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端午節與中秋節、清明節、春節並稱為民間四大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儀式活動,必不可少的就是賽龍舟、吃粽子,除此之外還會有掛艾葉、菖蒲、喝雄黃酒等習俗,古人認為這樣可以驅邪避毒。
五月初五這天更是九毒日之首,古人認為這一天最容易被這些邪物所侵襲,於是就衍生了各種驅毒驅邪的習俗,例如在門上掛艾草、身上佩戴香囊、飲用雄黃酒等,老百姓認為這樣做可以去驅毒避邪,以防「五毒」上身。
什麼是「五毒」
端午到,五毒醒」,古人稱五月為五毒月,因為此時仲夏之交,陽氣旺盛、濁氣上升,而人體在這個時節極易出現問題。在古人看來,五月是多災多難季節,各種病毒瘟疫泛濫。
而這時也是蛇、蠍、蜈蚣、蟾蜍、壁虎等民間盛傳的「五大毒物」出沒的時期,在這天大人們都會喝一些雄黃酒來防瘟疫驅五毒,小孩則是將雄黃酒塗抹在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上等,以此來避「五毒」。
喝雄黃酒真的能避五毒嗎?
端午節喝雄黃酒自古就有,傳說喝了雄黃酒可以殺菌驅蟲、解五毒,而在經典影視作品《新白娘子傳奇》中,就有喝雄黃酒解五毒,避百邪的說法。
而白素貞也是在端午節當天喝了雄黃酒後才現出了蛇形,由於《新白娘子傳奇》的廣泛流傳,但一定程度上也使大家更加相信了雄黃酒的「魔力」,但喝雄黃酒真的能避五毒嗎?
事實上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學名叫:四硫化四砷,確實是也是一味中藥,也可以作為殺蟲劑。但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可以被氧化為劇毒成分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常說的砒霜。
使用雄黃泡出的酒會有一種特殊的氣味,利用這種氣味確實可以驅趕蛇蟲鼠蟻等毒物。
大人們會喝雄黃酒,小孩子不能喝酒就把雄黃酒塗抹在身上,以此來避「五毒」。但雄黃具有毒性,在泡雄黃酒時需放極少量的雄黃,避免飲用不當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老井說——
除了喝雄黃酒,民間還有門上掛艾草、佩戴五色線、佩戴香包等民俗,其實都是利用同樣的道理,民間的習俗雖沒有嚴謹科學依據,但是仔細觀摩,都是有民間的大智慧在裡面的,能流傳千百年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