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著名妖怪物語《稻生物怪錄》故事發生地廣島三次市,即將在2018年建立一座妖怪(Yōkai)主題博物館,日本收藏家湯本豪一(Yumoto Koichi)此次為該博物館捐贈了約3000件妖怪題材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葛飾北齋的《小幡小平次》,日本妖怪畫鼻祖《百鬼夜行繪卷》以及繪有妖怪形象的陶器、服飾以及海報等珍貴收藏。來源於中國與印度神話的日本妖怪文化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演變,已成為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滿想像力的妖怪物語不僅是名畫中的題材,也啟發了當今的日本視覺文化的創作。
《百鬼夜行繪卷》插圖
廣島。妖怪,在日本傳統的民間信仰中認為,是超出人類理解的奇怪、異常現象或因此引起的,具有非常的不可思議的力量的事物。日本民間有著大量關於妖怪的傳說,這可能與居住於島國的日本人心理上的神秘主義傾向有關。日本目前已將「妖怪學」作為文化人類學的一個分支正式確立,學者搜集記錄關於妖怪的傳聞,並建立龐大的資料庫以供研究。《日本妖怪物語》《日本妖怪大全》等圖書在圖書館中舉目可見。各地「鄉土會」的老人說起古往今來的妖精,更是津津樂道。
《稻生物怪錄》插圖 江戶時代(1603 - 1867年)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廣島三次市計劃建立一座妖怪博物館,預計將於2018年對公眾開放。坐落在山巒之間的三次市是日本著名妖怪物語《稻生物怪錄》的故事發生地。該市曾經一度希望通過充分利用當地歷史與鬼怪神靈的聯繫來重振三次市的聲望和經濟。日本收藏家湯本豪一此次為該博物館捐贈了約3000件妖怪題材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一幅由日本江戶時代畫家葛飾北齋創作的《小幡小平次》。同時被博物館收藏的作品還包括描繪了日本民間傳說中百種妖怪在夜間遊行場景的《百鬼夜行繪卷》、繪有妖怪形象的陶器、服飾以及海報等珍貴收藏。
收藏家湯本豪一手持一張妖怪主題的「雙六」棋盤畫,日本傳統棋盤遊戲的一種,類似西洋雙陸棋。
66歲的湯本豪一自1980年代開始收藏日本妖怪題材的作品,截止至2016年底,已經在收藏上投入了超過1億日圓(約合88.3萬美元),收藏了約3000件作品。他的收藏也因此成為日本國內該題材體量最大的收藏。作為收藏家的湯本豪一不僅收藏廣泛,同時在研究妖怪歷史方面也頗有建樹。他基於自家收藏所編撰的日、英雙語妖怪圖鑑——《妖怪博物館:來自湯本豪一的日本妖怪收藏》集中介紹了日本江戶時期(1603-1868年)日本文化、藝術方面對於妖怪這一民間流傳的超自然現象的多種詮釋與呈現。值得一提的是,該圖鑑不僅較為全面地展現了妖怪主題在繪畫方面的表達,同時也向讀者展示了妖怪文化在瓷器、和服、玩具等方面的體現,為日本國內外的妖怪研究者提供了有力的研究素材。
收藏家湯本豪一編著的《妖怪博物館:來自湯本豪一的日本妖怪收藏》封面
妖怪文化在日本民間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常常被視為民眾對於社會問題、動蕩時局的心理表現,因此在文化、藝術方面的呈現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不同。素有日本民俗學之父的柳田國男曾經指出,妖怪故事作為民俗學的傳承與民眾的心理、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研究妖怪可以被認為是理解日本民族性格和歷史的渠道之一。
喜多川歌麿《化物的夢》寬政(1789~1801年)末期
室町時期(1336-1573年),幕府畫家土佐光信是繪製《百鬼夜行繪卷》,此畫被譽為日本妖怪畫的鼻祖。它來源於日本民間的「付喪神」思想,付喪神是被妖怪付靈的老舊器物。傳說中器物歷經百年之後會被精靈附體,因此許多器物被用了九十九年後遭到丟棄,於是變為付喪神含怨捉弄人類。圖中描繪了琵琶、傘、木魚、鍋等各種舊物被人們丟棄後,化為妖怪半夜出來遊行的場景。
《百鬼夜行繪卷》插圖之一
此次收藏亮點之一是日本著名浮世繪藝術家葛飾北齋創作的「百物語」中的《小幡小平次》。葛飾北齋創作的「百物語」系列共包含五幅畫作。「百物語」的名稱來自於日本民間流行的一種夜間活動。參與者點燃100支蠟燭並圍成圈。每位參與者講述一則鬼故事之後將蠟燭吹滅。隨著點燃的蠟燭越來越少,陰鬱恐怖的氣氛則愈加濃烈,地下的魂靈慢慢升起到地面之上,來到人類之間。
「百物語」系列中的《小幡小平次》,約1831
《小幡小平次》的故事原型來自於名叫小幡小平次的歌舞伎演員和他悽慘的愛情故事。相傳小幡小平次是一名三流歌舞伎演員,由於長時間無法獲得登臺的機會,因此戲劇導師不得不賄賂劇團導演為其安排角色。導演看到小幡小平次臉色蒼白、眼窩凹陷並且頭髮凌亂,因此安排他飾演幽靈的角色以節省化妝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幡小平次通過研究停在太平間的死人的面部表情,竟然在扮演過程中漸漸掌握了表演技巧並由此聲名遠播。然而,小幡小平次的妻子阿塚並不欣賞他的成就,反而與演員安達左九郎偷情,並密謀害死小幡小平次。在一次出遊釣魚時小幡小平次被安達左九郎推入湖裡。淹死的小幡小平次自此化為真正的幽靈,專門纏繞並恐嚇偷情的情侶。
「百物語」系列中的《皿屋敷》
「百物語」系列中的《提燈的阿巖》,1831/32
除了葛飾北齋之外,隨著江戶時期出版業的盛行與浮世繪的流行,加上日本受到中國傳入的古代典籍,例如《山海經》、《封神演義》、《西遊記》以及《聊齋志異》等著作的深刻影響,當時還有多位其他浮世繪畫師投入到妖怪題材的繪畫創作中。同時期創作妖怪題材繪卷的還有鳥山石燕、歌川國芳、月岡芳年、河鍋曉齋等浮世繪大師。其中鳥山石燕創作的《畫圖百鬼夜行》三部曲可謂是日本妖怪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創作之一。
歌川國芳《相馬舊王城》弘化(1844~46)
鳥山石燕《畫圖百鬼夜行》之河童
妖怪繪畫就如同充滿想像力的百科全書,記載著無數不可思議的幻獸物語。世界各地對妖怪的形象通常都是恐怖邪惡的,但日本的妖怪卻具有兩面性,背後往往隱藏著悽美而至情的故事,妖怪的善與惡的屬性可以相互轉化,即使是怨魂,好好侍奉下,也會成為保護神。「我想妖怪們也會為擁有了自己的博物館而感到高興吧。」收藏家湯本豪一說。作為日本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妖怪文化,正在成為日本漫畫、電影、藝術等領域成為日本文化產業的中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
轉載自藝術新聞中文版
原標題:在博物館遇見「百鬼夜行」,日本首座妖怪主題博物館將問世
編輯: Wendy#City
相關連結:
奢侈品巨頭的任性:200多年的巴黎證券交易所將變身博物館
來,這是一個博物館界的偵探遊戲
漂洋過海來看你——漢代珍藏「旅行」到美國
埋藏百年的皇室專用瓷窯為何重啟?
看展先答題,探索「未知」的長江文明
QQ:博物館行業交流群 319424239
·歡迎轉發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