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兩任妻子何以都那麼任勞任怨?

2021-02-19 羊看

朱自清的兩任妻子何以都那麼任勞任怨?

1

寫散文的作家,我服朱自清。

 

他在《匆匆》裡寫: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他也寫《春》,第一句便是: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像《背影》《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綠》《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白水漈》等等散文,也是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而膾炙人口的佳作,當代作家能超越他的確實沒幾人。

 

他寫《荷塘月色》: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當時的朱自清先生正在清華大學教書。

 

這裡他寫的妻,是武鍾謙。

 

一年後,「拍著閏兒」的妻子因病去世。

 

光從文字來看,我們想像不到這位妻子的容貌。

 

好在,那個年代已經有了照相機,她留下過這樣一張照片。

 

 

不管從外貌還是從文化層次來看,朱自清和武鍾謙看起來都很不般配。也是,那個年代,沒幾門文化人和舊式裹腳女人的包辦婚姻是看起來登對的。

  

2

 

朱自清的結髮妻子叫武鍾謙,受的是舊式教育,沒有接觸過什麼新思想,做一個「賢妻良母」成為她的人生追求。

 

朱自清在北大讀書時,她換了陪嫁的金鐲子給丈夫做學費。

 

朱自清後來跟父親鬧彆扭,帶著妻兒離開老家,在外面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武鍾謙大包大攬了所有的家務,她每天都把朱自清送到大門口,一直到看不見他的背影才回屋。

 

朱自清愛書,授課時離不開書,她在領著一家老小躲兵亂時,都帶著那一箱箱沉重的書。

 

那時,溫州兵亂,武鍾謙已經帶著一家老小逃了出去,可是當她聽說時局緩和,又開始擔心朱自清回來後見不到家人會很著急,所以又帶著全家回到了溫州。

 

她和朱自清結婚十二年,但與丈夫在一起共同生活卻不足五年,但無論是離是合,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她甘之如飴,從不抱怨。

 

換今天的眼光來看,她多多少少有點包子性格。

 

如果遇上的是性子剛烈的魯迅,可能她會成為另外一個朱安,可他遇上的是多愁善感、心地善良的朱自清。

 

朱自清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描寫:

「外邊雖老是冬天,家裡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並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向著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

 

這種又辛酸又幸福的感覺,被朱自清描寫得非常到位。

 

朱自清和武鍾謙婚後12年,一共生下三男三女。

 

1928年底,武鍾謙生下了小六兒。由於常年勞累,她瘦得皮包骨,甚至自己生病了都瞞著朱自清,不讓他知道。

 

朱自清發覺妻子生病並帶她去醫院檢查時,醫生說她肺部都爛了一大窟窿。醫生勸她住院靜養,她又捨不得花錢。

 

1929年,她與世長辭。消息傳到北京,朱自清痛不欲生。

 

三年後,朱自清寫了一篇催人淚下的《給亡婦》。

 

只是,這篇文章在我看來全然不是滋味。看起來特別深情,但我總覺得,他在文中所懷念的,並不是妻子這個人,而是妻子對他的好,他再也享受不到了。

 

武鍾謙是一個深受「夫為妻綱」毒害的悲劇人物,可朱自清一直在謳歌她的任勞任怨和偉大。那個年代的男作家(其實現在也是),普遍沒有女性意識,朱自清也不例外。

 

朱自清很難意識到,武鍾謙的「自我」是完全被妻子、母親這樣的角色給綁架了的。

 

她把自我看得很低,只有在對丈夫和子女的無私奉獻中才能找尋到自己活著的價值,甚至連生病了都不捨得花錢,大概是覺得自己這條命不值錢,錢要留給丈夫和兒女花。

 

她終日為丈夫和兒女們操勞,又時常拖兒帶女逃避戰亂,積勞成疾,在1929年因患肺病不治而去世,年僅37歲。

 

當然,這怨不得朱自清,只能說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而朱自清對她的懷念,也是帶有真情實感的。

 

相比那些出去找小三小四,對「有三從四德觀念的原配夫人」各種嫌棄的男人,朱自清算是有良心的了。

  

3

 

如果說朱自清對結髮妻子的感情更多是感恩,那麼他對第二任妻子陳竹隱的感情便是真正的愛情了。

武鍾謙去世後,留下六個孩子,最大的也不過十歲,最小的女兒尚在襁褓中。

 

一個靠教書養家的窮教授,要照顧身邊的六個孩子,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朋友們看不下去,勸朱自清續弦,卻每每被朱自清拒絕。

 

朱自清覺得,雖然他與亡妻是包辦婚姻,可數年的相守,還是讓他對亡妻念念不忘。

 

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朱自清被朋友拉著去與陳竹隱相見。

 

陳竹隱在回憶文章中這樣寫:

「那天佩弦穿一件米黃色綢大褂,他身材不高,白白的臉上戴著一副眼鏡,顯得文雅正派,腳上卻穿著一雙老式的雙梁鞋,顯得有些土氣。回到宿舍,我的同學廖書筠笑著說,『哎呀,穿一雙雙梁鞋,土氣得很,要是我才不要呢!』」

 

陳竹隱是一位成都姑娘,比朱自清小不了幾歲。

 

從四川省立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她赴北平深造,考入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算是五四運動中成長起來的新女性,有較高的文化素養。

 

陳竹隱對朱自清很是崇拜,而朱自清也覺得這個姑娘給他的感覺耳目一新。

 

兩個人開始約會和通信。

 

朱自清之子朱思俞回憶說:他們一個在清華,一個住城裡。來往不是很方便,所以那時寫信寫得比較多。

 

朱自清寫給陳竹隱的情書保存下來的有71封,有些現在讀起來還頗為肉麻。遇到陳竹隱,朱自清才算是真正的談了一回戀愛。

 

戀愛歸戀愛,讓陳竹隱接受這樣一個有六個小孩的男人,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最終,她還是說服了自己,和朱自清訂了婚。

 

 

這一年是1931年,朱自清已經在清華大學任教6年。按照學校的規定,教授每工作五年,可享受出國休假一年的待遇。

 

朱自清不想放棄這次出國學習的機會,決定去歐洲一年。陳竹隱支持了他的決定,而朱自清在歐洲一年,也沒有在那邊亂泡妞亂花錢,始終放不下對愛人和孩子的牽掛和思念。

 

一年後,朱自清與陳竹隱在上海杏花村酒樓舉行婚禮,文藝界知名人士沈雁冰、鄭振鐸、葉聖陶、豐子愷等人都曾前往祝賀。

 

婚後,兩夫妻住在清華園,過了幾年清苦而又溫馨的日子。

 

陳竹隱也是一個賢妻良母,婚後她幾乎完全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和愛好。這個喜歡畫畫、愛聽崑曲的姑娘一心撲在家庭裡。

 

家裡孩子眾多,朱自清是個窮教書匠,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為了給孩子們上學,陳竹隱甚至偷偷跑去醫院賣過幾次血。

 

我一直對朱自清為什麼要生那麼多孩子感到好奇。與第一任妻子,他生了三男三女;與第二任妻子,他又生了三個孩子。

 

大概是因為他潛意識裡覺得「多子多福」,而嫁給他的女性也大多勇於奉獻、不辭辛勞吧?

 

換做自我意識更強大的林徽因或陸小曼,是斷然不會讓「多子」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的。

 

之後,抗戰爆發,朱自清轉載於成都、北平、昆明等幾個城市,日子更加窘迫,常常三餐不濟。

 

朱自清也沒多餘的錢買衣服,到冬天了,天氣特別冷,他也買不起棉袍子,就去賣毛料的店裡想買塊便宜毛料。

 

在那裡,他意外找到一件趕馬車人穿的馬皮做的舊披風,只花了很少的錢。

 

披風穿在身上怪怪的,但朱自清並沒什麼不好意思,甚至常披著這件奇怪的披風出門,也不管路人看他時怪異的目光。

 

為了減輕朱自清的負擔,陳竹隱毅然帶著孩子們回到自己的老家成都。

 

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三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

 

當時,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樸、聞一多先後遇害。國內經濟崩潰,物價飛漲,民不聊生。

 

為了安撫知識分子,國民黨政府發行了一種配購證,可低價購到由美國援助的麵粉。這個配購證遭到了很多大學教授的抵制。

 

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籤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

 

1948年,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臨終前,他囑咐陳竹隱:「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籤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

 

這一節,被毛主席大讚很有民族氣節。

▲網傳朱自清夫婦和三個孩子的照片

朱自清去世後,清華園照顧陳竹隱在圖書館工作,每月工資六十元。

 

朱自清與武鍾謙生的大兒子朱邁先被錯殺,陳竹隱即拿出一半工資給大兒媳和她的兩個孩子維持生計,自己用另一半來維持自己和三個孩子的生計。

 

「文革」,陳竹隱也被波及,朱自清書信日記被燒掉了整整有兩麻袋,但陳竹隱卻一直偷偷地保存著兩人之間的愛情書信,沒被瘋狂的紅衛兵發覺。

 

文革過後的閒餘日子,她全部用來整理朱自清的書稿。

 

1990年,陳竹隱去世,享年86歲。

 

4

 

朱自清身上,或許真的沾染大男子主義風氣。

 

在家裡,他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當然,這可能跟那個年代默認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有關。

 

他的兩任妻子,都是非常典型的賢妻良母,這可能跟這兩個女性本身的品行、思想觀念有關係,但我總覺得,能讓兩個女人對他奉獻至此,他應該也算是一個值得的人。

 

朱自清沒有吃喝嫖賭的惡習,從不沾花惹草,他努力教書、寫稿,擔起養家的重任,也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丈夫了。

 

前一段婚姻裡,武鍾謙完全是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她把朱自清服侍得妥妥帖帖。

 

每當他回家,武鍾謙就把飯菜端上桌,照顧孩子吃完,洗好碗筷後,再去忙別的。

 

後來,他跟陳竹隱結婚了。有一次回家,朱自清看到桌上的飯菜涼了,臉色就有些不好看,因為以前武鍾謙是如何也不會讓他們吃涼飯的。

 

陳竹隱在家裡照顧那麼多小孩,本來就很辛苦,一見他嘟囔,心裡也有氣,於是,收拾碗筷時故意摔打鍋碗。

 

陳竹隱的朋友寧太太來訪,一直被家務和孩子捆綁在家裡的陳竹隱很高興,一時忘記將客人領到別處,而是在朱自清的面前聊起天來。

 

兩個女人聊得興起,而在一旁讀報的朱自清被吵得一個字也看不進去。

 

這場景也是他與武鍾謙在一起時,從沒有發生過的。在他看書寫作的時候,武鍾謙總會把所有的孩子帶走,絕對給朱自清一個安靜的工作環境。

 

朱自清為此生了一回悶氣,只顧把頭埋在報紙裡,和寧太太一句話也沒有說。

 

這樣過上幾回,陳竹隱也不爽了,找來朱自清哭訴自己心中的委屈。

 

朱自清忽然意識到自己似乎有點過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於是,他開始學著調整和改變自己,抽出時間陪伴妻子,還陪她去聽她最愛的崑曲。

 

兩個人的感情重新變好,朱自清遣詞造句時,還會徵詢陳竹隱的意見。

 

由此看來,朱自清並不是「朽木不可雕」的「直男癌」。

 

且不說別的,就單說他「心腸軟,不亂搞」就勝過現在很多男人了啊。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的兩任妻子才能做到任勞任怨。

  

5

 

寫民國故事,我最忌把一個人寫得太過「高大全」,然後謳歌某個人在某一方面超乎尋常的忍耐能力、奉獻和犧牲。

 

朱自清的兩任妻子,無疑都是愛他的。只不過,這種愛稍有不同。

 

武鍾謙愛的是自己的丈夫,如果她嫁了李自清、王自清,估計也會那麼賢良淑德。

 

陳竹隱比武鍾謙「有自我」一些,她和朱自清的關係更像是愛情。進入婚姻之後,男的有良心,女的夠靠譜,兩個人也就這樣過了一輩子。

 

近些年來,總有一些文章在教導女性要如何調教老公。

 

我倒是覺得,能被調教成功的男人,其實都是「可塑之才」。

 

他的可塑性,就在於:他夠愛你,夠珍視你的價值,夠在乎你的感受。

 

如果沒有這個大前提,你就是使盡渾身解數也沒用。

 

說回朱自清,他雖然沾染了些大男子主義的習氣,但他心地是柔軟的。

 

換而言之,他是一個有內省力、共情力,對他人有關照之心的男人。

 

這一點,在看他寫的那篇《笑的歷史》時,你會感受得更加明顯。

 

朱自清完全是以武鍾謙的口吻在寫這篇文章,扯的都是家長裡短,而且一反常態的,文筆非常不優美,但他的換位思考能力也令人嘆服。

 

在那篇文章裡,他寫了這樣一句:

「你在家時還好,你不在家時,我寂寞透了!只好逗著孩子們笑著頑兒,但心思總是不能舒舒貼貼的。我此刻哭是哭不出,笑可也不會笑了;你教我笑,也笑不來了。而且看見別人笑,聽到別人笑,心中說不出的不願意。便是有時敷衍人,勉強笑笑,也只覺得苦,覺得很費力!我真是有些反常哩!好人,好人,幾時讓我再能像『娘在時』那樣隨隨便便,痛痛快快的笑一回呢?」

 

一個能時時處處體諒別人苦處的男人,縱然偶爾任性一把,又能壞到哪裡去呢?

 

前段時間,作家韓松落在評論榆林孕婦跳樓自殺事件時,說到了「共情力」一詞。

 

他說:

人在尋找伴侶的時候,在財富、智商、情商的能力之外,應該加上一個「共情能力」的勘察。

你得找一個能探查你情緒的人,能設身處地的人,能將心比心的人,一個醒著的人,才有可能和他悲喜與共,榮辱與共,在時時處處和他共鳴共振,觸摸到真實的生命。

 

一個沒有共情能力的人,是睡著的人,是陌生人,是冬眠的蛇,是你身邊的不解之謎,是荒蠻之地。

但很多時候,我們能夠找到的,也正是這樣的人。

 

韓松落說的最後一句話,真是讓人心裡一緊。

 

要不人們怎麼會說「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啊。

(全文完,歡迎轉發和分享)

相關焦點

  • 朱自清第二任妻子陳竹音為6個孩子做繼母,與朱自清同病相憐16年
    這是朱自清無法接受的。有時朱自清會選擇對孩子「施暴」,給他們定下規矩,所以孩子們很怕父親。好在妻子吳忠倩溫柔賢惠,善解人意,脾氣超級好。她每次都耐心地協調孩子們和丈夫不同的生活習慣,盡力安撫朱自清,給他提供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讓丈夫更好地投入創作。好景不長。上帝沒有眷顧這樣一個美麗的女人,也沒有憐憫6個大大小小的孩子。
  • 朱自清與父親衝突與和解:妻子的笑為何成為父子斷絕關係的導火索
    因為他工作繁忙,妻子武仲謙多數時候都是帶著孩子和父親還有小媽生活在一起。父子關係交火之下,武仲謙不可能不受到牽連。 武仲謙雖是朱自清包辦婚姻下的妻子,但他們兩人異常恩愛,平日裡性格開朗活潑、喜歡笑的妻子,還是朱自清生活中最大的一抹陽光。 可後來,朱自清發現妻子慢慢變了,她開始鬱鬱寡歡也不愛笑了。
  • 朱自清和陳竹隱:一見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來
    朱自清,原名自華,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我們都知道朱自清是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朱自清作為新文學運動初期的詩人之一,以清新明快的詩作,在詩壇上顯出自己的特色,今天我們就不說朱自清他的文學創作方面,我嗎,們來談談他的感情吧。朱自清有兩任妻子,你知道嗎?
  • 一篇《背影》,我們都被朱自清騙了
    回家奔喪的朱自清見到家裡滿院狼藉,又想起祖母不禁潸然淚下:廳上只剩下幾幅字畫和一張竹簾,原來擺在案上的巨大古鐘,朱紅膽瓶,碧玉如意,以及掛在璧上的鄭板橋手跡等都已經送進了當鋪。料理完祖母喪事,朱自清要趕回北京上學,父親也要到南京謀事。
  • 朱自清和妻子吵架,光明正大懷念前妻,後來發生一件事,改過自新
    正如電影《消失的愛人》裡說的「沒法經營婚姻,才是真正的悲劇」朱自清和第二任妻子陳竹隱便是如此。婚後的兩人生活方式和性格存在差異,從而對彼此存在誤解,爆發了爭吵。可是兩人願意冷靜下來,傾聽彼此的不滿和委屈,從而改正自己的缺點,也更加懂得體諒對方。後來,兩人感情越來越好,相濡以沫度過了各種艱難的日子,留下了一段佳話。
  • 朱自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嚴
    朱自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嚴朱自清(1898—1948),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中國近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16年中學畢業並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8年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 朱自清與陳竹隱的婚姻
    不錯,這些文字出自朱自清之手,筆下的這個名字是陳竹隱,朱自清的第二任妻子。彼時,陳竹隱還沒嫁給他,想到還沒來得及享受浪漫,就要成為六個孩子的繼母,陳竹隱猶豫了。朱自清覺察到了陳竹隱的擔憂。於是,他更加殷切地給她寫情書。「隱,一見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來,我更喜歡看你那暈紅的雙腮,黃昏時的霞彩似的,謝謝你給我力量。」
  • 朱自清二妻陳竹隱:結婚便是五個孩子繼母,婚後將婚姻演繹成傳奇
    Hi,各位小夥伴們好呀,昨天和小夥伴們分享了朱自清和原配髮妻武鍾謙的故事,妻子離世以後朱自清十分悲痛,他曾經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但為了孩子們還是振作起來了。可朱自清根本就不知道要怎樣料理家務,一直以來都是妻子照顧他的衣食起居,照顧孩子,打理家務。
  • 朱自清的妻子,結婚11年生養6孩,從不與丈夫搭手,終致結局悽涼!
    在發表詩歌的同時,朱自清同樣也是一名不屈的革命鬥士。在1921年,朱自清投身於新文化運動,他希望用自己的文章來喚醒麻木的群眾,以此來改變這個腐朽的社會。在1923年,朱自清發表了《毀滅》一文,來表達自己對於現實的不滿,這篇文章一經發表,便引來了巨大的反響,整個社會都為之動容。然而,這也讓朱自清成為當局領導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 朱自清與俞平伯的友誼
    在信箋中間,有一條豎線將頁面劃分為兩部分。左側為該首七言絕句,絕句旁還附有小序:秦淮初泛,呈佩弦兄。落款為「俞」,時間為「十二、七、三一南京分手之日」。這裡的「俞」與「佩弦」分別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作家俞平伯與朱自清。
  • 老照片|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
    1925 年8 月起,朱自清受聘於清華,先後擔任國文教授、中文系教授。1930 年代理中文系主任。1931—1932 年赴歐洲訪學。1932 年起任清華中文系主任,兼圖書館主任,並長期任清華評議會評議員、教授會代表等職。無論是學術還是行政工作,他都兢兢業業,全力以赴,為學校及中文系的發展和人才培養作出了傑出貢獻。
  • 朱自清和陳竹隱:真正的浪漫是相濡以沫的陪伴!
    他們才高家貧,所以用最簡單的方式舉行了婚禮,甚至連洞房都只是一家旅社的客房。但是他們憑著相互之間的尊重和包容,真誠地相愛了,共同駕馭著家庭的小舟,穿越了17年的風雨巨浪。17年裡,他們相濡以沫,用真愛演繹一段真正的人生浪漫。這位新郎便是民國著名的文學家,朱自清,這位新娘便是錦城才女,朱自清的第二任夫人陳竹隱。一:糟糠之妻不幸離世,留下6個年幼子女。
  • 朱自清結過婚,帶6個孩子,為何陳竹隱還選擇嫁給他?
    朱自清到第一任妻子,是名醫之女:武鍾謙。她父親是揚州有名的中醫,她又是家中獨生女,從小嬌生慣養,嫁到朱家後,收斂了少女時的任性,把全部心事放在孩子和丈夫身上,整天忙忙碌碌,操持勞作。雖然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他們的感情特別的好,跟朱自清結婚之後,一共生了6個孩子。
  • 兩任妻子都是宮頸癌,「禍根」原來是男人,女性發現請繞道
    47歲的吳先生,剛剛送走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他悵然若失地坐在在家中,一根又一根地抽著煙。他就不明白了,為什麼別人娶一個妻子就能白頭到老,而自己換了2個,都年紀輕輕就過世了,還都是宮頸癌!難道,他就只配娶得癌症的女人嗎?
  • 朱自清與父親:要不是因為《背影》,我們到死都不會諒解對方
    1、《背影》的背景《背影》中描寫的那一幕發生在1917年,父親在火車站送前往北京讀書的朱自清,匆匆一別,父子兩在之後的時間裡,再無聯絡。直到1925年,在清華大學當教師的朱自清收到了多年不聯繫的父親寄來的信,大概意思是他其他一切都正常,就是胳膊有點疼,甚至連筆都拿不起來,估計過不了多久就要離開了。其實,如果知道父子倆長達多年的冷戰後,就知道這封信是來自父親對一個兒子的關懷和求和,高傲的父親在父子關係上低下了高傲的頭。
  • 朱自清《背影》騙了你多久?他和父親不和多年,背後有個辛酸故事
    朱自清描寫父愛的散文,《背影》,感動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朱自清和他的父親之間,也曾經有過矛盾和誤會,父子之間,甚至很長時間都沒有過任何交流,在感人文字的背後其實還藏著有另外一個辛酸故事。
  • 朱自清與溫州的淵源竟那麼深!
    但金溟若成年後,卻坦承朱自清先生才是他的國文啟蒙老師。   金溟若從小學到中學都在日本就讀,一度與國文斷了緣。1922年,金嶸軒選擇了省立第十中學,將他插入四年級讀國文。   朱自清來溫州任教後,金嶸軒特地請他為金溟若指點國文。朱自清告訴金溟若說:「文學的運用和藝術的境界是國際性的,所不同的,只在所使用的符號——即文字的不一。
  • 香港老牌演員,年輕時是當紅小生,有過兩任妻子,都是離婚收場
    拋開工作,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無聊的靈魂,那麼就讓小編來豐富各位小夥伴這無聊的靈魂,填滿大家的心吧!接下來就是由小編為各位小夥伴們帶來的娛樂資訊,主題是:「香港老牌演員,年輕時是當紅小生,有過兩任妻子,都是離婚收場。」接下來一起進入主題吧。
  • 邵逸夫老婆是誰 兩任妻子起底邵逸夫為什麼這麼有錢
    邵逸夫的財富是不可估量的,是一個很有錢的人,不過現在已經離開了人世,那麼邵逸夫老婆是誰呢?他一共有兩任妻子是真的嗎?邵逸夫個人資料邵逸夫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個人能力十分強,而且情商也很高,可以說,他身邊一直都是美女如雲的,邵逸夫雖然是一個商人,但是他並不是一個風流的人,邵逸夫一生中一共有過兩任妻子。邵逸夫的第一任妻子是黃美珍。
  • 譚詠麟兩任妻子,「齊人之福」苦不堪言,髮妻已遁入空門
    兩任妻子共存,譚詠麟直言其實很累,髮妻已遁入空門說一句不害臊的話,共享齊人之福、大被同眠是每個男人的夢想,現在已經一夫一妻制,想要迎娶多個妻子在中國已經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也有那種不要名分一心只是為了愛人的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