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飲食幹預方法總結

2020-12-24 享受健康的快樂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糖尿病併發症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構成威脅,可導致殘廢和早亡。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飲食療法與運動療法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不論哪種類型的糖尿病,也不論病情輕重或有無併發症,是否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治療,都應該長期堅持飲食控制。

一、糖尿病

糖尿病是是在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包括攝入能量過剩、體力活動量不足、肥胖、心理壓力過大等)的共同作用下,由於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血糖升高,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水和電解質的代謝異常的一種慢性疾病。血糖明顯升高時可出現多尿、多飲、體重減輕,有時還可伴多食及視物模糊。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伴發眼、心、血管、腎、神經損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導致殘廢或者早亡。1型糖尿病患者多為青少年,一般體型消瘦,2型糖尿病發病前一般為肥胖型,發病後仍然很胖,但比發病前有所減輕。

糖尿病分為4類:

①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B細胞破壞使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而引起的糖尿病。過去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多發於兒童、青少年。

② 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身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即胰島素抵抗)所致。

③ 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已經知道明確原因(如基因異常、疾病、藥物等)的糖尿病 ④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婦女發生的糖尿病。

二、血糖

血糖為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來自食物中的糖(或碳水化合物),也有一部分是由脂肪、蛋白質在體內轉變而來。正常人血糖濃度相對穩定在70~110mg/dL(3.9~6.1mmol/L)。食物進入胃腸道之後,經過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吸收入血即為血糖。葡萄糖隨血液循環送往全身各處供機體利用,它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過多的葡萄糖會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變成糖原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備用,用不了的部分就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

三、胰島素

胰島素來源於胰腺,由胰島內的β細胞產生,並釋放入血液。胰島素的作用是使細胞利用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在肌肉裡,胰島素能讓葡萄糖進入到細胞當中,發揮給細胞做能源的用途。因為胰島素讓血糖進入細胞,所以血糖會降低,細胞也因此獲得足夠的能量供代謝消耗。在脂肪組織中,促進能源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肝臟中,胰島素主要是促進糖原的合成,結果使血糖濃度降低。沒有胰島素,葡萄糖就不能進入到細胞內被利用,血糖就會升高。 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島素含量或活性低於正常水平。飽餐之後,血液中血糖水平很高,胰島素不能充分承擔降糖作用,身體細胞利用葡萄糖受阻,血糖就會升高。

三、胰島素抵抗

正常狀態下,胰島素能激活肌肉、肝臟、脂肪組織中的胰島素信號通路,從而實現降低血糖的功能。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也能產生足量胰島素,但機體細胞無法對它做出反應,因此導致糖代謝障礙,即胰島素抵抗。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會造成胰島素抵抗,因此,胖人較易得糖尿病。胰島素抵抗還可能會隨著年齡、缺少體育活動和不良生活方式而加劇。

四、如何判斷患有糖尿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99年修訂的國際診斷標準,符合下述條件即可確診。

① 具有典型症狀: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或餐後血糖≥200mg/dL(11.1mmol/L)。

② 沒有典型症狀:僅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或餐後血糖≥200mg/dL(11.1mmol/L),應再重複一次,仍達以上值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③ 沒有典型症狀:僅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或餐後血糖≥200mg/dL(11.1mmol/L),糖耐量實驗2小時血糖200mg/dL(11.1mmol/L)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五、糖尿病的飲食和運動幹預

大多數的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時伴有代謝症候群的其他表現,如高血壓、血脂異常以及血尿酸異常等,所以糖尿病的治療還包括降糖、降壓、調脂和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戒菸等措施的綜合治療。飲食原則:控制能量,低糖,低脂,適量蛋白質,限鹽,富含膳食纖維。

① 少吃多動,控制體重(一周減少1斤頻率進行,剛開始可以減快點)。每頓七分飽,晚餐飲食要清淡易於消化。少葷多素,不暴飲暴食。不宜飢一頓飽一頓,儘量在家裡就餐。多吃就要多運動,運動不多就不要多吃。

② 合理膳食,均衡營養。每天進食適量穀類、肉類、蔬菜、豆類、水果及奶類食品,少吃脂肪、油、鹽、糖類及零食。做到營養全面和均衡。就是要求每日應攝入糧穀類、蔬菜水果類、肉蛋類、乳豆類和油脂類5大類食物,平均每天都應保證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需要營養全面。應做到主食粗細搭配、副食葷素搭配。

每天主食量150-250克。粗細搭配(雜糧,薯類,雜豆)。

油脂25-30克,多種油脂交叉混合食用。蛋白質食物:每天每千克提供1克蛋白質。蔬菜500克,鹽5克以下。水果推薦黃瓜,番茄,其他低GI值水果,一天一次,一次一個。

③ 定時定量。食不過量,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進餐速度一定要慢,吃飯宜細嚼慢咽,避免無意中過量進食。如果餐後血糖高,則要少量多餐,即將全天的主食合理地分配到各餐次,每餐的主食不超過100克,這樣就可避免在進餐後血糖出現大幅度的升高,同時增加餐次也可減少低血糖的發生。尤其是晚間睡前1小時加餐,加餐可選擇低糖黃瓜,西紅柿,牛奶,酸奶半杯,豆腐乾2塊。可有效預防夜間低血糖的發生,引起清晨及早餐後顯著高血糖,使血糖更不易控制。

④ 粗細糧搭配。粗糧主要包括穀物類(玉米、小米、紅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麥、燕麥、蕎麥等)、雜豆類(黃豆、綠豆、紅豆、黑豆、蠶豆、豌豆等),以及塊莖類(紅薯、山藥、馬鈴薯等)。同樣的烹飪方法,粗糧的確比精米麵升糖慢。穀類、薯類、雜豆類的食物品種平均每天3種以上,每周5種以上。 主食多選粗雜糧代替精細糧,有利於控制餐後血糖,可增加飽腹感。主食最好粗細糧搭配,全天主食總量的一半為粗糧和雜豆類,可選擇蕎麥、燕麥、大麥、玉米、玉米面、小米、黑米等粗、雜糧及其製品,赤豆、綠豆、豌豆、芸豆、蠶豆等雜豆類。

提示:(豆類,蔬果類)膳食纖維並非「多多益善」,過量攝入可能造成腹脹、消化不良,也可能影響鈣、鐵、鋅等元素的吸收。還可能降低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特別是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腸道功能減弱的患者、腸炎和腸道手術的患者、容易出現低血糖的患者等,更應注意。

⑤ 清淡少油,低脂低膽固醇。糖尿病患者應限制脂肪的攝入量。植物油種類不同,其脂肪酸構成和營養特點也不同,最好交替使用不同種類的植物油,每天烹調用油控制在25~30克。

限制食用飽和脂肪酸,其含量高的食物可使血膽固醇增高。這類食物包括高脂肪的乳製品(如乾酪、全脂牛奶、奶油、黃油和奶油冰激凌)、肥肉、肥的家禽和皮、豬油、棕櫚油、椰子油等。加工的零食和油炸香脆食品,如餅乾、蛋糕、糕點、加工肉製品及脆的薯條、土豆片和其他可口的零食都可能富含飽和脂肪。 飲食中不用動物油,少用或不用鹹肉、香腸、臘腸和其他肉制熟食品,不宜吃多油食品或油炸食品。

少吃或不吃高反式脂肪酸含量的食物,其可以使血膽固醇增加。含有高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包括市場出售的油炸食品和烘烤制食品,如蛋糕或糕點等。這些食物含有高度氫化的植物油,如很硬的人造黃油和使面點酥鬆的油脂。

適量攝入不飽和脂肪酸(或油脂類),其不增加血膽固醇。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兩種。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有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橄欖油、茶子油和花生油類含有高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不增加血膽固醇,可提供人體能量和必需脂肪酸,並且幫助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和類胡蘿蔔素的吸收。植物油中如大豆油、玉米油、棉子油和大部分堅果是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良好來源。

n-3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故能預防心臟病。一些海魚如鮭魚、金槍魚和鯖魚等含有豐富的n-3脂肪酸。

⑥ 適量蛋白質。糖尿病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為每日每千克體重l克。相當於每日進食適量主食(男性250~300克,女性200~250克)、1~2袋鮮牛奶(250~500毫升)、等量的酸奶或豆漿,1個雞蛋,150克瘦肉,100~150克豆類製品。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可能增加腎臟的負擔,長期高蛋白質飲食容易加重糖尿病腎病。雞、魚、肉(豬、牛、羊)是人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最好是交替進食各種瘦肉(包括魚、海產品,去皮的雞肉、鴨肉,瘦的豬、牛、羊肉等),每日肉類總量以100~150克為宜,同時,可用豆類替代部分肉類。每周進食3次魚類。 選擇肉類食物要選擇最瘦的部分;奶製品要選擇去脂的或低脂的牛奶或其他奶製品。魚類及蝦、蟹等水產品是營養價值較高的優質食品,易於消化吸收,是小孩和老年人的最佳補品之一。蛋黃中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豐富,且種類較為齊全,所含卵磷脂具有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但蛋黃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不宜過多食。正常一天一個雞蛋。

牛奶含有蛋白質、糖類和脂肪等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含鈣很豐富,經常飲用能夠預防骨質疏鬆症。由於牛奶中的脂肪是飽和脂肪酸,每100毫升中含3克脂肪,過多地攝入飽和脂肪酸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係,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選用低脂牛奶及奶製品。每天用量以250~500毫升為宜。

黃豆蛋白也是優質蛋白質,豆漿中蛋白質含量與牛奶相當,且易於消化吸收,其飽和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於牛奶,也不含膽固醇,適合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飲用。但豆漿中鈣的含量遠遠低於牛奶,鋅、硒、維生素A、維生素B2含量也比牛奶低,它們在營養上各有特點,二者最好每天都飲用。

每周2-3次魚肉,每天1個雞蛋,適量豆製品,每天喝牛奶/酸奶300毫升。吃少量堅果

⑦ 多吃新鮮蔬菜。蔬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可減緩餐後血糖吸收的速度,每天不少於500克。新鮮蔬菜特別是深色蔬菜和水果可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蔬菜可適當多吃,西紅柿、黃瓜可用作充飢食品;多吃些海藻類、魔芋、香菇、木耳、大蒜等食物有降膽固醇的作用。 深色蔬菜中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控制餐後血糖升高的作用。因為這類化合物能夠抑制腸道糖苷酶的活性,減慢多糖、雙糖水解為葡萄糖,從而延緩血糖的上升。菌藻類食物包括蘑菇、香菇、酵母、銀耳、木耳、海帶、紫菜、發萊、海藻等,是對人體有益的活菌體或藻體,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能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並含有鈣、鐵、碘等和豐富的B族維生素。冬瓜、黃瓜、南瓜、絲瓜等可以補充水溶性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能確保機體保持正常新陳代謝的需要。瓜類蔬菜都具有高鉀低鈉的特點,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提示!正餐時控制餐後血糖的招數: 進餐順序按先吃蔬菜,後喝湯,然後再吃魚、肉、雞蛋和主食。 控制體重初期,減輕飢餓感的招數: ·多選低能量、高容積的食品,如黃瓜、大白菜、豆芽、菠菜、冬瓜、南瓜以及海藻類、蘑菇類,豆腐等。 ·多選用粗雜糧代替細糧,如紅豆粥,蕎麥麵、玉米面製成的饅頭、麵條等。 ·每次進餐前先吃一碗蔬菜,以增加飽腹感,然後再進正餐。

⑧ 水果限量

血糖控制不好的人群(餐後血糖在11.1mmol/L以上;糖化血紅蛋白大於6.5%;血糖不穩定,忽高忽低、上下波動時),不建議食用水果,但可以用西紅柿、黃瓜等來代替水果。

當血糖控制較好時,可限量吃水果,水果每天不超過200克,宜在兩餐中間吃。如果進食後立即食用水果會使一餐集中攝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升高餐後血糖。

不同的水果含糖量不同。在選擇水果時,原則上優先選擇含糖量較低或甜度不高的食物,含糖量高的水果(指含糖量在14%以上的水果)最好不吃。糖尿病患者一天可以食用水果(150~200克)

糖尿病患者不應飲用含糖飲料,如果汁、加糖咖啡、汽水、可樂等。 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總量的前提下,選擇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的水果作為加餐,有助於減輕胰腺的負擔。水果還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它們是必不可少的營養素。

⑨ 清淡少鹽。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健康人每日食鹽量不宜超過6克,糖尿病非高血壓患者不超過5克,高血壓患者不超過3克,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不超過2克。過多食鹽可導致高血壓、水腫,降低高血壓藥物的療效,還能增強食慾,使體重增加;並且會加速和加重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的發展。

所有高鈉食物都要減少,如鹹菜、鹹魚、鹹蛋等醃漬食物及醬油、醬、香腸、罐頭食品等。 如果菜餚需要用醬油,應按比例減少其中的食鹽用量。也可以先炒好菜,再醮鹽或醬油食用。還可在烹製菜餚時放少許醋,檸檬汁,提高菜餚的鮮香味,幫助自己適應少鹽食物。

⑩ 多喝水。每天飲水1500~1700毫升(7~8杯),飲水應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1杯),不要等到口渴時再喝水。當然,有腎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限制飲水。最好晨起一杯水+睡前一杯水:晨起飲水的目的是補充前一夜丟失的水分,並稀釋血液,降低血糖和血黏稠度。睡前飲用一杯200毫升左右的溫水,不僅可以補充夜間對水分的需要,而且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維持血流通暢,防止血栓形成。運動後也應及時補充足量的水。宜選用淡綠茶水、白開水和礦泉水。常飲茶,飲茶可擴張血管,減輕血液的黏滯性,有助於控制血脂和血壓。 提示:在進食後可適量飲用綠茶水100~250毫升,綠茶水中的茶多酚等物質可有效抑制餐後血糖的上升。餐後喝適量蘋果醋,檸檬水也有利於控制餐後血糖。

限飲酒。不飲為宜,因為長期飲酒易引起高甘油三酯症,還可引起酒精性肝硬化、胰腺炎及多臟器損害。當糖尿病患者合併有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痛風、胰腺炎、高甘油三酯血症、神經系統疾病、高血壓時應當絕對禁止飲酒。

如果某些場合無法推託,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如果您正在嚴格控制體重,應把酒精的能量計算在內。不要喝烈性酒,如高度的白酒或洋酒。 勿空腹飲酒,特別是應用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的患者。一定要先吃食物,然後再飲酒,因為空腹飲酒有可能會導致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飲酒前吃一些碳水化合物食物,如饅頭、麵包等。 喝葡萄酒或者其他酒時,不能因為喝酒而增加副食量。一天中只喝一頓酒,不能每頓飯都喝。

提示:啤酒的乙醇含量在3%~6%,能量為每100毫升30千卡,一次飲用量在250mL左右。黃酒的乙醇含量約為15%,能量約為每100毫升80千卡,一次飲用量宜在100毫升以內。葡萄酒的乙醇含量在10%~15%,能量為每100毫升60~90千卡,一次飲用量宜在100毫升以內。

糖尿病患者運動的問題

① 在進餐後半小時至1小時進行運動,不要在進餐後立即進行運動。

② 如果運動時間較長,宜在運動前和/或運動中途適當進食,以防止運動過程中發生低血糖。在進行體育鍛鍊時,不宜空腹。

③ 根據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在運動結束後的2小時內可增加進食量。晚飯後至睡前如工作或活動時間過長,要適當增加食物。當活動強度有較大的變化,如遊泳、打球等,也應增加少量食品。

④ 如果您的體重在理想體重範圍內,而不需要控制體重,那麼運動消耗的能量應該從飲食中補償,原則是消耗多少補充多少以維持理想體重。

六、兒童糖尿病飲食

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時期,不宜過分限制飲食。大多數情況下,兒童所患的糖尿病多為1型糖尿病,在飲食安排注意注射胰島素和飲食之間的密切配合,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發生。 ① 保證兒童每天攝取充足的能量:每天總能量(千卡)=1000+(年齡-1)×100。 ② 保證每天供給充足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且其配比要合理,一般為蛋白質佔總能量的20%,脂肪佔30%,碳水化合物佔50%。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③ 像成年糖尿病患者一樣,要採用分餐制,即每天3次正餐外,還要安排2~3次加餐,達到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的目的。

七、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時特別在後半期病情常加重。早期多小產、流產,晚期多羊水、妊娠高血壓、巨嬰、難產、死胎、新生兒死亡,如並發有心血管及腎臟病者更嚴重。 妊娠期體重增長不超過9~10千克,體重的增加在前三個月不應超過1~2千克,以後每周增加350克為宜。為此,妊娠前4個月,營養素攝入量與非糖尿病患者相近似。後5 個月,每日增加能量200~300千卡。飲食既要有足夠的能量,蛋白質、鈣、磷、鐵、鋅及多種維生素等,又不要使血糖波動太大。因此,能量的控制適當放寬,每日可達2000千卡以上,肥胖的糖尿病妊娠患者應適當限制總能量攝入(比妊娠前的進食量減少1/3)。晚期每日不應低於1800千卡。碳水化合物供能所佔比例為50%,碳水化合物每日不應低於175克,優先選擇低生糖指數的食物。蛋白質佔總能量的20%或每日每千克體重1.5~2.0克,多提供優質蛋白,脂肪佔總能量的30%。每日3次正餐和2~4次加餐。即使有妊娠反應也要堅持進餐。輕度反應者可選用一些清淡無油的食品代替常規飲食。重度妊娠反應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予以治療。有水腫傾向和高血壓者要限制食鹽。

八、低血糖反應

任何糖尿病患者,均可能發生低血糖症。造成低血糖症的原因有多種,其中進餐延遲或食物減少,體力活動過度和飲酒最常見。

如果出現了低血糖症,要了解如何採取緊急措施,當血糖水平降至3.33mmol/L以下時,可出現低血糖症狀,如有些糖尿病患者病情不穩定,常有心悸、手抖、多汗、飢餓、恐懼感、震顫,以及頭痛、疲乏、意識模糊、昏迷或癲癇樣發作,可危及生命。 低血糖反應的應急處理方法: ① 一般的低血糖症狀較輕,可以由患者自己處理,此時應立即食用或飲用含有葡萄糖的食物或飲料。注意不要飲用含甜味劑的飲料,因為甜味劑例如木糖醇雖然是甜的,卻不含葡萄糖,不能升高血糖,緩解低血糖。 ② 發作前如能少量加餐,常可使血糖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故需要堅持進食定時定量,合理分配三餐和加餐。 ③ 如經常出現低血糖症狀時,要及時請醫生調整飲食和降糖藥物。 ④ 生活不規律,吃飯不定時(如出差、開會),易引起血糖的變化,因此要注意隨身攜帶一些方便食品,如鹹餅乾、糖等,以便隨時靈活加餐。在外出或活動時,一定將這些食物或飲料隨身攜帶,以備急用。

相關焦點

  • 健康|生酮飲食對多囊卵巢症候群的幹預作用
    3、PCOS患者繼發代謝症候群比率高,至少50%以上的患者合併有胰島素抵抗,也就是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是糖耐量減低(IGT)和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幹預是PCOS患者首選的基礎治療,尤其針對合併超重或肥胖的PCOS患者。降低體脂對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有什麼意義?
  • 糖尿病三餐怎麼吃?圖解糖尿病病人如何正確的飲食!
    監測、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和降糖藥物治療,前4項是基礎治療,最後1項是重要的支持治療。其中,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和重要組成部分。
  • 聯合國糖尿病日 | 走出糖尿病的六大認知「誤區」 遠離「甜蜜煩惱」
    走出糖尿病的六大認知「誤區」 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生活中,人們對於糖尿病的認知存在幾大「誤區」,要科學合理管理和幹預糖尿病,陳開寧建議加強糖尿病健康管理和健康宣教,讓公眾走出「誤區」,更好地通過飲食和運動方式管理糖尿病。
  •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能幫助糖尿病嗎?
    小型研究表明,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減少了糖尿病對藥物的使用量。 2006年3月15日-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是否應遵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美國糖尿病協會(ADA)說「不」,但是瑞典的一項小型研究表明,這種飲食可能是控制該疾病並減少用藥需求的最佳方法之一。
  • 糖尿病患者健康飲食 關鍵是控制每日食物熱量
    【導語】今年聯合國糖尿病日的主題是「健康飲食與糖尿病」,兩者的關係就是健康飲食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方法。那麼,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到健康飲食呢?糖尿病患者健康飲食關鍵:控制每日食物的總熱量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飲食主要有兩個個要素,首先是是推薦個體化的飲食計劃,其次是保證各種營養素合理攝入。個體化的飲食計劃應該包括食物選擇的優化,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推薦的攝入量,以獲得各種營養素合理攝入。
  • 有關「糖尿病緩解」,你需要知道這5點
    並且,該研究總結了影響2型糖尿病緩解的幾個重要因素:對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β細胞功能尚未喪失),實行血糖的早期迅速控制,解除糖毒性、恢復胰島β細胞功能,改善體重、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腸道激素水平(主要是GLP-1水平)及腸道菌群。 四、哪些方式有助於實現糖尿病緩解?
  • 糖尿病會引發抑鬱?心理專家總結的4個「強心」建議,快收藏
    作為一種慢性病,糖尿病不僅會導致身體方面的疾患,同時由於患者的心理素質、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的不同,也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疫情以來,糖尿病患者承受著基礎疾病和新冠疫情所帶來的雙重壓力,可產生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如何做好心理管理和幹預,田紅軍教授來支招。
  • 糖尿病三餐科學吃,血糖穩得住,教您飲食控血糖方法
    糖尿病目前已經是常見病了,全國有1.14億糖尿病人,許多都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除大部分人是吃出來的,吃得過好先是肥胖,然後就是糖耐量異常,最後就出現了糖尿病; 得了糖尿病不可怕,還要從吃這方面重視起來,只要吃得對,血糖就好控制了,併發症就不會找上門,怎麼吃呢?今天主要講講三餐怎麼吃,血糖更聽話!
  • 聯合國糖尿病日│什麼樣的糖尿病患者適合中醫治療
    醫生囑咐回家控制飲食,運動鍛鍊,王先生也照做了,但血糖仍在每年遞增,醫生建議可以服用二甲雙胍進行幹預治療。王先生的困惑是:我只是糖尿病前期,就已經要吃糖尿病藥了,那以後怎麼辦呢?現在可不可以不吃降糖藥?有什麼辦法能讓我血糖下降?有什麼辦法能讓我晚點得糖尿病?
  • 莫讓糖尿病成「漏網之魚」
    因為大多數人體檢時測的是空腹血糖,這種檢查方法很可能出現漏診,餐後測血糖更能及時診斷出血糖升高情況。為什麼說糖尿病是「隱形殺手」?潘潔敏介紹,因為糖尿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很難被及時發現,讓一些血糖數值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錯過了恢復正常血糖的機會。「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腹部脂肪堆積的人(大肚子)和懷孕時血糖升高的人,我們建議尤其要測餐後血糖。」
  • 解答糖尿病預防10大疑問!最新《日本糖尿病臨床實踐指南》來了
    並且,相比於西方人群,亞洲人群風險相關的體質指數切點較低;兒童期至成年早期超重會增加未來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其中成年早期的超重尤其危險。(2)兒童肥胖應儘快予以幹預研究表明,如果在青春期之前解決了超重問題,那麼兒童期的肥胖將不會增加未來2型糖尿病風險。
  • 為您介紹糖尿病飲食原則
    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五駕馬車」之一,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血糖,必須要控制飲食。但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食比「天」還大,不僅關係到是否能填飽肚子,還會直接影響到病情的發展。因此,科學飲食對糖尿病患者尤為重要。得了糖尿病到底該怎麼吃?
  • 糖化血紅蛋白,是糖尿病診斷新指標,兩者存在怎樣關係?
    人體內的血糖是受到飲食、藥物以及生活方式所影響的,所以才會根據血糖的測量時間不同而出現「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等多種血糖值的衡量標準。而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反映近一段時間內血糖的平均水平,更具有優勢。雖然診斷糖尿病的方式增加了糖化血紅蛋白的指標,但是想要控制糖尿病的方式卻從未改變過。一直是以生活方式幹預和二甲雙胍的藥物治療作為糖尿病患者的一線治療。今天就主要針對於生活方式幹預再次進行講解,如何才能穩定血糖,減少併發症。
  • 附:糖尿病一周飲食表
    眾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降糖穩糖是終身目標,除了要一生用藥,一天三頓的飲食也要格外注意,網上流傳芋頭是一種天然胰島素,這讓不少糖尿病人趨之若鶩。芋頭真的有降糖作用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糖尿病一周飲食表,有了它,安全放心吃!二型糖尿病飲食一周的食譜,二型糖尿病對於飲食上要嚴格的控制,所以有規律的進行些食譜的羅列出來,按照食譜進行進食。星期一,早餐的時候,吃窩頭,饅頭,最好是老面饅頭,喝一杯牛奶,雞蛋。
  • 降血糖最好的5個方法,糖尿病患者注意了!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目前並沒有辦法可以治癒,只能靠日常綜合治療來穩定病情,對於糖尿病友來說,最為有效的降血糖的方法,就是遵循五駕馬車,達到綜合調理的目的。
  • 老爸有糖尿病,怎麼控制飲食?記住這兩點妥妥安排一日三餐
    隨著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家有糖尿病患者或者自己本身就是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越來越多,糖尿病患者如何安排一日飲食是比較頭疼的問題,前幾天就接到了糖友家屬的諮詢「家裡老爸有糖尿病,怎麼控制飲食?」老爸有糖尿病,怎麼控制飲食?
  • 中國是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國家,20年來飲食變化竟是罪魁禍首!
    相比之下,2014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從2001年到2009年,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都顯著上升;2017年的一項研究也發現了類似的驚人(且不斷增長)的統計數據。 青少年1型和2型糖尿病的指數增長,這甚至還不包括在成年人群中發現的相同結果。
  • 孕婦降血糖的最佳方法是什麼?飲食控制很重要
    在生活中,有不少女性在懷孕之後會出現血糖升高或妊娠糖尿病的情況,孕婦降血糖的最佳方法是人們一直在探尋的問題。許多孕婦在懷孕時,為了保證胎兒能夠有足夠的營養攝取,在飲食方面會攝入許多豐富的高營養食物。由於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有些女性可能會在此期間導致自己的血糖升高或患上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總是感覺沒有胃口?小心是胃輕癱到來了,教你3種方法來控制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會得胃輕癱呢?  2、手術治療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胃輕癱,並且通過藥物治療並沒有好的療效,就得通過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治療胃清癱的手術方法有很多,有胃腸起搏器植入術、胃竇切除術、空腸造瘻術等等。
  • 煥然新生功能醫學逆轉2型糖尿病專家研討會在蓉召開
    (記者李靜發自成都)2020年9月5日,由煥然新生糖尿病自然療法(亞洲)研究中心主辦「功能醫學幹預2型糖尿病專家研討會」(四川站)在美麗的天府之國成都召開。