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典故:「喪家之犬」

2021-01-16 來了基金咯

「喪家之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有喪事人家的狗,無人餵養。後指無家可歸的狗。比喻失去靠山,無所歸依的人。也比喻落泊不得志的人。喪家:有喪事的人家。

這則成語來源於《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從30歲開始辦私學,幾年之內就出了名,招來了大批弟子。但直到50歲那年,他才被魯定公任命為中都(今山東汶上)宰。上任オ一年,中都出現了太平的景象。過了一年,魯定公升他為管理工程建築的司空;後來,又升他為主管司法和治安的司寇。但是,他擔任這個職務的時間並不長。55歲那年,他因為對魯定公接受齊國送來的美女不滿,便和弟子們離開了魯國。

孔子先後到衛、陣、宋等諸侯國,那裡都容不了他。於是,他又來到鄭國。不料出了一個意外,在都域的東門外,孔子和他的弟子們走散了,只好孤零零地站在城門下等候。他的弟子子貢焦急地到處尋找孔子。有個鄭國人問他找誰,他急切地說「喔,我在找我的老師,不知你見到他嗎?」那鄭國人回答說:東門口有個老頭兒,形狀不倫不類,非常古怪。他腦門有點像堯帝,脖子有點像皋陶,肩膀有點像子產。不過,他那沒精打採的樣子,活像一條居喪人家的狗。不知他是否是你的老師?」

子貢趕緊來到東門,找到了孔子,如實地將那鄭國人的話說了,孔子聽後笑著說「他說我像這像那,倒是未必;而說我像居喪人家的狗,是說對了!說對了!「「殺雞焉用牛刀」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殺雞哪用得上宰牛刀。比喻小題不必大做。焉:哪裡,何必。這則成語來源於《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孔子的弟子言優(子遊),對孔子經常強調的禮樂之道是相當重視的。後來他到武城(在今山東費縣相西)做官,並不因為這是一座小城,而照樣向百姓倡導禮樂,要求他們經常彈琴唱歌。

一次,孔子帶著幾個弟子外出,經過武城,聽到那裡到處是彈琴唱歌之聲,便微笑著說:「殺雞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孔子的意思很明白:武城是個小地方,而禮樂屬於大道。治理這樣一塊小地方施用禮樂大道,就好比用宰牛的刀去殺雞,是小題大做。言偃對孔子這樣說不以為然,向他提出疑問道「從前老師教導我們,統治百姓的人學了禮樂的大道,就會懂得愛護百姓;而百姓學了禮樂的大道,就會變得容易驅使。

難道老師的這個教導對武城是不適用的嗎?」經言偃這一問,孔子頓時醒悟過來。於是轉身對隨行的弟子們說「你們注意了,言偃說的話是對的。我剛才說的「殺雞哪用得上宰牛的刀',不過是跟他開玩笑罷了!」

相關焦點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喪家之犬,你還知道哪些具有偏正式用法的成語?
    1.喪家之犬 [sàng jiā zhī quǎn]基本釋義:無家可歸的狗。比喻無處投奔,到處亂竄的人。出處:明·無名氏《鳴鳳記》:「飛鳥依人;今做了喪家之犬。」典故:一次孔子到了鄭國與弟子走散,孔子呆在東門旁發呆,子貢問鄭國人孔子在何處。鄭國人說東門邊有個老頭子像一隻「喪家之狗」在發呆。孔子很坦然地笑著說:「把我說成這副模樣也沒什麼。不過說我像條無家可歸的狗,倒是說得對呀!說得對呀!」
  • 邯鄲街頭井蓋上的成語典故
    在邯鄲市美樂城廣場雨水井蓋上,竟然發現上面有「成語典故」。毛遂自薦、一箭雙鵰、破釜沉舟、笑裡藏刀、精衛填海等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都出現在井蓋上面。小小的雨水井蓋也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品味。
  • 擦亮國家級金字招牌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來了
    淮南網訊 淮南是「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為加強成語典故文化建設,進一步形成成語典故傳播熱潮,使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更閃亮,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將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舉行,來自淮南大中專院校及中學、小學3個組別的18支隊伍將展開激烈比拼,一決高低。通過大會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 成語典故:陽春白雪
    近義詞:曲高和寡 、鯤鵬圖南反義詞:雅俗共賞、下裡巴人// 成語故事 //陽春白雪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yǐng zhōng)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曙光第二小學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傳統經典文化,在學校推出【成語典故,薪火相傳】系列活動,並制定了跟著成語遊邯鄲系列校本課程,將教育理念與地方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向學生們講授和宣傳古典文化知識,受到了學生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中國也不例外。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就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氣衝牛鬥:氣:氣勢;牛
  • 淄博臨淄百條成語典故 再現齊文化泱泱大風
    據統計,《中國成語大辭典》共收釋古今漢語成語18000餘條,而源於齊國齊地的成語有千條之多,源於齊都臨淄的就有百條以上。淄博市臨淄區成語典故數量多、意義深,多側面、全方位地展現了齊文化的內涵,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獲批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成語典故】黃粱美夢
    【黃粱美夢】 又寫作一枕黃粱。讀書人在枕頭上睡著後,就做起了美夢,夢見自己封官拜相,娶妻生子,享盡了榮華富貴。可是一覺醒來,他看到一切依舊,連店主人的黃粱飯都還沒煮熟。剛才自己所享受的一切,不過是人家煮黃粱時自己做的一個夢罷了。  這個成語比喻虛幻的事或欲望破滅。
  • 景瑞成語典故之一:畫蛇添足
    有時候在交往過程中,如果一個典故成語恰當運用到位,可以化解尷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良好的語言溝通表達能力,可以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幽默感,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一個典故成語: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畫蛇添足的故事:《戰國策·齊策二》記載,楚國有一個人請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約定:在地上畫蛇,誰先畫好,誰喝酒。
  • 安徽的「成語典故之城」——自駕探尋淮南美景美食
    在安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黃山、九華山、西遞宏村等享譽海外,但是還有很多的特色景點藏在深閨人未識,比如說安徽就有這樣的一個城市,與這個城市相關聯的成語典故多達上千餘條,被授予「成語典故之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橘生淮南則為枳」的——淮南市。
  • 成語「喪家之犬」居然說的是聖人孔子,你怎麼看?
    【例句】可是革命終於起來了,一群臭架子的紳士們,便立刻皇皇然如喪家之犬,將小辮子盤在頭頂上。【人物】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1、買櫝還珠成語典故:相傳楚國有位珠寶商人,他手上有一顆價值名貴的珍珠,為了能讓珍珠賣個好價錢,特意命人專門做了一個名貴的盒子,盒子外面鑲嵌了各種華麗珠寶。
  • 成語大全——成語之最、成語接龍、成語典故、含有動物的成語……
    成語從來都是寫作的殺手鐧,一篇好的文章總有幾個畫龍點睛的成語。小學開始,我們已經開始進行成語學習,但因為數量較多,總是容易忘記。下面列舉了小學階段我們常用的成語,基本囊括了全年級的,請學習掌握。成語我們平時用的很多,也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小學中必須要掌握的一點,同學們在作文寫作中用幾個成語,那你的作文就不一樣了。下面小編老師給同學們分享一份成語大全(成語之最、成語接龍、成語典故、含有動物的成語等等),同學們一定要多讀多記,相信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 中華成語「大筆如椽」的典故
    成語「大筆如椽」的主人公叫王珣,他是東晉時期的大臣,也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王珣從小就才思敏捷,他不但工於書法,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尤其是他的書法,被明人董其昌贊為「瀟灑古澹」。晉王珣《伯遠帖》「大筆如椽」這個成語來自於王珣的一個夢境。話說有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個夢。
  • 喪家之狗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喪家之犬,反義詞有:耀武揚威,喪家之狗是貶義成語,可作賓語;指到處亂竄的人。喪家之狗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喪家之狗(sàng jiā zhī gǒu)成語釋義:失去靠山,無家可歸者或喪失了主子、惶張驚恐,無處投奔者成語出處:《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 大名成語典故——有國難投
    大名成語典故——有國難投 2020-04-17 1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成語天下》第二季,試講成語故事
    《成語天下》第二季第四期播出之後,因為這期節目再次激發了許多觀眾的答題參與度,也有很多精彩的成語故事為大家展露出來。隨著比賽進度的推移,選手之間的競技更上一層樓,節目看點越來越多。星羅棋布:你的成語庫存合格嗎?
  • 關於成語「亂七八糟」的典故
    我們形容事物雜亂無章,經常使用「亂七八糟」這個漢語成語。它的本意,形容毫無秩序及條理,亂糟糟的樣子。 那這個成語對應的有兩個典故,分為「亂七」和「八糟」。 1、「亂七」。是指發生在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 西漢初年,劉邦不僅剷除異姓諸侯王,還分封了一大批的劉姓子弟為王。原本想著是靠劉氏宗族的力量,來幫助皇權統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