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圍牆的「大雜居、小聚居」柏林大學城什麼樣?

2021-01-18 中國僑網
沒有圍牆的「大雜居、小聚居」柏林大學城什麼樣?

2017年10月23日 10:39   來源:解放日報   

參與互動

    柏林自由大學前後左右都是私宅,柏林洪堡大學則「隱匿」於城市中央,「沒有圍牆」的大學,學校交流也可以很順暢。 資料圖片

  原題:沒有圍牆的柏林大學城什麼樣

  柏林是德國的首都,也是德國目前最大的城市。在全德16個州中,柏林的經濟發展水平居於中等水平,但在文教與藝術領域則是當仁不讓的全德之都,加上豐富的城市歷史以及便捷的市政交通網絡,使其成為德國本土和赴歐求學的各國學生們的理想目的地。

  現代大學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現代城市治理也離不開大學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和高素質人力資源。大學和城市的結合點是多元的,大學城就是其中一種。大學城最早形成於歐洲,近代以來主要形成兩種生成方式,一種是自然形成,典型的如英國的劍橋和牛津,城市(鎮)和大學合為一體,規模與我國的鎮相當。另一種是人為構建,典型的如美國夏洛茨維爾大學城、日本筑波科學城以及大部分國內大學城,這類大學城都是另選新址建成。

  但是在柏林,大學和城市的關係卻與上述兩類有所不同。研究其別具一格的大學建築布局與獨特的大學宿舍管理模式,對國內城市中心城區未來的大學布局安排有一定借鑑意義。

  「大雜居、小聚居」,沒有圍牆的校園更開放

  從總體上觀察,柏林的大學建築布局呈現出各類大學和培養研究生的其他科研機構「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

  柏林自由大學、柏林洪堡大學、柏林工業大學和柏林藝術大學是柏林規模最大的四所大學,但它們的校園建築與城市其他區域之間卻沒有明顯的區隔,也就是說,這些大學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圍牆。

  以柏林自由大學為例,因學校整體上地處柏林西南城郊,不少校園建築就分布在居民區內,前後左右都是私宅的情形很常見,幾乎可以稱作是「社區大學」。柏林洪堡大學中心校區則「隱匿」於城市中央。學校的主樓與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菩提樹下大街以及菲特烈大帝的盛裝銅像等比鄰而居,如果不是大學的銘牌和洪堡兄弟的雕像,一般遊人大概很難猜出身處鬧市的這幢建築是曾有著「世界學術中心」之稱的前柏林大學主樓。

  儘管這些大學都有自己的標誌性建築,如柏林自由大學的「大腦」圖書館、柏林工業大學的「TU大廈」、柏林藝術大學「媒體宮」和音樂廳等。但找到這些標誌性建築,並不意味著就找到了大學的中心甚至主要區域。打開這些大學配發給新生的指導手冊就會發現,各系所在的建築很可能「隱藏」在離主樓有相當距離的某個街區。在柏林諸大學中,柏林工業大學已算是格局最為緊湊的校園,但學校的核心部門之一「生產技術中心」卻在新主樓三個街區之外,看起來和大學的校園「失去聯繫」一般。作為柏林自由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挽回柏林大學時代「共同記憶」的兩校共建夏洛蒂醫學院,也是兩邊都不靠近。

  雖然沒有封閉校園,但在柏林,校內部門卻會和其他獨立科研機構之間利用近距離的優勢建立一些「夥伴關係」。例如柏林洪堡大學的阿德勒肖夫校區,就和阿德勒肖夫科技園區的六家獨立科研機構的建築相互交錯,時時溝通。柏林自由大學的幾個學科則因與達勒姆植物學博物館和柏林人類學博物館的合作關係而聞名,科研部門所在的大樓呈現相互環繞狀。柏林藝術大學則因為靠近柏林工業大學,兩校圖書館形成合作共通共用的格局,讓學術資源的分享和兩校人才之間的交流變得更為便捷。

  總的來說,柏林各大學的校園分布與我們過去對一個完整校園的理解相去甚遠。不過,這種校園建築格局在歐美不少國家也並不少見。大學應不應該有圍牆,柏林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住宿餐飲一站式,公共空間促進多元交流

  柏林各大學的宿舍管理方式與格局同樣與我們的認知不同。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大學只是為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沒有自己的宿舍樓,所有學生都需要自行解決求學期間的住宿安排。

  為大學和大學生提供食堂餐飲和住宿等後勤服務的工作,則由社會組織「Deutsch Studentenwerk」(可譯為「全德學聯」)一站式負責。開學前,大學生可自主選擇Studentenwerk提供的宿舍居住,或者通過社會中介等其他方式自尋住房。在柏林,該機構可以通過其掌握的三十餘處房源為所有在柏林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求學、訪學的學生或學者提供住宿。因此,對於中國留學生而言,學會和這一組織打交道,幾乎可以成為留學柏林第一課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而言,他們提供的宿舍在內部結構上是「單元制」的。也就是說,每棟宿舍樓內基本都會有數十個單元,每個單元內設置有3-5個單間供學生獨立居住,同時在該單元內配置廚房、洗漱間等公用空間。單元和單間的分配由機構根據每個學生的申請情況進行安排。

  因此,在柏林留學期間,從住宿的角度來說,每個人因為所在的單元不同,都會有一個小型的國際化生活圈子。筆者留學柏林期間,單元內的鄰居就有過荷蘭人、希臘人、芬蘭人和德國本土的本科生,公共空間的格局讓大家都會自然而然地進行交流。

  對於初到柏林留學的中國學生而言,湖畔國際學生村(Studentendorf Schlachtensee)往往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在德語中,Dorf就是「村莊」的意思,所以湖畔國際學生村實在是不折不扣的國際學生家園。有意思的是,湖畔國際學生村在管理上,並不隸屬於前文中提到的機構,其管理有自身獨立性,頗有些「城市村莊」的意味。目前,湖畔國際學生村有共計28個門牌號,擁有自己獨立的村委會,最新一期的改造工程預計在2020年結束。

  可以說,這樣的宿舍格局與生活圈,也讓柏林的大學生們在學習之餘過上了更為開放而多元的課餘生活。

  (張鵬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講師、國際關係博士,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責任編輯:陸春豔】

相關焦點

  • 湘西各民族長期以來處於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態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湘西各民族長期以來處於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態。土家族,自稱「畢茲卡」,主要分布在永順、龍山、保靖、吉首、古丈等縣市。苗族,自稱「果雄」,主要分布在花垣、鳳凰、吉首、瀘溪、古丈、保靖等縣市。舊時,土家、苗族多居住在比較偏僻的鄉村,漢族多分布於交通相對便利的河畔叉口、集鎮圩場。
  • 柏林,原來有名的不只是「柏林圍牆」還有這些,真是漲知識!
    柏林柏林人口雖然只有350萬,卻擁有許多歐洲國家首都沒有的寬敞的空氣。此外,無論在環境還是政治上,柏林都是個綠色城市。柏林有時看起來,這座城市好像是特地建來填補許多公園,森林和湖泊之間的空白。柏林設有數百英裡的腳踏車道,嚴格的交通規則,沒有山丘,十分適合旅客步行或騎乘單車探索城市。
  • 山東臨清古城,明代陳豫為民族團結施妙招,「小聚居,大混居」
    這裡流傳著明代平江侯陳豫修建臨清城池時,施「小聚居,大混居」妙招,促進了民族大團的動人故事。每天清晨,古城臨清都會被運河旁的陣陣吆喝聲喚醒。在這座與大運河相生相伴的城市裡,時光在人來人往間川流不息。這裡的商販們保留著走街叫賣的習慣,這種方式讓生意融進了生活,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 柏林圍牆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樣倒塌的?
    在所有關於這張照片的解說中,這段文字是最為簡潔的:「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鐵絲網網成的柏林圍牆即將封閉的一瞬間,一個參與圍牆行動的東德士兵突然躍過鐵絲網,投奔西德一方。」  然而,在其背後所凝聚的歷史風雲和血淚故事之複雜與慘烈實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從1949年起至1961年8月13日止,逃往西德的東德人多達260多萬,約佔當時東德總人口的八分之一。
  • 那一年聖誕|柏林圍牆首次敞開背後的人間悲喜劇
    所以,在這段戰爭結束後的混亂中,柏林沒有發生列寧格勒那樣悲慘的事情。 紅軍的寬大政策似乎讓德國人看到了希望。1945年5月17日,亞瑟·沃納博士當選重建的柏林政府首任市長,他是一位大學院長,無黨派人士。這讓柏林人以為蘇聯人會帶來自由,讓他們對戰後的新柏林充滿期待。
  • 拒收「高考狀元」的柏林大學 文/胡立成
    柏林大學是德國一所綜合性大學。1809年,德國普魯士王國內務部文教總管威廉·馮·洪堡受命籌建柏林大學,這是一所「研究教學合一」的新型大學,1810年10月正式開學。
  • 柏林圍牆兩邊的那些事
    我很懷念在柏林居住的那三個月,那是十年前的事了,剛來德國時,東奔西跑的,居無定所。一個剛認識的朋友,在東柏林有間學生宿舍,她願意收留我居住,直到我的語言考試成績下來。那是個12平方的小房間,她睡床,我就打地鋪,白天她去打工,我就偷偷的溜出來在柏林大街上閒逛。為什麼要偷偷的,因為我要防著房屋管理員看見我,這個小房是不允許住兩個人的。
  • 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傳播專業|有機會進入聯合國工作的專業?
    今天探路君就為大家邀請到了碩士畢業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傳播專業的Tschjeujü學姐,為我們分享在德國讀傳播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Introduction柏林自由大學(德文:Freie Universitt Berlin)創建於
  • 行走德國「柏林圍牆」下.「原創」
    2019/06/02德國首都柏林我們的航班在北京起飛,飛行13個小時到達德國柏林上空。向下俯瞰,水網交織,森林覆蓋。柏林原來是這麼美麗的一座城市啊,真沒想到。柏林,這座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攻擊整個歐洲的德國核心城市,戰敗後又被四個國家分割,現在是什麼樣子了?
  • 柏林,這個名字為什麼不太像德語?又是怎麼發展成國際大都會的?
    柏林成為德國首都的歷史不算悠久。不過,城市起源卻可以追溯至12世紀。當時,商人聚居在施普雷河兩邊,即是現今柏林的米特區。柏林並不是獨立發展,而是與寇恩同屬姊妹城鎮,分別在河的兩邊。在2008年考古出土名物,估計柏林1183年起已經有人聚居。1230年,尼古拉教堂正式興建,即是位於今天的尼古拉街區。直到1237年是兩個城鎮正式成立,寇恩有歷史文獻紀錄下來。 可是,柏林要到1244年才有歷史資料提到。
  • 大學城顏值大爆料| 上海華東政法大學(女神篇)
    親愛的,晚上好這裡是松江大學城
  • 一夜之間建起了阻隔幾百萬德國人的柏林圍牆
    柏林圍牆修築前,約有250萬民主德國居民逃離民主德國,他們中的許多人通過西柏林前往聯邦德國和其他西歐國家。柏林圍牆的建立是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兩大陣營之間衝突導致的,它是二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也成為了分割東西歐的「鐵幕」的一個象徵。
  • 柏林這座博物館沒有華麗的藝術品,卻記載了最繁盛的一段人類文明
    我對於柏林這座城市,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它既古老又年輕,既時尚又保守。無論是西柏林的生機勃勃,還是東柏林的歷史痕跡,米特區的燈紅酒綠,穿城而過的施普雷河,還有交通信號燈上獨特的人偶,每一個人都能在這座城市找到自己的心頭所好。
  • 小孟工業園站有道圍牆成「攔路虎」,數萬居民乘地鐵要鑽小巷
    「地鐵一號線運營兩年了,我們每次去小孟工業園地鐵站,都要繞行村寨的一條逼仄小巷。」近日,家住貴陽市經開區的熊女士向貴陽融媒問政平臺反映,希望相關部門能儘快完善當地的路網配置。對此,經開區建投集團表示,正在積極協調徵收資金,爭取早日啟動中桐路(王武監獄至小孟工業園站)建設。
  • 25歲的葆拉·貝爾封柏林影后之作,一部《溫蒂尼》,半部柏林史
    然而憑著《溫蒂妮》精彩演出摘下柏林影后的葆拉·貝爾,飾演的不是尋常人,她是水精靈溫蒂妮:當她發現男人在咖啡冷卻前已然離去,無須大江大河,即使咖啡館水族箱裡蕩漾的小涓小流,都能激起她完成對男人的詛咒,重新回到水中。
  • 德國柏林藝術大學UdK介紹——專業設置、作品集及語言要求
    柏林的象徵——Brandenburger Tor那麼,提到柏林,就不得不提到這所德國乃至歐洲殿堂級藝術大學——柏 | 林 | 藝 | 術 | 大 | 學柏林藝術大學, 德語 Universität derKünste Berlin, 簡稱 UdK ,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古老也是最頂尖的藝術類大學之一
  • 柏林背後的城市
    或許是因為1989年11月9日的柏林圍牆倒塌和1990年7月8日的西德世界盃奪冠比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解散、併入西德更具有歷史衝擊感,也或許是因為德國的單日新冠確診人數在10月2日突破2500例並刷新四個月以來的紀錄,今年這個陰雨綿綿的10月3日國慶,除了柏林街上設立的幾個展覽亭外,幾乎沒有舉行任何慶祝活動。
  • 德陽圍牆護欄網生產廠家採用什麼樣規格
    德陽圍牆護欄網生產廠家採用什麼樣規格   德陽圍牆護欄網生產廠家採用什麼樣規格    如果陽臺很大,位於閣樓上,它應該屬於陽臺。這些交通語言可有效管理車輛行駛,保證交通順暢。
  • 拆掉圍牆植綠 成都溫江金雞社區小廣場變身市民活動空間
    拆牆植綠,受群眾稱讚  盛夏7月,烈日炎炎,金雞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門口的小廣場卻籠罩在綠樹濃蔭下,偶有微風吹過,讓人感覺一絲愜意的涼爽。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溫江區永盛鎮尚石路南段,還沒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就看到一塊公共綠地,綠地中兩棵直徑五六十釐米的黃葛樹枝葉舒展翠綠,像是撐開的巨大綠色傘蓋。
  • 2015合肥大學城十大人氣美食推薦 走進舌尖上的大學城
    位於合肥經開區的大學城,不僅雲集眾多省內名校,同時它也是一個美食的集聚之地。在這裡,總是能夠找到成片的小吃攤,和各類新、奇、特的美食。現在眼看著天氣越來越熱,大學城的學子們也紛紛開始出門覓食,不過面對各式各樣的美食,你是不是也眼花繚亂了呢?今天,小編為你奉上2015合肥大學城十大人氣美食,快快走進「舌尖」上的大學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