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日虹,這個不一般的名字,我在前些時候已從和她一起工作的幾位朋友那裡得知的。朋友們還向我講述了她的許多感人事跡。打那時起,我便對她的人格魅力肅然起敬,想一睹她的風採。直到去年的四月,我們才有了認識的機會。
那是一個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好日子,廳裡邀請她來作專場報告會,隨著一陣熱烈的歡迎掌聲,一位年紀五十開外,一身樸素打扮、中等身材、五官端莊、身體結實厚重的女同志,臉帶微笑,步履輕盈的走進會場,從她的舉動中折射出海南婦女那種特有的善良、穩重和內在的美。
儘管她的報告沒有戰爭年代那種硝煙瀰漫的場面,沒有你死我活的拼殺鏡頭,也沒有驚天動地的戰績,而是一些平平凡凡、簡簡單單的工作。但平凡中見偉大;簡單中透聖潔;樸實中展高尚。
她生長在一個普通的幹部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對黨懷有深厚的感情。1973年高中畢業參加工作後,1982年調到紀檢部門,1988年開始從事機要保密工作。一幹就是二十多年,恍惚間已年過半百,由大姑娘變成了老大姐。許多與她一起工作的同志,有的調動,有的升遷,崗位上的人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她始終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堅定自己的人生選擇,不見異思遷,不講條件,不計回報,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每天都在規定的時間裡收收發發,周而復始,她守得住本分,耐得住清貧,抗得住誘惑,管得住小節,同志們都稱她是「鐵打的營盤不變的兵」。
她每天的工作要面對三十個部門和200多人打交道,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二十多年來,她始終堅持一個良好有序的工作規律,即在前一天下午把需要交換的文件分類包裝好,第二天提前到辦公室,把需要送到上一級交換站的文件及時送到交換站,回來又將領回的文件及時登記、分發,送領導批示、傳閱。這些對於年輕人來說,已很吃力,而上了年紀的人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是堅持不了如此長時間。在這二十多年間,「兩個六點半,中午不休息,晚上加一班,節假日一半當作加班日」,對於她來說是家常便飯。自工作以來,經她手中處理上萬份中央、省級文件,信件,受理上千條各級領導批示無一丟失、延誤,無一錯漏、洩密。領導稱讚她是「黨最放心的機要員」。
雲日虹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她愛人和兒子對她的工作非常的理解和支持。愛人老趙是一個下崗職工,平時靠打一些零散工換來的微簿收入補貼家用,一家日常生活的主要開銷全靠她一人工資來維持。在兒子上幼兒園到學前班的四年間,她接送兒子才有三四回,其他的都由愛人老趙來接送,直到兒子離園畢業的時候,她才忙裡偷閒,抽空陪兒子在學校師生面前露出了「廬山真面目」。難怪班主任和老師們都風趣地對她兒子說:「你上幼兒園這麼久,我們見你媽一面真不容易。」聽著這句話,作為母親的她,淚如泉湧。
兒子上初中後,學習任務重,為給孩子補充營養,她把省下的錢給兒子買蝦吃,一家人吃飯時,她把蝦肉撥給兒子吃,自己和愛人吃蝦殼,兒子不解其意,好奇地問,你們為什麼吃蝦殼,難道蝦殼比蝦肉好吃?夫婦倆只好苦笑對兒子說,爸爸媽媽老了,身體缺鈣,書上說吃蝦殼能補鈣。為了黨的事業,雲日虹把全部的精力都撲在工作上,她已記不清有多少個節假日不能和家人團聚,也記不清多少回承諾要和兒子去外面玩,但屢屢失約。每當兒子責怪她講話不算數時,她總是歉意地對兒子說,下回再給你補回來吧,了解母親的兒子知道這是善意的謊言,但不知下回是哪一回。逢年過節與全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這是中國人生活中的大事,但越是重要的節假日,對機要保密工作的要求就越高,工作量就越大。多少回的大年三十晚,城裡鄉下,萬家燈火,大家都沉浸在吃年飯的歡樂氣氛之中,此時的雲日虹又何曾不想早些回到老家與望眼欲穿的年邁父母吃年飯,但在她的心中,黨的事業再小也是大事,家庭的事情最大也是小事。這時的她依然忙在機要室裡,直到她忙完活攜愛人兒子回到老家時已是夜裡八九點鐘。苦苦等待的父母對姍姍來遲的她也非常理解,他們知道:自古「忠孝兩難全」啊!單位的同志和家鄉的父老鄉親都稱她是「顧了大家,舍了小家的『工作狂』」。
常言道:燦爛的思想之花,必然要結出豐碩的政治之果。雲日虹在平凡的崗位,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她先後多次榮獲省、全國的先進工作者,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密碼先進工作者、全國保密先進工作者,前不久她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
面對著榮譽、鮮花、掌聲,雲日虹顯得非常的清醒和低調,她把這一切都歸功於黨的培養,歸功於領導和同志的幫助;同時,她深深地知道「軍功章裡有我的一半也有您的一半」,她向愛人和孩子承諾,在她光榮的卸任後,一定陪他們爺倆到外面好好的「瀟灑走一回」,把過去所欠家人的「親情債」一一還清。我們有理由相信,她不僅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合格的人民公僕,同時也是一名賢惠的妻子;孝順的媳婦;慈祥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