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渾豪邁的王昌齡寫的一首宮怨詩,卻被譽為唐詩絕句的壓卷之作

2021-01-10 劉悟空學詩詞

唐朝詩人王昌齡的邊塞詩最為著名,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風格高昂。其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等句更是千古流傳。

王昌齡被譽為「七絕聖手」,他的七絕詩可以和李白媲美。王昌齡一生作了大量的七絕詩,數量可以佔到盛唐七絕詩的六分之一,題材主要是邊塞、宮怨和送別三類。

王昌齡的宮怨詩基調為悲天憫人的情懷,為那些久閉深宮的妃殯宮人的悲情哀怨,批判了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這使得他的作品不像六朝時浮豔色情的宮廷詩,充滿健康積極的情感。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過這樣一番話:「必求壓卷,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其庶幾乎!而終唐之世,絕句亦無出四章之右者矣。」

下邊我們就來看看被沈德潛譽為「唐詩七絕壓卷之作」的這首詩,王昌齡的宮怨詩《長信宮詞》。

《長信宮詞》

奉帚平明金殿開,

且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

猶帶昭陽日影來。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詩的前兩句寫景:故事的女主人公班婕妤天剛亮就灑掃宮殿,幹完活的她無聊寂寞,手裡拿著團扇在殿前徘徊。

王昌齡七絕詩的一個突出優點,就是典型環境與人物情感的高度統一。

這兩句中的景物描寫,「平明」、「團扇」,看似白描班婕妤的日常生活,實則是為渲染色彩,烘託氣氛。讓讀者從平明即起,秋扇見捐等意象聯想到女主人公深宮生活的寂寞悽涼。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詩的後兩句寫情:班婕妤年輕美麗的臉龐還比不上秋天烏鴉的顏色好看,你看那烏鴉身上還帶著昭陽宮上空太陽的影子呢。

美女嬌嫩的臉龐竟比不上烏鴉黢黑的顏色,如此不可思議,如此強烈對比。人不及鴉,儘管看似毫無道理,但卻有深情在其中。

這深情十分曲折,需要讀者細細品讀。人不及鴉的原因在於「昭陽日影」,烏鴉尚且能在昭陽宮上空飛過,受到日光照耀,而班婕妤卻不能見到住在昭陽宮的皇帝。失寵至此,何其哀哉。

本詩中,「且將」和「猶帶」二詞用得尤其精妙,傳神的刻畫了女主人公寂寞無聊之態和悲哀怨懟之情。詩歌語言之美在於將最平凡的字詞用於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王昌齡在這一點上堪稱聖手,遣詞用字往往有畫龍點睛之妙。

這首詩在短短二十八個字中只描寫了女主人公深宮生活的一個片段,其中批判的對象、深刻的含義留給讀者自己去體會。真正做到了刻而不露,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讀者們,你們喜歡王昌齡的這首詩嗎?

相關焦點

  • 王昌齡吟詠蘇州的唯一唐詩,全文30字,一開篇就是濃濃的詩意
    我們談到王昌齡,就會想起他曾經被譽為「七絕聖手」。這個詩人在唐代文學史中確實非常出色,尤其是七言絕句寫得相當漂亮。同時這個詩人主要的創作地方還是在邊塞,一首首豪情萬丈的《出塞》,直到今天仍然散發出昂揚鬥志。
  • 蒙曼:王昌齡《出塞》
    所以說呢,這個曲調應該是有著非常複雜的演進過程。但是無論如何,到唐朝它已經成為一個樂府舊題了,詩人都按照自己的理解為它添上新詞,原本的曲調就已經不重要了。唐朝重軍工,戰爭不斷,寫過出塞曲的詩人也特別多,比方說杜甫「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王維「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都是出塞曲。但是在所有的出塞曲裡頭,最著名的還是王昌齡這一首。那這一首好在哪呢?
  • 孤月總與愁相伴,王昌齡詩作中的孤月情懷
    導語:有著"七絕聖手"之稱的王昌齡在七絕詩的創作上有著眾人目所能及的成就。他所作的詩在氣勢上雄渾高昂,格調激蕩澎湃,將七絕詩引向一個新的高峰,作為唐朝詩人的標杆,屹立在詩壇。王昌齡天資聰慧,開元十五年便中進士,但在開元二十六年時,王昌齡就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被貶,而在十年後,即天寶七年,王昌齡再次被貶,為"龍標尉"。
  • 「絕句聖手」王昌齡:八月的塞外,寒冷像一道命令丨周末讀詩
    寫這首樂府詩時,王昌齡26歲。他已在嵩山學道三年,出山後先去了并州(今山西),不久又隨軍赴河隴,出玉門。他的邊塞詩大多寫於此時。塞上、塞下曲,出自漢代的出塞、入塞曲,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稱,《塞上曲》者,乃古徵戍十五曲之一也。昌齡此詩詠徵戍途中,塞外早寒在他心中悚起的慨嘆。蕭關在寧夏,農曆八月,桑樹林已空曠稀疏。寂寂古道,秋蟬的鳴唱在將夏天的記憶打撈。
  •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古人宮怨詩往往隱藏著這種含義
    描述後宮失寵生活的詩,也是舊體詩中常見的題材,這類詩叫作宮怨詩。這一類詩詞除了表面的意思以外,往往會有更深一層的含義,用來代表君臣之間的疏遠, 懷才不遇之人借這種題材來表達自己的失意。一、個人的真實感受有的宮怨詩,是寫個人的真實感受。
  • 《唐詩鑑賞辭典》第九十七首《長信秋詞五首(其四)》(王昌齡)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晚年被謗謫龍標(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 蘇軾最豪邁的一首詞,雄渾蒼涼,大氣磅礴,被譽為「古今絕唱」!
    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讓他想起了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於是寫下了這首最豪邁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 唐詩閒讀:「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2011年9月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唐詩排行榜》中,這首詩排在崔灝的《黃鶴樓》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以及王之渙本人的另一首詩《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後面名列第四(前面講的《春江花月夜》排在第38名),足見對於這首詩的記憶,大家是公認的靠前(王之渙留詩不多,又都是絕句,排到前四名裡兩首,也真算得上是大詩人了)。
  • 杜甫:唐詩交響樂中最獨特的音符,同時迴蕩著盛唐之音與晚唐之調
    若只以藝術風格與調性來論唐詩,唐詩的命運可分為四個周期,相當於交響樂的四個樂章。初唐詩歌可視作第一樂章,奏響了唐詩開始甩掉南朝以來宮體詩的虛浮、頹廢格調的剛健音符,訴說著唐詩的覺醒與新生。盛唐詩歌則構成了第二樂章,歷史的厚重與宇宙的遼闊相得益彰、浪漫飄逸與悲壯沉鬱相映成輝,渾厚雄壯地呈現出了詩歌的最高風度。
  • 唐詩七絕高手,「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王昌齡
    王昌齡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和李白、高適、王之渙等人都是好朋友,他擅長寫七絕,被譽為「七絕聖手」。後代有很多學者認為他寫七絕的成就可以和李白平分秋色。王昌齡特別喜歡寫邊塞詩,他和高適、岑參同為駕馭這種題材的頂尖高手。
  • 6首唐詩寫出軍嫂對兵哥哥的相思苦,品唐詩,致敬軍嫂兵哥哥
    軍嫂與兵哥哥6首唐詩說相思唐代詩人沈佺期詩與宋之問齊名,並稱沈宋。春思唐代大詩人王昌齡,以詩名重一時,有「詩家天子」之稱。他擅長七言絕句,號稱「七絕聖手」。他的這首七絕《閨怨》將軍嫂對兵哥哥的思念寫得委婉動人,情趣盎然。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 唐詩豪邁、宋詞婉約、元曲唯美,雪與梅到底誰寫得更叫人難忘懷?
    唐詩豪邁,宋詞婉約,元曲唯美。古文人都為冰雪豔梅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有的寫景,有的寫情,有的情景貫穿,到底哪一首最美呢?有的抒寫品行精神,有的抒寫個人情感,有的純寫雪花多美,梅有多豔。有時我沒那麼多愁善感,寫得美我就難以忘記。
  • 王昌齡的《出塞》,是樂府詩還是七絕?
    那麼講了這麼多基礎知識之後,王昌齡的《出塞》是樂府詩還是七絕,能不能回答了呢?王昌齡號稱「詩家天子」,「七絕聖手」,他在詩歌史上最偉大的功勞就是和李白一起整頓、規範了七言絕句的格式、文法、發展方向。讓七言絕句這一不受詩壇重視的體裁一躍成為唐朝至今最流行的詩歌體裁。
  • 「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的壺中日月長,楚山似冰心
    王昌齡,詩家天子,七絕聖手,在盛唐七絕的成型、推廣上和李白兩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七絕這種體式,題材、格式、修辭方法、文法走向都因為他而規範,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描寫的是送別的狀態,並沒有對背後的關係進行過多交代,我們要讀懂他,就要了解王昌齡創作這首詩時自身的狀態,就能更清晰地理解他的詩意。
  • 王昌齡寫閨怨的一首詩,簡單4句,道出人生最苦是別離,傳唱千年
    在唐詩的天空中,只要提起王昌齡,能想到的肯定是他的邊塞詩,那種盪氣迴腸,那種雄渾悲壯,那獵獵風聲,那邊關明月,都被詩人寫得淋漓盡致。不過在寫兒女別離愁怨上,詩人的水準絕對又是高人一等。《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 豪邁之情 激越之聲
    詩的妙處在於,加了「秦」「漢」兩個時間限定詞在「明月」和「關」之前,從千年之前、萬裡之外下筆,自然就形成了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意境。如此一來,「萬裡長徵人未還」就不僅是當時的民眾,而且是自秦漢以來祖祖輩輩人們的共同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不僅僅是漢代人的希冀,而且是世世代代百姓共同的願望。
  • 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這首《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
    前天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前言關于格律詩與樂府詩的問題,以前寫過類似的文章 。一、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王昌齡的《出塞》兩首,都是七言的絕句,不過這兩首有區別,第一首是近體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