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名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年輕時都有過包辦婚姻。因此,他們會選擇反抗,掙脫舊有婚姻的束縛,義無反顧地尋找屬於自己的愛情和幸福。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也沒能逃脫這樣悲慘的命運,但他後來遇到了愛他的陳竹隱。
朱自清一成年,就娶了父母指定的姑娘。孝順的朱自清不能違背父母的意願,只好下定決心與一個素未謀面的女人共度一生。最後,在家人的安排下,朱自清嫁給了吳仲謙。與其他人相比,朱自清既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遺憾的是,在那個新老交替的年代,他心裡明明嚮往著溫暖,美好,自由的愛情,卻不得不接受父母一聲令下,媒妁之言的命運。但幸運的是,朱自清和吳仲謙結婚後,兩人其樂融融,相敬如賓。
快樂的時光
朱自清與吳仲謙結婚後,過著婚姻生活,相敬如賓。當時,朱自清正在清華教書。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致力於自己喜愛的文學創作。後來,兩人陸續生了6個孩子,平常的生活漸漸熱鬧了許多。
加之民國時期內憂外患國難當頭,朱自清與父親有嫌隙。作為一個正直,負責任的學者,朱自清此刻心煩意亂,心狠手辣,因此迫切需要一個思辨和創造性思維的場所。
他的想法不切實際。家裡孩子多,比如打架,哭,笑。尤其是吃飯的時候,他更是亂鬨鬨的。嚴重的時候,家裡就像菜市場一樣。這是朱自清無法接受的。
有時朱自清會選擇對孩子「施暴」,給他們定下規矩,所以孩子們很怕父親。好在妻子吳忠倩溫柔賢惠,善解人意,脾氣超級好。她每次都耐心地協調孩子們和丈夫不同的生活習慣,盡力安撫朱自清,給他提供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讓丈夫更好地投入創作。
好景不長。上帝沒有眷顧這樣一個美麗的女人,也沒有憐憫6個大大小小的孩子。1929年冬天,寒風蕭瑟,寒氣逼人。吳忠謙生了一場大病。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吳忠謙沒能好好活著,不久就去世了。
只剩下6個孩子與朱自清相依為命。朱自清不同於大多數民國名人。他們大多對妻子沒有愛,所以最終會選擇拋棄原來的匹配,去追求新的幸福。相反,朱自清和吳仲謙是有感情的,而且感情真摯,更像是親人的陪伴。
他深有感觸,妻子的病是為了照顧自己和家人多年。由於過度勞累,他又累又病。他的羞恥感揮之不去很長一段時間。他心裡發誓不會再結婚了。他身邊也有很多合適的女人,也有很多女人想追求他,都被他拒絕了。
朱自清結識第二任妻子:陳竹茵
一切都是有緣的,有的人註定相遇,有的人註定驚豔有的人的時光,溫柔他的時光。有一次,朱自清的好友,清華歷史系教授顧頡剛心疼自己一個人把6個孩子拉扯大,執意要把朱自清介紹給女友。朱自清雖一再推脫,但敵不過顧頡剛的盛情款待,選擇赴約。正是這個選擇,讓他遇到了一個對他很重要的人。
1931年暮春,萬物復甦,陽光正好。朱自清匆忙戴上一副眼鏡,穿上一件雪紡長衫,腳穿一雙涼鞋,參加相親宴。估計這是他最後悔的打扮了。朱自清走進陳竹隱時,姑娘無意中抬起頭,兩人對視。就在這時,朱自清才發現,陳竹隱的出現,讓其他人都表現得不過如此。
陳竹隱對朱自清的第一印象還不錯,但後來聽說朱自清有六個孩子。嫁給朱自清,相當於當了六個孩子的繼母。當時,27歲的陳竹銀接受不了。她漸漸開始疏遠朱自清。敏感的朱自清很快就感覺到了。於是,他開始對陳竹音展開激烈的追求。
不僅經常約她吃飯,看電影,送溫暖也總是發揮出一個散文家的優秀特長--寫情書,寫了很多很多情書訴說自己對陳竹音的愛和思念。在信中,他一遍又一遍地傾訴著對陳竹音無盡的思念。
面對朱自清的窮追猛打,陳竹隱很快淪陷。他抵擋不住朱自清濃濃的愛意。即使想給六個孩子當繼母,陳竹音也義無反顧地跑到朱自清那裡。
1932年8月的上海,朱自清與陳竹隱結婚,在那個戰火紛飛的亂世,他們堅定地選擇了廝守在一起。就這樣,兩人一起走過了艱難的16年。1948年,朱自清病逝。朱自清的生活應該是幸福的。前半生,有吳忠倩這樣的賢妻良母照顧他,支持他,排除了家裡的後顧之憂。陳竹銀陪伴他的後半生,理解他,與他共苦。
陳竹茵一直是一個活潑開朗,有主見,有思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女孩。這大概是當初吸引朱自清的地方。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陳竹音一直堅守初心,不為資本所惑,拒絕紈絝子弟的追求,尋找純潔無邪的愛情。
年紀輕輕就成了幾個孩子的繼母,這是很多年輕女性無法接受的。但陳竹音不僅接受了做繼母的現實,還愛我愛我的狗,把對朱自清的愛傾注在孩子們身上。她在沒有做母親的情況下,早早學會了愛自己的孩子。
朱自清死後,陳竹音並沒有像童話裡惡毒的繼母那樣打罵繼子。相反,他對他們表現出無微不至的關懷。他的丈夫去世了,幾個孩子不得不供養他。
陳竹銀一夜之間成了家裡的頂梁柱。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她都會努力養家餬口,並參與編撰《朱自清全集》,安全撫養幾個孩子。
1990年6月29日,陳竹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是一個獨立,自由,新潮,個性的女性。她在平凡中華麗,扮演著家庭生活中最艱難的角色--繼母。
她是每個女人學習的榜樣。她在琴棋書畫上的智慧,她堅定內心和朱自清的勇氣,她對丈夫和前妻子女的大愛,都值得我們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