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永悟法師

2021-01-08 佛教在線

——音聲佛事話梵唄

齋飯依八關昏鍾警諸妄

陳王演真唄深公吐玄唱

清波徐瀠洄法雨漸調暢

振如迅霆擊細若遊絲颺

哀籟流凡聽圓機轉天吭

我聞青蓮座妙法宣無上

魔王戢怨刃龍女頃愛藏

如何旃檀刻不睹梵音相

稽首悲宿因誓心驅來障

「八關齋戒」法會上,

鐘聲警醒了人心,止息了種種妄想。

陳思王創製了聲透法界梵唄的瑞響,

大德深公口吐玄妙至極的絕唱。

仿佛水面的清波徐徐迂迴蕩漾,

吉祥的法雨漸漸普潤著我心田。

爽直急促處如迅雷大罄聲振聾發聵,

細微綿密處如遊絲木魚聲翩翩飛揚。

聆聽著這哀音婉轉的唄唱,

不僅歡喜讚嘆,佛祖圓教第一義諦開顯出來。

得聞蓮花座上宣流的無上甚深微妙法!

魔王被感動了,將怨恨的刀刃收藏,

龍女被感動了,把如意的龍珠奉上。

那神奇紫檀雕刻出來旃檀佛,

為什麼不見世尊的大威音和莊嚴相?

我深深地跪拜叩首,悲嘆宿世的因果,

發下大願,要驅除任何障道的因緣,

一心向佛。

明代著名學者王世貞(1526~1590)曾經參加一場「八關齋戒」法會,聽過梵唱後,非常感動,寫下了這首《夜聽梵唄》。從這首詩裡,梵唄帶給詩人的深刻感受躍然紙上!

梵唄伴隨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二千年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梵唄完成本土化,成為中國佛教佛事活動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梵唄也永遠跟一個偉大的詩人——曹植和一個今天看來很不起眼的地方——魚山聯繫在一起。悠悠千載,浩浩長空,這清淨和雅、哀婉悠長的音聲穿越時空,啟人向善,淨化了生生世世無數善男信女的心靈。

一、歷史淵源與傳承脈絡

(一)漢傳梵唄初創——魚山梵唄緣起

佛教傳入東土不久,天竺和西域僧人來華弘法,梵唄隨之而來。但由於漢文和梵文結構的巨大差異,以及音韻曲調結構方式的不同,難以直接配合,以至于慧皎在《高僧傳》中留下如此感嘆:「梵音重複,漢語單奇,若用梵音以詠漢語,則聲繁而揭迫;若用漢曲以詠梵文,則音短而詞長,是故金言有譯,梵響無授」。面對如此困境,東來傳法與受法之人磨合梵漢之異,不斷將梵唄漢化。於是魏晉時期,初創漢傳佛教梵唄——魚山梵唄產生。

漢語佛教唄唱是由曹植髮端創製的。陳思王曹植(192-232),字子建,魏武帝曹操的第四子,建安文學代表人物之一,他天資聰穎,精通音律,善於屬文。坎坷的身世,彪炳的才華,使曹植有緣親近佛教。曹植於魏明帝太和三年被封為東阿王,太和四年(230年)遊覽魚山(今山東省東阿縣城南20公裡),山澗流水、巖穴來風、林鳥曉唱、草蟲低吟,忽而空中傳來悠悠梵響,清揚悅耳、美妙動聽。曹植被此深深吸引,並擬其音調記錄成譜,再依據《太子瑞應本起經》的內容,編纂唱詞,填入曲中。由此創作而成中國最初之漢語梵唄,「以為學之宗」——後世稱之為「魚山梵唄」。曹植結合中國語言音韻,創製魚山梵唄,使得用漢語也可以唱誦出清靜莊嚴、哀婉悠長、覺悟心靈的音聲,正因如此,曹植成為中國佛教梵唄第一人。

曹子建魚山聞梵是中國佛教史上值的大事,從此以後,中國佛教有了自己的漢語梵唄範本。此事古書中輾轉記載。晉代劉敬述《異苑》記載:「曹植嘗遊魚山,臨東河,忽聞巖岫有誦經聲,清道深亮,遠谷流響,肅然有靈氣,不覺斂敬,便有終焉之志,即效而則之,今之梵唱,皆植以擬所造」。其後,梁代慧皎《高僧傳》第十五卷、唐朝道宣律師(596一667)《廣弘明集》第五卷、道世法師《法苑珠林》第三十六卷(668年撰)、慧琳法師(737一820)《一切經音義》第二十七卷、宋朝贊寧法師(919一100年)《僧史略》,以及南宋法雲法師的《翻譯名義集》,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等史傳都對此有簡略的引錄。此外,北周庚信的《闡弘二教詩》、唐朝窺基法師(632一682年)的《法華經玄贊》第四卷以及《性靈集》等都有關於《魚山梵唄》的類似論述。

(二)南北朝時期對魚山梵唄的整理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湘潭「巫家拳」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在公示的337個項目中,湖南共有19項入選,其中湘潭巫家拳入選。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汕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您知多少?
    在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消費習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等幾大類中有31個項目已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13個項目入選省級;滾地金龍、陸豐皮影戲等5個項目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汕尾漁歌等四個項目,已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些民間藝術有的是全省唯一的,有的甚至是全國唯一的民間藝術。這裡我們介紹我市部分文化項目,以饗讀者。
  • 星之夢學子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然而在古鎮這裡卻有著另一種特別的假期生活10月6日-7日,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小記者》中山記者站聯合六坊村,組織古鎮青少年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六坊雲龍舞」。活動共舉辦四場次,近300人參加。活動中,孩子們分批來到六坊雲龍舞傳承基地,聽國家級傳承人鄧勝洪、市級傳承人陳錫洪以及老一輩非遺傳承人細數往事。大家近距離接觸雲龍,了解雲龍舞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製作工藝等,接受了一次難得的關於龍舞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本次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認可,不僅豐富了青少年的校外生活,而且讓孩子們在戶外實踐中長知識、增見識、促夢想,多多了解家鄉古鎮的特色文化。
  • 喜訊| 甘肅省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
    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公布的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2017年支持項目驗收結果中,由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牛樂教授擔任學術專員
  • 心靈四季 美麗中國 | 訴說風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的...
    青獅文化旅遊景區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望江北路南門南滘橋,是揭陽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的發源地。揭陽青獅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集青獅文化、夢裡水鄉、名師故居、文化長廊、老城故事、民謠吧、以及潮汕古建築群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
  •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點圖書 《孝義碗碗腔記憶》系列...
    原標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點圖書 《孝義碗碗腔記憶》系列叢書出版   近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
  • 這個百年「消防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個百年「消防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歷史沉澱的精華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昌「上坂關公燈」的前世今生
    「上坂關公燈」這一民俗集合著音樂、舞蹈、工藝製作、燈具造型等門類的藝術特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昌「上坂關公燈」,顧名思義是為關公而設置的彩燈。通常表演人數繁多,它由造型如「豐」字燈頭、燈尾和一條條長1.5米、寬0.15米,上面插著三盞多稜角大燈籠的板凳組成。當地人稱一條板凳為一橋,橋數越多,龍身越長。它以莊重、熱烈、氣勢磅礴而聞名。
  • |民俗文化|孫淑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標題報導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揭陽青獅,展示了潮汕獨特的民俗文化風採,以下為報導原文:中國的舞獅民俗由來已久南獅北獅各領風騷300多年前獅發源於榕城南門是揭陽民間獨有的闢邪納福活動近日,揭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林生,在榕城區委副書記黃熹的陪同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榕城區青獅保護中心」調研,詳細了解
  •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除了我們熟悉的陽光、沙灘、海水之外,還有許多令人稱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到目前為止,海南省已基本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搜集各類資源線索10萬多條,建檔2千多個。
  • 常州市文廣新局關於公示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加強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保護,鼓勵並支持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常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根據《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與認定辦法》的相關規定,在各轄(市)區傳承人自願申報、當地文化行政部門推薦的基礎上,經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委員會審議,初步確定65名傳承人入選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單公示 安徽共11個項目入選...
    文化和旅遊部21日起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經申報和專家評審後,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共337項(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安徽省以下項目入選該名單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粵劇名伶吳君麗的戲服
    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   這是香港粵劇名伶吳君麗在粵劇《百花亭贈劍》中所穿的戲服,現收藏於香港文化博物館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祭典在福建湄洲島舉行
    王東明 攝  11月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祭典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舉行。媽祖祭典與黃帝陵祭典、祭孔大典並稱為「中華三大祭典」,每年都吸引大批信眾前來參加。當日,第二十二屆中國·莆田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在湄洲島開幕。
  • 佛教音樂:「梵唄」本土化的由來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梵唄」也隨佛教一起傳入中土,進而開始逐漸走上了本土化道路,也就是說,「梵唄」除了形式發生了本土化外,其曲調也附上了中原文化的傳統特色。到了三國時期,以曹植為首的「魚山梵唄」的出現,「梵唄」已經成為了真正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音樂,即「轉贊七聲」,而將「七聲」融入佛教「梵唄」的人,正是曹植。
  • 畲族彩帶編織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畲族彩帶編織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0-12-24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閩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作品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主要形式有表演藝術、民俗文化、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孫氏太極拳上榜
    孫氏太極拳項目近日由文旅部公示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太極拳」擴展項目)。據悉,公示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