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被打哭;「女真滿萬不可敵」神話徹底破產;八旗兵遭遇成軍以來最大敗績,傷亡近萬;北京城裡八旗家家戴孝……這就是著名的和通泊之戰!
滿清興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八旗兵的戰力更是威名赫赫,不論是在關外和明軍作戰,還是入關之後平定天下,都勝多負少一往無前,所以也就有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但這個神話在對陣準噶爾汗國的時候,卻最終被戳破了肥皂泡!
準格爾汗國是蒙古人建立的,勢力範圍最鼎盛的時候控制了今天的外蒙古、哈薩克斯坦以及青海、新疆和西藏等處,面積達數百萬平方公裡,絕對是中亞地區的龐然大物。在噶爾丹時期,雄心勃勃地想恢復成吉思汗先祖的榮光,對大清帝國構成了巨大的威脅。不過噶爾丹的運氣不好,遇到了專資各種不服的康熙大帝,結果兵敗身亡。
噶爾丹死了之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任,這傢伙比叔叔還厲害,帶領準噶爾汗國高歌猛進達到勢力巔峰,而他的兒子噶爾丹策零(注意和噶爾丹的區別)也是個野心家,繼位之後憑藉著沙皇俄國的支持,也是不斷地對清帝國挑釁。這個時候已經是雍正皇帝當家作主,他雖然沒有老爸康熙的能力,但也沒有慣著噶爾丹策零的臭毛病,雙方碰撞自然在所難免。
雍正九年時,雙方終於爆發了和通泊之戰。和通泊位於阿爾泰山脈之中,在大戰爆發之前,雍正皇帝就集結兵力,命令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分別統率北、西兩路大軍,準備一舉搞定噶爾丹策零,把準噶爾汗國這個宿敵冤家一舉蕩平。但是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噶爾丹策零這個人比較雞賊(很有戰略眼光),眼看著清朝大軍逼近,便開始了一系列的神操作。
他先是派出使者趕到了北京城,表達了和平願望,雍正也知道準噶爾汗國是塊難啃的骨頭,如果能夠通過談判取得和平,自然也是好事,於是就召傅爾丹和嶽鍾琪回北京,來商量具體對策,這無疑是中了噶爾丹策零的緩兵之計,讓他有了更充足的時間調集兵馬糧草整軍備戰,清軍也就此喪失了先機。
噶爾丹策零趁著清軍主帥進京,在完成整軍之後,馬上突襲了清軍的戰略物資囤積之所——科舍圖卡倫馬廠大營,然後又派出軍隊圍困了魯克察克,吸引了嶽鍾琪的西路軍主力,從而讓傅爾丹的北路軍失去了外援。做完這一切之後,噶爾丹策零對傅爾丹動手了。
先是噶爾丹策零的心腹詐降,跑到傅爾丹大營,忽悠傅爾丹說噶爾丹策零的前鋒只有一千多人,根本不堪一擊,傅爾丹輕聽輕信之下,帶著軍隊進發,準備一舉幹掉這小股部隊。等到了行軍途中,傅爾丹又「俘獲」了數十名準噶爾人,他們和此前詐降之人所說相同,讓傅爾丹更加堅信了前行的信心,最後徹底地走進了噶爾丹策零的陷阱。
有心算無心再加上兵力上的優勢,結果自然是噶爾丹策零大獲全勝。清軍在苦戰了十多天之後,傅爾丹以傷亡近萬人的代價,終於突出重圍,帶著殘兵敗將逃回了科布多。八旗兵雖然敗得很慘,但在戰鬥中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高級將領或「拔刀自剄,死於陣」或「力戰,復殺敵千餘,沒於陣」,沒有一個孬種。
傅爾丹身為主帥對此次失敗負有直接責任,他給雍正上奏摺請罪,雍正的回覆是:損兵誠有罪,朕因爾等竭蹶力戰,特寬恕之。痛惻難忍,不覺淚下!大概意思就是說,你損兵折將固然罪責難逃,但我也知道你們在戰鬥中的表現,特此寬恕你們。這場戰鬥的損失讓我這個皇帝十分心痛,不知不覺就掉下了眼淚。
戰鬥中,來自北京城的八旗兵戰死了4000多人,所以也就有了「京城八旗家家戴孝」的說法!
不過雍正也不是好欺負的,第二年就派兵找回了場子,後來到了乾隆時期,通過不停地對準噶爾汗國用兵,再加上噶爾丹策零的繼任者們昏聵無能內耗不斷,盛極一時的準噶爾汗國最終風流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