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和通泊之戰究竟有多慘烈,為什麼說北京八旗家家戴孝呢?

2020-12-27 鮮花暢談歷史

雍正皇帝被打哭;「女真滿萬不可敵」神話徹底破產;八旗兵遭遇成軍以來最大敗績,傷亡近萬;北京城裡八旗家家戴孝……這就是著名的和通泊之戰!

滿清興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八旗兵的戰力更是威名赫赫,不論是在關外和明軍作戰,還是入關之後平定天下,都勝多負少一往無前,所以也就有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但這個神話在對陣準噶爾汗國的時候,卻最終被戳破了肥皂泡!

準格爾汗國是蒙古人建立的,勢力範圍最鼎盛的時候控制了今天的外蒙古、哈薩克斯坦以及青海、新疆和西藏等處,面積達數百萬平方公裡,絕對是中亞地區的龐然大物。在噶爾丹時期,雄心勃勃地想恢復成吉思汗先祖的榮光,對大清帝國構成了巨大的威脅。不過噶爾丹的運氣不好,遇到了專資各種不服的康熙大帝,結果兵敗身亡。

噶爾丹死了之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任,這傢伙比叔叔還厲害,帶領準噶爾汗國高歌猛進達到勢力巔峰,而他的兒子噶爾丹策零(注意和噶爾丹的區別)也是個野心家,繼位之後憑藉著沙皇俄國的支持,也是不斷地對清帝國挑釁。這個時候已經是雍正皇帝當家作主,他雖然沒有老爸康熙的能力,但也沒有慣著噶爾丹策零的臭毛病,雙方碰撞自然在所難免。

雍正九年時,雙方終於爆發了和通泊之戰。和通泊位於阿爾泰山脈之中,在大戰爆發之前,雍正皇帝就集結兵力,命令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分別統率北、西兩路大軍,準備一舉搞定噶爾丹策零,把準噶爾汗國這個宿敵冤家一舉蕩平。但是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噶爾丹策零這個人比較雞賊(很有戰略眼光),眼看著清朝大軍逼近,便開始了一系列的神操作。

他先是派出使者趕到了北京城,表達了和平願望,雍正也知道準噶爾汗國是塊難啃的骨頭,如果能夠通過談判取得和平,自然也是好事,於是就召傅爾丹和嶽鍾琪回北京,來商量具體對策,這無疑是中了噶爾丹策零的緩兵之計,讓他有了更充足的時間調集兵馬糧草整軍備戰,清軍也就此喪失了先機。

噶爾丹策零趁著清軍主帥進京,在完成整軍之後,馬上突襲了清軍的戰略物資囤積之所——科舍圖卡倫馬廠大營,然後又派出軍隊圍困了魯克察克,吸引了嶽鍾琪的西路軍主力,從而讓傅爾丹的北路軍失去了外援。做完這一切之後,噶爾丹策零對傅爾丹動手了。

先是噶爾丹策零的心腹詐降,跑到傅爾丹大營,忽悠傅爾丹說噶爾丹策零的前鋒只有一千多人,根本不堪一擊,傅爾丹輕聽輕信之下,帶著軍隊進發,準備一舉幹掉這小股部隊。等到了行軍途中,傅爾丹又「俘獲」了數十名準噶爾人,他們和此前詐降之人所說相同,讓傅爾丹更加堅信了前行的信心,最後徹底地走進了噶爾丹策零的陷阱。

有心算無心再加上兵力上的優勢,結果自然是噶爾丹策零大獲全勝。清軍在苦戰了十多天之後,傅爾丹以傷亡近萬人的代價,終於突出重圍,帶著殘兵敗將逃回了科布多。八旗兵雖然敗得很慘,但在戰鬥中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高級將領或「拔刀自剄,死於陣」或「力戰,復殺敵千餘,沒於陣」,沒有一個孬種。

傅爾丹身為主帥對此次失敗負有直接責任,他給雍正上奏摺請罪,雍正的回覆是:損兵誠有罪,朕因爾等竭蹶力戰,特寬恕之。痛惻難忍,不覺淚下!大概意思就是說,你損兵折將固然罪責難逃,但我也知道你們在戰鬥中的表現,特此寬恕你們。這場戰鬥的損失讓我這個皇帝十分心痛,不知不覺就掉下了眼淚。

戰鬥中,來自北京城的八旗兵戰死了4000多人,所以也就有了「京城八旗家家戴孝」的說法!

不過雍正也不是好欺負的,第二年就派兵找回了場子,後來到了乾隆時期,通過不停地對準噶爾汗國用兵,再加上噶爾丹策零的繼任者們昏聵無能內耗不斷,盛極一時的準噶爾汗國最終風流雲散!

相關焦點

  • 死了7000多八旗,讓雍正心驚膽寒?和通泊為何是清軍最大慘敗
    編者按:關於清準戰爭中的最大敗績——雍正九年(1731年)的和通泊之戰,網絡上常有損兵三萬,五萬,北京旗人家家戴孝的說法。但根據原始檔案記錄,清軍此戰出兵總共一萬人,其中陣亡、被俘7226名,損失在70%以上,逃出者也大多帶傷。才損失了7000多人,為什麼此戰還被美國的中亞史學家斯塔爾認為,是19世紀以前清軍最大的一次敗仗呢?
  • 《雍正王朝》裡十三爺吐血也要搶回的豐臺大營歷史上什麼樣?
    而在《雍正王朝》的電視劇與原著小說中,也出現了相當多的軍事名詞,堪稱很多人的清代軍事歷史啟蒙作品。其中豐臺大營與西山銳健營這兩個詞可謂深入人心。在《雍正王朝》之後的很多文藝作品都曾提及豐臺大營與西山銳健營。那麼,歷史上的豐臺大營與西山銳健營到底什麼樣呢?
  • 亞美尼亞家家戴孝,大批民眾高呼再次開戰,跟亞塞拜然討還血債
    持續了6個星期的納卡衝突造成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超過5000名士兵陣亡,但是現在看來這場血腥衝突還沒有結束。據亞美尼亞新聞網12月14日報導,日前亞阿兩國再次在納卡南部地區爆發激戰,亞美尼亞宣稱本方有6人受傷,而亞塞拜然則聲稱有4名阿軍士兵被打死,隨後阿軍方宣布展開「反恐行動」,並出動重兵攻佔了亞美尼亞控制的2個村莊,此次衝突引起了外界高度關注,雖然有俄軍維和部隊的周旋,但是兩國衝突卻依舊爆發,這也讓人對納卡地區的和平前景十分憂慮。
  • 湘軍崛起之戰:太平軍兩次殲滅八旗,給曾國藩做嫁衣
    那麼,旗人究竟要幹啥呢?專門訓練騎射,隨時準備打仗。所謂訓練騎射,流於形式而已,久而久之,旗人就只會「遛鳥」,當公子哥。 「恩養」政策下,旗人戰鬥力不行,三藩之亂時,吳三桂追著八旗吊打,搞得康熙一點面子都沒有。八旗不給力,清朝只能靠漢族綠營兵。乾隆年間,綠營也腐朽沒落,打仗靠臨時招募的兵勇,八旗、綠營已經不堪重任。
  • 額爾德尼昭之戰(下)
    額爾德尼昭之戰主將-策凌,由此登上歷史舞臺。策凌,成吉思汗二十一世孫,達延汗巴圖蒙克六世孫,生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準噶爾大舉入侵喀爾喀,策凌隨其祖被迫內附清廷。因其為喀爾喀賽音諾顏部(非喀爾喀三部之一)首領圖蒙肯嫡曾孫,故得清廷重視,「賜居於京師,教養於內廷,恩養一同皇子」。
  • 清軍的火炮技術究竟有多強?八裡橋之戰中被英法聯軍打回原形
    在大凌河之戰中,清軍就攜帶了這樣的8門紅夷重炮和80門大將軍炮(明制短管滑膛炮,重千斤,接近8磅炮),其炮火能力已不容小覷。 因此,八旗軍在取代明朝的徵戰過程中,實際是將騎射和火炮綜合應用,所謂野戰則騎射、攻城則火炮的結果。 清代明後,火器製造技術在原來基礎上又有了較大的發展和創新。康熙年間,康熙在宮中設造辦處,景山和鐵匠營設立炮廠,所制槍炮專供皇室和滿洲八旗之用。此外,還專門設立了裝備鳥槍、火炮的火器營。
  • 晚晴不可一世的八旗子弟究竟有多麼腐朽?
    八旗子弟崛起於白山黑水,由弱變強,以幾萬之眾,最後蛇吞象一般佔領了大江南北,建立了大清王朝。時人誇耀說,「滿洲兵至萬,橫行天下無可敵」。怎麼才過了兩百多年,當年的鐵騎就變成草包了呢?  這都是旗人咎由自取。當年,清朝全靠八旗鐵騎南徵北戰,才奪的江山,王朝建立後還得依靠八旗軍隊控制天下。入關後,清朝規定八旗子弟專事武裝,不得從事其他行業。
  • 《亮劍》中的李家坡之戰,歷史上的原型戰鬥,又是怎樣的慘烈?
    深度 摘要:《亮劍》中的李家坡之戰,是李雲龍接替因楊村戰鬥失利的孔捷出任獨立團團長之後,打的第一仗,也是獨立團的翻身仗,那麼這一戰歷史上原型是哪一場戰鬥,和劇中表現的戰鬥又有什麼不同?
  • 電視劇中常說的八旗子弟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紈絝引以為豪
    清宮劇中,人們總會看到有些紈絝非常得意地向別人亮出他們的身份並炫耀:我是八旗子弟! 那麼,八旗子弟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紈絝引以為豪呢?
  • 亞美尼亞家家披麻戴孝,「再次開戰」呼聲四起
    此前持續了一個多月的納卡衝突最終以亞美尼亞戰敗,俄羅斯出面,三國籤下停戰協議結束。但事實證明,在急劇膨脹的野心面前,任何停戰協議都是廢紙。據外媒報導近日亞阿兩國再次在納卡南部地區爆發衝突,雙方均有數人傷亡。報導稱,亞美尼亞方面宣稱本方有6人傷亡,阿軍則宣稱有4名士兵死於此次衝突。
  • 八旗格格
    祺祺姥爺:牛年的春節前,我和同學們在一起吃飯,大家吃吃喝喝,說說笑笑,好不熱鬧!說到每人的民族時,我們同桌就餐的有漢族,有回族,另外還有一位滿族人。他說他是正黃旗人。有人問起滿清的八旗歷史由來,沒人能說的清楚了。
  • 噶爾丹到底有多強?為什麼感覺他很容易就被康熙打敗了?
    但噶爾丹此時做出了一個激進且錯誤的軍事決策,那就是進軍漠南蒙古劫掠,並一路南侵至長城北邊,距北京僅一步之遙。此舉激怒了康熙帝,康熙帝遂御駕親徵,開啟了他三徵準噶爾的偉業。 而此時的康熙,之所以決定御駕親徵,也並不是衝動之下的決策。
  • 清朝滅亡時各省駐紮的滿洲八旗,究竟到哪裡去了?
    槍劍戟出政權,中國歷代王朝建立初期都有一支非常強大的軍隊,清朝建立靠的是八旗軍。說到八旗,很多人以為他們就是滿人的軍隊,其實也不盡然。八旗軍有漢族人,被分為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共同為大清奪取政權而作戰,並且做出巨大貢獻。
  • 八旗的歷史,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由盛而衰
    那麼,這個縱貫整個清代的滿洲八旗,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八旗設立八旗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601年,當時的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族的戰爭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三、八旗發展清代的滿洲八旗也有「嫡庶之分」,上三旗由皇帝親掌,下五旗由滿洲親貴分別擔任旗主,因此上三旗的待遇要好於下五旗,皇帝親衛也大多從上三旗中挑選。
  • 八旗旗主權力有多大?理論上金大菸袋,還真能牛逼哄哄使喚和珅!
    那麼觀眾們的疑惑來了,真實滿清歷史上的八旗旗主王爺,真的能對當朝一品大員這麼強勢嗎?只能說,電視劇中表現的,部分正確。具體情況,還得搞清楚清朝八旗旗主到底是怎麼回事?所謂八旗,是滿清自關外時,就開始實行的一種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有點類似戶籍。
  • 八旗旗主權力有多大?理論上金大菸袋,還真能牛逼哄哄使喚和珅
    那麼觀眾們的疑惑來了,真實滿清歷史上的八旗旗主王爺,真的能對當朝一品大員這麼強勢嗎?只能說,電視劇中表現的,部分正確。具體情況,還得搞清楚清朝八旗旗主到底是怎麼回事?所謂八旗,是滿清自關外時,就開始實行的一種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有點類似戶籍。
  • 別對「八旗子弟」這個名稱持有偏見了,在大清朝那是正規軍呢
    在很多人眼裡,一說「八旗子弟」,都會把這個詞和「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掛靠在一起,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偏見。清代近三百年的歷史,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全是由八旗子弟保衛的。如果沒有八旗子弟,大清王朝能夠存在嗎?何為八旗子弟?清代八旗制度是軍政合一、兵民一體的組織,是清王朝立國、維護國家政權之本。
  • 為什麼清朝八旗中,正白旗能夠和兩黃旗平起平坐,成為上三旗
    要想知道八旗裡面「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區別,為什麼「上三旗」包括正白旗和正黃旗、鑲黃旗,就必須了解八旗的歷史淵源和發展歷程。
  • 雅克薩之戰時就嘗到了燧發槍的厲害,但清朝為何沒有大規模裝備?
    雅克薩之戰給清朝的震動並不大,因為戰爭勉強打贏了。雅克薩之戰一共兩次,第一次俄國人少槍少,而且主要是火繩槍,裝備上跟清軍沒差別,清軍以優勢兵力進攻,加之還有火炮優勢,俄軍難以抵擋,所以打不過就跑了。清軍撤回後不久,俄軍捲土重來,再佔雅克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