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若晗(爸媽進化論主筆)
今天有位好友在群裡抱怨孩子越來越難管,怎麼說都不聽。
最近許多父母都多了一個「老師」的角色,每天要陪娃上課寫作業,好友的抱怨也是因為孩子寫作業時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唉聲嘆氣的。
我問好友:「孩子做題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她回答:「我當然是坐旁邊看著她啊,有時候也會看看手機。」
聽到她的回答,我大概也知道了為什麼她家孩子難管的原因了。
父母總習慣以一個高高在上的教育者的姿態去管理孩子、說服孩子,殊不知我們對孩子的身教的力量遠遠的超過了言傳。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是一個孩子,媽媽坐在旁邊一邊看手機一邊催促著我們要認真學習,誰能學的進去?我們也想看看手機好不好!
都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當複印件出現了問題,需要改的往往是原件。
孩子來到人世似白紙一張,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悄無聲息的複印到孩子身上。
01
身教者從,言教者訟
還記得半年前,大寶突然和我說不想再去上舞蹈課了。
我問她:「你不是喜歡學嗎,為什麼不想去了呢?」
大寶認真的說:「因為歡歡都不學了!」
大寶口中的歡歡是她的同學,兩個人又在一起上舞蹈課,所以關係要好一點。
我並沒有急著去反駁大寶的想法。
那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樣鋪好兩張墊子,開始做運動,大寶看到後立刻蹦蹦跳跳的來到我身邊,練習每日打卡的基本功。
看著她小小的身影努力做好每一個動作,早上說過的話她早已忘在了九霄雲外。
但在運動結束後,我還是鄭重其事的告訴她:「你喜歡跳舞是你自己的事,跟別人沒有關係,喜歡就要堅持。」
她看著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過了兩天我接到歡歡媽媽發來的信息,她問我:「你們家孩子可真聽話,不管我怎麼說歡歡就是不學了,你是怎麼跟孩子說的啊?」
於是我把每天陪孩子做運動的事告訴了她。
沒想到她酸酸的回了一句:「你家孩子就是隨你,能堅持,我沒那個毅力,看來歡歡也不行……」
這是家長們總愛說的一句話:「這孩子這麼××,都隨爸爸/媽媽。」
我們習慣將孩子的某種不良行為歸咎於遺傳,但「遺傳」表示自己雖然有部分責任,但不完全「背鍋」。
因為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定階段,決定了兒童極強的模仿力。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成人簡直是無所不能,而卻覺得自己非常弱小,所以他們為了讓自己儘快強大起來,擺脫無能的狀態,成人就成為了他們的模仿對象。
孩子的許多行為大多都源自對父母無意識的模仿,所以,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只是將理由說給孩子聽,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弱小」,只能聽從成人擺布,反而更加叛逆。
《後漢書》有云:「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作為孩子心裡的「超級英雄」,在孩子面前我們更應該「謹言慎行」,用優秀的自己去影響孩子,而不只是一味地「口頭管教」,才不會辜負孩子的這份「崇拜」。
02
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
最近,孫楊被禁賽8年的消息令無數人惋惜。
開始本以為這是一場關於體育規則制度的較量,沒想到演變到最後,更多的人將關注點全都轉移到了教育問題上。
孫楊被禁賽的最主要原因是「暴力抗檢」。如果看過孫楊過往的報告報導,就會了解到他此次的「暴力」並非偶然,而是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
只不過這一次他要為自己的任性「買個大單」。
孫楊衝動暴躁,甚至有些許狂妄的個性,有年少成功的因素,但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的母親楊明女士。
在幾日前網上公布的庭審視頻中,我們看到楊明女士面對仲裁主席與律師提出的問題,不是答非所問就是在自說自話,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位滿腹牢騷的大媽在發洩情緒。
隨後還被爆出她無視規定,與本案重要證人發生進一步接觸。
在CAS的正式報導中寫到:「他的母親似乎對兒子起了最無益的作用。」
時間再早之前,孫楊媽媽還屢次因為對記者發火,甚至用水瓶砸記者相機的事,而出現在新聞報導之中。
每當孫楊出現負面新聞時,媽媽也會無視規則,四處奔走,力求刪除記錄。
如此一位不善處理情緒、漠視規則的任性母親,孫楊從小耳濡目染,才導致他在泳池之外,總是被爆出關於「違規」、「暴力」的負面新聞。
這次禁賽可以說是「母子聯手」斷送了大好前途。
孫楊的媽媽培養出了一個優秀的遊泳運動員,但卻沒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孩子。
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
像孫楊媽媽這樣的父母其實大有人在,他們急於培養孩子的各項才能,但當孩子日常行為出現錯誤時,不是反思,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遮掩缺陷上面。
他們總是忽略了,良好的品行才是支撐一切才能的堅實臺柱子。
而孩子也像是一年鏡子,反映著父母身上的不足。
看到孩子的缺點,父母首先做的應該是自我反省,只有我們自己做到經明行修,才能教會孩子品行端正。
榜樣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獎盃。
03
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什麼樣的人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許多特殊崗位的人群與家人分離。
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平凡的父母,雖然不舍,卻依舊毅然前往戰「疫」前沿。
除了職責所在,他們還有個「私心」,就是想用自己的身體力行,為孩子上一堂寶貴的課。
一位支援河南小湯山建設的普通施工人員,在面對記者提問「為什麼要來支援」時,
他磕磕絆絆的回答道:「在家裡總和孩子說要愛國,但說一萬遍,不如給他做個榜樣。」
看到這裡我不禁心頭一熱,這些普通的父親對於孩子也許沒有過多的叮嚀,但卻用自己的行動讓孩子明白什麼叫做擔當。
同樣令我感動的還有許多巾幗英雄,都說「為母則剛」,這句話在她們身上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賈娜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一名護士,同樣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今年春節,一家人本計劃回四川老家過年,但疫情的出現使賈娜改變了計劃――孩子留守北京,而自己去前線「盡綿薄之力,助戰『疫』勝利」。
她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願身披戰袍的媽媽成為你們的榜樣,願你們長大後成為勇敢有擔當的人。」
孩子有一位如此剛毅的母親,相信他們長大後也會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主持人董卿曾在節目中說:「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什麼樣的人。」
這句話淺顯易懂,並沒有什麼深刻的道理,卻需要父母時刻謹記,努力踐行。
我又想起張文宏醫生的兒子在給父親錄製的視頻中說:「我長大了也想像你一樣,做一名醫生治病救人。」
這不正是他的父親一直在做的事情!而孩子的回應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註解。
也許以孩子現在的心智還不足以理解這句話真正的力量,但這是父母的「行動」給孩子心裡埋下的種子,只要我們繼續用榜樣的力量去給這顆種子澆灌,假以時日,終會開花結果。
04
是在電影《可愛的你》中,呂慧紅說:「教育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它是身教,是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作為父母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染感染著孩子,我們的行為不僅僅屬於自己,它還影響著另一個人的人生。
你想要孩子堅持,你就做個自律的父母;你想要孩子善良,你就要時常心懷感恩;你想要孩子負責,你就要勇於擔當。
教育孩子也是一個自我反省、重新成長的過程,希望我們都因為孩子成了更好的自己,孩子也因為我們發現更好的人生。
共勉。
作者簡介:董若晗,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變現營2.0會員,天馬行空雙魚座,90後職場二胎寶媽,我手寫我心,我心暖你心,寫有溫度的文字,過有態度的人生,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