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說到美食自然少不了廚刀,喜歡下廚的人選刀也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最近有朋友問我買中式刀還是西式刀比較好。其實我覺得這要看個人用刀習慣,還有飲食習慣。
傳統中華大菜刀,傾向於一刀走天下。但是對刀工要求比較高,像年輕人初入廚房,其實中式菜刀對他們並不是很友好。當然你要是下廚多年,刀工了得,用什麼刀對你都沒難度了。
我給父母配的是中西結合,一把砍骨刀,一把三德刀,一把小菜切。切片砍骨都有了,分工也明確,老人家用起來也舒服。這種組合也是現在很多年輕家庭的選擇。
中式菜刀
其實中式廚刀分類也很多:片刀、桑刀、文武刀、砍刀、拍皮刀、片皮刀、斬骨刀、剔骨刀、豬肉刀、燒臘刀,各種類型,不比西式廚刀少。
十八子燒臘刀
陳枝記桑刀
不過它們長得都差不多,很多人分不清也是正常的。
中華菜刀優點很明顯,砍切刀顧名思義,既可以砍也可以切。如果只能擁有一把刀,一定是這把刀無疑了。
同時,缺點也蠻多的。中式菜刀比西式菜刀重,女生用起來很費勁。刀片寬,看不到要切的食材,容易劃傷手。
如果是砍切兩用的刀,刃口較大,鋒利度降低。
西式廚刀
西式刀的分類廣泛:切片刀、主廚刀、牛刀、三德刀、剔骨刀、削皮刀、麵包刀……
專刀專用的概念,在西方和日本流傳久遠,所以他們的刀具各式各樣。西方人不吃骨頭,也就沒有我們中式廚刀中的大菜刀和砍骨刀。剁肉怎麼辦?人家有廚師機。
新手的話,用西式刀會比較容易掌握,刀片窄,能看到食材,不容易切到手。刀的重量也合適,切片切蔬菜好使。尤其是廚師刀和切片刀的刀尖,處理小巧精細的食材比菜刀靈活百倍。
不過,對於需要用到中華刀工的中華菜系,西式刀未必能完成。比如潮州的牛肉丸,用廚師機絞肉做出來的牛肉丸,與潮汕手打牛肉丸不可同日而語。
廚刀刀型
再來說說中西廚刀的刀型
圖片來源:什麼值得買
中式廚刀:俗名菜刀,主要用途就是切、剁、拍,只要刀工好,真的無所不能。
斬骨刀:乾重活幹粗活,中廚一般以斬骨刀形式出現,西廚有時候會以斧頭形式出現。
牛刀:也叫主廚刀,通常有20cm(8寸)和25cm(10寸專業款)的長度可選,主要用途是切割,不能骨,不能拍蒜。
三德刀:日本人改良西式廚刀和牛肉得來的刀型,相比牛刀要輕薄,刃口比較平直,切割肉類、蔬菜都好用,是一種更適合亞洲人的主廚刀。
小刀/削皮刀/多用途刀:刀身9釐米及以下比較好用,廚房裡處理點剝皮去筋的雜活兒。
剔骨刀:刀刃細長尖銳彈性好,可伸入關節切割。
切片刀:刀刃長刀身窄彈性好,常用於切牛肉、火腿。
麵包刀:切割麵包、蛋糕,減少麵包屑的脫落。
柳刃:刀刃長、鋒利,多用於處理刺身,也叫刺身刀。
出刃:鋒利、厚重,多用於處理魚類骨骼,又叫魚頭刀。
菜切:縮小版中式廚刀,日本獨有,用於處理蔬菜和肉片。
薄刃:比菜切薄,基本只用於處理蔬菜,把蘿蔔削成一張紙那麼薄就是用這款刀。
鋼材是很多人選購廚刀的重要標準,但是買刀不是買鋼材,一把刀的價值由材料、做工、品牌、開刃工藝、刀柄工藝、重心控制、表面工藝、造型設計感等諸多因素決定,所以德系廚刀所用鋼材硬度上雖然普遍不如日系,但因為使用感受優異,所以世界範圍內廣受追捧。
最後,選購中式廚刀還是西式廚刀?我是這麼選的,一把砍刀,幹粗活,處理魚頭、雞鴨鵝、排骨;一把三德刀,切肉片和蔬菜;一把剔骨刀,剔肉用的;一把削皮刀,專門處理水果。
總結
中式廚刀種類很多
西式廚刀更適合新手
國產廚刀的差距在於缺少高級感
廚刀的境界不只取決於生產者,更取決於消費者
科普
- END -
編輯 拓牌刀具
圖片 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