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聽到這個是不是瞬間想到了遊本昌老師主演的濟癲和尚「濟公」;本昌老師出演的濟公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陪著我們很多人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如今本昌老師已經八十幾了,現在也很少出現在銀幕前了,但是他的經典永遠的記錄在我們的腦海裡。
一壺酒,一把破扇子,一件破袈裟,他是一個脫離世俗之外的高僧,不但喝酒吃肉,還玩世不恭,瘋瘋癲癲的步伐穿梭在人間,到處行俠仗義,他是弱者的救星,專門愛打抱不平,就如歌詞所描述一樣,「哪裡不平哪裡有我」。老百姓都稱他為「濟公活佛」那麼在我們生活中,是否真的有濟公存在呢?答案是有的。
在我國最大的辭書《辭源》中,「濟癲」條目下,指出了濟癲(公元1148-1209)年,宋朝末代人,名為道濟,本姓李,最初在靈隱寺出家,後來遊行於鬧市之中,喝酒吃肉,扶危濟困,而且他的中醫醫術很好,但是人們以為他瘋癲,稱之為濟癲。這個瘋瘋癲癲的和尚的確生活在南宋時期,除了不會法術以外,和我們現在銀幕上所看到的幾乎相似。他的故事至今在民間流傳,同時我們現代關於濟公的小說影視也是層出不窮。
而在如今的西子湖邊,還有很多是古蹟,傳說都是當時濟公活佛留存下來的,再有的是淨慈寺中,也還能看到不少蹤跡。"慈悲仁慧"是濟公活佛的精神體現,「慈"則指的是慈愛;」悲「指悲憫;」仁「指仁義;」慧「指智慧;他不是神也不是佛,而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
小編個人覺得,「濟公」作為南宋高僧,到我們這裡就已經流傳了數代,而原因就是因為他善於反抗不公,拯救苦難,幫助窮人,消除暴力,懲罰邪惡,人們才會敬奉他,後來便有了小說《濟公傳》,以至於後期出現了評書,故事,直到80年代遊本昌版本的電視劇《濟公》。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以及科技的發達,我們的影視作品或者小說已經開始逐漸的把濟公神化了,什麼殺妖除魔,投胎轉世,江湖恩怨等讓我們已經找不到濟公的「真身」了。濟公經歷數代傳承下來的都是一種精神文化,真不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只記得濟公的「法術」,而忘記了濟公的事跡。
此文章純屬小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