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至親患上了絕症,作為家屬的你,是選擇告訴他真相,還是善意去隱瞞下一切?換一種提問的方式,如果是自己被確診絕症,那麼是希望被告知以事實還是希望自己永遠被蒙在鼓裡?
這樣的問題很露骨,很直白,也讓人心裡很不愉快。
中國人固有的思維方式是,不要輕易去談論死亡的話題。
小孩子生來不會懂得這樣的「道理」,偶爾問到某個親人會不會死去,大人們往往會慌張起來,用手就直接捂住小孩子的嘴巴,還要「啐」上幾口唾沫,不可說,不能說,以後不要再說,甚至提到「死亡」這個字眼時,便是觸碰了道德的底線。
似乎不去說它,人,便會永生了。
《別告訴她》:用謊言安慰著別人,同樣安慰著自己
接下來要說的這部電影《別告訴她》,爛番茄好評率達到了99%,在北美小範圍上映時,單塊熒幕收穫的票房,甚至超過了《復仇者聯盟4》,刷新了美國的影史記錄,它便講述了這樣一個簡單、卻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段人生。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華人家庭裡,碧麗自幼被父母接到了美國,從此便過起了移民的生活,而她的二叔則全家去了日本,只留下孤身一人的奶奶仍然生活在中國北方的小城市裡,每天清晨會打打太極拳,偶爾給最疼愛的孫女打幾個電話,便是她生活裡最常見的寫照。
這樣的奶奶,和我們每個人的奶奶都很像。
忽然一個喜訊傳來,在日本的孫子要回到國內和女友辦婚禮。碧麗的父母並不想讓她回國,因為他們都知道,婚禮,只是個藉口,是讓所有人回到國內,陪伴母親度過餘下時光的掩飾。
原來,要強了一輩子的奶奶,在不久前體檢時被確診已經是肺癌晚期,家人默契地都選擇了對奶奶的病情緘口不言。
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的碧麗,卻和大家產生了分歧,她認為,知道自己的病況是奶奶的人權,而家人不應該瞞著老人,「萬一,她還有想做的事情呢?」
滿懷悲傷的碧麗瞞著父母買了回國的機票,卻始終沒有抵得住家人的壓力,和他們一起,上演了一場鬧劇版的婚禮儀式。
而對奶奶的病情,猶猶豫豫著,仍然沒有說出真相。
美國人的中國印象
這部電影,沒有華麗的特效,沒有絢麗的布景,卻像一根針,扎在每個人的心上,因為,它太真實,真實得就像,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
碧麗剛一出機場,一群攬客的司機便圍了上來,「去哪呀?美女,哥車在那邊呢。」奶奶的住所,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老式樓房,刷著全國都統一的粉紅色和黃色的外牆漆。室內的裝修,採用的便是90年代最流行的土黃色壁櫥,以及,中國最傳統的聚餐文化,言談之中暗藏的攀比之心,妯娌之間的明爭暗鬥。還有,只要是適齡未婚男女,永遠躲不開的徵婚話題。
一場鬧劇般的婚禮,在新郎的無聲哭泣中,拉上了帷幕,也為影片中所有角色壓抑良久的情感找到了突破口。
別想太多,它可能沒想那麼說
很多人談論這部電影,就會拿出中西文化的差異來說,但是似乎影片中,並沒有對此進行大肆渲染,導演用平和的語言,和我們講述著一件尋找親情的故事。
例如,看到女主拔罐,便有人拿著《刮痧》來對比,看到婚禮,又有人跳出來,拿出李安導演的《喜宴》來說話了。
過度將影片解讀成中西文化,並不能夠讓我們很好領悟到導演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思想。
影片的取材,主要來自華裔導演王子逸自己的家庭故事,她出生於中國北京,自小在北京長大,也曾在長春與奶奶一起生活。6歲時舉家搬到了美國佛羅裡達州的邁阿密。
而在影片的最後,要不要將病情如實告知親人,已經不再是電影討論的問題了,通過鏡頭,看到的只是遠在異國他鄉的人們,對家鄉的眷戀,對親人的惦念,以及對自己逝去時光的不斷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