關心他們,多聊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