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聞堂/喝雄黃酒真能讓白娘子現蛇形?

2021-02-07 濟南金名軒起名風水命理策劃

端午是萬家歡樂的節日,然而在幾百年前的大宋臨安城裡,這一天卻發生了一場愛情悲劇。經營藥品零售的許宣讓家妻白素貞喝下一杯雄黃酒,結果白娘子腹如刀絞,現出蟒蛇原形,嚇死了許宣。這就是「一杯雄黃酒引發的血案」。

現在流行的戲曲和影視作品中都提到這是法海和尚教唆許宣的陰招,但在乾嘉年間的兩個白蛇傳本子(方成培的《雷峰塔》和玉花堂主人《雷峰塔奇傳》)裡,當時還不認識法海的許宣只是為了「與賢妻避邪解毒,同賞佳節」,小青更是提前給白娘子打過預防針:「娘娘,明日乃端午佳節,家家戶戶皆要買用雄黃酒。俗言道:『蛇見雄黃酒,猶如鬼見閻王。』」只不過白娘子自恃「修道年久,豈怕雄黃」,不聽小青的警告,遂不幸中招。

端午喝雄黃酒在明代已成流行。《警世通言》有言:「今日是個端陽佳節,那家不吃幾杯雄黃酒?」《金瓶梅》裡也記有春梅「置了一桌酒席,和孫二娘、陳經濟吃雄黃酒,解粽歡娛」的故事。

不過宋朝的小青能料到禍事臨頭,恐怕是修成了穿越能力,因為宋朝人過端午節,流行的是喝菖蒲酒,而非雄黃酒。此俗南朝即有,宋代已蔚然成風,有關詩作甚多,如徐鉉《和李秀才端午日風寄》:「角黍菖蒲酒,年年舊俗諳。」蘇軾《端午帖子詞·皇太后閣六首》:「萬壽菖蒲酒,千金琥珀杯。」這一習俗在明朝仍然興盛,卻因雄黃酒的競爭而逐漸銷聲匿跡。

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實因端午節和雄黃酒之間的緣分太複雜。

端午節為何要「闢邪解毒」

現代人的節日觀較為世俗、喜慶,恐怕很難想到古時許多節日竟都包含了「驅瘟闢邪」的嚴肅含義。在醫學尚不昌明、疾疫肆虐的古代,利用方術乃至儀式來驅瘟逐疫,能滿足民眾的心理需求,不啻為可喜可賀的盛事。

端午居於五月之始,氣候轉暖加上梅雨到來,高溫溼熱伴隨蚊蠅孳生,正是傳染病高發季節,因而驅瘟一直是端午的重要內容,甚至有觀點認為划龍舟的習俗也屬於上古的驅瘟儀式之一。

某些驅瘟儀式極為隆重,比如福建沿海在「明末大瘟疫」時期盛行「出海」,即建造大船,放水流或焚燒,以示送瘟出界,盛況空前,「舉城若狂」;而普通人則有簡單易行的方法,比如南朝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記載的一種方術,至今仍流傳於民間:「以五彩絲系臂,名曰闢兵,令人不病瘟。」

此俗源於漢代緯書《孝經援神契》:「仲夏始出,婦人染練鹹有作務……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闢兵繒;一名五色絲;一名朱一作百索,名擬甚多。」「五」這個數字在古人眼中代表了「五行」概括的宇宙觀,而端午是五月五日的疊加,上應五行,五行又對應五色,故認為端午系五色絲可以驅瘟。

古人更是把端午的「瘟」也對應到五行,認為瘟也分五方五瘟,如《七元真人說神真靈符經》所記,有東方青瘟之鬼等五方瘟鬼。「瘟鬼」是個抽象概念,對於廣大民眾,把「五毒」的頭銜安到具體的五種動物身上,更好理解。依照民間流行的版本,五毒是蛇、壁虎、蜈蚣、蠍、蟾蜍,其中蛇的分布最廣、毒性最強,自然成了五毒的代表。

端午節和蛇的聯繫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明代以前端午民俗裡並無雄黃酒

驅瘟闢邪的另一種方式是服食或佩掛某些藥物。

在古人所用的此類藥物中,雄黃備受尊崇,但其功能與真正的藥理性質並無十分聯繫,多數出自附會。雄黃是一種礦物,橘紅色,晶體呈有光澤的透明到半透明狀,甚富麗,能讓人聯想到十足赤金和「陽氣」。因此從煉丹術風行的南北朝開始,外丹家就把雄黃列為上品:「諸石之中,唯有丹砂、雄黃為上。」「雄黃千歲,化為黃金。服食黃金,命曰真人。」

在神秘主義的指導下,雄黃的應用方式也顯得頗為玄幻,比如將它佩戴在身上就能闢邪:「雄黃能殺百毒,闢百邪,殺蠱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傷。」「以雄黃帶頭上,或以棗許系左腋下,終身不魘。」在家灑雄黃水也能驅邪,而且不能有一丁點陰氣沾染:「用真雄黃三錢,水一碗,以東南桃枝咒灑滿屋,則絕跡。勿令婦女見知。」

但雄黃並沒有從一開始就成為端午節的驅邪上品。明代之前端午節驅邪所用的藥物,主要是菖蒲、蘭和艾。這些芳香草藥本身有一定的消毒防疫作用,因而也有了驅瘟能力的附會。《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四民並蹋百草之戲。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以菖蒲或鏤或屑以泛酒。」

隨後菖蒲和艾的應用已經混同,菖蒲也用來佩掛闢邪,還講究刻成葫蘆形或者人形。艾可以紮成虎形,或者「翦彩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或者和菖蒲一樣製酒飲用。這兩種藥草在端午節民俗中的地位一直保留至今,掛蒲劍、做香囊在一些地方還常常可見。

為何早期端午民俗中沒有雄黃的位置?因為彼時雄黃產量很低,價格昂貴。韓愈寫過:「醫餌之藥,其物多空青、雄黃諸奇怪物,劑錢至十數萬。」正如很多補藥如冬蟲夏草、鐵皮石斛一樣,雄黃也是「物以稀為貴」,名聲建立在低產量、高價格上。唐宋時期,喝雄黃酒恐怕是一件燒錢的事情,非普通百姓所能消受。

雄黃開採一次,需要相隔數年甚至數十年。如此難得,丹藥家還要挑剔產地。陶弘景等諸家皆言,雄黃以武都(今甘肅隴南)者為上,因為戰亂頻繁,「近來紛擾」,只能用當時稱為「新坑」的湖南石門雄黃中的上品來替代,然而一般被視作低端代用品,稱其「劣」。但即便是被人看不起的石門雄黃,開採也異常艱難,《水經注》雲「鑿石深數丈,方見佳黃」。

在酈道元的筆下,採雄黃並不是為了丹用藥用,而是為了祭祀。到明代,雄黃逐漸有了更多工業用途,包括喪葬防蟲蟻、泡水噴灑住宅防蟲、製作印泥和顏料、製造煙火藥等。在產業需求下,雄黃開採量激增,價格也隨之走低,普通人家終於可以把當年煉丹家筆下的神品拿來和菖蒲一樣泡酒了。

南北朝時人即認為,雄黃對驅蛇也有效用。《抱樸子》曰:「帶雄黃入山林,即不畏蛇。若蛇中人,以少許敷之,登時愈。」這一古老觀念,在端午和五毒掛鈎的明清又被重提,就有了端午喝雄黃酒可以驅蛇的這一套新說法,這就是白娘子在端午節喝雄黃酒現原形一說的背景。

雄黃背後的血淚史

然而,採雄黃直到近現代仍然相當艱險,開採一次需要數百人一起作業,攀緣而下至數百米深處再人工背出,「下井一根繩,車水一根竹,照明一盞燈,採黃一支籤,背黃一個簍」,而且毒性極大、礦難頻發,「黃氣浸漬,毛髮佇赤,已復人色。不幸巖崩水溢,牽相與縱窟葬其中」。清代,石門雄黃礦發生兩起大塌方,每次死傷近百人。更有甚者,1902年九澧公司採黃時,強迫礦工加大油燈,引發雄黃大火,毒死燒死礦工523人。

更不幸的是,用血汗換來的雄黃,其實只是「微有特異臭氣」,許多現代人做過實驗,蛇對這種氣味並無反應。雄黃加熱或燃燒後,確能發出強烈的大蒜樣臭味,加上燃燒發煙,能夠達到驅蛇效果,但人是和蛇一樣會被毒害的,因為雄黃的氧化產物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砷,前者可引發急慢性中毒,後者就是聞名遐邇的砒霜。

所以,雄黃酒加熱飲用,相當於服用小劑量砒霜。那麼不加熱能喝嗎?同樣不可以,因為天然雄黃礦常含有浮選法無法去除的雜質,包括可溶性砷和砒霜類價態砷,可導致急性中毒。即便是高純精製雄黃,其中的砷長期攝入體內後具有強致癌作用,也一樣是不應服用的。

湖南石門縣鶴山村雄黃礦區,村民因砷中毒,手腳開始長出黑色斑點,最終會潰爛並轉為皮膚癌。

假如開藥店的許宣生活在今天,依照1988年頒布的《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雄黃屬於生產銷售受到國家管制的毒性中藥,若許宣隨意賣出,臨安府食藥監局就該找上門來了。我國目前藥用雄黃唯一產地是開採了1500年的石門礦區,因長期採礦及土法煉砒,周圍居民有數千人患砷中毒,其中有很高比例已經轉化為癌症,甚至一家七口因癌症辭世,十分慘烈,被媒體稱為「毒地」。

雄黃闢邪驅蛇只是古時傳說,用現代科學的眼光看,其本身的毒性並不下於蟲蛇。為自己、為他人計,端午節喝雄黃酒都不可取,既有中毒傷身之虞,又有許宣白娘子的愛情悲劇前車之鑑。何不和心愛的人一起做艾虎、剪菖蒲、看龍舟、吃粽子,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端午節呢

     ● 侯瑞宇簡介:字:善鏷,號:天鶴鳴人,中國著名命理學家、風水學家、姓名學家。現任中華周易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姓名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世界周易學會高級研究員。

       研《易》三十多年來,自成體系,開創了「瑞天姓名學」「瑞世風水學」兩個最新的流派,被譽為「實用周易泰鬥」,是周易界實踐派代表之一。


(侯瑞宇先生與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女士(居中者)合影)


(侯瑞宇先生與耶魯大學教授、歷史系和東亞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史景遷先生合影)

      2002年入選《世界周易名人錄》,《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錄》等工具書。

      2006年4月9日,在重慶參加並主持了「第二屆國際易經與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2006年10月23日,在人民大會堂參加由文化部等主辦的「首屆姓名文化研究大會」,榮獲「全國十大優秀命名策劃機構」金牌和「全球(堪輿)風水應用大師」稱號,並應大會邀請在故宮給中外風水學家講評故宮風水。


(侯瑞宇先生與工程院院士、十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魏復盛先生合影)


(侯瑞宇先生與著名哲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唐明邦先生合影)

      2007年4月21日,應邀參加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的「首屆中國傳統文化與易學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華姓名文化與命名策劃討論會」,並榮獲「全國十大易學堪輿最具推動力人物」金杯獎和「全國十佳命名策劃大師」證書;2008年4月13日,參加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的「中國易學與傳統文化高峰論壇暨第三屆中華姓名文化與命名策劃大會」,並榮獲「2008中國十大影響力易學傑出命名策劃大師」稱號。


(侯瑞宇先生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邵雪民先生合影)


(侯瑞宇先生與中國奧組委環境活動部長餘小萱先生合影)

      2009年4月25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做題為《姓名、名稱和品牌策劃》的主旨演講;2009年4月26日在北京大學做題為《風水與現代家居和園林風水策劃》的主題演講。

     2010年5月1日,應邀參加「首屆中國諸葛亮論易高峰論壇」(山東.臨沂);2010年6月10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參加《中易網》上線新聞發布會。


(侯瑞宇先生與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楊麗麗女士合影)


(侯瑞宇先生與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王培元先生合影)

     2011年10月18日,應邀參加在釣魚臺國賓館由文化部等相關部門召開的「國際周易研討會」;2011年10月28日,在濟南萬達凱悅大酒店給部分省市領導和演藝界、商界精英做《周易與養生》的專題講座。

      2012年8月18日,應武當山風景區管委會邀請參加「首屆武當論易高峰論壇」。


(侯瑞宇先生與中國加入WTO智慧財產權商標談判原首席代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原副局長,現任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高級經濟師、國家工商總局中華商標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葆霖先生合影)


(侯瑞宇先生與香港著名導演凌鋒(中)先生合影)

      2015年1月18日,在全國政協禮堂參加由文化部等部門召開的「中國傳統文化與易學高峰論壇暨第九屆中華姓名文化與命名策劃研討會」,並榮獲「中國易學和諧大使」獎和「中國權威風水師」金杯獎。由原民政部副部長、現聯合國老齡研究所理事張文範先生親自頒獎。


個人官方網站:www.houruiyu.com     

開運金名軒官方網站:www.sdname.cn     

微博請搜索並關注:侯瑞宇1959  


長按二維碼加入微信平臺,獲取更多資訊


侯瑞宇先生個人微信






相關焦點

  • 喝雄黃酒能避開嗎?
    而這時也是蛇、蠍、蜈蚣、蟾蜍、壁虎等民間盛傳的「五大毒物」出沒的時期,在這天大人們都會喝一些雄黃酒來防瘟疫驅五毒,小孩則是將雄黃酒塗抹在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上等,以此來避「五毒」。喝雄黃酒真的能避五毒嗎?
  • 男子被蜈蚣咬傷後效仿白娘子橋段喝雄黃酒,中毒更深還要洗胃
    29歲黃陂居民朱先生在樓下散步時不慎被蜈蚣咬傷腳趾,他想起以前看電視劇裏白娘子飲雄黃酒的情結,以為雄黃酒"驅妖避邪",於是喝雄黃酒解毒,卻"中毒"更深。還沒等反應過來,他就感到右腳拇趾被東西咬了一下,低頭一看,一條背部紅色,長約10釐米的多足蟲從他右腳旁爬過。不一會兒,朱先生就感到被咬傷的地方一陣陣刺痛,傷口周圍也變得很紅,他覺得那隻多足蟲很像蜈蚣,又想到以前電視劇裏白娘子飲雄黃酒的情結,以為雄黃酒"驅妖避邪"能夠解蜈蚣的毒,於是跛著腳走到附近藥房,買回10克雄黃兌白酒喝下。
  • 黃陂一男子被蜈蚣咬傷竟模仿白娘子喝雄黃酒解毒...中毒更深了!
    ↑資料圖昨日,29歲黃陂居民朱先生在樓下散步時不慎被蜈蚣咬傷腳趾,他想起以前看電視劇裏白娘子飲雄黃酒的情結,以為雄黃酒「驅妖避邪」,於是喝雄黃酒解毒,卻「中毒」更深。專家提醒,喝雄黃酒等同吃砒霜,市民們切勿模仿。      昨日下午3點多,朱先生穿著拖鞋在樓下的小區裡散步,無意中踩到一條軟軟的東西。還沒等反應過來,他就感到右腳拇趾被東西咬了一下,低頭一看,一條背部紅色,長約10釐米的多足蟲從他右腳旁爬過。
  • 白娘子都害怕的雄黃酒,到底是個啥?你不知道的端午節知識來啦
    其實跟我們國家各地區的風俗還是多少有些差異的,但總體來說就是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拜神祭祖、掛艾草等等。每年很多地方都會舉行大型的活動,像賽龍舟之類的。但是有一個習俗是我從小就好奇的,那就是喝雄黃酒。我第一次知道端午節要喝雄黃酒是因為一部電視劇,我想你已經猜到了,就是《新白娘子傳奇》。
  • 端午節揭開白蛇現原形背後的秘密:白娘子為何一定要喝雄黃酒?
    「端午現原形」是每一出白蛇戲中都不必可少的一個橋段,早期編撰的白蛇戲中白娘子雖然現過身,但是都沒有叫許仙看見。但是從清代開始,白蛇戲裡增加了一個橋段——《端午》,在這個橋段裡,白娘子在許仙面前被迫現出了真身,並且把許仙嚇得斷了氣。正是因為這一場現身,使得恩愛的夫妻變得有隔閡,《端午》這個橋段也成了《白蛇傳》裡必不可可少的一個標誌。
  •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這些端午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這天無論身在何處都要回家和家人團聚,而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儀式活動,必不可少的就是賽龍舟、吃粽子,除此之外還會有掛艾葉、菖蒲、喝雄黃酒等習俗,而在古時候還有拜神祭祖、放紙龍、放紙鳶、栓五色絲線、佩香囊等,到現代部分地區仍流傳著這些習俗。今天主要介紹為什麼端午節會有和雄黃酒的習俗呢?
  • 2020年端午節剛過,你喝雄黃酒了嗎?小心中毒
    比如賽龍舟,吃粽子和掛艾草,還有喝雄黃酒。在遠古時代,人們還崇拜神靈和祖先,為了擊敗他們,會摺紙龍,放風箏,綁五色的絲線和香囊等,這些習俗現在還在流傳。雄黃酒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一位老醫生把一瓶雄黃酒倒入江中,說它可以把魚醉暈並保護屈原。過了一會兒,水面真的漂浮了一條龍,人們還將這條龍拖到岸上,用力將其剝皮,然後將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然後用雄黃酒擦在七竅上,認為這可以保護孩子免受昆蟲和蛇的傷害。這也是端午節喝雄黃酒的起源,到目前為止,我國許多地方都還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 能讓白娘子現真身的雄黃酒,為什麼一定要在端午節飲?原因很真實
    在眾多80後心目中,最經典的版本莫過於趙雅芝與葉童的《新白娘子傳奇》。其中有這樣一個橋段,便是白娘子顯出真身,將許官人嚇死。然而白素貞之所以會原形畢露,只因一杯端午節的雄黃酒。又到一年一季的端午佳節,這喝雄黃酒的傳統也隨著時令被人提及。
  • 白娘子喝了雄黃酒就現了原型,那我們能喝麼?
    點擊上方「羊爸爸」↑關注我們文 | 劉佳很多年前,新白娘子首播的時候
  • 端午節為什麼要飲菖蒲酒、喝雄黃酒?
    為什麼端午節會有飲菖蒲酒、喝雄黃酒的習俗呢?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個兇日,為什麼呢?按中國傳統文化的解釋,兩個陽數相疊合,陽氣過盛,會帶來災害,所以,古人認為,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都不是好日子。於是,人們為了避災、闢邪、除惡,逐漸就有了飲菖蒲酒、喝雄黃酒的習俗。
  • 【悲劇】男子被蜈蚣咬傷,模仿白娘子解毒……悲劇了!
    前兩天,29歲的黃陂居民朱先生在樓下散步時不慎被蜈蚣咬傷腳趾,他想起以前看電視劇裏白娘子飲雄黃酒的情結,以為雄黃酒
  • 讓白娘子顯出原形的雄黃酒 真的能驅蛇嗎?
    在《白蛇傳》裡有這樣的一個橋段↓↓↓白娘子:我敬你,我們乾杯!這酒怎麼是紅色的?許仙:我多加了一些闢邪解毒的藥,叫雄黃,端午節喝最好了。舊時,古人相信雄黃可以驅蛇,因此在很多地方,端午節都有喝雄黃酒以驅疾除病的習俗,但雄黃酒真的能驅蛇嗎?
  • 七旬老人誤飲雄黃酒造成砷中毒,端午節還能喝雄黃酒嗎?
    端午節快到了,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以外,還有雄黃酒也是比較出名的。夏季蚊蟲較多,小時候大人會在小孩子的面龐耳鼻手心足心附近塗上雄黃酒,用來驅蟲;也會帶香包,用來驅蚊和預防感冒。現代社會依舊有大部分地區保持著引用雄黃酒的習俗,中國自古就有「喝雄黃酒,百病遠走」的說法,古人認為雄黃酒可以去除妖邪和體內毒素,但也容易出事。汪先生今年73歲,平時沒事喜歡「喝兩口」,端午節期間他在家中招待親友,一時興起從櫥櫃裡拿出一瓶開了封的酒飲了幾盅。哪知飯後不一會兒,他胃裡就一陣難受,開始上吐下瀉。
  • 妖怪莫喝雄黃酒
    話說白娘子是在端午這天喝了雄黃酒,故事才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端午對妖怪是個劫。但我們多愛白娘子,又多盼著雷峰塔的倒掉?真沒必要再為鹹甜之爭浪費任何口舌,畢竟我們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那場偉大的同志愛情故事。▼
  • 精選4k 電影《新白娘子#傳奇2019》
    自從老版《新白娘子傳奇》大火之後,這些年來,其實陸續有多個改編自《白蛇傳》的相關影視作品分別問世,但品質則良莠不齊。
  • 端午 | 喝雄黃酒相當於吃砒霜,真的假的?
    自然,闢出法定節假日是讓我們有時間和心思去好好回味一下傳統,於是端午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香囊,插艾葉……就是大家過節的基本儀式了。不過時過境遷,有些習俗確實得考慮下安全問題以及是否因人制宜了,畢竟過節圖的是平安和快樂。大眾一般認為粽子是為紀念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而誕生的,但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記載。
  • 雄黃酒與雄黃豆
    無論貧富,孩子總能收穫屬於自己的那份美好記憶。這個場景,這份體會,特別是沐浴在和暢惠風中的感覺,特別能打動我。  這個時候,離期末考試「收骨頭」還有一個多月,作業也不多。要緊的是弄堂裡突然蕩漾起活泛的市井氣息,包粽子啦!大人們將骨牌凳和紅漆腳盆搬出來,浸泡一夜的糯米在紅漆木盆裡堆得像一座小小的雪山,若有赤豆或紅棗摻和其中,顏色會更加悅目。另一隻木盆浸著碧綠的粽箬,粽箬的清香令人神清氣爽。女人們大聲喧譁,弄得到處水漬斑斑。
  • 品讀·記者行思|雄黃酒
    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等民俗之外,傳統端午節還有喝雄黃酒。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雲,京城「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額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雄黃是一種礦物,可以製造煙火、染料,中醫則用作解毒殺蟲藥。《清嘉錄》說:「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謂之雄黃酒。又以餘酒染小兒額及手足心。隨灑牆壁間,以祛毒蟲。」
  • 這種酒不一般,白娘子喝了現原形……端午雄黃酒,應該這麼用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首先來憶憶童年……電視劇《白蛇傳》相信是不少小夥伴曾經的心頭好,其中白娘子喝雄黃酒後現出原形的片段更是讓人印象頗深。雄黃酒究竟是啥呢?它真的能喝嗎?蛇真的怕雄黃?喝雄黃酒曾是我國端午節常見的傳統習俗之一,可為啥現在的端午節很少出現雄黃酒的身影了呢?莫急!今天藥娃就跟小夥伴聊聊雄黃酒的前世今生。端午節飲雄黃酒緣由為何?小夥伴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
  • 感情升溫,劇情風格轉變,從《新白娘子傳奇》來看中國的端午節
    而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也在《新白娘子傳奇》中出現,並佔用了大量篇幅,很詳細地表現出了該節日的民間習俗。在端午節,喝雄黃酒避五毒是中國自古的風俗,劇中郝江化即在那一天讓許仙在酒中加入雄黃,也因此使得白蛇在喝下後現出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