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指數打響資本市場「上海概念」

2020-12-22 央廣網

在資本市場,每天都有無數的指數在反映著全球經濟的變化。日前,一個名為「張江指數」的新來者,代表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登上了市場的舞臺。

這一指數由上海本土基金公司匯添富基金向中證指數公司定製,其目的是全面反映張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態勢,並成為張江發展的晴雨表和未來科技創新的風向標。

抽象轉為具象

目前,張江示範區內有高新技術企業約7000家,佔全市比例超過一半。同時,在張江示範區註冊的境內外上市企業共268家,總市值約7.8萬億元,區內A股上市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佔近六成,特別是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國內領先。

這樣的科技創新發展成果,如今得以通過指數在資本市場充分展現。

「證券指數有兩大功能,一是表徵功能,即可以反映代表市場的走勢;二是投資功能,即其樣本組合可以作為投資標的。」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徐國祥認為,張江指數包括的兩條指數,即實現了這兩大功能。

具有表徵屬性的「中證全球張江自主創新綜合指數」,樣本範圍為99家在滬深、香港和美國市場上市的張江高新技術企業。放眼全球,這樣可以在最大範圍內,全面反映張江示範區高新技術產業布局的整體特徵和發展情況。

具有投資屬性的「中證滬港深張江自主創新50指數」,樣本範圍為50家在滬深港上市的張江高新技術企業,當前包括21家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企業和18家市值較大的其他高新技術企業。精選樣本,聚焦滬深港市場,不僅能集中反映張江示範區優勢產業的發展情況,還為國內金融衍生品的開發留足了空間,方便了資本投資。數據顯示,張江自主創新50指數的成分股成長性較強,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11.05%,而A股所有上市公司這一指標的平均值為6.71%。此外,平均營業收入、利潤增速等成長性指標也大幅超越市場。

匯添富基金董事長李文介紹,對於張江企業而言,這一指數為企業的融資和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指數能夠將張江概念在資本市場固化下來,進一步提升區內企業的受關注程度和市場影響力,並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和資源配置功能,幫助區內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對投資者來說,張江指數為投資者分享科技創新成果提供了「新工具」。未來如果基於張江指數開發金融創新產品,能夠幫助投資者一攬子投資於包括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領域的優質上市公司,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張江指數有助於把抽象的張江產業發展態勢轉化為具象的指數走勢,形成更有效、更直觀的評價參考,進而打響張江示範區科創品牌,促進科技創新要素加快集聚。」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解冬表示,更重要的是,指數有助於促進金融、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與三角互動,推動更多科創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做優,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建設深入融合和聯動發展。

指數只是第一步

實際上,在張江指數之前,資本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批「上海概念」的指數。

作為國企重鎮,上海的國企上市公司一直受到各方關注。聚焦這一領域的中證上海國企指數已運行多年,指數精選上海市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結合市值、國資持股比例、分紅比率、市場預期等情況進行選樣並加權,反映上海國企的整體走勢。目前,這一指數已經成為市場觀察上海乃至全國國企發展情況的重要樣本。

結合科創板與長三角一體化概念,上證G60創新綜合指數和上證G60戰略新興產業成份指數也於2019年11月適時推出。指數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的滬市上市公司中選取樣本,反映這一區域相關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兩隻指數推出以來表現優異,如投資「G60成指」一年收益率可以達到41.55%。

上證上海改革發展主題指數、中證交銀理財長三角指數……這些帶有上海特色的指數與張江指數一樣,不僅讓上海相關區域和行業的發展有了具體的指標參照,幫助全社會更加直觀地了解上海多年來的發展進程和發展成果,同時也在指數領域逐漸形成了上海品牌,引導資本市場更加關注和投資指數中的上海相關企業,助力上海產業加速發展升級。

「實際上,上海還有很多區域和行業,值得去有針對性地編制指數,比如臨港新片區、在線新經濟等。」徐國祥表示,但想要獲得資本市場的全面關注,指數的推出只是第一步。之後上海應該利用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和行動力,設計和發行更多圍繞指數的金融衍生品,引導資本投向上海這些重點區域和行業,使得實體經濟與金融之間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

相關焦點

  • 下一個三十年,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中國資本市場30...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銀行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不斷成長,而銀行股也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二者相輔相成。下一個三十年,有更多新政策值得期待,商業銀行將攜手資本市場創造更多「奇蹟」。三十而立,中國資本市場進入盛年。
  • 上海證券報陳國軍:尋找最好的分析師 助力資本市場新徵程
    上海證券報陳國軍:  尋找最好的分析師 助力資本市場新徵程  ⊙記者 徐蔚 ○編輯 孫放   12月16日,由上海證券報社主辦的「中國證券業2021投研峰會暨2020上證報最佳分析師評選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本次峰會以「把握高質量 洞悉新格局」為主題,在中國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之際,廣邀業界精英,縱論2021年投資機會,展望資本市場變革。
  • 第三屆界面董秘之夜落幕,上海領燦以赤子之心致敬資本市場向上的力量
    6月23日晚,由上海報業集團丨界面新聞主辦、上海領燦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屆【界面董秘之夜】如約而至,在上海外灘的璀璨燈火中盛大開幕。滬深兩市百餘位上市公司董秘歡聚一堂,共同呈現了一場又一場如詩如夢的舞臺大秀。晚宴現場,資本市場的職業精英和鎂光燈下的男神女神交替登場,用歌舞抒發無限柔情、用遊戲競技展現激情活力,董秘們的雙面人生在此刻得到盡情釋放。
  • 首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尉文淵: 一個更加神奇的資本市場將在...
    資本市場地位的提升,基礎制度體系的優化安排,會激發市場迸發出更大的活力。我相信未來10年、20年、30年後,中國資本市場會有一個更加嶄新、更加神奇的面目展現出來。  那個時候國家在發展,改革在進行,我們總覺得,早就應該投入到火熱的事業中去!
  • 下一個三十年 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
    (原標題:下一個三十年 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編者按:30年櫛風沐雨,30年春華秋實。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銀行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不斷成長,而銀行股也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二者相輔相成。
  • 【資本市場三十年】曹鳳岐: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從資本大國到資本強國...
    新華財經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劉玉龍) 「中國資本市場30年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規範化、不斷法治化、不斷市場化、不斷國際化的過程。」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曹鳳岐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未來二三十年,隨著中國經濟由大轉強,中國資本市場必將完成從資本大國到資本強國的變遷。
  • 資本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
    曾幾何時,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中是個「小池塘」。到今天,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已成長為遼闊海洋。截至2020年12月25日,A股市場上市公司數量已突破4133家,成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  上海證券交易所今年總市值首次超過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成為全球第三大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啟動,新三板精選層拉開大幕,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資本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化。
  • 資本市場加速繪就改革路線圖
    30多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今後,資本市場改革將以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努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強化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功能互補、有機聯繫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 寶寶樹完成三十億元融資 正式回歸國內資本市場
    《寶寶樹完成三十億元融資 正式回歸國內資本市場》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寶寶樹首屆黑客馬拉松大賽開啟網際網路公司工程師文化新常態連續奮戰 近30 個小時是什麼感覺?
  • 影院開業數量井噴 鄭州電影市場打響「巨幕」爭奪戰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鄭州銀幕數尚未觸及天花板,未來幾年,各路資本勢必打響線下影院最後爭奪戰。  杜比影院河南首店落戶鄭州  「這是河南第一家杜比影院廳,它開啟了鄭州乃至河南影迷進入新的觀影體驗時代。」1月3日晚,在杜比影院《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官方品鑑場活動上,杜比實驗室大中華區內容與行業合作總監柯永德表示。
  • 金融業30年蛻變:板塊市值佔比逾17%,服務資本市場大有可為
    作為資本市場的服務者和參與者,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信託等金融機構與資本市場一路相伴、共生共榮,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破浪前行、蓬勃發展,並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持續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收益,在資本市場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截至2020年年中,中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規模已經排在世界第三位。在A股市場,金融板塊佔據最大權重。
  • 資本蜂擁網際網路貨運市場 貨拉拉再獲逾5億美元融資
    中國基金領投,高瓴資本、順為資本等機構跟投,融資額度為5.15億美元,折合   例如參與最新一輪融資的高瓴資本和紅杉資本,分別在2019年2月領投了貨拉拉的D1輪、D2輪融資,融資額為3億美元。概念資本更是從2015年參與天使輪起,便與貨拉拉一路相隨,參與了此後每一筆融資。   資料顯示,周勝馥是貨拉拉的創始人和CEO。
  • 「十三五」自貿區擴容提速 自貿區與資本市場形成聯動效應_太平洋...
    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容提速,也與資本市場發生著聯動效應,猶如自貿區概念相關板塊成為了近年來A股市場的熱門板塊之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受益於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紅利,入駐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企業不僅享受到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便利化服務,而且還容易獲得更好的融資條件和渠道。
  • 頻獲資本青睞 人造肉市場真香嗎
    人造肉概念持續受到資本熱捧。12月21日,天眼查信息顯示,人造肉企業南京周子未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周子未來」)獲得2000萬元融資。截至目前,已有多家人造肉企業獲得融資。不過,在資本市場「吃香」的人造肉,卻面臨技術不成熟、尚無國家標準等問題,而這也成為人造肉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急需解決的新課題。
  • 基匯資本的「超級爆改術」
    很難想像,2006年基匯資本接手時,它只是一座土醜土醜的乙級寫字樓。找來「夜店王子」、創意蓋不住的英藉建築師Mark Lintott操刀重造,配上專業酒店管理團隊,Hotel G出場即頂流,拿獎拿到手軟。雖說基匯後因時間到期,不得不揮手退出,但Hotel G為其進入中國內地打響頭炮。
  • 首席經濟學家熱議中國資本市場30年發展成就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首席經濟學家熱議中國資本市場30年發展成就來源:上海證券報12月2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2020年四季度首席經濟學家例會。參會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資本市場發展的核心是制度創新,資本市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制度創新史。30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逐漸形成了層次分明的資本市場體系,並形成了行政、法律、自律監管相配合的監管體系。30年來,中國機構投資者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已經超過18萬億元。
  •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助力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
    下面,我想主要從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角度,就如何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談三點個人看法:   第一、資本市場對於科技創新發揮著樞紐作用   從歷史上看,資本在社會生產力發展過程中佔據重要地位,上世紀60年代,經濟學家索洛明確提出「資本體現的技術進步」概念。
  • 專訪中證金融公司董事長聶慶平: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歷程
    首先是境外資本利用中國資產和中國概念上市融資,吸引海外投資者,出現「中國概念股」投資熱潮,典型案例就是1988年4月在香港上市的卜蜂國際。當時泰國的正大集團把兩家聯營公司上海大江飼料和易初摩託車的股權(和中方各佔50%),裝入在境外組建的卜蜂國際在香港進行招股,結果非常火爆,超額認購達到282.5倍。
  • 第一服務資本市場遇冷,「綠色」故事能否講入資本「心扉」?
    可以看到,在馬太效應的預期下,行業內頭部企業與中小企業的估值已加快兩極分化,而選擇「差異化」的發展方向,或是資本市場為中小物管企業的估值留下的一扇窗。在首日遭到資本冷遇的第一服務,能否憑著「綠色科技」的稀缺性贏下一個未來?第一服務上市首日遇冷踏著物業「上市」的浪潮,年內第8家物管企業正式登陸港交所。
  • 證監會邱勇: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市場
    新京報快訊(記者 侯潤芳)在今日由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組委會主辦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海峰會上,證監會機構部主任邱勇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呈現逐漸向好的增長態勢,在全球流動性過剩,主要經濟體普遍處於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