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常識:何謂「梵唄、梵唄利人天、梵唄比丘」,其意義是什麼?

2021-01-08 重樓逾陀

佛法博大精深,猶如浩瀚無垠的大海;種種名相、器具、事物,皆顯發出佛法深刻的真理。認識佛法從周遭點滴的常識開始,細細思量諸法真義,從平常中體驗,佛法與生活合一的修行。

梵唄的意義及起源

梵唄是佛門中贊詠歌頌佛德的音聲。廣義而言,從一心至誠的唱頌到歡喜虔敬的伎樂供養,皆屬梵唄的範疇。

梵唄有別於世間歌曲,如《長阿含經》中記載,音聲具足五種清淨,乃名梵音:

一、其音正直。二、其音和雅。三、其音清澈。四、其音深滿。五、周遍遠聞。

微妙清淨的梵音是從清淨心、慈悲心中所流露,所以其聲和雅、正直、清澈深滿、周遍遠聞。

中國的梵唄,相傳起源於三國曹魏時代,陳思王曹植遊魚山,聽到空中梵音嘹繞,深受感動,於是摹仿其音節,撰文制音,寫為梵唄。至唐代,梵唄漸漸盛行於民間。

梵唄利人天

殊勝的梵唄又名「音聲佛事」,能夠感通萬物、利益人天,和世間上的絲竹、靡靡之音,大相逕庭。所以梵唄之聲,無論是誦者、聞者皆能獲大利益。

《南海寄歸內法傳》載:清淨的梵唄,能獲六種殊勝功德:

(1)能知佛德深遠(2)體制文之次第(3)令舌根清淨(4)的胸髒開通( 5)處眾不惶(6)長命無病

《十誦律》云:如聽梵唄,其利有五:一者身體不疲,二者不忘所憶,三者心不懈怠,四者音聲不壞,五者諸天歡喜。相傳昔時有僧諷誦《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天上的天神聞聲,長跪合掌恭敬諦聽,直待咒文誦完始起身離去。

《百緣經》中記載:在佛世時,舍衛城的人民見佛威儀寂靜、百福相好,心大歡喜即作伎樂供養佛陀,發願而去。佛陀微笑的告訴阿難:「這些人由於作諸伎樂供養佛陀的功德,在未來世一百劫中,不墮惡道,天上人間往返受樂。」

因此,虔誠的唱誦諷詠,不僅清淨舌根、清淨口業,專注贊佛的恭敬心,更能令意業清淨、乃至一念相應頓捐凡情,所以清朝玉琳國師勉勵後學早晚課誦宜當恭敬慎重:

「凡在報恩者,切莫以課誦出坡為虛應故事。須知無不是佛祖秘密法門,無不是佛祖之總持門,無不是佛祖之不傳心要,無不是佛祖之自利利人捷徑!」

梵唄比丘

《法華經》云:「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賢愚經》記載:

一次,波斯匿王率領百萬軍隊行經祇洹精舍時,耳際忽傳來一比丘陣陣悠揚悅耳的梵唄聲,頓時百萬軍眾象馬皆為梵音所攝,猶如入定般,駐足諦聽,不肯前進。直至梵音止,百萬軍隊才如夢初醒。波斯匿王即入精舍問佛因緣,佛告波斯匿王,此梵唄比丘,前世曾持鈴供養懸於迦葉佛塔,並發願來世得能見佛,度脫生死,得好音聲,令一切眾生莫不樂聞。以此因緣,故今生得值佛出家修行,得銅鈴般的殊妙音聲,復證阿羅漢果。

由此可知,梵唄意義深遠,功德更是不可思議!

擴展知識:

佛法常識:何謂「夏安居」?結夏安居的由來

佛法常識:『大願地藏王菩薩』名相寓意及由來,佛弟子不可不知!

佛法常識:「藥師琉璃光如來」名相寓意及由來,佛弟子不可不知!

相關焦點

  • 《梵唄略考》為何梵唄不用世俗樂器
    但事實上今日的中國佛教,卻又另外地存在一種「類梵唄」的,由梵唄所分化生出來的音聲佛事,它的形式相當地多樣化,我們大體可以將之定名為所謂的「佛教音樂」。此類音樂大致上雖可明顯地與傳統梵唄分出界線來,但不可諱言,它是受了梵唄的啟發,但卻以化導世俗為目的,而逐漸發展出來的、已失去修行內涵的音樂形式。面對這樣的現實,身為一個出家人,我們所應努力去澄清和了解的是:梵唄與佛教音樂,其主要分野是什麼?
  • 梵唄聲聲 助佛弘化丨助力萬臺智能音響公益贈送
    在外遊子,忘卻身心勞塵,觸動心扉,覺悟生死……《妙法蓮華經》云:又睹諸佛,聖主師子,演說經典,微妙第一,其聲清淨,出柔軟音,教諸菩薩,無數億萬,梵音深妙,令人樂聞,各於世界,講說正法,種種因緣,以無量喻,照明佛法,開悟眾生。
  • 梵唄|春回大地萬象新,聽一曲安宅解厄《普庵咒》
    梵唄是一種獨特的音樂形式,是漢傳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梵唄唱誦音聲正直,和雅,清徹,令人心地清淨。《法華經》云:「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共成佛道。」可見梵唄之殊勝。為此我們新推出《梵唄》欄目,介紹相關知識,令讀者可以在殊勝梵唄唱誦聽聞中,感受佛法攝受的魅力。春回大地,萬象更新,本期我們為您帶來的是梵唄《普庵咒》。
  • 佛教音樂:「梵唄」本土化的由來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梵唄」也隨佛教一起傳入中土,進而開始逐漸走上了本土化道路,也就是說,「梵唄」除了形式發生了本土化外,其曲調也附上了中原文化的傳統特色。到了三國時期,以曹植為首的「魚山梵唄」的出現,「梵唄」已經成為了真正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音樂,即「轉贊七聲」,而將「七聲」融入佛教「梵唄」的人,正是曹植。
  • 杭州佛學院音樂院靈隱寺梵唄委培班開班儀式
    ,多次組織佛教梵唄團赴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訪問交流和梵唄演唱。光泉法師鼓勵參加梵唄委培班學習的學員,珍惜機緣,學好梵唄的基礎唱法和技能,使梵唄永續傳唱、發揚光大,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作出貢獻。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永悟法師
    一、歷史淵源與傳承脈絡(一)漢傳梵唄初創——魚山梵唄緣起佛教傳入東土不久,天竺和西域僧人來華弘法,梵唄隨之而來。曹植被此深深吸引,並擬其音調記錄成譜,再依據《太子瑞應本起經》的內容,編纂唱詞,填入曲中。由此創作而成中國最初之漢語梵唄,「以為學之宗」——後世稱之為「魚山梵唄」。曹植結合中國語言音韻,創製魚山梵唄,使得用漢語也可以唱誦出清靜莊嚴、哀婉悠長、覺悟心靈的音聲,正因如此,曹植成為中國佛教梵唄第一人。曹子建魚山聞梵是中國佛教史上值的大事,從此以後,中國佛教有了自己的漢語梵唄範本。
  • 汴梁藝術|田青教授講說梵唄—朝暮課誦
    梵唄——人間佛教的弘法之舟星雲大師早在宜蘭弘法時期,便開始組織梵唄歌詠團,以音聲為佛事。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佛光山在星雲大師的倡導下,以「人間佛教」精神為宗旨,進一步將傳統梵唄舞臺化、藝術化、世界化,使這古老的弘法之舟乘風破浪,駛進了現代社會的各個角落,駛進了世界許多大都會的音樂殿堂。據不完全統計,從1979年10月至今,佛光山梵唄團在世界各地的正式演出就有數十場之多,「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在嘹亮警心的梵唄聲中得到了實現。
  • 馬來西亞著名音樂製作人梵唄歌者黃慧音參訪九華山翠峰寺
    梵音傳遍亞洲甚至遠傳歐美,至今已經出版了五十多張個人專輯,更為各國佛教團體和道場製作了無數音樂,作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黃慧音居士為人質樸低調,性情柔和,在生活中精進不懈的修持佛法。曾經靜守幕後多年的她,如今決定重新走上舞臺,繼續以她柔美的音聲,把佛陀的法音傳遍世界。
  • 川腔梵唄10首匯總(二)
    的確,人身難得,佛法難遇。作為佛教徒,既然生而為人,理當珍惜人身,利用有限時間,念佛求生西方。 人生中,沒有什麼是恆久不變的,恰如一場幻夢。唯有通過學佛,圓滿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修行,才能從人生大夢中清醒過來。
  • 佛教故事:年少比丘因造惡口,五百世墮為狗身
    狗兒歡喜地用完食物,舍利弗尊者便為其說法。狗兒命終後,則投生至舍衛國的一戶婆羅門家。 婆羅門說:「我有一幼兒,名叫均提,現在甚為幼稚,待其年紀稍長,再讓他跟隨尊者出家修行,是否更好?」 於是等到均提七歲的時候,婆羅門便帶他到精捨出家修行。均提沙彌不斷地勤修佛法,精進用功,最後心開意解,證得阿羅漢果。
  • 普寧佛教報恩居士林「盛世鳴鐘,福到潮汕」大型公益梵唄音樂祈福晚會領票開始啦!(領票免費,隨喜樂捐!)
    為豐富潮汕人民的文化生活,新年旅遊度假的文化內涵,營造新年喜慶和諧節日的氛圍,展示佛教文化和潮汕傳統孝德文化;在辭舊迎新之際,為「報國恩、利眾生、促和諧」,祈禱世界和平,國家昌盛,社會和諧,大眾安樂,風調雨順,特發起主題為「盛世鳴鐘·福到潮汕」- -大型梵唄音樂祈福盛典晚會。
  • 成都名寺梵唄臘八入選非遺 看南京佛教哪些項目入選非遺?
    根據鳳凰佛教報導,在已經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與佛教文化有關的項目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技藝、民俗等門類,包括濟公傳說、觀音傳說、寶卷、津門法鼓、智化寺京音樂、五臺山佛樂、千山寺廟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魚山梵唄、金陵刻經印刷技藝項目。
  • 信仰者眼中的佛教是什麼?
    但凡中國人,無論是否佛教信徒,都知道佛教信仰的標誌:寺院、出家人、佛菩薩像,以及寺院之中的晨鐘暮鼓、梵唄繞梁、敬香禮佛的人文景觀。更有歷代文人對於一代文豪蘇東坡流連忘返於吳越佛教重鎮淨慈寺而「偷得半日閒」的雅興頗為羨慕。同樣,無論是否佛教信徒,都知曉佛教有《金剛經》,佛教講「四大皆空,六根清淨」;儘管《金剛經》的內容為何?何謂「四大皆空,六根清淨」,都相對懵懂而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