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河》匯入《大江大海》

2021-02-14 私通社

 

龍驚訝地問:「真的?《我的祖國》怎麼唱?」

 

接下來就到了出乎她預料,卻感動了不少國人的高潮部分:全場大合唱《我的祖國》。龍應臺和在座的香港泛民派梁家傑,似乎有點茫然不知所措。

 

在高校演講時,為了活躍現場氣氛而進行現場互動式問答,本來是類似龍應臺的文化名流所擅長的手法。只是在「港*Du」思潮泛濫的港大,龍應臺恐怕做夢也沒想到,浸大的副校長會代領全場「唱紅歌」。

 

說實話,本來打算戴著「批判的眼鏡」去看這段視頻的我,聽到那熟悉的旋律,竟有點想哭。身為浸大校友的我,曾經一度因為畢業於這所挑起「雨傘事件」的香港高校而擔心回內地找不著工作。這次看到並不認識的副校長如此「表現」,我打從心底想給他點個讚。

 


圖 | 網絡

說到這裡,我並不是想表明自己「又紅又專」的立場,而只是在想「啟蒙歌曲」這個美麗而富有深意的話題,當真可以好好聊一聊。

 

龍應臺挑起這個話題後,先問了香港公民黨黨魁、立法會前議員梁家傑。梁深沉地說:「應該是法蘭·仙納杜拉的My Way。」

 

真巧,這首名曲是我現在的手機鈴聲。只不過梁先生說出來就顯得很有逼格,很小資,而我是看了內地真人秀「跑男」才通過手機音樂App的「聽歌識曲」功能搜到的。因為我覺得這段在每次王祖藍、王寶強等諧星出糗時配的音樂,很搞笑。

 

這麼說好像有點不尊重梁先生,人家畢竟是香港泛民派大佬,以前還出來參選過特首,他的My Way應該真的是「不走尋常路」的意思吧!

 

梁的高冷回答之後,就是我的副校長回答《我的祖國》了。聽這首歌曲的時候,我不禁問自己:我一個在內地長大,讀了香港大學又留學英國的中國孩子,啟蒙歌曲是什麼呢?

 

我沒有答案。還記得小學音樂課教的第一首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後來陸陸續續學習了《海鷗海鷗》《讓我們蕩起雙槳》《小溪流水響叮咚》等兒歌,當中絕大多數我現在都會唱,這其中好像也沒有很多是「紅歌」。

 


圖 | 網絡

那時候,我還喜歡學唱「民國歌曲」。比如黃自的《西風的話》,李叔同的《送別》,每次聽到它們,無論我心中多紛亂,都可以很快沉靜下來。而這些寶貴的財富,都是我在那些「又紅又專」的學校裡學會的。

 

我也喜歡《我的祖國》《歌唱祖國》,當然還有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毫不誇張地說,每次聽到這些歌曲時,我都能感覺到自己的血液在加速流淌。

 

爸爸媽媽常說,我6歲時看奧運會,王軍霞萬米長跑最後只拿到亞軍時,我連說三聲「討厭」,然後哇哇大哭。直到現在,我每次在電視上聽到國歌奏響,奧運健兒奪冠,血脈還是會噴張。

 

也許有人會說:「看吧!這就是你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可是我看到,歐巴馬和科比在聽到《星條旗永不落》時還要手撫心口呢。

 


圖 | 網絡

我略讀過本尼德克特·安德森的成名作《想像的共同體》,他告訴我們,現代國家的概念,不過是我們想像(YY)出來的一個共同體而已。是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深化這種想像,我們才有了明確的民族國家概念。

 

大師的傳世之作不好反駁,但我覺得,即便我們的國家只是「想像的共同體」,我們也應該了解她、熱愛她、報答她。就像我們的母親,難免有讓我們想要反對的時候,但她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豈是我們輕易能夠報答的?

 

也許是我較為特殊的家庭背景和長大後接受教育的經歷,我自認是一個可以用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並尊重多元文化的人。我不想因為一個人愛不愛國,而去親近或疏遠他,我尊重他的選擇。

 

2012年我在香港念書時,適逢號稱「四十萬人七一大遊行」。沒見過遊行的我,就和同學們去沿線的天橋上看。隊伍裡有乍眼的旗幟,人們高聲大合唱著Beyond的經典《海闊天空》。

 


圖 | 書同

那一幕著實震撼了我。我很反感他們打出的旗幟,但我也很敬佩他們高唱的歌曲。

 

相關焦點

  • 大江大河小說結局是什麼 大江大河電視劇是哪本小說改編的?
    大江大河電視劇是哪本小說改編的據悉,電視劇《大江大河》是根據阿耐所著小說《大江東去》改編。在宋運輝和雷東寶之間,從夾縫裡艱難掙扎出一條生路的個體戶楊巡,卻憑藉個人的聰明努力以及政策不斷的開放,事業不斷發展壯大,而改革開放後殺進中國的外企職員梁思申更是擁有更雄厚的資金實力和知識儲備,在中國開闢了另一番天地。
  • 《大江大河》獲飛天獎,官微放劇照,《大江大河2》快要上映了?
    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正午陽光、SMG尚世影業出品,改編自阿耐小說《大江東去》,袁克平、唐堯編劇,孔笙、黃偉執導,侯鴻亮擔任製片人,王凱、楊爍、 董子健和童瑤主演的《大江大河》榮獲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 《大江大河》能夠獲獎,其實大家一點也不意外。
  • 《大江大河》獲飛天獎,官微放劇照,《大江大河2》快要上映了?
    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正午陽光、SMG尚世影業出品,改編自阿耐小說《大江東去》,袁克平、唐堯編劇,孔笙、黃偉執導,侯鴻亮擔任製片人,王凱、楊爍、 董子健和童瑤主演的《大江大河》榮獲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大江大河》能夠獲獎,其實大家一點也不意外
  • 大江大河2什麼時候開播 大江大河2定檔
    回顧《大江大河》第一季,成績顯著。2018年12月10日《大江大河》首播,播出期間該劇收視在全國同時段名列前茅。隨著劇集熱播,東方衛視收視破1,豆瓣評分8.8,成為2018年獲評分最高的國產劇。去年《大江大河2》在10月中開機,那《大江大河2》什麼時候開播呢?
  • 《大江大河》為何能成為主旋律爆款?
    「豆瓣」上,《大江大河》在2018年所有電視劇中評分最高。廣大網民紛紛點讚、評議,認為真正的年度「劇王」「爆款」非《大江大河》莫屬,超越一眾大IP、大製作,幾近跨入所謂「神劇」行列。一部優秀電視劇作品,尤其是描寫當下的現實題材,必然首先要求創作者誠心正意,感知社會變遷、時代變化、人物心靈,做到真情真意。如果不能打動自己,怎麼可能打動觀眾,引起觀眾共鳴共情?
  • 兼客:大江大河,皆向大海
    大江大河,皆向大海。兼客會緊抓機遇,發揮網際網路平臺優勢,通過技術創新升級,努力解決就業問題,切實幫助求職者靈活就業,增加收入,用技術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創造更多靈活就業崗位,提升產品服務體驗。發揮兼客社會責任感,推動企業和社會發展。
  • 電視劇《大江大河》的家國敘事
    本文從主旋律影視劇的家國敘事傳統談起,指出當下該類作品家國敘事的融合性特徵,進而討論《大江大河》中家國融合敘事的具體表現,及其對於塑造改革群像和傳播主流價值觀的重大意義,期待為今後的主旋律影視劇創作提供有益的啟發。
  • 踐行系統治理 守護大江大河
    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流域面積佔全國的21%,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約佔全國的35%。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應該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守護大江大河,要著眼更大的格局,要貫徹系統性思維。
  • 《大江大河2》來襲
    這次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這部新劇就是《大江大河不過得知他回歸《大江大河2》還是非常開心的,這下終於能看到王凱的影視劇作品啦。而且從王凱的劇照上可以看到他的造型還是非常復古帥氣的,王凱不愧是實力派的高顏值演員,這下光是看顏值就追定這部劇了。
  • 不辜負這個時代,上海出品《大江大河2》續寫改革發展史
    《大江大河2》依然由正午陽光操刀,「我一定不辜負這個時代……」這是《大江大河》第二部預告片中,王凱扮演的宋運輝的心聲,也是《大江大河2》劇組的心聲。據悉,正午陽光出品的《大江大河3》的劇本也在籌備當中。
  • 河繼續奔騰,《大江大河2》今晚開播
    今晚,現實題材電視劇《大江大河2》在東方衛視全國首播。定檔消息傳出後,《大江大河》的擁躉奔走相告,「原班人馬」是轉發中最高頻率的用詞。編劇唐堯,聯合編劇馬騁怡,導演李雪、黃偉,藝術總監孔笙,製片人侯鴻亮……在觀眾們看來,基本延續第一部的主創陣容,不僅確保了故事線索、人物成長的連貫性,這支素有「國劇門臉」美譽的創作團隊更是一定程度的品質保障。
  • 今日言論 | 踐行系統治理 守護大江大河
    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流域面積佔全國的21%,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約佔全國的35%。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應該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 原班人馬,《大江大河2》終於來了
    原班人馬,《大江大河2》終於來了 2020-12-20 1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取景地寧波 《大江大河》迎來大結局!
    提到2020年豆瓣高評分國產劇,相信不少愛看電視劇的朋友已經猜到了,那就是《大江大河2》!這部劇和寧波有著不解之緣,作者阿耐就是寧波人(她的另一部《歡樂頌》也一度大火)。而這次《大江大河2》更是在寧波取景拍攝了三個月,看看劇組都去了哪些寧波人熟悉的地方呢。
  • 走,一起去揭秘《大江大河》中的南京!
    ↓↓↓六合偏居南京西北一隅,與南京主城距離有50公裡。在劇裡,六合冶山變成了晉陵縣。《大江大河》劇中截圖在現實中,就是冶山鐵礦運銷科,換了門頭,就成了「晉陵縣畜牧站」。《大江大河》劇中截圖如今的新華書店依舊散發著知識文藝的氣息。
  • 從理想到務實,《大江大河2》更嚴絲合縫了
    何況,《大江大河2》中的主角仍舊開疆拓土的路上行進著。《大江大河》是正午陽光與作家阿耐合作的第三部作品,與前兩部《歡樂頌》《都挺好》聚焦都市女性的生存狀況不同,《大江大河》格局宏大,時間跨度廣,三個主角宋運輝、雷東寶和楊巡分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的縮影。第一部《大江大河》於2018年播出,是當年的國劇獎盃收割機。
  • 《大江大河》:與《大江大河》同年代,對現實的描寫更殘酷,觀眾評分高達9.4
    與《大江大河》同年代,對現實的描寫更殘酷,觀眾評分高達9.4               導讀:與《
  • 大江大河2宋運輝奔走遊說拼全力保全 大江大河2東海項目進展不順
    播出當晚,《大江大河2》便顯現了極強的市場號召力。浙江衛視52城實時收視最高1.6713%,「大江大河」、「宋運輝打工人」、「王凱李光潔對手戲」、「董子健彩虹屁藏頭詩」等多個關鍵詞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榜。從劇情到主創間的互動,《大江大河2》相關話題從戲裡延伸到戲外,觀眾討論熱情持續高漲。
  • 《大江大河2》還能延續輝煌嗎?
    2018年底播出的《大江大河》,獲得業內與觀眾的一致好評。它根據阿耐原著小說《大江東去》改編,是一部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電視劇。先後斬獲白玉蘭獎、「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金鷹獎等多個行業大獎。兩年後,《大江大河》的續集歸來。
  • 現實題材電視劇《大江大河2》在東方衛視全國首播
    今晚,現實題材電視劇《大江大河2》在東方衛視全國首播。定檔消息傳出後,《大江大河》的擁躉奔走相告,「原班人馬」是轉發中最高頻率的用詞。無論是否原班人馬,只要踏進同一條河流,就得接受觀眾更高的期待、更嚴格的審視。《大江大河2》顯見的難題,是怎樣承接前作的高分。第一部在首播後贏得了高收視、高口碑,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等幾乎所有重要獎項。而在主創看來,真正的難,始終是「一劇之本」。第一部曾向觀眾鋪開了改革開放最初十年間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