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時節蛇蟲聚集、毒氣流連 可以用膏方來對付它們

2021-02-12 老中醫施

  端午節快到了,你家的雄黃艾草都備好了嗎?

  這個季節,最多見蛇蟲百足,是毒氣較盛的時節,我們人體的身上也很容易遭受蚊蟲叮咬,或是自身毒氣集聚,導致各種瘡癰紅腫高發。

  這種毒瘡一旦發起來,反覆遷延難愈,十分惱人,尤其在煩躁的夏天,更是令人心情不爽。

  在明朝的一本《外科正宗》裡,就有一款叫做參術膏的膏方,專門補氣補脾補血,主治癰疽、發背等症,大膿後氣血大虛。

  膏方組成:上好人參半斤,雲片白朮6兩,淮慶熟地6兩。以上三膏各熬完畢,各用瓷碗盛之,頓入水中,待冷取出,蓋勿洩氣。

  服用方法:精神短少,懶於言動,短氣自汗者,以人參膏3匙,白朮膏2匙,地黃膏1匙,用好酒1杯燉熱化服。如脾氣虛弱,飲食減少,或食不知味,或已食不化者,用白朮膏3匙,人參膏2匙,地黃膏1匙,好熱酒化服。

  如患者腰膝痠軟,腿腳無力,皮膚手足粗澀枯槁者,用地黃膏3匙,人參3匙,白朮膏3匙化服。

  如氣血、脾胃相等,無偏勝敗者,三膏每各2匙,熱酒化服。

  《外科正宗》介紹,此膏用於清晨並臨睡時各進一次,自然強健精神,頓生氣血,新肉易生,瘡口易合,任瘡危險勢大膿多者,可保終生無變症。由此,蛇蟲咬傷,毒氣流連,正氣損傷,此膏可以服用。

  其書同時強調,夏炎天熱恐膏易變,分作二次熬用亦好。提示此膏夏天仍可服用,但為了貯藏,一次熬製的量不要太多,可將平時一料的膏方原料,分作兩次熬製。


施仁潮主任中醫師坐診時間安排

周一上午:杭州方回春堂國醫館城西館

(古墩路69號)

周二上午:杭州湯養元中醫門診部

(中山中路323號)

周二下午:杭州桐君堂中醫門診部

(體育場路474號)

周三上午: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古翠路234號)

周五下午:浙江省中醫藥學會中醫門診部

(慶春東路雙菱路102號)

周六上午:北京同仁堂國醫館

(平海路12號)

周六下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三門診部

(大井巷86號)

周日上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一門診部

(安榮巷11號)

周日下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二門診部

(中山中路49號)

相關焦點

  • 端午時節話「雄黃」
    先來看看雄黃是什麼?雄黃是一種礦石,也是一種傳統中藥材。是的,中藥材不僅僅是指草木,在傳統中醫看來,草木蟲石,皆為良藥。雄黃是四硫化四砷的俗稱,質軟,性脆,桔紅色,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在空氣中可以被氧化為劇毒成分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雄黃酒,就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
  • 端午節避五毒,教你應對蛇咬傷,外出時注意5點,遠離蛇蟲
    在古代,端午節又稱為「惡日、毒日」,從而有端午避五毒的說法。因為端午節,農曆5月,天氣非常炎熱潮溼,所以蛇蟲會相對比較多。在古代,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不過其實壁虎並不會咬人,沒有毒性,不會對人體有什麼傷害。
  • 端午節: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的重要時節
    其實端午節還是一個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盛大節日。此時天氣日漸炎熱,蚊蟲蒼蠅滋生,俗稱為「惡月」或「百毒月」。古人還把五月端午稱作「衛生月」。時至今日,古時候的養生秘籍是否可以沿用?端午節為何一定要插艾草?食用粽子對身體有何裨益?今天就為你一一揭曉。
  • 端午節用英語怎麼說?
    端午吃什麼? 端午節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 端午節這天,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這樣可以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
  • 《養生堂》御品膏方特別專場,解讀初秋時節如何驅除溼邪
    御品膏方養生堂專場節目錄製現場強強聯合 攜手前行御品膏方於2018年成為北京衛視首推的產業化運營項目,與欄目達成行業獨家戰略合作,聯合推出北京衛視《養生堂》御品膏方這是作為中國電視健康知名品牌的《養生堂》欄目首次與商業品牌聯手,打造中國膏方品牌。《養生堂》是擁有1.7億忠實觀眾的國內健康類節目的收視冠軍、北京衛視十年金牌健康節目,御品膏方則是中國中醫藥膏方文化傳承的先行者、中國宮廷醫藥學代表產品,二者的實力聯合讓北京衛視《養生堂》御品膏方成為有口皆碑的知名膏滋品牌。
  • 端午,安康
    又是一年端午節。  粽子、艾草、雄黃酒,想想還是古人比我們更懂得生活。現在生活的快節奏,總是少了很多對於生活的熱情,奉行差不多就得了。比起節日本身,更關心的也是終於可以休息。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 古人「粽」意的端午防疫內幕,你get到嗎?
    01 佩香囊「 銅盤蕙草起青煙,鬥帳香囊四角懸」如果說瓷器是最美的中國符號香囊便是最美的端午符號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用絲線纏成,多種香味濃烈中草藥細末裝入袋中端午時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
  • 健康科普|冬藏,心血管病人的膏方調養
    在閱讀本篇之前,需要明確兩點:膏方不能代替常規藥物治療。膏方的配製應因人而異,結合體質、病患而定。還有一個養身黨非常關注的話題,膏方。膏方進補是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保健醫療方法之一,秋冬季節是進補調養的最好時節。中醫認為「冬主封藏」,冬令進補,有利於人體將進補的物質存留在體內,得以慢慢吸收利用,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之目的。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群眾對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膏方門診越來越火爆,廣受歡迎。
  • 農曆五月稱毒月,這個時節防犯好溼邪,就可平安度一年
    端午過後,正式進入了陰曆五月,陰曆五月在民間又稱為毒月或惡月,這個稱呼由來己久,從先秦時期,就這樣稱五月了。再加上進入五月,各種悶熱潮溼,蛇蟲蜈蚣蠍子等物種進入活躍期,這些生物多少都帶有毒性,若不慎接觸到,對健康及生活都會產生不利,所以,農曆五月被稱為毒月是有一定依據的。五月時節養生重在靜養,與自然和諧,在食物上要清淡,減少酸味食物的攝入,多增加苦味食物的攝入,居於乾燥通風良好的居所,儘量保持心緒的平和。
  • 端午時節,帶你品嘗紹興的特色美食!
    以前的時候,每當農曆五月,便是小麥豐收的季節,端午恰逢此時,所以就流傳下來了端午做巧果、吃巧果的食俗。諸暨人稱之為麥花。諸暨人吃麥花,一開始是為了端午節給新出嫁的女兒「撐門面」,麥花必須做得漂亮,所以諸暨人剪麥花更像在製作藝術品。
  • 每日一膳|端午養生花草第三發:柚子葉也能入膳
    飲食小知識:端午時節的花草養生智慧(下)端午節是一個危險的節氣哦,古人在這十天內,尤其有明確的禁忌與攝生大法,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淫,否則嚴重傷身、損氣、耗精元。中醫認為,端午前後雨水充沛,經常陰雨連天,空氣溼度大,溼瘴邪氣厲害,但此時人體陽氣未充實,外邪溼瘴又厲害,就容易萌發各種疾病和不適症狀。此時也恰好是花草生長旺盛的時節,古人就地取材,選的第三個養生花草就是——柚子葉。柚葉顧名思義自然是柚子的葉子了,現在是長勢旺盛的時期。端午節柚葉常用於懸掛、煮水飲用或沐浴、泡酒。
  • 端午時節為何要佩戴香包
    你知道佩戴香包的習俗是什麼來的嗎?香包是古代中國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是以男耕女織為標誌的古代中國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餘緒未泯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香包最早稱容臭,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當時的香料是闢芷、秋蘭。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稱呼。
  • 吃膏方時不能同時吃什麼?如何儲存膏方​?醫生提醒→
    吃膏方時不能同時吃什麼?如何儲存膏方​?在靜安區中醫醫院,通過醫生辨證施治開具的一張張藥方,藥材被加工成了一罐罐或一袋袋的膏方。醫生提示,從今天開始服用膏方的兩個月時間裡,需時刻關注患者的身體狀況,需按照醫囑服用膏方;另外需注意膏方食用時的存儲,避免發生質變。
  •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舉辦第三屆膏方文化節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供圖  中新網廣西新聞12月23日電(羅先彬)12月21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也正是進行冬季養生的好時候。  當天,廣西國際壯醫醫院舉辦第三屆膏方文化節,以期充分發揮膏方在治未病、預防保健、強身健體方面的作用,提高大家對壯醫膏方的認識,普及推廣膏方,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民族醫藥文化。
  • 7公斤銅鍋熬製 上海品牌膏方這樣熬出來
    又到了冬令進補時節,升級改造後的煎膏中心,保留大部分傳統煎膏工藝,產量比以前提升3倍。藥工不斷攪拌銅鍋中的藥汁,煎煮至「扯旗」或「滴珠」狀收老膏。收膏間的溫度有40多度,到了夏天會飆升到60多度,但不能開空調。
  • 端午節山西上演漢服傳統禮儀,沐蘭湯、點雄黃吸引市民參與
    6月27日,端午時節,一場古漢服傳統文化活動在山西岢嵐宋代長城腳下拉開帷幕。青春靚麗的小姐姐身穿傳統漢服,梳著古代髮髻,優雅魅力,吸引眾多遊人圍觀。主獻官身著漢服,率領32名學子舉行「端午祈福禮」活動。眼下全球仍處於疫情防控期,漢服文化傳播者們也希望通過活動,可以為人類祈福。
  • 治療心臟瓣膜病為什麼要用中藥蜜劑膏方?能帶來哪些改變?
    眾多服用中醫蜜劑膏方的心臟瓣膜病患者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不手術不換瓣,根據醫囑堅持服用中醫蜜劑膏方能得到睡眠、食慾、精神等多方面的改善,病情得到改善,瓣膜得到康復,各項指標更得到恢復!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 沿襲古法、守正創新 方回春堂膏方亮相中國匠人大會
    方回春堂作為大會官方指定保健品牌,攜傳統膏方製作技藝與膏方產品亮相活動現場。已有371年歷史的方回春堂,其制膏技藝被評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俞柏堂受邀參與本次大會,為前來參會的匠人及與會嘉賓現場展示了傳統制膏技藝,展現了匠人手藝與匠人精神。
  • 端午到,五毒醒,「五毒」到底都是啥?喝雄黃酒能避開嗎?
    什麼是「五毒」端午到,五毒醒」,古人稱五月為五毒月,因為此時仲夏之交,陽氣旺盛、濁氣上升,而人體在這個時節極易出現問題。在古人看來,五月是多災多難季節,各種病毒瘟疫泛濫。而這時也是蛇、蠍、蜈蚣、蟾蜍、壁虎等民間盛傳的「五大毒物」出沒的時期,在這天大人們都會喝一些雄黃酒來防瘟疫驅五毒,小孩則是將雄黃酒塗抹在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上等,以此來避「五毒」。喝雄黃酒真的能避五毒嗎?
  • 除邪圖文「碾壓」艾草、雄黃,河東地區端午時節如何「驅邪捉鬼」?
    相對於南方的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北方的驅邪更顯得細緻入微——用雄黃酒點小孩耳、口、鼻,用門畫飾件裝點門、窗、臥室、蚊帳和孩子們的穿戴……其中河東地區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的發祥地,其民俗文化資源如端午除邪圖文——端午節所用的門畫、飾件,因其種類多樣顯得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