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繩上的魂》曝人物版預告 張楊藏地啟示錄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今日,張楊導演新作《皮繩上的魂》發布了人物版預告片。《皮繩上的魂》是導演張楊在西藏拍攝的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影片講述一個背負原罪與世仇,死而復生的獵人經活佛點撥,一路降服心魔,最終將聖物天珠護送進入蓮花生大師掌紋地的故事。

    在預告片中,可以看到這個魔幻燒腦的故事呈三條清晰的人物線索發展,這三條線索正如片中「蓮花生大師」的掌紋,分別隱喻著感情線、生命線和智慧線。

    這三條主要劇情線,跨越多個時空,虛構和真實雜糅,賦予這部電影強烈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和 「西部公路」氣質。神秘、懸疑、時空交錯,人物環環相扣,直到故事結尾,所有線索才匯集到一起,揭開一個包含愛與救贖、犧牲與原諒、責任與使命的故事。

    《皮繩上的魂》將於8月18日全國上映。

    這是一部啟示錄,拍給每個人的恐懼。

    感情線:獵人 V.S 牧羊女

    護送天珠的浪子,在路上遇見痴情的牧羊女,逃避與追逐見,是躲不開的宿命愛情。

    塔貝——獵人,他恐懼愛:

    「我爸是個混蛋,我們從未謀面,但他給了我名字,和被追殺的命運」,他的迷茫,如同每個看不清命運,卻被父輩的寄望捆縛的少年,更何況,他是獵人,殺戮是本分,而愛,愛不過是多餘而麻煩的東西,直到那個背著鍋的度母闖入了他的生活……

    瓊——牧羊女,她恐懼孤單:

    她放羊,羊都一樣;她在山腳下長大,山都一樣;她渴望離開,渴望「活著」,假如血是甜的,那就嘗一嘗,假如男人是飄搖的,那就生個孩子拴住他們。當男人想未來的時候她想的是下一頓飯;當男人迎著刀鋒躺下的時候,她把他們的靈魂,領到應許之地……

    生命線:獵人 V.S 殺手+追兇者

    一對尋找世仇後代的兄弟,數年如一日追尋一個叫「塔貝」的男人,輪迴的獵殺,解不開的魔咒,高原上的恩怨只能代代相傳。

    郭日——殺手,他恐懼遺忘:

    其實他很帥——健壯不羈,星眸裡充盈著狂熱和憂傷,但這沒有意義,他的世界裡只有兩個名字,一個是親人的,一個是仇人的,雖然他從來沒見過他們,但他們一直跟著他,跟著,直到他死。「終結和遺忘是兩件事」,關上門,把自己埋葬在他們中間,第一次,他這麼溫柔地想。

    佔堆——追兇者,他恐懼殘缺:

    其實弟弟不記得的他都記得:他見過「爸爸」,那個很早就在他生命中離場的男人,他甚至見過他死的樣子,他媽媽哭的樣子,他弟弟追問他的樣子,他早就習慣了沒有他,但不能沒有其餘的一切,為了這些,他祭出了自己平靜安穩的一生。

    智慧線:獵人 V.S 作家

    一個跨越時空的追逐者,為了追上自己的故事,只能不停奔跑,瘋子和禪,有時只有一線之隔。

    格丹——作家,他恐懼迷失:

    一個作家,卻丟了他筆下的靈魂——那個死而復生的浪蕩子,一頭扎進自己的命運裡消失不見,這令他瘋狂,仿佛丟了的是他自己的影子,眼看著他如機警的野獸般一次次逃脫,在愛恨交織的渡劫中升升墜墜,但刀扎在那人身上,血仿佛從自己的這一側流出來,刻在他背上的道路延伸到自己腳下,掛在他脖子上的使命重又交還到自己手中……

    終於,他放下恐懼,穿越幻像,緊緊抱住朝他伸展而來的黑色自我:「瞧,結束了,傷口癒合了,我現在完整了,我們自由了!」

    終於,他鬆開繩結,背對鏡頭,勇敢地走向了自己……

    獲獎記錄

    《皮繩上的魂》是一部行走於西藏大地上的「公路片」, 故事隨著時間不停變換地點,影片取景跨越西藏境內8個不同的地方,一路輾轉2000多公裡,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其中90%的外景都拍攝自阿里無人區,畫面獲贊「達到國家地理標準」,曾獲得上海電影節最佳攝影獎和金馬獎六項提名。

相關焦點

  • 首部西藏魔幻現實主義電影《皮繩上的魂》曝終極mv
    《皮繩上的魂》曾獲得金馬獎最佳作曲提名,主題曲《阿吾》改編自「拉伊」情歌:「心中的布穀鳥啊 ,當你在山頂鳴叫我會在山腳聽到 ,這聲音讓我憂傷 ,當憂傷心中生起,思念牽腸掛肚……」。《皮繩上的魂》改編自中國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扎西達娃的兩部短篇小說,此前,提到「魔幻現實主義」大家往往會想到南美洲,馬爾克斯、博爾赫斯、魯爾福……電影作品中最為普通觀眾熟知的恐怕是李安的《少年派》,《皮繩上的魂》則接續了這一流派「元敘事」的方式,套用一句時髦的話,就是在敘事上「打破次元壁」,直面靈魂的內部探尋。
  • 盤點電影《皮繩上的魂》
    《皮繩上的魂》可以說是一部「文學電影」,就是文學敘事的肌理成為電影的外在形態,獨特的敘事方式成為這部電影視聽語言的根基,鏡頭的安排、畫面的選擇、人物的設定,都緊緊依附於敘事。好的文學改編電影,一定有電影這種視聽藝術才能表現的質感,能夠將閱讀快感順利地轉化為觀影快感,從文學改編的意義上來說,《皮繩上的魂》堪稱典範。要深入了解《皮繩上的魂》,就需要對魔幻現實主義有一定了解。
  • 《皮繩上的魂》:宗教信仰上的類型片
    如果說《岡仁波齊》是導演張楊隨性而至的「偽紀錄片」,將朝聖隊伍裡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等人運用不加修飾的手法呈現,那《皮繩上的魂》則是一部精心打造,大到山川河流,小到藏刀油茶都設計過的「類型片」。它擁有鮮明的人物,幾經反轉的劇情,好看的戲劇衝突。懸疑、西部、復仇、魔幻、愛情,每一個元素都被細緻的表現。
  • 張楊《皮繩上的魂》今日上映 真相海報解謎命運
    網易娛樂8月18日報導 《皮繩上的魂》全片跨越西藏境內8個不同地方,輾轉2000多公裡,其中90%取景自阿里無人區:森林、草原、沙漠、沼澤、皚皚白雪、鮮紅的丹霞地貌、一望無際的神山聖湖和傳說中「蓮花生大師」的掌紋地……作為上海電影節最佳攝影獎得主,普通觀眾首先會驚嘆於它的美,業內人士則會驚呼「這群人不要命了!」。
  • 《皮繩上的魂》:我哪裡不如《岡仁波齊》了?
    張楊近照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影片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都是由張楊自編自導( 《皮繩上的魂》編劇除了張楊,還有原小說作者扎西達娃),都是在藏地取景,主演均為藏族演員,題材都是藏族故事,甚至兩部影片是套拍而成,上映時間均為暑期檔
  • 《皮繩上的魂》:無人區、天珠、仇殺、救贖,一個只能發生在西藏的生命故事
    《皮繩上的魂》終極預告MV曝光,主題曲《阿吾》改編自「拉伊」情歌,由曾與竇唯、張楚、許巍、子曰、野孩子等合作的著名先鋒音樂人張薦製作完成,曾獲得金馬獎最佳作曲提名。這部虛構和真實雜糅,被喻為「藏地啟示錄」的電影應該怎麼看?背後有哪些故事?為什麼導演張楊說「非西藏不能拍」?而影片中最重要的場景之一——「蓮花生大師的掌紋地」又代表著什麼?你需要讀懂阿里,才能讀懂張楊這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
  • 《皮繩上的魂》行走在刀鋒之上的魔幻故事
    《岡仁波齊》的拍攝過程,正是《皮繩上的魂》的創作過程《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兩部電影由同一個創作班底,歷經多年籌備,在藏地同時拍攝,導演張楊和攝影師郭達明坦言:這兩部作品無論從創作上還是製作上,都深刻地相互滲透和影響,在影像風格上,一個極其真實樸素,一個極其戲劇迷幻,相反的表象背後款曲相通:「朝聖」之後再「降魔」,實為一次完整的修行。
  • 《皮繩上的魂》:一部值得珍視的電影
    8月18日上映的張楊導演作品《皮繩上的魂》是今夏非常值得走進院線觀摩的一部影片——前提是觀眾有足夠耐性,能聽著藏語對白,坐足兩個小時——《岡仁波齊》的票房成功,證明以上顧慮,至少對相當部分的觀眾而言,已不構成欣賞障礙。《皮繩上的魂》對觀眾最大的挑戰是敘事節奏和敘事手法。
  • 奇愛說 | 張楊才是《皮繩上的魂》的最大主角
    按:昨天,張楊導演新作《皮繩上的魂》正式在全國上映了。而兩個月以前,《岡仁波齊》的「成功」讓所有人都非常驚訝,《皮繩上的魂》會表現如何,我們拭目以待。關於這兩部影片,因為它們所引爆的話題現象以及張楊導演在如今中國影壇中的重要地位,我們接連推了好幾篇深度文章:葛格親筆撰稿的:封聖還是成魔:他完成了前人罕見的壯舉,昨天的深度剖析:張楊能不能封神,就看這部作品了!,還有講述相似題材(嘿瑪嘿瑪)的:佛法照進電影,張楊做不到的還得靠仁波切。錯過的不妨花費幾分鐘戳開超連結讀一讀。
  • 《皮繩上的魂》能否複製《岡仁波齊》的成功
    《岡仁波齊》的票房甚至超越了之前因為方勵驚天一跪造就了社交網絡上超高討論熱度的《百鳥朝鳳》。《皮繩上的魂》劇照。影片原定8月4日公映,現在調至8月18日。得益於《岡仁波齊》的成功,張楊導演另一部在同一時期、同一地區拍攝完成的《皮繩上的魂》將於8月4日全國點映,8月18日正式上映。
  • 《皮繩上的魂》獲上海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由和力辰光、樂視影業、雲南尚立文化傳播出品、張楊導演的執導的魔幻現實主義題材力作《皮繩上的魂》榮獲最佳攝影獎。評委會的頒獎詞稱,郭達明在影片《皮繩上的魂》中,「用魔法般的影像記錄了西藏生活的日夜流轉,為我們呈現出了生命的真諦。」
  • 《皮繩上的魂》:走出這一步有多難
    和《岡仁波齊》一樣,《皮繩上的魂》講述的同樣是「在路上」的故事。但《皮繩上的魂》顯得更加虛無縹緲,影片改編自藏族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家扎西達娃的作品,即《西藏,系在皮繩上的魂》和《去拉薩的路上》。 張楊更是在《皮繩上的魂》中加入了很多的類型片元素,地理位置身處大陸版圖西部的西藏,遠離文明,荒野廢土,策馬奔騰,快意恩仇,原始粗獷的康巴漢子,不著脂粉的美麗藏族姑娘,這一切都給了張楊拍攝一部西部片的完美沃土。
  • 《岡仁波齊》火了, 姊妹篇《皮繩上的魂》來了
    ;nbsp&nbsp&nbsp上映一個多月的《岡仁波齊》累計票房已經接近1億元,張楊導演同期拍攝的姊妹篇電影《皮繩上的魂》也將於8月4日全國公映。當被問及對《皮繩上的魂》票房有何期待時,路偉說:「走一步看一步,不急不緩。」&nbsp&nbsp&nbsp&nbsp《皮繩上的魂》改編自西藏著名作家扎西達娃兩部短篇小說《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和《去拉薩的路上》。
  • 《皮繩上的魂》| 影向標
    影向標周末版-第一百零五期《皮繩上的魂》《皮繩上的魂》得分 6.3分1. 胤祥:8分電影學者。從去年上影節看完就開始吹,吹到今年終於上映了。寫過跟導演的對談,寫過長文,也沒有什麼別的想說了。攝影好不用我再誇,結構漂亮,值得好好珍惜。
  • 《皮繩上的魂》多種類型片的雜糅,難得一見的「藏族西部片」
    放下屠刀與冤冤相報何時了,借一個藏地傳說完成救贖的故事《皮繩上的魂》改編自中國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扎西達娃的兩部短篇小說:《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和《去拉薩的路上》。原著小說寫於1984年,很短,講的是一個作家和筆下主人公交互生長的故事。實驗性的文本敘述嘗試大於故事本身,有鮮明的80年代質感,大概十多分鐘就能看完。
  • 《皮繩上的魂》:「藏地朝聖者」張揚的大膽之作
    當張揚的《岡仁波齊》幸運地成為今年內地院線裡的現象級文藝片,並收穫近億票房時,我們很難想到他的另一部影片《皮繩上的魂》也能快速登陸院線
  • 一邊朝聖,一邊降魔,張楊兩部電影《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即將相遇全國院線
    孿生作品《皮繩上的魂》同期上映,兩段旅途,一次完整修行對張楊來說,通往內心神山的路並非如此簡單,與《岡仁波齊》同時期、同地域完成的孿生作品《皮繩上的魂》將在8月4日全國上映。兩部電影講述的都是在路上和尋找的故事,同時《岡仁波齊》也在探討真實與虛構的關係,而《皮繩上的魂》裡的作家人物,也是導演自身的投射,他所尋找的,同樣是一個真實與虛構的關係。
  • 《皮繩上的魂》裡的魔幻現實
    評分8分東莞時間網訊 《皮繩上的魂》三百多萬的票房只有《岡仁波齊》的零頭,出自同一導演之手,同為一年內拍完的西藏題材姊妹篇,前者情節更複雜,後者故事很單純魔幻現實主義的表現形式影響了票房,恰似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並非傳統的敘事,離奇荒誕的情節與人物,超自然的靈異神怪,時空錯亂,人鬼難分,虛實相混。一般觀眾不明覺厲,一團糨糊,我們還不習慣欣賞所謂的魔幻現實主義。其實,從本質上說,魔幻現實主義所要表現的,並非魔幻,而是現實。「魔幻」為手法,表現「現實」才叫目的。
  • 皮繩上的魂改編自兩部短篇小說 皮繩上的魂內容介紹
    皮繩上的魂《皮繩上的魂》改編自中國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扎西達娃的兩部短篇小說:《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和《去拉薩的路上》,影片講述一個背負原罪與世仇,死而復生的獵人經活佛點撥,一路降服心魔,最終將聖物天珠護送進入蓮花生大師掌紋地的故事。
  • 《皮繩上的魂》:解開張揚的西藏繩結
    六月份上映的《岡仁波齊》票房幾乎破億,這對於一部「朝聖」題材的類紀錄片已是上佳成績,更何況200%的投資回報率,讓他同時套拍的另一部西藏題材劇情片《皮繩上的魂》,票房壓力頓減。《皮繩上的魂》海報說起來張揚和西藏的情緣已經延續了二十多年,從當年還是中文系的慘綠少年開始,他就是第一批進藏的背包客。2012年,在《飛越老人院》遭遇票房滑鐵盧之後,張揚隱匿了頗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