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珊迪
編輯 | Amy Wang
1月7日,奧卡菲娜憑《別告訴她》獲得第77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成為第一位獲得此獎項的亞裔女演員。1月10日,《別告訴她》國內首映,首日票房僅60萬,截至1月15日,上映6天票房才破300萬,成為又一部不被中國觀眾買帳的好萊塢華裔故事。
這部講述了美國華人家庭中,就是否要告知罹患癌症的奶奶實情進行了大討論的電影,是華裔導演拍攝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溫情故事,同在北美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單館票房甚至超過了《復仇者聯盟4》,爛番茄指數一度接近滿分,也被李安導演、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選為2019年最喜歡的電影,可這部現象級的華人題材電影,卻在故事的起源地遇冷。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能單純歸咎於未能符合大部分國人觀影審美的女主角奧卡菲娜,早在上映之前,影片中展開的關於東西方價值觀的碰撞,就引起了很多不滿的聲音,但貓影文娛(ID:maoyingtv)認為,東西方文化差異和家庭觀念的不同不應成為評判該片的唯一角度,這場關於美國華裔東方尋根想像的故事,並沒有嚴重失真。
作為全部啟用亞裔演員,以小成本搏得高票房的好萊塢華人題材電影,其所背後的意義,是不能用票房來衡量的。
看《別告訴她》不能只看文化差異
影片開頭,小姨奶瞞著奶奶的病情,告訴她大夫說她的病情無大礙,X片中肺部的陰影是良性陰影。
奶奶罹患癌症,僅剩三個月的時間,要不要告訴她實情,是整個家庭和影片的核心矛盾。
遠在美國的三口之家,自小在美國長大的碧莉認為奶奶有權知道真相,但是爸媽告訴她,患癌者,死之將至,「我們一家人覺得最好不要告訴她」,親人們決定,借著碧莉在日本長大的堂弟的婚禮,一同回家鄉探望奶奶。
於是這個東北奶奶的小屋裡,時隔20多年聚齊了所有親人,從日本歸來的浩浩一家,從美國回來的碧莉一家,還有姑姑姑父們,熱鬧的飯桌上,碧莉還是不懂這份善意的謊言,一直憂心地望著奶奶。
她認為奶奶有知道自己病情的權利,隱瞞在她西式的立場上是違法的,但大伯一直囑咐碧莉千萬不要把病情告訴奶奶,大伯用文化差異來解釋,「東方人把生命看作是集體的,你想告訴奶奶,是因為怕擔責任,因為這個責任太大了,如果你告訴了她,你就沒有負擔了。我們之所以不告訴奶奶,就是為了分擔她的思想壓力。」
碧莉問姑姑,如果奶奶想告別怎麼辦,姑姑說「幹嘛要讓她經歷這些呢,她現在像正常人一樣,告訴她會毀了她美好的心情」;在英國留過學的主治醫生向她解釋,「中國大多數家庭都會選擇不告訴她」;就連小姨奶都說,奶奶曾經也這樣隱瞞過即將離世的爺爺……
縱然在這個群體劃分很鮮明的家庭,一些言論的表達以及對中國家庭的高度概括,會讓國人感到些許陌生,但「別告訴她」,不單單是一個東西方文化價值碰撞的問題,而是碧莉和導演,試圖尋求「別告訴她」背後邏輯的問題。
而這個答案很簡單,又很深刻,是愛。碧莉從無法理解到最終奔向醫院,與小姨奶通力合作,在印刷店修改了奶奶最新的檢查報告,將「肺癌晚期」改成了「良性陰影」,同家人們一起,向奶奶隱瞞了真相。
二代移民導演的東方尋根
《別告訴她》的本名是《Farewell》,告別。浩浩的一場婚禮,其實是大家聚在一起,為奶奶舉辦的告別儀式,大伯在婚宴上潸然淚下,「我最感謝的人,就是我媽,你是全世界最棒的媽媽」,再次回到故鄉的碧莉,也想在這次告別中,找到記憶中的那個家。
導演王子逸作為二代移民,《別告訴他》是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改編,她的本意或許並不是要在更深層次上去探討意識形態的差異,而是對一段過往的追思,對記憶中童年的尋覓,是尋根情感的流露。
文化的衝突就變得次要,正是因為親身經歷,這個真實的故事中是真實的情感在流淌,也正是因為以愛為共情點,碧莉最終才會理解「別告訴她」這一做法,影片也得以在北美被讀懂。
導演王子逸在採訪時表示,「這部電影是關於如何與所愛的人說再見,我們都會最終失去我們所愛的人,對我而言,在生活中找到希望並在電影中傳達希望非常重要。」
片尾,走在紐約街頭的碧莉想起了奶奶教她的保健操,她深吸一口氣,在街頭用力地喊出一聲「哈!」緊接著的畫面,是奶奶院子裡樹上的鳥被驚飛。
在《綜藝》雜誌邀請好萊塢知名導演選出其2019年最喜歡的電影活動中,李安也因這樣一份溫情將票投給了《別告訴她》,「當我看電影時有點像審視自己的過去,結尾與祖母的告別證明了導演對自己素材的控制,這是一個非常衷心和個人化的可愛結尾。」
好萊塢亞裔電影的「良性陰影」
中國形象在好萊塢的正向發展是漫長的,1913年一個名為「傅滿洲」的中國形象第一次在《傅滿洲博士之迷》一書中出現,就被稱為「世上最邪惡的角色」,後來這一中國形象出現在好萊塢電影中,依舊是瘦高光頭、面目陰險的反派人物。
甚至1929年開始,好萊塢推出了十幾部關於傅滿洲的電影,將帶有嚴重種族歧視的電影標籤打造到了極致。
直到20世紀60年代李小龍的出現,這一現象才有所扭轉,他和他的「KUNGFU」不僅展現了中國人的有勇有謀,也成為了經典的文化符號。
之後雖然有李安導演的《喜宴》《推手》等更加客觀表現中美文化差異、解決文化衝突的電影,但還不能完全促成華人題材電影在好萊塢發展的良性生態。2018年末在中國上映的好萊塢電影《摘金奇緣》,華人故事+亞裔演繹的組合,雖然也在美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影片中的東方文化仍舊只是滿足於西方觀眾的獵奇,中國文化符號的堆砌也只呈現出土豪生活的「土」。
或許,《別告訴她》在文化層面也有些處理不到位的地方,不是以能讓更多國人更舒服的方式來講述故事,但這從好萊塢亞裔電影的發展來講,《別告訴她》不屬於西方高傲自居的癌症晚期,而是「良性陰影」,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文化差異是創作者們無法解決的,但電影《別告訴她》通過「愛」這個共通的意義空間,實現了求同存異。
《別告訴她》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也是華人故事+華裔演繹在好萊塢新的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