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經常胡思亂想,但卻停不下來嗎?
比如說:
2、總是不停回想自己做過的蠢事並且忍不住腦補別人評價自己的畫面;
3、有的時侯因為一點小事狀態和心情就'有能糟糕一整天;
4」親密關係中也愛胡思亂想一點小矛盾也能升級到分手」。
學習的時候,工作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睡覺的時候,腦子過度活躍就是停不下來。如果這些說的是你,那麼你可能就是一個過度思考的人。
過度思考,它和心理學中所說的思維反芻非常類似。那麼這個領域的專家,耶魯大學的教授蘇珊博士,對於思維反芻的定義。是一種對負性情緒本身、及其可能的原因和後果的反覆的、消極的思考。蘇珊諾倫-霍克瑪西博士認為,當我們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進行過度思考。就特別容易想起更多的發生在過去不好的事情,然後就會更加的消極地解釋我們當下的生活以及對於未來更加的沒有信心,甚至絕望。
過度思考和習得性無助,是有相通之處的。更可怕的是,我們的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所以你越經常去進行過度思考,我們的大腦所對應的腦區以及相關神經元的連接,就會更加的被強化。所以從生理層面,我們的大腦本身。就更容易陷入這樣的思維方式裡。那麼怎麼跳出來呢?
你首先要知道你是怎麼陷進去的。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過度思考的陷阱。
一、「選擇性注意」和「以偏概全」
這就好像是在你大腦裡面安了一個過濾器,你把那些好的事都過濾掉了,專盯著不好的事。而且還把這不好的事情,無限地放大。以偏概全,形成一個一般性的結論。就比如說在人際關係中,其實你是一個跟大家相處的挺融洽的人,周圍的人也都挺喜歡你的。可能偏偏就只有一個人不喜歡你或者見不慣你,但是你的注意力往往就被他給吸引了,注意力都在他身上。然後因為一個人去無限的放大,擔心自己因為自己不受歡迎,老是懷疑自己哪裡做錯了。然後還懷疑自己不擅長社交。
二、災難化思維
就是容易把一件小事,誇張成為一場災難。比如說只是和愛的人發生了一些分歧,吵了一架就覺得完了完了,我們肯定過不下去了。又比如說在工作中或面試的時候不太順利,就會無限的懷疑自己,覺得自己無能,覺得自己是個loser。又比如說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可能只是對方對自己皺了皺眉頭,就會想完了完了,對方一定不喜歡我,我一定沒戲了。
三、個人化
就是把別人的舉動當做是針對自己的,或者一廂情願的認為自己的行為會對對方造成非常巨大的負面影響。那麼這樣的人,他們經常懷疑和擔心的就是,啊,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啊,我有沒有惹她不開心? 啊,我應該怎麼辦?
四、情緒化推理,把「感覺」當作「事實」
我經常提醒大家,很多時候你的感覺不等同於事實。 特別是當你情緒化的時候,做出來的判斷很多時候往往都會是錯的。那時候我們的判斷其實不基於事實,而基於感覺,但是我們的感覺是非常波動的。就比如說你心情好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我挺好的,這個工作也挺好的。但是當你陷入狀態不好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這個工作簡直就是一團糟,我也是一團糟,整個世界都在和我作對。那麼你想一下,為什麼同樣一件事,你在狀態好和狀態不好時候,你對他們的評價怎麼差別這麼大呢,那我們的感覺真的是事實嗎?
知道我們掉入哪些思維陷阱之後,下一步就是學著爬出來。以下6個方法,對治過度思考。
一、你要意識到「過度思考並不是真的在解決問題
意識到逼迫自己不要想太多、不要想太多是沒有用的,它反而會適得其反。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白熊效應,你越強迫自己不要去想白熊,白熊就越在你的腦子裡面揮之不去。同時要意識到很多過度思考的人,他之所以不能停下來,是因為他以為這樣過度的思考是有用的。那你應該覺察發現,其實很多只是在思維反芻而已,它真正的是幹擾我們去解決問題。
二、與想法對質,檢驗非理性的想法
與想法對質,去發現那些不合理的想法。這局有點像把大腦中那些非常的不理性,很荒謬,很不切實際,很drama的想法,拉出來公開處刑。
比如你,因為人生中一個小小的失敗,就無限的責怪自己,懷疑自己沒有用的時候。你不妨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
我這樣想法有什麼依據嗎?
這些依據是來自於我的感覺還是事實呢?
我這樣的推論合理嗎?
這樣想法真實的可能性有多大?
其中有多少是我腦補出來的?
三、去災難化
有的人真的是寫災難電影劇本的高手,比如說走在馬路上的時候,就開始腦補,自己萬一被車撞了怎麼辦?然後走在河邊的時候就開始腦補,自己不小心掉下去了怎麼辦?然後還腦補自己在水裡撲騰撲騰的掙扎,奄奄一息的樣子。走夜路的時候就開始腦補,如何被歹徒攻擊,然後如何和歹徒英勇搏鬥。最後這個大腿還血流不止,然後父母看到之後痛哭流涕等等。那麼當我們陷入這樣的災難化思維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事情壞到這個程度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四、心理預演
如果你擔心有些事情會導致不好的結果,那麼沉浸在自己的焦慮情緒裡面。其實是沒有太大用處的。應該把精力放在事情上,放在如何應對和解決上面。
五、練習正面冥想
蘇珊諾倫-霍克瑪西博士,在她的研究中也指出,正面冥想可以幫助我們在思維反芻中,重新奪回控制權。因為正面冥想是一種客觀的不加評判的態度,去覺察我們當下的感受和想法,幫助我們不在陷在裡面。
六、積極分心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當我們不再一再去餵養流浪貓的時候,流浪貓也不會一再的出現在我們的門口。那我們的想法也是一樣的,嘗試把精力和注意力轉移到那些可以帶給你積極體驗的事情上。比如說散步、洗澡、看書、聚會等等。而不再去餵養那個過度思考的小怪獸。
文章來源於真我心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