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 | 國內女團能憑藉《101》翻盤嗎?!

2021-02-09 新浪娛樂

《創造101》初播時,官方公布過一組數據:這101名選手,是從國內457家公司,13778位女孩中篩選出來的。

而在甄選男團的節目《偶像練習生》中,一百名男選手則是從87家公司的1908位練習生裡挑中的。《偶練》製片人姜濱透露,這千人數量,基本已是目前國內市場上所有男練習生總和。

13778:1908!扎在女團圈子裡博夢想的女孩數量,足足高出男團練習生7倍之多,且嚴格來說,這幾年除了一支SNH48闖出了些名堂,再無其他女團聞名全國。女團面臨的運營困境要比男團高很多。

在《創造101》播出三期後,「極創引力」商務部同事拿著兩張A4大小紙張來到老闆「苦哥」面前,紙上都是商家找來想和選手Yamy合作的需求,其中不乏大量一線品牌。然而,就在去年下半年,Yamy所在的女團剛剛經歷了「出道一個月便解散」的窘況,解散原因是「接不到工作」。

女團Hello Girls的隊長姜彥汐在《101》首次順位淘汰賽中未能晉級,同她一同被刷的還有團體另外兩位成員。雖然賽果不理想,但姜彥汐仍然很欣慰,「現在終於有人認識我們了!

Hello Girls已運營了小兩年,發過幾首音樂作品,是央視某音樂節目的常客,要不是姜彥汐介紹,我們幾乎連那些歌名都沒聽說過,更不知女孩們還在央視打過榜。

被粉絲暱稱為「小七」的賴美雲如今已成為《101》裡的人氣選手。她所屬的SING女團,原是被視為「18線小糊團」的存在,曾因人氣過於低迷、不賺錢,兩度瀕臨解散,甚至公司一度「放手」,讓成員們各自想辦法去衝業績,自學新媒體技能,自我宣傳。

一邊有源源不斷地投資者、少女湧入,一邊是國內女團市場久不見起色,公司賠本也賺不出吆喝,成員前途渺茫。這種兩下對比的境況顯得有些「弔詭」。

女團市場,吸引人們的究竟是什麼?動輒「5億打造」、「千萬投資」的噱頭下,為何見不到一絲水花?在「不被看到」的日子,追夢女孩又經歷著什麼?當下,一檔《創造101》把女孩們「夢想喚醒」同時,是否給困境重重的女團市場帶來真正時機?

萬眾矚目的《101》舞臺上,女孩們穿著粉嫩的制服短裙,笑著、甜唱著「你越喜愛,我越可愛」,如清風拂面。而本期有料關注的,是她們「等風來」的故事。

「女團門檻相對男團較低」

2017年12月,運營三年,號稱斥資5億打造的女團1931宣布正式解散。前團員範薇頗為無奈地調侃:「1931成立以來一直流量都不高。流量最高的一次,就是全網推送我們解散新聞的時候。

在很多人看來,砸了大把錢,在成團三年內沒能把一首歌推出圈,沒捧紅過一位團員,1931是個失敗的榜樣。但同屬廣州地區的SING女團負責人高靜卻告訴我們,當年他們之所以動了做團的念頭,是受到了1931的影響。

2014年左右,中國颳起了一股「製造女團」風潮。在北京,有數十家公司開始培養新人;在上海,SNH48迎來了第一屆偶像年度人氣總選舉;再到廣州,YY娛樂平臺壕擲5億做1931女團的消息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注意……

當時,看到包括「亦敵亦友」的YY在內,整個市場都在做愛豆,加上自身平臺確有拓展線下業務的需要,「酷狗」老闆也從員工團隊中抽出了一支小組,開始嘗試造星,高靜就是這支小組中的一員。

雖然長年深耕音樂領域,對娛樂市場不算陌生,但具體到製造「愛豆」,「酷狗」團隊完全零經驗,就連大Boss起初也並沒有考慮清楚到底要從個人、男團還是女團開始開展藝人業務。在經過市場摸底,也去到1931、SNH48的「地盤」觀摩學習後,高靜小組向老闆建議:先做女團

在高靜看來,從女團入手的理由很「實在」:「做個人,要求個人的綜合實力很強;做男團,市場對男團的質感更有要求,很多線下的商演或者代言,如果沒有一定質感,就很難接到適合的商業模式;女團門檻還是相對較低,好介入……畢竟我們推進項目還是要秉承著效率第一。」

隨後,高靜團隊在全國六個城市啟動了線下招募活動。幾場面試下來,團隊錄取了近20個年輕漂亮的女孩進入到公司練習體系裡,對她們展開聲樂、舞蹈、形體等一系列基礎培訓。

在最初訓練的幾個月中,公司和練習生之間也會再進行一次「雙向選擇」,若確實不合適、不適應,就走人。高靜記得,當時過來的20個女孩子,在頭一個月的磨合期內就走掉了7、8人。當年6月,公司趕緊又進行了二次招募。而總共三輪招募後,才攢成了這支8人SING女團。

2015年8月,SING女團宣布出道。據官方資料顯示,截至目前,SING已發過大概30首單曲、兩張數字專輯。然而這支女團的定位是什麼?直到2017年下半年之前,團隊給出的答案都是:在摸索中。「但我們SING有一點是非常堅持的,就是一定要推音樂作品。從出道開始,她們每個月都要發一首歌。畢竟作品為本。」高靜回應。

但是人們不免疑惑:若一個女團連基本定位都沒有,那又如何呈現出鮮明的個性曲風?不會變成一鍋「亂燉」嗎?

在極短暫的冷場後,高靜回覆:「確實,我們在前期有試過先一個月發情歌,後一個月發快歌;一個月發日系一點的,再一個月發比較網絡系的歌,試了差不多半年時間。後來發現這樣真不行,太亂了……所以也是這個原因吧,導致我們成團兩三年一直很難找到自己的一個著力點。」

事實上,因為一直不見起色,公司在SING身上投入的資金成本也在逐年遞減。

為SING女孩開展成團訓練的,並不是「酷狗」自家的藝能培訓機構,他們請來了「阿KENN工作室」做輔導。阿KENN老師本人是極創引力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而「引力」也是如今國內女團領域極少數擁有專屬培訓團隊的公司。

《創造101》中的Yamy就是「引力」打造的女團成員之一。

做極創引力之前,阿KENN和他的「天舞」工作室就已經在業內赫赫有名。阿KENN合作過的大牌藝人不勝枚舉,梅豔芳、張學友、劉德華……包括多屆《快男》《超女》《燃少》等衛視一線選秀節目,以及李宇春多場演唱會的御用舞蹈總監也都是他。在某次做「鳳凰傳奇」演唱會時,阿KENN認識了「鳳凰傳奇」的經紀人徐明朝,被稱「苦哥」。

「苦哥」是個頭腦活絡之人。在經營「鳳凰傳奇」同時,他注意到前幾年EXO中國line、TFBOYS等「鮮肉」的爆紅,這讓他察覺到國內本土化偶像正逐漸崛起,他想參與點什麼,但苦於對愛豆市場太陌生,無從著手。和阿KENN相熟後,「苦哥」找到他商量:「我有個完整的傳統傳媒公司,有資本、有完善的設施。而你又擅長偶像培訓,不如我們合作,一起開拓偶像業務。」

2015年7月份,極創引力公司成立。做這間公司的宗旨,就是大批量培訓練習生,在過程中產生頂級男團、女團idol。跟「酷狗」高靜的眼光一致,兩位大佬亦決定從女團入手。他們給出類似的理由:「做男團困難,女團還是有機會的。

彼時,國內男團市場算是熱鬧,TFBOYS大紅,X玖少年團藉選秀節目出道頗具聲勢,EXO-M雖已「四分五裂」,但餘溫尚存……市場上太多做男愛豆成功的例子,若想實現超越並不容易。但女性偶像,尤其是女團偶像在國內市場尚處空缺。按正常邏輯,市場有空缺總比市場飽和更有機會做出聲響,誰在這個時候「碰上了」,誰就是行業裡的NO.1。

公司成立後,很快便在全國藝術院校海選招收練習生。「苦哥」坦言,雖然報名人數不少,但質優的不多:「人家藝術生的首選很多都是各大劇組、大(影視)公司,挖走好幾撥。願意來練習生公司的,本身國內公司就多如牛毛,像我們公司當年也是新成立的,沒什麼名氣,人家根本不一定選你。」海選過後,團隊從幾百人中選了三十個女孩來北京受訓。

「這三十個女孩算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吧?」我們問。

「說實話其實不是。只能說這些是我們覺得基本上還有戲的吧。你能來我就高興,要不然我們開班都開不了了。」說完,「苦哥」苦笑了一聲。

《創造101》總編劇蘆林也向我們委婉表達了對女團質素的憂心:「接觸國內女團公司時,會很明顯感覺他們在選人上的『參差不齊』。這麼多人都在招女團,這麼多女團要招人,大家急需人但也不知具體怎麼去做的時候,準入門檻就會很低。」

太多公司嘗鮮做女團,但方向不清;而由專業人士構成、具有一定運營能力的機構,一時之間又找不到那麼合適的苗子。這是國內女團普遍狀況。

商人不會跟你去聊夢想


無論如何,被公司選中的女孩,是有「體系」和公司支撐的。以資本為土壤,總會有人施以肥料加以灌溉。但「地下女團」們就真的無依無靠了。而四人女子組合Hello Girls就是這種市場上的第三類女團,地下女團的代表,她們直面雨打風吹,野蠻生長。

對於姜彥汐來說,Hello Girls就是自己攢的。如今的她,是這個組合的隊長,在《創造101》的選手官方簡介中,還被介紹為組合所屬經濟公司「花開半夏」的CEO、運營者。一提到CEO這個詞,25歲姜彥汐臉上迅速閃過一抹紅暈,害羞地捂嘴笑道:「媽呀我算什麼CEO啊,不過是節目裡需要個title(頭銜)。

早幾年,或許有部分觀眾對Hello Girls有些印象。她們曾被「聚美優品」老闆陳歐帶著上過一次《天天向上》。陳歐介紹她們為「公司顏值經濟業務下,新打造的一個組合」。這種說法,難免會被輿論理解為「又是一個被有錢有勢公司強『堆』出來的女團」,其實不然,實際上「花開半夏」及Hello Girls組合成立在先,只是在某段運營困難時期,陳歐和幾位商圈朋友以投資人身份給予了關鍵的資金支持。

而在Hello Girls獲得陳歐等人投資漸入正軌之前,姜彥汐經歷過兩次極大變動。

2015年左右,懷揣著「女團夢」的姜彥汐籤約了朋友開的一家小型演藝公司。公司初創,業務尚不明朗,姜彥汐建議可一起做女團試試。幾經商討,朋友主控投資,而具體招募團員、團體運營的大權則由姜彥汐負責。

因為所有人都沒有做女團經驗,姜彥汐採取了最原始但也算最實際的找團員方式——在網絡上給女孩們發私信。「一開始我會專門給那些網紅髮私信,但是人家根本不理你的。後來我也會找一些藝術院校的學生,各種渠道發」,「大概發出去100條私信,回復我的也就一兩個吧。」在姜彥汐的執著之下,最終湊到了五個團員。

起初,姜彥汐的朋友、公司投資人還運用自己在演藝圈的一些人脈幫助女孩們聯繫日常訓練、拍攝事宜,也找了一些音樂人為她們做歌。一年時間後,有一天,朋友找來姜彥汐明確和她表達,不想做這個團了。朋友的理由很簡單,「感覺投入打了水漂,見不到回報」。女團「被」解散。

熱愛舞臺的姜彥汐不甘心夢想就此終結。加上一年的女團經歷讓她熟悉了門道,攢了點兒資源,她還是想搏一搏,重新開始做一支新女團。但因為彼時的她完全是「單打獨鬥」的狀態,所以再給網絡上漂亮小姐姐寫私信時,姜彥汐不敢給出任何會發歌、會正式出道的承諾,只是簡單問詢:「我想做女團,你喜不喜歡?感不感興趣?」可進一步溝通時,再詳細解釋:「平時我來負責大家的培訓,我們一起練舞,我這邊也認識一些人,可以聯絡一些演出,我們還是可以有些舞臺來表演的……」又是漫長的等待,終於,又有四個女孩同意一起「玩玩」。

姜彥汐回憶那段時光,「因為我說的也很清楚,我們五個女孩就是把一起練團表演這件事當個愛好,平時一起排排舞,拍些舞蹈視頻,有小綜藝、小舞臺招募機會,就去面試看看而已。因為也沒什麼大目標,所以壓力也不大。」而就是在零碎的演出活動上,又有一位投資人聯繫上了女孩們,給出承諾:籤約,培訓,出道。

詳細規劃羅列了出來,因投資人的推動,姜彥汐先是註冊了「花開半夏」工作室,又在投資人的支持下以正規公司名義從全國招來了更多練習生,最後從20個參與訓練的練習生裡重新挑選了四個團員正式組成了HelloGirls,組合單曲也已錄製完畢。就在一切準備就緒時,姜彥汐再一次接到投資人通知:「資金鍊沒有到位,不能投你們了。

投資人撤資、跑路,是民間地下女團常會遭遇的狀況。「商人很直觀的,他不會去跟你聊夢想,他只會算,如果我投你,你能給我帶回來多大的利益?多少時間你可以把這些錢賺回來?他們只聽這個。市場也沒有耐心的,快產快銷。短時間內沒看到希望,他們就走了。」被撤資兩次後,姜彥汐如此總結。

今年春節,Hello Girls成員張楚寒回了趟老家,還沒享受多久和父母久別重逢的溫馨,父親已變臉嚴肅道:「你馬上就22歲了,還是去考個『北舞』研究生譜。」對於女兒這兩年所追求的夢想,父親不屑質疑:「你們就是在玩兒!人家外國女團能做出效果,是背後有很專業的隊伍打造,運作體系非常成熟。就憑你們幾個小姑娘搞到一起就能做女團?這門檻多低!」

「等風來」

「出道意味著死亡。」

去年6月14日,極創引力主辦了一場發布會。包括Yamy在內的旗下十位練習生被打散做了三個組合,正式出道。但也就是在那場被女孩們認為終於熬出來的發布會上,老闆「苦哥」嚴肅地跟她們講出了上面那句話。

當時,女孩們還不太能理解老闆所謂何意。半年後,她們圍坐在公司會議室裡,一遍遍觀摩國內外當紅女團的錄影帶時,低聲討論著:「現在(國內)最火的還是SNH48。」

而在之後的採訪中,面對攝像機鏡頭,女孩們傾訴欲越來越強烈:「感覺出道了跟沒出道是一樣的,當時就是辦了個發布會,走個形式。」「六月出道,七月中解散了。」「出道發了一首歌,再也沒有演出機會了。」「沒通告是主要原因,其次是沒通告造成沒有粉絲……死循環。」團隊中總是喜形不露於色的酷女孩Yamy低著頭,扯出一抹乾笑:「不知道(我們)能走到多遠,所以其實我心裏面也不是很有底。

對於這種情況,「苦哥」早有預料:「從大眾概率來講,每年大概有一千場新人發布會,但你最後真的出道做出聲響的可能只有不到十個人。這個角度看,我當時就說『出道就意味著死亡』,沒錯的嘛。」

既知困難,那為何又給女孩辦出道發布會?

「還是要有個形式的。我說出道死亡,有這種可能性。但不出道肯定直接死亡。因為她們已經為了舞臺訓練兩年了,再不給她們一點她能看到的希望,連個舞臺影子都不給,她們還會在這待著嘛?人家會說『哥我相信你』,你相信啥?我都不相信我自己了好吧。」

經營了十幾年鳳凰傳奇,「苦哥」當然握有一定市場資源。但他直言「那些資源」對女團來說沒啥意義。

「做女團愛豆,一定要讓她們經歷過幾次選秀舞臺大考才能真正火起來。你說我先給她們接點小綜藝,去推個小廣告資源,也可以,但這些會讓她們以女團形象被人記住,紅起來嗎?不會的。那只會浪費你的時間。」

「苦哥」直言不諱:「我不怕得罪人。說真的,現在電臺通告有什麼用?一天給藝人安排十幾個電臺通告,連線一個小時,最後可以來幾句『我新發的ep如何如何』,誰聽啊?別騙自己了,就你老闆在電臺前面聽。

小型商演也不是完全接不到,「但就算開十萬一場我們也不接。我找了國內最好的舞臺老師(阿KENN)來做合作夥伴,培訓兩年,最後就讓她們天天在一個縣級舞臺上跑十萬一場的表演?何苦呢?你現在跟我合夥,我一個月給你做出個十萬的好不好啊!」

「苦哥」平復了下激動的情緒,換了個口氣:「當然,不是說地方渠道本身不好,而是我們女團還沒火,我去了沒用。大家騙來騙去騙,幾年後混成一個四流小明星。幹什麼呢?

當然,女孩們也不是完全賦閒。不希望她們「混」通告的「苦哥」目標明確,認為有三類行程還是要參加的:「一,我們自己的一些自製綜藝,內容我們自己把關;第二,一些地方春晚之類,畢竟每年春節回家要給父母有個交代,回家講出來爸媽高興;第三,就是大iP節目。」

但無論是春晚還是大IP節目,一年也就只有很少幾次機會。而在出道前,極創引力給練習生們自製過一檔女團出道真人秀《1VS11》。節目分十期,所有練習生分隊在限定周期內準備不同的舞臺表演,繼而通過PK戰績爭取十人出道機會。客觀而論,節目質感還不錯。但迄今為止,節目的平均點擊量也就一百多萬的樣子。

在沒什麼公開通告的日子裡,公司也有給女團成員們發新歌。如Yamy出道發布會以來出了四首單曲,另外的團員魏瑾出了五首單曲,醜醜出過兩首,『加減乘除』(三支出道組合之一)出了大概十首單曲,還有四十到五十首唱跳視頻……

花三百萬拍自製綜藝,再投二百萬拍自製劇,加上做音樂的七七八八……在「引力」創辦兩年內,上千萬女團成本砸了出去。

「苦哥」承認反響甚微:「當風口沒來到的時候,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必須要做。你知道這些東西不能讓她們成為頂級idol,只是在對頂級idol這件事做一些物料準備。」他亦不懷疑愛豆時代來臨了,「中國最頂尖愛豆一定是我們自己培養出來的。」

但到底是誰?什麼平臺會推動那個愛豆「爆發」的機會到來?這個機會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苦哥」也不知道,只得等待。

在等待過程中,有不少女孩離開了公司:「受不了單一生活的;父母給找了工作,讓回家的。」2015年以來,公司練習生最初有30多人,到最後只剩下了7人。

悲傷情緒正在蔓延

1998年出生,到今年七月份才將滿20周歲的「小七」賴美雲是SING女團的「一期生」,2014年被選入公司。在給《101》女團創始人們寫的一封親筆信中,賴美雲戲稱自己為「18線小糊團團員」。「經歷過不到10人的籤售會」,「自己團成員策劃路演」,「一整年沒有通告MV」——她用幾個簡短句子拼湊出了之前慘澹的女團時光。

不像「極創引力」那麼有資本任性。SING出道後,為了讓女孩們有收入,公司要賺錢,團隊一直都在積極拓展所謂的「小通告」。

在某大熱論壇的《創造101》小組裡,有個名為「賴美雲到底參加了多少奇奇怪怪的節目」的討論帖,裡面有不少節目截圖:身著笨重動物玩偶服的賴美雲全程不露臉地指揮隊友闖關,在大型泳池充氣道具間,賴美雲臉抗400噸水壓大浪,被衝的東倒西歪,只為贏得一輛電動車獎品……據網友統計,在某時期內,光是同類型「衝關」節目,妹妹們就接連上了兩次《智勇大衝關》,一次《活力大衝關》。

SING負責人高靜也很無奈:「國內偶像團體能上的節目真的很貧乏。人家大節目都找流量,小節目也沒什麼專業性特強的。我們就是有一個通告能上,就開心的不得了。」據了解,雖然「衝關」節目聽起來跟女團沒啥關係,但她們還是要爭取的理由是:「節目組承諾了在『闖關』之前,會打一下我們的新歌。」

即便是此類綜藝,機會也不多。因為內容一直定不好,沒有更多活動曝光量反饋給投資方、公司,SING兩度面臨解散。

2017年1月,當解散危機再度來襲時,團隊扭轉了思路,讓團員們「自力更生」。「公司會給她們制定KPI,讓她們每個人去給自己做粉絲經營。」公司這一舉動,頗有種最後放手一搏的意味。

所謂KPI,指的是每個團員會先行和公司討論各自可發展的人設,然後按照人設,女孩們分別著手在新媒體、視頻網站上發送自己相關短視頻,視頻內容無特定限制,「總之她們都要按照一定的KPI目標去做,然後我們會通過視頻的播放量、評論量、粉絲增長量等維度為團員們做出排名,一周裡面成績最好的,可以獲得公司在資源上的傾斜『福利』。」

這樣做不是沒有效果。笑起來有著兩個小梨渦的賴美雲,憑藉甜美可愛的外形,或精靈鬼馬或夢幻唯美的短視頻在二次元重地B站上收穫了不少新粉兒。她自製的視頻內容囊括了流行歌曲翻唱、時尚舞蹈翻跳、美妝視頻等方方面面……正如她在某期《101》節目裡調侃的那句:「生活不易,必須多才多藝。

在團員們不斷於B站等地輸出視頻期間,公司也發現,其中偏古風、偏電子的作品點擊量尤為不錯。受此啟發,成團兩年後,團隊終於為SING打出了「亞洲首個電子國風女團」的定位。

雖然風格確定後,SING的運營模式確比之前清晰一些。但問題還很明顯。SING在B站的聲勢,最多是讓他們成為一個囿於某個小圈層中的網紅團。如何在大眾平臺上散發光芒?是她們接下來要面對的難點。但是那個個大眾平臺在哪裡,她們也不知道。

與之相比,自主經營的Hello Girls出道之路就更為艱難了。經歷過兩次投資者撤資後,這支不算成熟的女團實際上是需要更精心地打磨深造一番,但市場不會等著她們:「箭在弦上,我們必須馬上出點東西。如果說這一年半我們不出道,一直沒有發歌,你覺得團員們還會待在這裡嗎?她們家長還會繼續讓她們做這件事情嗎?」姜彥汐嘆氣道:「我發現國內市場很多人都會著急,喜歡快速的東西,大家都在趕。很多投資人就會覺得你一年就要給我賺多少多少錢。雖然知道這件事必須過幾年之後才能有好效果……但也只能先硬著頭皮上。」

姜彥汐透露,在Hello Girls正式成立後的前半年,大家基本沒有工作。每個月收入來源基本靠身為「運營者」的她發放的一點微薄生活補貼。就算偶有通告,女孩們也要自己倒貼車馬費。

「你知道央視有個《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嗎?我們有時候幾乎一周去一次,就算沒有人看、沒有酬勞,甚至每周我們自己準備舞臺服還得自掏腰包……那我們也必須得去。為什麼?因為國內沒有其它打歌舞臺了,真的,我們真的很需要平臺。

即便成團時間稍長後,Hello Girls的演出機會比以前多了一些。但大部分時候,她們接到的多也是給某地產開業發布會唱唱開場、助陣某企業年會之類活動。在一檔關於女團的紀錄片中,有這樣一幕呈現:某企業年會上,臺上的Hello Girls笑靨如花,載歌載舞。而臺下員工百無聊賴,哈欠連天。隨機採訪中,有企業員工一臉茫然:「她們是hellogay還是girl啊?」另有企業管理層直言:「她們叫什麼我不太清楚,只要老闆開心,我們就開心。

「那個就是紀錄片剪成那樣了,其實我們在現場的時候覺得挺嗨的,」剛一提到那部紀錄片,姜彥汐急忙解釋,「而且那還有玖月奇蹟,張衛健、金莎……我們都是同臺表演的。但是那天那個紀錄片出來以後,好像會給人(我們)很low的感覺。」

「那你覺得成團以來最低潮時期大概是什麼狀況?」我們問。

就是那種你努力了,好不容易爭取到一個演出機會,也準備了很多,但是突然就被換掉了。沒有任何原因的。」姜彥汐答。「平時在接活的時候,很有壓力。200多個女團,真的是突然今天出道一個,下個星期又出道一個。總有人出道,但是很快,非常迅速地。可能這個團堅持了三個月解散了,那個團堅持了半年解散了,很多很多……堅持真的很難。」

悲觀迷茫情緒蔓延,在她們看來,現實有太多人習慣戴著「有色眼鏡」,指點著懷揣女團夢的女孩是虛榮,是自不量力,是發白日夢,是不會成功的。

姜彥汐趴在桌子上,一隻手捏著小匙,慢慢攪動著面前的咖啡:「所謂能不能成功這些東西真的是……我不知道怎麼講,但如果你確定了你就是想要這個東西,就像兔子(張楚寒)說過,『我已經那麼渴望(上舞臺)這件事情了,沒有它我不行』。那為什麼不去做呢?張紹剛老師之前也講過嘛,難道真的要等到去跳廣場舞的年紀我們再去跳嗎?其實其它工作,我可以這麼說,我過了最好的年紀還是可以做。可是女團,我過了最好的年紀就做不了。那是不是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再去努力一下呢?別給自己留下遺憾。」

風口來了

逆風翻盤,向陽而生。這是《創造101》的slogan。

總製片人Tina闡釋:「我們當時要做節目時就在想,中國女團的現狀是什麼?就是逆風。不知道為什麼練習,不知道『盤』在哪裡,更沒什麼翻盤的機會。」女孩們需要一個「出口」。而《101》就決定用更大的平臺,且集全平臺之力,以最優的資源去為女團市場做一次嘗試。

當Hello Girls接到節目組面試通知時,姜彥汐很激動:「我知道這個原版節目在海外的影響力。當我們自己的《101》一出來,我覺得主流市場就會看到、重視到女團了。只要大環境好了,那我們機會就會多了。」

幸運地,經過幾輪面試,Hello Girls四位成員均被選中參與《101》錄製。

因之前已有過一些舞臺經驗,姜彥汐直言她們最初來時還是「抱著很大自信來的」。然而第一次評級下來,四位女孩卻只被分配在了下遊的D/F班,「當時我們真的不知道怎麼會這這樣……大家已經開始質疑自己了,我們真的這麼差嗎?」而到第二次評級考核,本來還在D班的隊內主唱又直降到F班後,四個女孩都崩潰了。

坊間常有相關流言,說選秀節目多是資本遊戲,有權有勢的大公司總能佔上幾杯「羹」。對此,姜彥汐也不是沒憂心過。尤其是第一次面對來自全國女團同臺競爭的大場面,她怕HelloGirls只淪為「炮灰」。

短暫消極後,身為「老大」,姜彥汐還是率先理清狀態:「雖然一檔節目結果的公平性我不知道,也不是我們能掌控的。但導演說的一句話我一直記著,他說『自己的前程自己賺』。」既然四位團員被評業務能力有待提高,那唯有練習、再練習。每天節目組常規訓練結束後,姜彥汐會帶著自家三位妹妹多留在教室裡,不停開會、反覆排練。

除了主動加大了訓練力度,在專業老師日復一日指點下,以及和其他團「優等生」女孩朝夕相處中,姜彥汐其實也看清了更多問題:「以前就我們一個團自己找老師練,好壞沒有對比的,可能自己是覺得還不錯。但現在大家都在一起,像我看到極創引力她們的抗壓能力,樂華她們的儀態、對每個POSE表情的管理能力……見到更多細節後,確實,人家是更優秀的。我們也還是要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要進步的空間太大。」

在來《101》之前,SING女團剛找到自己的定位,團隊有猶豫過是否要參賽:「我們剛摸到點經營門路,又馬上要把她們送到一個封閉比賽裡去,會不會對我們原始團產生很大的衝擊?」高靜有所顧慮。

出於希望通過大IP積攢粉絲的理由,最終,SING還是輸送了自家三位女孩。然而有了大舞臺,卻不一定有鏡頭。《101》首期播出,SING女團整段表演因節目時長原因被剪掉了。

高靜坦言:「確實,我們一家經紀公司沒辦法去左右整個節目團隊,他們有自己衡量標準。但是我跟整個團隊也說,節目組給只是給我們一個引路作用,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借勢做好自己整體的宣傳規劃,幫助網民更了解SING,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現在對於我們來說,鏡頭多,我們當然開心。但是鏡頭少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宣傳節奏。」

面對大IP節目的誘惑力,「引力」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已培訓好的女孩們送進節目。在行業風口到來之際,「苦哥」接下來的計劃也更明確:「大量儲備練習生。你來,我就告訴你,就是為了準備參加第二季《偶像練習生》的(備註:《偶練2》系選女團)。」

儘管到目前為止,Hello Girls四位成員均無緣最終的11人出道位,但隨著《101》節目大熱,還是有不少觀眾注意到了這支女團。姜彥汐感恩:「現在我們HelloGirls的經營已經在慢慢走向正規,而且商業價值也開始有好轉,有很多品牌廣告、商業演出找過來。」在「一切往好的方向發展」前提下,認識到團隊差距的姜彥汐也明確表示,打算之後請來更專業的經紀人來為團隊做規劃。

比賽過半,雖然SING賴美雲在前幾期節目裡鏡頭不多,但憑藉靈動俏麗的模樣及之前在B站「營業」的積累,還是有不少粉絲pick上了她。圍繞節目組給女孩的原始人設,SING團隊也每周加班加點地製作更多能強化其個性的短視頻、文字素材,輔以周邊宣傳。

眼下,賴美雲已屬上位圈選手,在不少帶有粉絲投票性質的活動中,她的排名都名列前茅,贏得了更多露出機會。

負責人高靜向我們透露,現在通過各種渠道找來的工作不少。選擇餘地大了,他們反而要更慎重想一想。更有針對性地規劃出一條特色路線是重中之重——可能之後我們也不會再看到一個為了贏得電動車而在水簾中翻滾爬行的女愛豆了。

極創引力一直穩居TOP位的選手Yamy,更是在節目初播不久就接合作接到手軟。老闆「苦哥」算了下帳:「兩頁紙的商務需求,假設這些品牌我全接了,公司這兩年投的錢就都回來了!當然我們不會這麼短視,有的沒法接就是沒法接。」嚴肅地表達完立場後,「苦哥」還是沒「繃」住,笑道:「但Yamy這一下子其實弄得我們很措手不及,那麼多!嚇死我了!」

除了讓旗下幾位之前幾近無聞的練習生有了出頭機會,《101》帶給「引力」最大的改變在於:「搭上風口後,現在『極創引力』四個字的牌子可能已經得到了未來練習生的信任。所以我們接下來再發展練習生業務的時候,會更快、更輕鬆些。有更多質優者會更願意過來。」此外,新的練習生亦不必再像Yamy她們那樣身陷尷尬空白期裡一等等兩三年了,「市場上已開始有大批靠譜的主流節目可以一茬茬承接他們了。」

一檔《101》,讓女團這個領域獲得了更多大眾認知,姜彥汐感觸很深:「很明顯,現在好多人已經有了女團概念。我們身邊之前不那麼認可這件事的人,現在也有意識說我們不是瞎玩,在慢慢接受。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僅在一檔高濃縮的《101》節目裡,這101位女孩的業務能力就有著不小的差距,有被粉絲瘋狂pick成流量話題王的,亦有不少女孩「幾日遊」淘汰後便被匆匆遺忘,只因她們實力「划水」。

《101》製片人都豔坦言:「我們在選女孩時,會發現她們基礎沒那麼好,沒有頂尖資源。因為對行業而言,它之前並不知道會有這樣的平臺會去做這件集大成的事。很多經紀公司的邏輯是,今天我孵化的是你,拿差不多一個『產品』,去碰。如果你恰巧接到了一部好戲,你瞬間就紅了,能賺來『利』就行了。像在打造『紅人』。但實際上你要真的想做長線的話,它整個女團選拔和培養的標準機制不一樣的。」

在相對質優的選手中,部分女孩身上又帶著非常「韓系」、「日系」的影子。高靜表示:「經過這幾年摸索,我覺得有很多女團經營不下去的一個很大的原因也是在這兒。目前國內做女團,大家都很容易要麼做日系要麼做韓系團,但實際上這兩個風格都已經有非常優秀的案例,如果沒有自己優勝於他的差異點,那麼很難去分人家的粉絲群體。這就很危險。

而即便是如SING一樣獨闢蹊徑做電子國風,目前主要還只是通過古風服裝、一些難度不大摻著幾句古文的歌詞來簡單表現。平心而論,並不精緻,其核心優勢亦不明顯。

眼下,這廂比賽還未結束,更多女團類節目也進入了籌備期,「後浪」蓄勢待發。如何不落人後地在市場中佔住一席之地,又必須潛心研究業務,把目前附著在自己身上的「網絡紅人熱度」轉化為真正無可取替的硬實力,是每個女團成員需要思考的。

「逆風翻盤」,或許到最後仍不免只是一個夢。

-

新賽季開始,後臺回復【微博電影】有洩題喲!

小程序入口: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 一鍵加關注

不信來試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輸入關鍵詞還可查看更多往期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不負眾望打造口碑、實力雙贏女團,《創造101》逆風翻盤喚醒女團行業新生機
    某種程度上說,《創造101》打造出了一支口碑與實力俱佳的女團,是完成了目標的第一步。而為中國女團孕育出合適的生存發展土壤,幫助女團行業煥發生機,才是節目「逆風翻盤,向陽而生」這一口號的真正的意義所在。這其中,已經有兩年表演經驗的女團成員孟美岐,在《創造101》中回到舞臺重新歸零,最終用實力站上C位;第一期出場就哭鼻子的楊超越,最終以第三位的排名成功成團;而王菊雖無緣前11位,但是從第一次公演排名94位墊底,到最後憑藉著實力和獨特的個性一步步被粉絲喜愛
  • 從吳宣儀、孟美岐在《創造101》爆紅,看國內偶像製造工業的「逆風翻盤」
    如果《創造101》熱度趕超開啟中國男團元年、養成文化元年的現象級綜藝《偶像練習生》,是否也意味著其可以開啟女團元年?在《創造101》之前,國內女團是沒有專門的線上推廣平臺的,很多「出身未捷身先死」的女團,何嘗不都缺少著一個機遇。對國內的娛樂公司來說,將練習生推至《創造101》,即便不能C位出道,對自家練習生的推廣和人氣積累也是一大利好。
  • 《創造101》SING女團現狀,許詩茵被淘汰 蔣申逆風翻盤!
    《創造101》SING女團現狀,賴美雲位列14,許詩茵被淘汰 蔣申逆風翻盤!在《創造101》的舞臺上,練習生們憑藉各自不同的魅力可謂是圈粉無數,女團風潮越來越火熱。畢業於星海音樂學院的許詩茵對於創作既有想法又有專業的知識,加入了唱作組可以說是再適合不過。在巨大的時間重壓下,許詩茵與各位成員一同努力積極地參與討論,力求能為隊伍儘自己最大的力量。但是由於節目播出時長等原因,眾人討論、互動等內容未能全面向觀眾展示,導致了許詩茵被不明所以的網友誤解,引起不小的非議,更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面對不友善的言論,許詩茵並沒有憤怒與過激的反應。
  • 中國女團的象徵,火箭少女101,為什麼不能成為國內第一女團
    最近女團選秀《青春有你2》正在熱播,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在追這個節目,而即將播出的《創造營2020》也在預熱,今年是我們國內偶像選秀的第三個年頭,2018年男團NINE PERCENT女團火箭少女101可以說是國內偶像選秀的先驅和開闢者,雖然他們一個已經解散,一個即將解散
  • 《創造101》造的不是女團,是偶像
    但他們是否能創造出像SHE這樣的國民級女團——組合成為一個IP,路人聽眾熟悉組合但未必了解單個成員,僅靠一檔綜藝節目還遠不夠。常言「三個女生一臺戲」,那101位女孩在一起又會怎樣?當然是一出跌宕起伏的連續劇。
  • 女團最後的機會:騰訊《創造101》能否帶領43家公司「逆風翻盤」?
    《創造101》製片人、七維動力文化傳媒CEO都豔在《創造101》發布會現場這樣表達101女孩們的心聲。而遠在日本東京,主持人張紹剛身處AKB48演出現場,望著全場舞動的螢光棒陷入沉思:為什麼亞洲其他國家能做出來,我們做不出來?為什麼國內的女團一直動靜不大,認知和認可度也比較低?
  • 火箭少女101解散,還會有下一個"坐上火箭"的女團嗎?
    原標題:火箭少女101解散,還會有下一個「坐上火箭」的女團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4日電(任思雨)「我曾經幻想過這個畫面,但沒想到會這麼快。」   「今天可沒有時間哭哦,要用眼睛好好記錄下每一份每一秒。」
  • 蔣申成《創造101》最大「黑馬」 旁聽生逆風翻盤十足勵志
    6月2日,《創造101》第七期暨第二次順位排名發布,僅前36位練習生晉級。SING女團成員蔣申以第25名的成績順利晉級,從瀕臨淘汰到排名大漲,成功實現逆風翻盤。
  • 火箭少女101解散,還會有下一個「坐上火箭」的女團嗎?
    「逆風翻盤,向陽而生」告別典禮上,火箭少女101重新穿上了粉色制服,唱起《創造101》的主題曲:「Pick me pick me up,你越喜愛,我越可愛。」2018年6月23日,火箭少女101出道。來源:視頻截圖兩年,731天,她們一路「橫衝直撞」,現在來到了告別的時刻。為什麼是「橫衝直撞」?因為這個號稱「中國第一女團」的組合,在國內很難能找到可借鑑的先例。
  • 創造101七位靠顏值逆風翻盤:王晴上榜,楊超越第二,第一是她
    顯而易見,這個問題答案是多樣化的,女團養成真人秀《創造101》的播出,就有很多小姐姐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回答」。《創造101》節目播出以來,話題度和熱度那是高的沒話說,只不過也有很多個選手備受爭議,比如楊超越、吳宣儀、王晴,這幾個女孩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長得好看,顏值在線,說實話在101位女孩裡被大家注意到,除了可以和孟美岐、紫寧一樣實力突出而被關注以外,也可以和朱天天一樣「作」,但是後者可能會很招黑。
  • 為什麼日韓能有那麼多有實力的女團,而國內卻連女團都很少?
    而國內的女團看中的流量,在國內只有你有流量,那麼就會得到很多品牌商製作商的親睞,實力不實力就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流量可以表現,長而久之中國的女團再也沒有拿的出手的了。
  • 「國內第一女團」火箭少女101正式解散!這11個成員將何去何從?
    限定團總是無法逃離解散的命運,從730天到0天,火箭少女101短暫的承載了"第一女團"的希望。6月23日,限定女團"火箭少女101"正式解散,在舉辦完告別典禮後,成員們將回到各自原有的發展道路。至此,在國內選秀元年誕生的兩大團體NINE PERCENT、火箭少女101都將只停留在"國內選秀"的歷史中。2018年6月23日,在選秀節目《創造101》中,有11位女生脫穎而出,組成了"火箭少女101"。
  • 《創造101》引發女團大混戰,SING女團說一定會讓你「路轉粉」 | 著調觀察
    SING女團從創團最初的目標就是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及網際網路屬性的女子團體,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相當於完全是從零做起的,所以在摸索和形成自身特有風格這條路上我們經歷了不少挫折。著調:為什麼國內女團尤其難做?《創造101》播出之後,這種情況會改善嗎?高靜:首先國內的女團在發展過程中,同質化比較嚴重。
  • 《創造101》能選出SHE這樣的女團嗎?不可能的
    事實上,國內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過成功的女團了,男團還有TFBOYS撐場,以及新入場的NinePercent。《創造101》不是第一個女團養成節目,之前的《天然是優我》《蜜蜂少女隊》《加油美少女》《夏日甜心》一系列綜藝都打算打造女團,只是全撲街了。
  • 騰訊《創造101》能否帶領43家經紀公司「逆風翻盤」?
    ,它能讓我活下去。」《創造101》製片人、七維動力文化傳媒CEO都豔在《創造101》發布會現場這樣表達101女孩們的心聲。而遠在日本東京,主持人張紹剛身處AKB48演出現場,望著全場舞動的螢光棒陷入沉思:為什麼亞洲其他國家能做出來,我們做不出來?為什麼國內的女團一直動靜不大,認知和認可度也比較低?
  • 《創造101》與日韓女團之間差了多少個優質標配?
    從《偶像練習生》的一舉成功再到騰訊《創造101》的好評如潮——有人形容國內男團女團選秀節目巔峰已經來臨。有《偶像練習生》成功在前,《創造101》的初期高流量是意料之中的,首播當日2.1億的播放量、眾人探討國產女團生死存活現狀、全網pick的口號再次將觀眾的視線吸引。
  • 101賴美雲大熱出道背後,SING女團如何將下位圈小糊團打入上位圈?
    而在節目中憑藉著三抹「紅」成為焦點,來自酷狗音樂旗下,由齊鼓文化打造的SING女團,則作為17年那場「女團淘汰賽」的幸運兒,成功活了下來。 這個參賽前無人看好的女團竟然成了節目裡的黑馬,SING女團的逆風翻盤之路也許可以給國內其他仍在掙扎生存的女團一個啟示。
  • 《創造101》用「創造力」實現「爆款綜藝」和「女團培養」的雙贏
    尖叫、淚水、喜悅、夢想實現……恐怕很難用簡單幾個詞來形容6月23日《創造101》女團成團之夜的直播現場:粉絲們喊著101女孩們的名字,女孩們在舞臺上盡力證明著自己作為女團成員的資格,包括超過6300多萬的線上用戶一同見證了最終11名女團成員的誕生。當晚直播結束後,網絡熱度依然不減,據統計當晚節目相關微博熱搜高達64個。
  • 《創造101》的原版,曾遭嫌棄的日本妹子即將逆風翻盤?
    《創造101》的原版《Produce 48》,曾遭嫌棄的日本妹子即將逆風翻盤?國內《創造101》早已收官,由大眾投票成團的火箭少女組合也正式出道。而另一邊,韓國的《Produce 48》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 「不定義女團」,青春有你第二季能實現審美多元化嗎?
    「大媽」式的長相和身材到底適不適合女團?中性風選手能不能穿褲子跳主題曲中心位?「不定義女團」,說的到底是靠選秀「神獸」不靠選秀實力出圈,還是說打造支持審美多元化,擺脫男性凝視的女團?從2018年的國內首檔女團成長節目《創造101》開始,關於女團與男性凝視、多元審美以及性別平等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