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鐵正式開工起,我國的軌道交通建設已經走過了54個年頭。城市軌交在串線成網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市民的生活方式,改變著城市格局。
近日,由國家發改委主管的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了《2020年中國內地城軌交通線路概況》(簡稱《概況》)。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累計有45個城市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7978.19公裡。另據交通運輸部微信公號1月5日消息,中國內地實際開行列車2528萬列次,完成客運量175.9億人次,進站量109.1億人次。受疫情影響,全年完成客運量較2019年下降約62.9億人次,下降26.4%。
全國新增三個軌道交通運營城市 新增運營線路1241.99公裡
2020年作為「十三五」收官之年,全年共新增三亞、天水、太原3個城軌交通運營城市。其中,太原市運營線路為地鐵,三亞、天水兩市運營線路為有軌電車。全年共新增城軌交通運營線路1241.99公裡,25個城市有新城軌交通線路(段)投運,共新增運營線路36條。整個「十三五」期間,中國內地城軌交通新增運營線路長度總計達4360公裡,年均新開運營線路872公裡。這五年,是我國軌道交通建設突飛猛進的五年,五年間新增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超過之前的累計總和。
按照系統制式來看,共計7978.19公裡的城軌交通運營線路中,地鐵6302.79公裡,佔比79.00%;輕軌217.60公裡,佔比2.73%;單軌98.50公裡,佔比1.23%;市域快軌805.70公裡,佔比10.10%;現代有軌電車485.70公裡,佔比6.09%;磁浮交通57.70公裡,佔比0.72%;自動旅客捷運系統(APM)10.20公裡,佔比0.13%。
此外,根據官方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海(729.20公裡)、北京(727公裡)、成都(557.8公裡)、廣州(553.2公裡)、深圳(422.6公裡)、南京(394.7公裡)、武漢(409.1公裡)、重慶(343.3公裡)、杭州(306.3公裡)、青島(246公裡)為中國內地城軌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度前十城市。
這份榜單中,杭州算是一匹黑馬。其實,2019年末,杭州市地鐵運營裡程僅為100多公裡,遠遠低於同期南京、武漢、成都等經濟規模相近的省會城市,與北上廣等老牌一線城市相比更是差距巨大。僅僅過去了一年,杭州就把這個數據追到了306.3公裡,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
杭州軌道交通突破300公裡 為「軌道上的長三角」加碼?
去年年底,杭州地鐵1號線三期、6號線一期及杭富線、7號線首通段同步開通運營,杭州地鐵的運營裡程由此一舉突破300公裡,正式加入了軌道交通運營裡程超300公裡的俱樂部。而對於整個城市來說,地鐵線往往也是產業線,人口和產業常常隨著地鐵線流動,進而促進產城融合,持續完善城市功能,也拉開了杭州的城市骨架。
其實作為經濟強省浙江的省會,杭州的軌道交通建設起步,相比國內同類型城市相對較晚。首條線路1號線於2012年11月24日正式開通,然而不到9年時間,杭州就建設了300多公裡的軌道交通線路。
為什麼近幾年來杭州市要全力加速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建設?一是近年來,杭州先後舉辦和將要舉辦G20峰會、杭州亞運會等國際性大會,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城市公共運輸系統;二是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常住人口的不斷增多,對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杭州地鐵新線 圖片來源:杭州發布
其實,與南京、成都、武漢等同一級別城市相比,杭州的城市軌道交通單單從運營裡程和覆蓋面積上來看,還是稍顯不足。目前,杭州軌道交通運營總裡程剛剛突破300公裡,在長三角地區排名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南京。考慮到杭州城市軌道交通起步晚,城市面積也相對較小,這一成績對杭州而言稱得上可喜可賀,但仍舊只能算作是階段性的「小成就」。
作為新一線城市中的佼佼者,杭州的城市軌道交通網規模還有進一步拓展的必要,而且已經提升日程。杭州市地鐵集團副總經濟師李崇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到2022年亞運會前,杭州的地鐵總裡程將達到516公裡,包括10條地鐵線、2條城際線,1條機場快線,預計日客流將會突破500萬人次。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中國新一輪基建潮的到來,必將為杭州市和眾多長三角經濟潛力城市快速彌補城市基建短板帶來契機。一周前,國家發改委就在其官網公眾號上發文稱,「提升長三角區域軌道交通融合發展水平可以提髙軌道運輸系統的整體效率,實現資源共享,是當前及未來軌道交通發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整個長三角地區已經有10座城市擁有自己的軌道交通,所謂全面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顯然並不局限於高速鐵路這一種形式。密如蛛網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更是「軌道上的長三角」重要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