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從不羞於承認自己的過錯,而小人則總是想辦法掩蓋自己的無能和無知。
2、以誠懇的心態面對真實的世界,真實的自己,我們才能改變現狀,做更好的自己。
3、世界觀是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差別。改變自己的命運,應該從改變人生態度開始。
昨天的文章發出後,有人在後臺問我,為什麼總是用「無能」這種不好聽的大實話戳穿人的幻想。這種話好像罵人一樣,會讓很多人心裡不舒服。
我的回答是:沒有一句話能讓所有人舒服。你說實話,虛假的人就會不舒服。你說假話他們才舒服。我為什麼要讓他們舒服,而去說假話呢?
我經常說:這樣說明你無能,那樣說明你無知,這種話。我並不是在罵人。我只是提醒這些人,不要生活在幻想中。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全知全能,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人要坦蕩承認自己的無知無能。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才會下決心去求知。認識到自己的無能,才會去想辦法獲取這個能力。
以誠懇的心態面對真實的世界,真實的自己,我們才能改變現狀,做更好的自己。每個人做了更好的自己,世界也就就變成了更好的世界。欺騙自己,諱疾忌醫,只會讓一個人更加的無知和無能,更加地脫離實際,生活在自我陶醉的幻想之中。
又有朋友留言說:許多人認為面對事實是殘忍的,因此不僅自己逃避,也助長他人(尤其親人)逃避,致使個體與群體都每況愈下。我們面對這種人應該怎麼辦?
我回答:中國古人說,要「親君子,遠小人」。為什麼?
因為君子坦蕩蕩。君子誠實地面對自己,從不羞於承認自己的過錯、無知和無能之處。所以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我讓你看到我的錯誤,我也會讓你看到我改正錯誤。無知和無能並不可恥,沒有人生下來啥都懂,啥都會。可恥的是想理由,找藉口,掩蓋並且拒絕改變自己的無知和無能。
而小人長戚戚。小人總是不承認自己的過錯,想辦法掩蓋自己的無能和無知,明明自己不行,還不想讓別人看出來,找各種藉口給自己開脫。每天擔心自己的假面被拆穿,被眾人恥笑,所以一方面給自己找很多安慰,另一方面每天患得患失,無比憂慮,食不知味,寢不能安。
如果我們要變成更好的人,我們就要去認識以上的規律,去識別身邊的君子和小人。向那些君子學習,看看他們身上有哪些自己沒做到的地方,然後去試圖做到。警惕那些小人,並且同時注意自己身上有哪些和他們一樣的地方,然後去想辦法改掉。
君子和小人都是理論上的性格模型。正常的社會,沒有純粹的君子和小人,大家都多少有一些好的和壞的方面。親君子,遠小人是一個長期的理想和行動指南,大多數人是不能立刻做到的。那麼還有一個短期的,臨時的方案,就是「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你身邊起碼有兩三個人吧。只要有兩三個人就夠了。學習這兩三個人中間的那個優秀的人的優點,並且反省自己身上有沒有這幾個人身上的缺點,使學習和反省成為一種習慣,那麼當你遇到更加優秀的人的時候,你就能立刻從他身上學到那些使他變得優秀的地方了。
所以所謂親君子,遠小人,不是說你要打著燈籠去全社會尋找一個正人君子,天天賴在人家身邊,給他打工當助理,並且立刻與身邊的小人割斷聯繫,永不來往。不是這樣的。這件事情急不得。因為每個人的事業和生活狀態,人際交往圈子,與他的能力和性格是基本相稱的。所謂「世界上沒有懷才不遇這回事」就是這個意思。
換句話說,你今天突然醒悟過來要親君子,遠小人,人家君子也不會跟你親,你身邊的小人你也離不開。為什麼?昨天文章裡的一句話在這裡就派上用場了:不患無位,患所以立。還有一句話說:「圈子不同,不要硬融」。
能力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硬是要融入某個圈子,這一定是很尷尬的事情。等你的能力配得上有檔次的人,你身邊自然會出現有檔次的人,這些人也自然會邀請你進入他們的圈子。當你的能力遠遠超過那些你看不起的人,你自然也就離他們越來越遠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而當你越來越優秀的時候,你身邊的優秀的人也會越來越多。當你用君子坦蕩蕩的標準要求自己的時候,別的這樣做的人也會識別到你。我經常講,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差別,是心態,是世界觀,是對自己的要求的差別。改變自己的命運,應該從改變自己的人生態度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