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辦桌」飲食文化:鼎灶路邊擺,酒席沿街設

2021-01-18 澎湃新聞
臺灣「辦桌」飲食文化:鼎灶路邊擺,酒席沿街設

2019-02-08 0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抱歉!
您的瀏覽器可能不支持此視頻播放器,請用更高版本的瀏覽器試試!

「醮典」是臺灣民間最隆重的民俗活動之一,除了祭拜、祈福,習俗中最重要的還有辦桌。這次盛會請來了總廚師蔡瑞成,他已經和一大家子忙得不可開交了。(11:21)

「醮典」是臺灣民間最隆重的民俗活動之一。

在臺灣臺南的寺廟——鹽埕北極殿,

剛剛舉行了為期兩個月的清醮大典,

是12年才舉行一次的盛會。

這一次的慶典,有3000多人參與,

是300多年來都少見的大規模現場。

   

除了祭拜、祈福,

習俗中最重要的還有辦桌,

顧名思義就是「辦一桌宴席」的意思。

在閩南文化中,每當有婚喪嫁娶時,

主人都會在路邊、庭院等空地搭棚辦桌,

遠親近鄰聚在一起吃飯,

有時還結合精彩的廟會活動。

這種傳統的宴客方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

但只有在臺灣臺南,

才真正原汁原味地被保存了下來。

這次請來了總廚師蔡瑞成,

他已經和一大家子忙得不可開交了。

自述 | 蔡瑞成  編輯 | 譚伊白

  

我叫蔡瑞成,是一名總鋪師,是指別人家裡要宴客,我們就拿著刀、鍋鏟,到主人家幫忙料理食物的一種行業。

  

這次盛宴在鹽埕北極殿舉辦,是12年舉辦一次的七朝慶成謝恩祈安清醮大典。這種源於古老農業社會的祭祀祈福形式,已經成為臺灣民間最隆重的民俗活動之一。

如果地方遭逢不安寧、五穀失收,民眾就會自發地向神明祈福,大致在每年年底至第二年春節前舉辦。

 

這次的儀式規模很高,是300年來難得一見的大場面。除了北極殿自己的神明,大家還會把臨近的天后宮天上聖母、萬皇宮千歲爺一齊「請」來,入殿供奉。

 

每當有盛典就少不了吃辦桌菜。在閩南(泉州、漳州、廈門、龍巖)和臺灣文化中,辦桌的特色就是豐盛大方。

而總鋪師,在閩南語中是對廚師的尊稱,特別指走街串巷的辦桌主廚。

我是我們家第二代辦桌師傅,從75歲的老父親手中接手了辦桌菜手藝和事業。我平日裡還會煮料理給育幼院的孩童吃,也連續8年在寒冬裡開辦百桌宴,讓流浪漢吃飽飯過年。吃好一頓辦桌菜,一直都是我心裡對於團圓的定義。

  

宴席中,有專門為祭拜神明準備的美食。

而民眾餐桌上,通常一桌有十幾道菜色,內容包括涼菜、熱菜、湯品、甜點。

 

這一場我的手下共計8人,愛人和徒弟擔當廚師之外,還有6位幫廚,當地又叫「水腳」,負責清洗、切配、汆燙、裝盤等前置工作。

  

這次的宴席有40桌,每桌十餘人,雖然只能算得上小規模,但準備工作依然從大清早就開始了。

一桌菜的預算是人民幣差不多1098元,物美價廉。我們這更講究人情味,吃得貴並不重要。

以前的話,每桌會有14、15道菜,現在因為希望吃得健康一點、精緻一點,所以菜品縮減到一桌是10道菜的規格。

 

頭盤是定調的序曲,面對飢腸轆轆的賓客,陣勢和味道都不能輸,所以一般以拼盤的方式呈現。

 

其中有烏魚子,是臺灣西南沿岸的珍稀海貨。

第二道菜就是蟹肉海鮮羹,整桌菜成不成功最主要就是看這道菜了。因為這道菜甜酸鹹拿捏不好的話,賓客嘴巴厲害的一吃就知道做菜師傅的水平,所以是非常考驗師傅實力的一道菜。

 

要說到最麻煩的一道菜,就是鳳梨慄子扣全雞了。從開始製作到完工的話要10個小時,所以這道菜我會在店裡面先處理完再帶過來。

還有一道八寶米糕,也是臺灣辦桌常見的菜。

  

米糕其實就是糯米飯,但原料十分豐富,有魷魚、蝦米、香菇、胡蘿蔔等,上面蓋上鰻魚,才算完成。

  

飯後主人還會殷勤地招呼打包剩餘的菜餚,讓沒有到場的人分享。這種做法突顯十足的宴客誠意,也充滿濃濃的人情味。

所以在臺灣中南部和閩南地區,家裡不管婚喪葬娶,臺灣人很少去飯店宴客,而是通常會在家門口「辦桌」。「鼎灶路邊擺,酒席沿街設」就是這麼來的。

 

辦桌廚師通常都居無定所,四海為家,做完了東家做西家,所以蔡瀾先生叫我們「流浪的廚子」。

回想起我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是騎著摩託車,後面載著砧板、刀具、油桶,帶我到處去主人家裡面辦桌,那個感覺就好像有一點點像遊牧民族。

   

有一些年輕人或許不喜歡辦桌這種吃飯方式,我們家的小朋友也沒有接手我這一行。

但以後,當這個行當慢慢消失,等他們想吃的時候,就只剩下懷念了。

部分圖片攝影:Cielo Yu、陳韻蓉

關鍵詞 >> 醮典,辦桌,總鋪師,臺灣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你未曾領略過的美味,臺灣特色美食「辦桌菜」
    今天,Q桃跟大家講一講臺灣南部傳統味「辦桌菜」。「鼎灶路邊擺,酒席沿街設」,說的就是臺灣的「辦桌」文化。「辦桌」的意思就是「辦一桌菜宴客」,食物,個人的喜惡,是很強烈的。年輕時到了臺灣,住上兩年,可說是如魚得水,老一輩的人,都以閩南話溝通,他們很熱情,理所當然地,我愛上臺灣菜。
  • 崑山臺商辦「洪府喜事」 臺灣辦桌文化吸引600食客
    崑山臺商辦「洪府喜事」 臺灣辦桌文化吸引600食客 2015-04-18 22:43: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18日晚,一場正統的臺式「婚宴」在江蘇崑山花橋洪門廣場原味呈現,60桌「辦桌」鋪陳開來,蔚為壯觀。
  • 洪門廣場首屆辦桌活動來啦
    2015洪門廣場首屆辦桌活動,將於4月18號開辦第一場(洪府囍事)在崑山花橋鎮雙華路129號舉辦。有趣的是,由於早期並沒有電冰箱,所以有些食材必須放在外面的架上風乾,以防食物腐壞,而必須事先煮好的食物也會放在架子上,因此這些東西都還得有人隨時看顧,以免遭竊。 從早期的辦桌文化,不難看出農業時代的人們,那份濃厚的人情味!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生活型態已然改變,而這種鄰居互助式的辦桌文化也漸漸消失了!
  • 啥叫「辦桌文化」,宜蘭告訴你
    辦桌,不是把美味佳餚搬上桌就算了,裡面有大學問,不同的主題有不同的菜式、禮儀,包括碗筷、桌椅的陳設都有一定規矩。…………………………在宜蘭體驗「辦桌文化」文/王肖練  「辦桌文化」這個詞源自我國臺灣民間,「辦桌」就是「辦一桌菜宴客」的意思,「鼎灶路邊擺,酒席沿街設」,這是對臺灣「辦桌」飲食文化的一個真實寫照。
  • 臺灣300年罕見的一次拜神活動,來的神仙最多,街頭大擺宴席!
    在閩南文化中,每當有婚喪嫁娶時,主人都會在路邊、庭院等空地搭棚辦桌,遠親近鄰聚在一起吃飯,有時還結合精彩的廟會活動。這種傳統的宴客方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但只有在臺灣臺南,才真正原汁原味地被保存了下來。這次請來了總廚師蔡瑞成,他已經和一大家子忙得不可開交了。
  • 臺灣宴席文化,辦桌的菜式總是讓人垂涎!
    「辦桌」,是臺灣人的共同回憶,舉凡婚喪喜慶、新居入厝、彌月慶生、謝師餞行、尾牙春酒、廟會慶典,都可以「辦桌」好好慶祝一下。「辦桌」對臺灣人來說,絕對是童年美好的回憶之一。但可不是把菜端上桌就可以了,其中包含很多不同的辦桌形式及學問。對過去的人來說,辦桌是大事,有許多禁忌與禮節,隨著不同主題會有不同菜式及禮儀,就連最基本的碗筷、桌椅陳設都有一定規矩,從菜色上也可看出主人宴客的目的。
  • 【總鋪師】電影檔案室:上桌的不止是料理,還有深深的感情—辦桌文化在臺灣
    「辦桌」對臺灣人來說,絕對是童年美好的回憶之一。有一句臺灣俗諺說:「十日前,八日後。」指得是辦桌前的準備功夫與事後工作。早年辦桌很辛苦,幾乎要動員全村的人力和資源,才能順利完成;也因為辦桌是全村的事情,大家緊緊相系在一起,成為臺灣舊時代中互助與團結的文化表現。
  • 農村辦酒席,大廚帶幫工搞定14桌,這些菜260元一桌貴不貴
    農村辦酒席,大廚帶幫工搞定14桌,這些菜260元一桌貴不貴。不管是哪個地區只要一有喜事人們就會有辦酒席的風俗,只不過這不同地區辦酒席的場面有所不同罷了,像是城裡人辦酒席通常都是選擇去到酒店,所有酒菜由酒店人員操辦。
  • 辦桌文化與生命禮俗重要淵源 懷念臺南古早味
    圖片來源:臺「中廣新聞」臺南曾是臺灣300年的歷史古都,傳統小吃美食反映了近代臺灣市井飲食文化的發展軌跡,經由代代累積、逐步邁向精緻化的「辦桌大菜」,更深入臺灣飲食文明的核心。為尋回逐漸消失的「古早味」辦桌大菜,美食作家黃婉玲老師花了12年時間尋訪古早辦桌菜,終於找到符合古早口味的辦桌大菜,重現早年飲食文化中體現的先民智慧。「我想趁著未消失之前去找尋,過程中,前六個月,我早上五點就去,我只能站在旁邊遠遠看,直到他願意讓我加入,這位莊師傅脾氣超壞」。
  • 農村新橋建成 百姓橋上擺140桌酒席慶祝
    農村新橋建成 百姓橋上擺140桌酒席慶祝 (3/4) "← →"翻頁
  • 河南深山農家結婚:40桌酒席擺在樹林裡,一桌16道菜,場景很少見
    10月24日,河南省魯山縣西部山區,一戶農家結婚辦喜事,按照傳統的習俗,結婚當日中午要擺酒席,招待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由於場地受限 ,不能像城市裡待客都在酒店裡辦,主家只好在自家門前的樹林裡擺上40桌酒席,雖然條件簡陋,可客人們很喜歡這鄉土味,喜慶熱鬧,這場景現在越來越少見了。
  • 河北邢臺一村,結婚不擺酒席,成本不到300元的大鍋菜管飽!
    你覺得現在結婚辦酒席的話需要多少錢?如果是城市的話城市結婚由於大家都是住商品房裡比較多,酒席大多都辦在酒店裡。如果是在普通的酒店,一桌怎麼也是大幾百,在三星級酒店的話,價格在1000-1800元/桌。如果選擇四星級酒店的話,價格在2000-3500元/桌。再選擇高端的就是五星級酒店了,五星級酒店價格一般在3888-8888元/桌,具體多少錢要看宴請多少客人了。
  • 讀《總鋪師辦桌》:再現老臺菜的美味記憶
    的確是因為電影《總鋪師》的緣故,才興起了對這本《總鋪師辦桌:再現老臺菜的美味記憶》(以下簡稱《總鋪師辦桌》)的興趣,看這本書的時候,頗有像是讀人類學家的民族志一般,進入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將《總鋪師辦桌》比為人類學民族志其實一點也不為過。作者黃婉玲女士如同人類學家進入田野地一般,因為自己對於辦桌文化的興趣,便一頭鑽進入總鋪師的世界。
  • 農村辦酒席一般幾天,有哪些步驟,要花多少錢呢?
    一,農村辦酒一般幾天,有哪些步驟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同,因此酒席的時間和講究也不同,不過大多數地方基本都是二天。酒席的頭一天一般農村叫「落桌」,這天晚上把明天要在酒席上幫忙的親朋好友都找來。過了十二點就是下午席,只有二婚的才在下午辦酒席,這個是我們這裡的傳統。婚宴一般持續到下午二點多鐘,基本就都結束了!晚上還會把在婚禮上出力多的,幫忙的親朋找來再吃一頓,基本上就算結束。
  • 大衣哥朱之文兒子結婚,只辦26桌酒席,網友:真接地氣
    大衣哥朱之文兒子結婚,只辦26桌酒席,網友:真接地氣!令人有些出乎所料的是,朱之文這次只給兒子辦了>26桌酒席,可以說是相當的低調,很多網友表示,這正是大衣哥能夠一直紅的原因所在,不管掙了多少錢,依然能接地氣,保持節儉的習慣,這一點太難得了!
  • 贛南農村辦酒席上的招牌菜,你吃過幾種?
    一方水土一方飲食習慣,勤勞聰慧、熱忱好客的贛州客家人,在南遷的過程中,也漸漸將中原的飲食精粹與贛南當地鄉土風味相結合,並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飲食文化。贛南客家人的食譜總體來說既有吳越地區的酸甜菜餚,也有巴蜀湖廣地區的辛辣食品,更有閩粵地區的醬醃味菜。
  • 臺灣南部傳統味「辦桌菜」恐失傳(圖)
    臺灣南部傳統味「辦桌菜」恐失傳(圖)     辦桌文化正在消逝中,許多古早辦桌名菜面臨失傳。臺南市政府7月11日展示1桌辦桌菜,希望喚醒民眾對古早佳餚的記憶。
  • 農村辦酒席3000一桌差不多嗎?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辦飯 3000一桌的菜(不包括菸酒) 在慈谿到底是個夠了嗎? 昨天朋友諮詢:農村家裡辦酒席3000多一桌的菜夠好嗎?
  • 城裡人開始流行租塊場地辦酒席 既體面又實惠
    慈谿新聞網訊在慈谿農村地區,各村(社區)一般都有文化禮堂等場所供村民舉辦家宴時免費使用。那城裡是否也有類似可供市民租借的場所,既能把家宴辦得體面,又能省下不菲的開支?記者近日走訪了解到,近兩年來,城裡人也開始青睞租借場地辦酒席,鳴北小區和保利物業還對本小區業主免費提供辦家宴的場地。
  • 實拍:廣東人比較低調,嫁女兒直接在社區廣場擺酒席
    12月10日,有網友爆料稱,廣東東莞一本地人家出嫁女兒,在社區廣場上搭個棚就把酒席給擺了,後廚也是露天的,幾張桌子,幾個煤氣罐和鍋碗瓢盆,沒多久幾十桌的流水席就做好了,簡簡單單,大家吃起來也是特別開心。家裡有喜事,請親戚朋友鄰居一起吃個飯也就是圖個熱鬧,同樣的酒席,在酒店價格就得翻倍,大家還得開好多臺車去酒店,搞不好酒店停車場都停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