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在對華強硬的態度上,澳大利亞對比印度來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為同時近期與中國發生矛盾的國家,印度和澳大利亞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對中國市場有著很大的依賴性。
自從中印邊境對峙以來,印度國內就掀起了一股抵制「中國製造」的風潮。在印度媒體的煽風點火之下,印民眾的反華情緒高漲。然而印度本身製造工業並不發達,所以這些抵制行動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幾個月過去,印度本身對於中國市場的依賴並沒有減小,反而還出現了反彈的趨勢。
莫裡森執迷不悟,堅持對華強硬
澳大利亞作為過去幾年中我國的眾多進口國家之一,對中國的出口也是非常依賴。不過由於疫情關係,中國對外來產品檢測越發嚴格;並且因為澳產品頻頻爆雷,中國對澳的紅酒、牛肉、煤炭等多種產品進行了限制和雙方調查。這對本就受疫情衝擊下的澳經濟雪上加霜,加上澳國內反華言論的聲音越來越大,兩國關係更是一度陷入冰點。
在中澳關係走低的過程中,澳總理莫裡森更是「出力」不少,多次出臺反華政策,甚至發布了對華不友好的言論,不僅得罪了中國,讓國內民眾和理智派人士也多為不滿。澳商業出口部甚至親自下場催促總理莫裡森儘快修復中澳關係。然而莫裡森卻陽奉陰違,剛對中國示好沒多久,轉頭又故態復萌。
莫裡森無疑是個「牆頭草」
據路透社12月8日報導,莫裡森再次對華變臉,轉變態度,下令澳大利亞各州禁止與中國通商,除非獲得政府的許可。要知道這與 莫裡森發表「願與中國和諧相處」的言論過去甚至不到一周的時間。莫裡森如此反覆的情緒,不論是迫於美國壓力還是出於自主考慮,都不是很難讓澳本國內的政客們買單,就連澳洲前總理陸克文都看不下去,稱莫裡森就是個騙子。
而對於莫裡森10天內的多次翻臉,有媒體注意到這或許與印度內發出的一些聲音有關。由於美國印太戰略的推進,印度和澳大利亞在近年關係密切不少,還一起參與了所謂四國聯盟的海上軍演。近日,中澳關係惡化,印度本土內也有不少政客給澳政府出了一個餿主意,認為澳應該先整頓國內呼籲修復對華政策的聲音,打壓這些所謂的「澳奸細」。於是,澳方的對華態度才會更加強硬。可不論是美國的施壓還是印度的建議,澳的反覆態度都說明了他不是一個自主思考的國家,越是糾結越是無法獨立,所以才會被美印耍的團團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