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員日」最高法發布典型案例:船員人身損害賠償「同命同價」

2021-01-18 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客戶端6月25日電 6月25日是國際海事組織確定的「世界海員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八件涉船員權益保護典型案例,彰顯了人民法院發揮海事司法職能,依法保護船員合法權益的鮮明立場。

其中一個典型案例統一人身傷亡賠償標準,維護遇難船員家屬權益,體現出對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平等尊重、平等保護,實現「同命同價」。

2015年7月14日,啟邦薩那加有限公司所有的「FS SANAGA」輪(賴比瑞亞籍貨櫃船)與倪某某所有的「浙三漁00011」輪(中國三門籍漁船)在寧波象山沿海水域發生碰撞,事故造成「浙三漁00011」輪沉沒,船上14名船員全部遇難。

遇難船員中,除1名船員為城鎮戶籍外,其餘13名均為農村戶籍。

吳某某等14名遇難船員家屬訴至寧波海事法院,要求啟邦薩那加有限公司、倪某某作為碰撞兩船的所有人連帶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並主張應按照2015年度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死亡賠償金。

寧波海事法院一審認為,14名遇難船員因「FS SANAGA」輪與「浙三漁00011」輪碰撞事故遇難,兩船互有過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三款的規定,啟邦薩那加有限公司、倪某某作為碰撞船舶所有人應就該碰撞造成的人身傷亡負連帶賠償責任。

關於死亡賠償金計算標準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涉案事故導致14名船員遇難,且無特殊情況排除該條的適用,故對於吳某某等以城鎮標準計算死亡賠償金的主張予以保護。

寧波海事法院經核算各項損失後,判決14名遇難船員的家屬在先期已獲賠350萬元的基礎上,可再獲賠1166萬元。一審判決後,各方當事人均未上訴。

多名受害人在同一侵權事件中死亡,應適用同一標準進行賠償。如果因循多年來民事審判領域常採取的區分城鎮和農村,依據不同賠償標準分別進行賠償的做法,不僅在結果上不盡公平,更是對普通民眾樸素情感的極大挑戰。

城鄉二元的人身損害賠償標準系因特殊歷史時期的客觀原因造成,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以及對人的生命健康平等保護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打破城鄉蕃籬適用同一賠償標準,實行「同命同價」的呼聲日益高漲。

本案中,因船舶碰撞事故導致14名船員遇難,其中1人為城鎮戶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關於「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的規定,結合中央提出的改革人身損害賠償制度、統一城鄉居民賠償標準的精神,法院最終判決支持13名農村戶籍遇難船員家屬關於按照城鎮標準計算死亡賠償金的主張。本案在海事審判領域探索人身損害賠償標準的統一,有利於進一步推進權利平等、以人為本的裁判理念。

據統計,中國進出口貨運總量的90%也是通過海上運輸進行。我國既是貿易大國、航運大國,也是船員大國。目前中國船員人數位居世界第一,超過140萬人,每年外派海員超過14萬人。

在保障船員權益方面,海事司法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國海事司法實踐中,涉船員糾紛佔較大的比重。近五年,全國海事法院船員勞務合同糾紛和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的收案數佔所有案件數的比重分別為30.98%、21.78%、17%、17.95%、29%。(工人日報記者 盧越)

相關焦點

  • 【以案釋法】同命同價!人身損害賠償統一城鄉標準
    【以案釋法】同命同價!不再區分受害人的戶籍性質,實現城鄉居民「同命同價」。基本案情2019年3月24日,宋某從翻鬥車後尾下車時摔倒在地,翻鬥車的後車門隨之掉落砸在宋某的左腿上,導致宋某左腿受傷,宋某遂到市某醫院就診。市某醫院在治療期間,疏忽大意,將宋某腿內的血管受損診斷為皮外傷,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導致宋某緊急轉院,為保全性命,不得不截肢。
  • 「同命同價」!全市首例「人身損害賠償城鄉統一標準」案調了
    「同命同價」! 2020年4月1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施行
  • 啥是「同命同價」?
    2010年浙江台州警方獲悉,因車禍身亡的車臺縣某農民與城鎮居民獲得同等金額的賠償款,這是《侵權責任法》頒布實施以來,媒體披露的首例「同命同價」案例。一、什麼是「同命同價」?「同命不同價」主要是指在一些造成多人意外傷害事故中,對受害人的賠償,因受害人的身份,地位,地域等社會屬性不同而導致賠償的不同,「同命同價」與之相反,指在造成多人意外傷害事故中,無視受害人的社會屬性,給予相同的死亡賠償金。二、「同命同價」從哪裡來?
  • 最高法: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入選國家賠償法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網站12月29日消息,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發布國家賠償法頒布實施二十五周年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呼格吉勒圖再審無罪國家賠償案、聶樹斌再審無罪國家賠償案等。(案例提供: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王建中申請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無罪國家賠償案【入選理由】本案是最高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的首例國家賠償案件。該案的賠償決定,明確了刑事賠償案件中侵犯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的賠償標準,以及恢復名譽的實施方式。本案的審判實踐,體現了人民法院在早期對國家賠償法立法精神的貫徹實施,對人權的切實保障。
  • 2020年河南省交通事故、人身損害最新賠償標準(附計算公式)
    2020年關於交通事故、人身損害類案件的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項目最新賠償標準權威發布!死亡賠償金最高684019.4元最新權威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2020年02月05日發布的2019年河南調查總隊主要調查數據整理。
  • 加快推進「同命同價」全覆蓋進程
    作者:劉天放6月24日,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了《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據了解,《實施意見》於7月1日起正式施行,將破解長期存在的城鄉居民人身損害賠償「同命不同價」問題。
  • 最高法發布國家賠償典型案例:呼格案、聶樹斌案等入選
    光明網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 孫滿桃)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對外發布最高法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頒布實施二十五周年典型案例,「浙江張氏叔侄」、呼格吉勒圖案親屬、聶樹斌案親屬、佘祥林等一批刑事賠償案件入選。  據最高法副院長、賠償委員會主任委員陶凱元介紹,1995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施行。
  • 京師律師代理的聶樹斌案入選最高法25件國家賠償典型案例
    【珠海律師、珠海法律諮詢、珠海律師事務所、京師律所、京師珠海】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自1995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施行25年來國家賠償審判工作情況,並發布了25件國家賠償典型案例。
  • 「當賠則賠」「把好事辦好」最高法發布25件國家賠償典型案例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 (薄晨棣)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頒布實施二十五周年,2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25件國家賠償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賠償委員會主任委員陶凱元表示,希望各級人民法院準確把握國家賠償審判「當賠則賠」「把好事辦好」的新理念新目標,合力落實國家賠償審判的新任務新要求,全面提升國家賠償審判工作的發展質效。
  • 最高法發布司法解釋和典型案例 規範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
    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司法解釋)發布,共14條,2021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
  • 重磅:2020年上海人身損害賠償死亡賠償最高標準調整為1388640元...
    2020年上海人身損害賠償死亡賠償最高標準調整為1388840元(城鄉標準統一)2020年1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根據2019年12月27日,上海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定:明確2020年1月1日之後發生的侵權行為引發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在計算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時按照上一年度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被扶養人生活費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上海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計算。
  • 「同命同價」 原告獲賠52.7萬元
    本報訊 朱國亮 盧巧萍 記者徐明 程愛娣報導:8月14日,南昌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一起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該案系4月1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的意見》實施後,南昌地區首例按照統一標準審理的民事案件,雙方最後達成調解,原告獲賠52.7萬元。
  • 2020年陝西省人身損害賠償標準
    國家統計局陝西調查總隊2020年1月17日發布統計數據:1、2019年陝西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9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6元。2、2019年陝西省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514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935元。
  • 最高法:約酒、約球、約遊中人身傷亡賠償應當這樣判決
    案例:陳某甲姐弟三人與董某某、北京市三八服務中心人身損害賠償案案號(2007)二中民再終字第1883號6、第三人侵權致勞動者損害,勞動者是否有權同時獲得工傷保險賠償和人身侵權賠償——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構成工傷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享有工傷保險賠償請求權,因第三人侵權享有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
  • 最高法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
    ▼ 11月25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婦聯、中國女法官協會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 據介紹,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全國婦聯和中國女法官協會首次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案例,不僅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要舉措,也旗幟鮮明地向社會表明了多方合力、聯合治理家庭暴力,向家庭暴力堅決說「不」的態度和決心。
  • 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相關裁判規則...
    法信· 法條變遷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十二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雖未遭受經濟損失,但因人格受到侮辱並遭受嚴重精神損害的,可以依法要求銷售者書面賠禮道歉並在營業場所張貼道歉函,並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審理法院】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維護消費者權益典型案例 3.
  • 【權威發布】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和典型...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和五個典型案例。 六是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實踐中,對於生產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是否需以造成人身損害的後果為前提,存在不同的觀點和認識。我們認為,食品安全法旨在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懲罰性賠償以造成人身損害後果為前提,不利於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也不利於鼓勵消費者維權。
  • 關於人損傷殘鑑定的依據及賠償標準
    背景2017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以下簡稱「分級」)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統一發布,該《分級》標準取消了《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準,相比較後者前者的要求等級標準更高,
  • 最高法發布耕地保護典型行政案例
    原標題:最高法發布耕地保護典型行政案例 本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孫航)為進一步加強各級行政機關和廣大人民群眾對耕地保護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堅決遏制農村亂佔耕地行為,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從全國法院範圍內收集、整理了8件近年來審結的涉耕地保護的典型行政案例,於14日正式發布。
  • 點評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文字消息《告別「同命不同價」!》
    點評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文字消息《告別「同命不同價」!》該消息報導到,同日由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在全省法院民事訴訟中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的通知》,將提升農村居民受害人損害賠償標準至與城鎮居民受害人同一水平,這一新規將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一、原文精評:告別「同命不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