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美國的第二波感染高峰,讓這個國家的政府治理和醫療衛生能力受到更嚴峻的挑戰。迄今為止,疫情在美國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突破30萬,近段時間單日新增感染人數平均在10萬以上。半年多以來,面對持續不斷的疫情,對於是抗疫、保全生命優先,還是維持經濟優先,美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矛盾不斷,而這中間又摻雜著民主與共和兩黨之間的不合作。
當前,美國社會內部種族之間裂痕加深,大選暴露出空前的社會撕裂,所有這些疊加在一起,加劇了美國在面對疫情時的政治失能。這種在疫情中的政治失能是一時的現象,還是美國體制開始失去它一直炫耀的自我調節能力?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分短期、中期來看,另一方面又要對大趨勢做出判斷。
三個邏輯決定疫情應對
從短期來看,美國在疫情中的政治失能,的確暴露出美國體制失去自我調節能力的徵象,尤其體現在作為美國體制核心的聯邦制、兩黨制在面對疫情時的混亂與互相指責、互相推諉。需要進一步深思的是,為何美國政府對於疫情的不斷惡化無所作為?這本質上是自由資本主義的邏輯所決定的。在對生命優先與經濟優先做出排序時,自由資本主義的邏輯無疑選擇後者。但它沒有想到選擇後者的結果卻是當不能切實採取隔離等措施有效抗疫,而讓疫情不斷蔓延、惡化時,經濟也無法保全、不得不面臨停工。更準確地說,它不是沒想到,而是按其徹底的自由資本主義邏輯以及按其聯邦制的體制,二者實際都難以實現。美國難以做到舉國動員、百姓自覺居家隔離。
除了資本的經濟邏輯,還有文明底層結構的邏輯以及宗教的邏輯,都使得美國的政治、經濟精英在骨子裡其實是漠視甚至無視疫情的。西方一些國家在疫情發生時不約而同地拋出「群體免疫論」,其在面臨醫療資源緊缺時優先救助的原則是救助年輕人而非老年人。「群體免疫論」的文明底色是殘忍的、適者生存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西方文明史上每一次大災疫活下來的多是身強體壯者,老弱病殘者則被無情淘汰。在這次疫情中,美國精英有充足的條件得到更好的保護,而弱勢群體、收入水平較低的少數族裔以及老人則更容易被「自然」淘汰。這在西方文明的底色裡並不令人驚訝,所以新冠疫情一開始川普就說這不過是「大號流感」,死亡控制在10萬至20萬人意味著「做得很好」。而中國的抗疫表現以及背後的制度和文明,凸顯了美國抗疫的低效,暴露其制度的失靈。沒有這種對比,美國政府對於抗疫的無所作為可以很自然被民眾接受。
就美國新教的宗教邏輯而言,有些人覺得疫情就是「上帝的審判」,上帝已經註定了,自然接受就是了。所以,我們看到以上各種合力造成了美國政府對於疫情防控在根本上的懈怠。
如果不是抗疫戰爭,而是面對真實戰爭,美國還會這樣漠視嗎?當然不會,只不過當美國淡漠疫情而無所作為,任疫情自然淘汰弱勢群體時,卻造成了社會的巨大撕裂。而這一切也極大地破壞了美國的自我調節能力,這大概是美國的政治、經濟精英始料未及的。但除卻疫情,世界也看到當處於疫情第一波嚴重期時,在幾艘航母出現大量人員感染病毒的狀況下,美國的軍機、軍艦卻還在世界各重要區域巡邏,以顯示維持軍事威懾的存在。因此,如果美國真的面臨戰爭時,切不可低估其戰爭動員力。我們要把疫情考驗下與真正的戰爭考驗下美國是否有自我調節能力區分開來。這就是短期來看美國是否失去自我調節能力的答案:既是,又不是。
霸權未來難以為繼
就中期而言,至少接下來的十年,美國會進入內部調整期,會對其國內經濟、社會政策以及國際外交政策做出調整。在調整之後的第二個十年,美國的經濟會有一輪發展,顯示出調整的效果。但在更長期,或許是接下來的第三個、第四個十年,美國的問題會再度集中暴露,這是其自由資本主義內部不可避免的危機。美國的自我調節能力在一再受挫之下,尤其是其作為帝國霸權的自我調節能力將捉襟見肘、難以修復。這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很可能是那時世界已走向多極化,令美國無法再享受獨有的世界霸權帶來的超額利益。而到那時,美國內部的分裂會進一步加劇。
美國在一戰後,實力已超越當時的英國,而在二戰之後則真正接管了英國的霸權。近百年的霸權已然不短,而美國在佔據霸權百年之久後,由於霸權長期運行本身所具有的內在不可克服的弱點,將使得其難以解決內外危機。
最終,美國將難以維持獨自享有的全球霸權。在此之後,美國還是會保留作為一個大國而非霸權國家所需要的自我調節能力,這與後者所要求的自我調節能力是不完全相同的。
何為真正的大國
綜合短、中期而言,百年未遇的這場重大疫情,很可能會成為文明及大國興衰的加速器,疫情也許會成為美國失去自我調節能力的破口。雖然接下來的十年美國會做出自我調整,但這只是自我調整能力下降大趨勢下的短期反彈,而大的趨勢或許難以改變。不過,同時也要看到,一個維持了近百年的帝國霸權退出歷史舞臺,也要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
從人類文明長河來看,真正的大國都需要有歷史積澱,需要有歷史的縱深,需要經歷起落。中華文明作為唯一連續未斷裂的原生道路,經歷了一次次的興衰起落,但總是能衰而復興,就是因為其深厚的歷史憂患意識背後有著憂患中對於德性的鍛鍊與堅持,這造就了中華文明的可大可久之道。(作者是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文明和中國道路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環球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